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泉州網
珍稀白鶴首次入閩,出現在石獅溼地公園,來泉越冬、過境的候鳥種群和數量越來越多,不少候鳥從「遊客」變成「居民」——萬羽競飛 泉州迎來最佳觀鳥季
白鶴首次入閩,圖片攝於石獅溼地公園。(茅羅平 攝)
小天鵝,攝於泉州灣水頭外線。(吳東塔 攝)
雉雞,攝於安溪。(凌繼承 攝)
石獅溼地公園是觀鳥的好去處(茅羅平 攝)
慄喉蜂虎,攝於晉江科任。(吳軻朝 攝)
斑嘴鴨,攝於泉州灣百崎湖。(林德生 攝)
勺嘴鷸,攝於晉江圍頭灣。(吳東塔 攝)
大白鷺,攝於泉州灣河口溼地。(盧天民 攝)
黑翅長腳鷸,攝於石獅溼地公園。(盧天民 攝)
臺海網12月1日訊 據泉州網報導 :
核心提示
日前,瀕危滅絕的國家一級保護動物、被譽為鳥類「活化石」的白鶴,出現在石獅溼地公園,而且棲息了近一個月後才遷徙往下一站。
據悉,這是白鶴首次在我省被記錄到。除了白鶴,入冬以來,數以萬計的候鳥因為泉州宜人的氣候、優美的生態環境和充足多樣的食物,選擇來泉越冬、過境。
候鳥是生態環境移動的「晴雨表」,隨著泉州城市生態及溼地環境的持續改善,泉州候鳥的種類、數量越來越多,目前泉州市林業局公布的,已記錄的鳥類有303種。
當前,泉州迎來最佳觀鳥季,記者請泉州市觀鳥學會的愛鳥人士們,為大家製作一份觀鳥攻略。
白鶴首次入閩 駐足溼地補給
11月27日,白鶴首次出現在石獅溼地公園這一新聞登上央視《新聞聯播》,此前福建從未記錄到白鶴,白鶴這次「破冰之旅」,打破了「鶴不入閩」的歷史。此前,我市國家一級保護鳥類當中,僅有黑鸛、黃腹角雉、白頸長尾雉3種,如今隨著白鶴的加入,使之增至4種。
據福建省野生動植物保護協會志願者委員會主任委員、泉州市觀鳥學會會長吳軻朝介紹,此次首次造訪福建的白鶴是極其珍貴的溼地水鳥,被世界自然保護聯盟列為極危物種,瀕危等級最高,全球白鶴種群數量約4000隻。白鶴對棲息地要求非常高,能被白鶴看上的棲息地或越冬地,必然是水草豐茂、食物充足、氣候溫和、溼地面積較大等自然環境優良的地區。
白鶴們長途跋涉從西伯利亞飛抵石獅,在這裡休憩、補給,20多日後,繼續飛往江西鄱陽湖越冬。被白鶴選為驛站的石獅溼地公園,位於石獅市蚶江鎮,佔地面積275公頃,建成於2019年,如今已成為萬千鳥類棲息繁衍的「伊甸園」。據泉州市觀鳥學會及石獅資深觀鳥愛好者的監測統計,出現在石獅溼地公園的有候鳥、留鳥和過境鳥,其中不乏紅隼、黑翅鳶、鹰鵰、黃嘴白鷺等國家二級保護動物的珍稀鳥類,有記錄到鳥類超80種。
日前,記者來到石獅溼地公園,冬日的荷塘裡只有枝枝殘荷挺立水中,明媚的陽光在水面閃爍著粼粼的光,一隻只大小不一、顏色各異的鳥兒,或自在踱步、低頭覓食,或展翅高飛、你追我趕,翅膀撲閃的聲音和鳴叫聲,在遼遠的公園內,如此生動。耐下心來觀察會發現,除了荷塘,公園裡的魚塘、田埂、樹叢中都有這些精靈的身影。石獅資深觀鳥愛好者茅先生告訴記者,運氣好時,能同時碰到上萬隻鳥在空中盤旋,場面無比壯觀。
