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臺 生態環境持續改善讓候鳥變留鳥
每日甘肅網1月6日訊 據張掖日報高臺報導(記者段海)雖然是數九寒天,但在高臺黑河溼地,成群結隊的天鵝、白鷺等珍稀鳥類棲息覓食、引頸高歌,展現出一幅人與自然和諧相處的美麗畫卷。
記者在黑河沿岸採訪時看到,河道內活動的鳥非常多,其中不到1公裡的距離內就遇到了2群在水面遊弋的天鵝,最大的一群有三四十隻。
該縣合黎鎮五三村村民王漢生是一名溼地協管員,主要負責合黎鎮和巷道鎮境內黑河沿岸溼地的巡邏管護工作,從2018年開始他又有了一項新任務,入冬後每天定時給轄區內越冬的鳥投餵玉米粒,確保它們有充足的食糧。王漢生告訴記者,隨著人們護鳥愛鳥意識的不斷增強,雖然他負責巡邏管護的這一段河道穿高臺縣城而過,但越來越多的鳥類從人跡罕至的野外來到了城市周邊,鳥和人類更加友好。「我負責的轄區長30多公裡,在這一範圍內發現白天鵝100多隻,其中最大的一群有50多隻。」王漢生說。
近年來,高臺縣緊緊圍繞「建設生態文明、發展生態經濟」主線,堅持積極保護、科學恢復、合理利用、持續發展的原則,大規模實施封育保溼、溼地補水、植被恢復等生態工程,全力修復溼地生態系統,促進黑河溼地生態環境持續改善。爭取到祁連山黑河流域山水林田湖生態保護修復項目資金7400萬元、黑河溼地保護與治理工程和黑河溼地自然保護區居民轉移轉產項目資金3920.98萬元。同時,嚴厲查處違法徵佔用溼地、毀溼開墾等違法案件,建立健全「縣、鎮、村」三級管護機構,開展黑河流域溼地生態環境監測、溼地鳥類和植物監測工作。根據常年觀測統計,高臺黑河溼地境內的野生鳥類有8目、12科、86種,包括大天鵝、黑鸛、金雕、紅嘴鷗等。隨著生態環境持續好轉,引來幾十萬隻候鳥飛抵這裡遷徙、越冬,數量逐年遞增,成為大漠戈壁中一道亮麗風景線。「根據我們的監測資料顯示,2020年在高臺縣黑河溼地自然保護區範圍內越冬的候鳥增加了12個種類,1.6萬隻。」縣溼地局副局長王立山說:「越來越多的珍稀鳥類由候鳥變為留鳥,選擇在高臺越冬,處處呈現出一幅鳥與自然、鳥與人類、鳥與城市和諧相處的優美畫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