2018年,我國生態環境持續改善,穩中向好

2021-01-15 中國政府網

2018年,我國生態環境持續改善,穩中向好
——聚焦國務院關於2018年度環境狀況和環境保護目標完成情況的報告

4月21日,生態環境部部長李幹傑受國務院委託向十三屆全國人大常委會第十次會議作了關於2018年度環境狀況和環境保護目標完成情況的報告。報告指出,我國生態環境質量持續改善,出現穩中向好趨勢,但成效並不穩固,稍有鬆懈就有可能出現反覆。

報告展示了2018年生態環境狀況的多組數據。從大氣環境來看,空氣品質繼續改善,汙染程度有所減輕。2018年,全國338個地級及以上城市中有121個城市達標,同比增加22個;全年優良天數比率為79.3%,同比提高1.3個百分點,重度及以上汙染天數比率同比下降0.3%;PM2.5濃度同比下降9.3%。重汙染天氣過程的峰值濃度、汙染強度、持續時間和影響範圍均明顯降低。

此外,報告指出,大氣汙染治理日趨複雜,空氣品質大幅改善難度加大。京津冀及周邊地區PM2.5的多種組分均有不同幅度下降,硝酸鹽超過硫酸鹽成為PM2.5最主要的二次無機組分;同時臭氧濃度普遍上升,氮氧化物和揮發性有機物防治問題更加凸顯。

在水環境狀況方面,報告顯示,全國地表水Ⅰ-Ⅲ類水體比例同比提高3.1個百分點,劣Ⅴ類水體比例同比降低1.6個百分點;長江、黃河、珠江等10大流域Ⅰ-Ⅲ類水質斷面比例同比提高2.5個百分點,劣Ⅴ類水質斷面比例同比降低1.5個百分點;重點湖庫水質有所好轉,水生態環境問題依然突出,總磷仍是重點湖庫的首要汙染物。

在土壤環境狀況方面,全國土壤環境風險管控進一步強化,部分地區耕地土壤汙染加重趨勢得到初步遏制。「汙染地塊再開發利用環境風險依然存在,部分重有色金屬礦區周邊耕地土壤重金屬問題突出,固體廢物及危險廢物非法轉移、傾倒導致的土壤汙染不可忽視。」李幹傑表示。

報告還介紹了2019年度生態環境保護主要目標。2019年,地級及以上城市空氣品質優良天數比率要提高到79.4%,PM2.5未達標地級及以上城市濃度要同比下降2%,地表水達到或好於Ⅲ類水體比例提高到71.3%,劣Ⅴ類水體比例下降到6%,化學需氧量、氨氮、二氧化硫、氮氧化物排放量要同比分別下降2%、2%、3%、3%,單位國內生產總值二氧化碳排放量同比下降3.6%左右。

在肯定生態環境好轉的同時,報告指出生態環境保護形勢依然嚴峻,打好汙染防治攻堅戰面臨多重挑戰。有的地方、有的領域環境治理基礎薄弱;生態環境隊伍薄弱,基層專業人員缺乏;生態環境質量持續改善的基礎還不穩固,受自然條件變化影響較大。此外報告指出,面對經濟下行壓力加大,部分地方抓好生態環境保護的勁頭發生了鬆動,放鬆環境監管的風險有所增加。「我們將正視這些問題和挑戰,保持加強生態文明建設的戰略定力,不能放寬放鬆,更不能走『回頭路』,保持攻堅力度和勢頭,紮實推進汙染防治攻堅戰。」李幹傑說。(記者 劉華東 通訊員 曾冰)