除了石獅溼地公園,石湖紅礁、水頭外線、錦江沿海等地,10月以來也迎來了許多熟門熟路的小「客人」,以黑腹濱鷸、黑尾塍鷸、環頸鴴、金斑鴴為主的數萬隻西伯利亞候鳥,已是第五年「組團」來到石獅越冬。
生態逐年向好 吸引鳥類造訪
鳥類是衡量一個地區生物多樣性、完整性和生態質量的指標性動物,石獅只是我市生態環境逐年向好、吸引越來越多鳥類造訪的一個縮影。近年來,隨著我市生態及溼地環境的持續改善,候鳥的種類、數量越來越多,泉州灣河口溼地自然保護區、泉州市森林公園、戴雲山、晉江、洛陽江畔、南安石井鎮菊江鹽田等地,也是鳥類棲息的樂園。
我省境內的泉州灣、閩江口等處,是北半球東亞、西伯利亞候鳥至南半球澳大利亞越冬遷徙通道的重要驛站,其中泉州灣河口溼地也是眾多珍稀瀕危鳥類的重要棲息地,被國際鳥盟列為中國重點鳥區。泉州灣河口溼地自然保護區有關負責人介紹說,泉州灣河口溼地省級自然保護區涉及泉州臺商投資區、洛江區、豐澤區、晉江市、石獅市,總面積7065.31公頃,主要保護對象是灘涂溼地、紅樹林及其自然生態系統,主要記錄的鳥類有194種,泉州市已知候鳥90%以上種類與群體,都會來到泉州灣區域越冬。
吳軻朝介紹說,每年10月起,北半球開始轉冷,西伯利亞候鳥就開啟了長距離的跨國遷徙,它們陸續來到泉州灣南岸河口溼地過冬,至11月、12月份,種群數量將達到高峰。根據往年監測,來泉州灣河口一帶越冬的候鳥,穩定在3萬多隻,種類繁多,有上百種。
令愛鳥人士激動不已的是,越來越多此前不常看到的一些鳥類造訪。近兩三年來,像黑臉琵鷺、白琵鷺等世界瀕危品種在泉州都有發現它們的蹤影。去年底,小天鵝、卷羽鵜鶘等珍稀鳥類也現身泉州。此外,在金井鎮發現的勺嘴鷸、東石鎮發現的細嘴鷗等,都是在泉州地區首次出現或少見的鳥類。
泉州環境好、氣候溫宜,加上生物多樣性帶來的充足食物及溼地生態環境類型多樣,使得一些候鳥不捨得離去,留在泉州灣成為「留鳥」。
觀鳥有訣竅 觀賞須文明
鳥類是如何分類的,要到哪些地方可集中觀賞到較多鳥類?吳軻朝介紹說,按區域來分,可分為林鳥和水鳥兩大類;按居留習性來分,可分為留鳥、過境鳥、冬候鳥、夏候鳥、旅鳥、迷鳥等。
我市的林鳥,主要集中在德化戴雲山、永春牛姆林、安溪雲中山及清源山、晉江紫帽山、泉州森林公園等公園;水鳥則主要集中在泉州灣河口溼地自然保護區、石獅溼地公園、水頭外線、洛陽橋、深滬灣、圍頭灣等區域。
觀鳥時,還應掌握一定的鳥類知識,了解它們的習性才能更好觀賞。比如,林鳥種類與季節密切相關,國慶前後,「信號鳥」北紅尾鴝一來,越冬的候鳥就開始陸續往泉州飛了。水鳥的種類則與潮汐有關,比如漲潮可以看到小天鵝,退潮的時候可以看到紅嘴鷗、黑尾鷗。
吳軻朝說,觀鳥是一件有趣的活動,也應該是一件友好的活動,在此,泉州市觀鳥學會提醒廣大市民,要尊重生命、敬畏自然,愛護野生動物。要文明觀鳥,禁止一切引誘、驅趕或驚嚇鳥兒等行為。在拍鳥或觀鳥時要儘量保持安靜,從遠處拿著望遠鏡觀賞,不能為滿足好奇心,對小鳥窮追不捨。尤其當看見鳥類繁殖時,如築巢、育雛等,要儘快離去,以免親鳥受到驚擾棄巢離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