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13日下午,春光明媚,海風吹拂,泉州灣河口溼地水頭村段的灘涂上,一隻只大小白鷺或低頭覓食,或展翅高飛,或駐足休憩,而這些美麗的「倩影」,被灘涂邊上的幾個高清照相機鏡頭一一記錄下來……原來,以福建省第38屆「愛鳥周」為契機,石獅市直城建系統黨委聯合福建省野生動植物保護協會志願者委員會、泉州林業局、泉州市觀鳥學會開展「同心呵護鳥類,共建美好家園」為主題的觀鳥護鳥主題黨日活動。
「你們看,那隻就是小白鷺,黃色腳黑色嘴,繁殖期頭上會長出蓑羽或辮狀飾羽,屬於『三有』(有重要生態、科學、社會價值)動物,而大白鷺個頭比較大,脖子呈『S』形,黑色腳黃色嘴,屬於省級重點保護動物……」活動現場,泉州市觀鳥學會會長吳軻朝一邊指導黨員和志願者科學觀鳥,一邊為他們普及鳥類相關知識。活動期間,黨員和野保志願者們還通過發放「愛鳥護鳥」等鳥類知識宣傳單頁,對過往市民群眾開展「護飛行動」、鳥類知識科普及野生動物保護宣傳,現場排查捕鳥網、獵套等非法獵捕工具,積極營造愛鳥護鳥、保護野生動物的良好氛圍。
吳軻朝介紹,鳥類對空氣、水等生存環境的要求較高,隨著石獅生態環境日益改善和市民群眾愛鳥護鳥意識的提升,越來越多候鳥選擇來石獅越冬。「像今年我們還在石獅觀察到了小天鵝、卷羽鵜鶘等國家二級保護動物的『身影』,這實屬難得!」
在當日近三個小時的觀鳥過程中,黨員和野保志願者們先後在泉州灣河口溼地水頭村段和石獅溼地公園發現了大白鷺、小白鷺、環頸鴴、白眉鴨、黑翅長腳鷸、彎嘴濱鷸、尖尾濱鷸、黑水雞、家燕、林鷸、針尾沙錐、扇尾沙錐、棕背伯勞等十多種鳥類,其中,彎嘴濱鷸和尖尾濱鷸的數量最多,達到一百多隻。頗值得一提的是,黑翅長腳鷸原本是來石獅越冬的候鳥,如今直接選擇「長居」石獅,成為了留鳥。「候鳥變留鳥,便是石獅生態環境越來越好的最好例證。」
(記者 林富榕 顏華傑 通訊員 林明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