相關焦點

  • 大氣環境質量整體穩中向好趨勢未變
    前7月空氣品質有所波動大氣環境質量整體穩中向好趨勢未變30日,生態環境部召開新聞發布會介紹我國應對氣候變化相關工作進展。針對前7月全國平均優良天數比例同比下降原因,生態環境部新聞發言人劉友賓表示,一方面,個別地方存在「自滿鬆懈、畏難退縮、簡單浮躁、與己無關」四種不良情緒和心態,工作措施落實不到位。另一方面,當前汙染排放強度仍處高位,大氣環境質量還處於「氣象影響型」階段。劉友賓在回答記者提問時表示,總體上看,在社會各界的共同努力下,我國大氣環境質量整體上持續穩中向好,這一趨勢沒有變化。
  • 生態環境部:我國生態環境整體改善 仍面臨挑戰
    光明網訊(記者蔡琳) 6月2日,生態環境部舉行例行新聞發布會,《2019中國生態環境狀況公報》和《2019年中國海洋生態環境狀況公報》正式向社會發布。會議上,生態環境部生態環境監測司司長柏仇勇介紹了2019年全國生態環境狀況,以及當前所面臨的主要生態環境問題。
  • 《2018年中國海洋生態環境狀況公報》對外公布 我國海洋生態環境...
    2019年5月,生態環境部對外發布《2018年中國海洋生態環境狀況公報》。《公報》明確表示,2018年我國海洋生態環境狀態整體穩中向好。   據悉,《公報》重點從海洋環境質量、海洋生態狀況、主要入海汙染源狀況、海洋傾倒區和油區狀況、海洋漁業水域環境質量狀況、海洋環境災害狀況、突發海洋汙染事件、相關行動與措施等八個方面對我國海洋生態環境狀況進行了詳細監測。   監測結果表明,2018年我國海洋生態環境狀態整體穩中向好。
  • 《2019年中國生態環境狀況公報》發布 全國生態環境質量總體改善
    日前,生態環境部發布的《2019中國生態環境狀況公報》(以下簡稱《公報》)顯示,去年全國生態環境質量總體改善,環境空氣品質改善成果進一步鞏固,水環境質量持續改善,海洋環境狀況穩中向好,土壤環境風險得到基本管控,生態系統格局整體穩定,核與輻射安全有效保障。
  • 持續改善環境質量
    這是黨中央深刻把握我國生態文明建設及生態環境保護形勢,著眼美麗中國建設目標,立足滿足人民日益增長的美好生活需要作出的重大戰略部署。我們要深入學習領會習近平生態文明思想,準確把握持續改善環境質量的重要意義、重點任務和主要措施,堅決抓好貫徹落實。
  • 孫金龍:持續改善環境質量
    截至目前,「十三五」規劃綱要確定的生態環境9項約束性指標和汙染防治攻堅戰階段性目標任務圓滿完成。同時要看到,我國生態環境保護結構性、根源性、趨勢性壓力總體上尚未根本緩解,生態環保任重道遠。「十四五」時期,必須毫不放鬆推進環境治理,持續改善環境質量,為人民群眾提供更多優質生態產品。持續改善環境質量是建設美麗中國的重要任務。
  • 生態環境部黨組書記孫金龍在《人民日報》發表署名文章《持續改善...
    這是黨中央深刻把握我國生態文明建設及生態環境保護形勢,著眼美麗中國建設目標,立足滿足人民日益增長的美好生活需要作出的重大戰略部署。我們要深入學習領會習近平生態文明思想,準確把握持續改善環境質量的重要意義、重點任務和主要措施,堅決抓好貫徹落實。
  • ...江海越來越清、生態越來越美——數讀2018中國生態環境狀況公報
    公報顯示,2018年,全國生態環境質量持續改善,主要汙染物排放總量和單位國內生產總值二氧化碳排放量進一步下降,完成生態環境保護年度目標任務,達到「十三五」規劃序時進度要求。生態環境部生態環境監測司司長柏仇勇日前在解讀報告時說,我國天空越來越藍、江海越來越清、生態越來越美。
  • 2019年全國生態氣象公報出爐!地表越來越綠,生態持續向好!
    4月29日,中國氣象局發布《2019年全國生態氣象環境公報》,為我們揭示了去年植被生態質量狀況及重點生態工程區域氣象影響評估結果。那麼,今年的公報有哪些看點?我國變得越來越綠了嗎?2000年至2019年,全國有80.6%的區域年降水量呈增加趨勢,有93%的區域年平均氣溫呈升高趨勢;同時,植樹造林種草、退耕還林還草等生態建設工程的實施,有力地促進了植被生態質量向好發展。
  • 2018年中國外貿發展環境分析:內生動力增強 總體形勢向好
    年第23期)2018年,在世界經濟持續復甦、國內經濟穩中向好、外貿發展內生動力增強等因素推動下,中國外貿總體形勢向好,但不確定不穩定因素有所增多。經過國際金融危機後近10年的調整,2017 年以來世界經濟復甦態勢好於預期,經濟增長逐步擺脫低速運行態勢,工業生產、國際貿易等領域持續復甦,經濟增長動力增強。各主要經濟體普遍加強基礎設施建設,促進位造業等實體經濟發展,經濟增速普遍回升。美國經濟保持穩健增長,勞動力市場改善,私人消費擴張,製造業穩中有升。歐元區經濟增長向好,經濟景氣指數上升,通縮勢頭得以遏制,消費者和投資者信心增強。
