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12-02 11:41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媒體
原創 江西晨報 江西手機臺
鄱陽湖是中國第一大淡水湖,
以「候鳥天堂,珍禽王國」譽滿天下。
江西鄱陽湖國家級自然保護區
(以下簡稱「鄱陽湖保護區」)
監測顯示,
目前遷徙到保護區的
冬候鳥總數達35萬餘只,
其中雁鴨類最多,
有27萬餘只。
視頻來源:今視頻
記者採訪了解到,
受夏季洪水影響,
鄱陽湖退水緩慢,
今年越冬候鳥較為分散。
越冬候鳥分布更分散
大多在藕塘和農田
記者查閱鄱陽湖保護區監測數據發現,11月21日至30日野外監測統計到鳥類100種。其中,水鳥60種,分別隸屬於7目13科;其他鳥類40種,分別隸屬於8目21科。總計監測到水鳥35萬餘只,其中雁鴨類最多,有27萬餘只。
▲五星白鶴保護小區供圖
今年較往年,鳥類分布更分散,相比較鄱陽湖湖區,更多鳥類分布在藕塘和農田。值得一提的是,與鄱陽湖一堤之隔南昌五星白鶴保護小區中的白鶴數量,已超過全球白鶴種群數量的半數。
今夏洪水使湖區水位偏高
候鳥覓食範圍擴大
「今夏洪水使鄱陽湖水位一直居高不下,導致鳥類愛吃的苦草等草類腐爛,為了生存,他們不得不去農田、藕塘中覓食。」江西鄱陽湖國家級自然保護區管理局總工程師曾南京分析說,洪水時期,湖區草洲、泥潭等地塊裸露面積小,候鳥棲息地大面積減少,淹沒在水下的溼生植物和沉水植物容易死亡。
記者從江西鄱陽湖國家級自然保護區管理局獲悉,今夏洪水對於以苔草、魚類、底棲動物等為食物的鳥類來說,影響可能會較小,對以苦草、冬芽等塊莖植物為食的白鶴、小天鵝等越冬候鳥會有影響,最直接的表現是這些候鳥的覓食範圍擴大。
視頻監控系統、無人機為候鳥
保駕護航
面對新形勢,鄱陽湖保護區將巡護排查作為當前保護候鳥安全越冬最行之有效的手段之一。記者從江西鄱陽湖國家級自然保護區管理局獲悉,鄱陽湖保護區各保護站組織精幹力量經常性深入湖區開展「地毯式」排查,尤其是子湖泊和蝶形湖,加大夜間巡查頻次,特別是重點時期,對縣際交界盲區、候鳥集中分布區等重點區域進行定點蹲守。及時處置天網、毒餌,加大對定置網、捕鳥夾等的排查力度。
▲五星白鶴保護小區供圖
同時,通過項目支持,對保護區範圍內巡護道路進行了維護,使保護站開展巡護過程中基本做到了巡護工作不留盲區與死角,大力推進越冬候鳥和溼地保護數位化、信息化、智能化建設,充分運用5G、視頻監控系統、無人機等先進手段破解難題,構建「天空地」一體化的監測巡護體系。
此外,我省部分地區對保護候鳥做出探索,江西鄱陽湖保護區管理局聯合永修縣成立了保護溼地候鳥巡護隊。
話不多說
高清大圖看起來
↓↓
▲在南昌五星白鶴保護小區,白鶴們有的展翅翱翔,有的追逐戲水,嘹亮的鳥叫聲不絕於耳。 五星白鶴保護小區供圖
▲上千隻白鶴聚集在一起,呈現出一幅美麗動人的畫卷。晨報記者 蘭春 圖
▲或引吭高歌,或涉水漫步,白鶴和其他候鳥自由自在。晨報記者 蘭春 圖
▲為了給候鳥提供更好的棲息條件,保護區的工作人員向湖區拋灑玉米粒。五星白鶴保護小區供圖
「白鶴是江西的『省鳥』,被譽為鳥類『活化石』,全球不到4000隻,每年白鶴會飛往鄱陽湖越冬,並停留約5個月。」五星白鶴保護小區的負責人周海燕說,為給白鶴創造更好的越冬覓食環境,2020年初,五星白鶴保護小區將原來的300畝藕田擴大到了1045畝。今年10月27日,首批7隻白鶴抵達五星白鶴保護小區,較往年提前30天左右。
記者注意到,距離藕田數十米之外,是供各地慕名而來的攝影愛好者觀鳥和拍攝的大棚,全部用偽裝網覆蓋著。「今年南昌五星白鶴保護小區對觀鳥設施進行了全面的升級,觀鳥棚由以往的3個增至6個。」周海燕說。
▲觀鳥者藏在隱蔽性極高的大棚裡,避免打擾候鳥的正常生活。晨報記者 蘭春 圖
「
今年的冬季,這裡再次成為人們關注的熱點,因為這裡迎來大批越冬候鳥,候鳥數量之多、規模之大遠遠超越往年,出乎人們的預料。
」
來自廣東的攝影愛好者吳先生說道。
越來越多候鳥抵達鄱陽湖,
鄱陽湖即將進入最佳觀鳥期,
一起來看鳥吧!
來源:江西晨報
記者:蘭春
原標題:《最美候鳥季!35萬餘只候鳥飛抵江西,快來一睹為快!》
閱讀原文
關鍵詞 >> 媒體號
特別聲明
本文為澎湃號作者或機構在澎湃新聞上傳並發布,僅代表該作者或機構觀點,不代表澎湃新聞的觀點或立場,澎湃新聞僅提供信息發布平臺。申請澎湃號請用電腦訪問http://renzheng.thepaper.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