  • 合肥河湖水質持續向好,水生態水環境持續改善
    我市全面啟動「三達標一美麗」水利建設,聚焦圩口達標、灌區達標、水庫達標和美麗河流示範建設,計劃分6年投資118億元,2020年項目已全面啟動,目前2個圩口、20個灌區、125座水庫、3條河流正在實施,已完成投資13.3億元。環巢湖國開行1~4期14個水利項目加快推進,累計完成投資18.63億元。龍河口水庫引水工程、巢湖市長江供水工程等重大水資源配置工程的前期工作加快推進。
  • 2018年青海省生態環境狀況公報
    地表水整體水質穩中向好。2018年全省地表水水質狀況示意圖長江幹流境內水質達到Ⅱ類以上,水質狀況優。黃河幹流境內水質達到Ⅱ類以上,水質狀況優。瀾滄江幹流境內水質達到Ⅱ類以上,水質狀況優。黑河幹流境內水質達到Ⅰ類,水質狀況優。
  • 解讀《大氣環境氣象公報(2018年)》
    中國氣象報記者 黃彬  中國氣象局最新發布的《大氣環境氣象公報(2018年)》(簡稱《公報》)顯示,2018年全國大氣環境繼續改善,全國平均霾日數、霾天氣過程次數和影響面積均較2017年減少;進入本世紀以來
  • 生態環境好鳥兒最知道 ——我市生態環境持續改善引來眾多鳥類棲息
    白鷺是國家二級保護動物,它們對生長環境要求很高,需要水質好、空氣好、食物豐富的優質環境,被世界環保組織稱為「空氣和水質狀況的監測鳥」,有它們在的地方,空氣清新,環境優美。近年來,我市牢固樹立「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發展理念,強化山水林田湖系統治理,嚴格落實河長制,通過加強河湖水環境管護、實施河道環境整治等多項措施,全面整治區域水環境,水庫、河流水質連續提升,溼地水環境水生態質量不斷提升,逐步呈現出一幅「水清、岸綠、河暢、景美、生態」的美麗景觀藍圖,生態環境的持續改善吸引了眾多鳥類前來栖息安家。
  • 全球生態環境遙感監測2018年度報告:我國碳減排成效明顯
    用衛星看到的全球生態是什麼樣的呢?近日,科技部發布全球生態環境遙感監測2018年度報告,對全球碳源匯時空分布狀況、「一帶一路」生態環境狀況及態勢等專題開展監測分析。  「獲取全球生態環境變化信息用什麼方法最好?衛星遙感技術是最佳選擇。
  • 深入打好汙染防治攻堅戰 持續改善環境質量
    截至2019年底,「十三五」規劃綱要和汙染防治攻堅戰確定的生態環境保護9項約束性指標,有8項已提前完成2020年目標任務,還有1項預計2020年能夠圓滿完成。同時也要看到,我國生態環境保護結構性、根源性、趨勢性壓力總體上尚未根本緩解,生態環保任重道遠。「十四五」時期,必須毫不放鬆推進環境治理,持續改善環境質量,為人民群眾提供更多優質生態產品。
  • 高臺 生態環境持續改善讓候鳥變留鳥
    高臺 生態環境持續改善讓候鳥變留鳥每日甘肅網1月6日訊 據張掖日報高臺報導(記者段海)雖然是數九寒天,但在高臺黑河溼地,成群結隊的天鵝、白鷺等珍稀鳥類棲息覓食、引頸高歌,展現出一幅人與自然和諧相處的美麗畫卷。
  • 上半年我市經濟穩中有升穩中向好態勢持續鞏固
    上半年我市經濟穩中有升穩中向好態勢持續鞏固 2020-07-21 18:38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臨夏州生態環境持續向好 越冬候鳥逐年增加
    近年來,臨夏州通過溼地保護修復、大規模國土綠化等多項措施,林草溼地面積保有率穩中有增,生態環境持續向好,現有溼地總面積達24163.24公頃,佔全省溼地總面積的1.43%;人工溼地面積11692.08公頃,佔全省同類型溼地總面積的22.69%。
  • 環保部研究2018年生態環境保護工作重點舉措
    中國證券網訊 11月28日從環保部獲悉,11月27日,環境保護部部長李幹傑在京主持召開環境保護部常務會議,審議並原則通過《船舶水汙染物排放控制標準(修訂GB 3552—83)》及《2017年度水、空氣品質和總量目標完成情況考核評估工作方案》,研究謀劃2018年生態環境保護工作總體思路和重點舉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