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0餘萬隻候鳥飛臨北大港溼地,誰在守護候鳥天堂?

2020-12-08 二三裡資訊天津

北大港溼地自然保護區,是世界八大重要候鳥遷徙通道之一,每年春秋兩季,大量候鳥把這裡當做驛站,覓食、棲息,補充能量後繼續遷飛。現在,正是候鳥南遷的時候,據最新數據,北大港溼地已迎來候鳥50餘萬隻,其中國家一級保護動物東方白鸛700餘只,國家二級保護動物疣鼻天鵝、大天鵝、小天鵝總共約2500餘只,白琵鷺500餘只。這些年來,飛臨北大港水庫的候鳥逐年增加,是誰在守護著它們的家園呢?

巡護隊員:從餵食到搭巢,全天候護衛

從今年10月開始,陸續有候鳥飛臨北大港溼地,保護區管理中心的巡護隊員迎來了最緊張的季節,現在巡護隊員有28人,全天24小時巡邏,尤其到了晚上,更是要徹夜守衛。雖然近年來沒有發生過盜獵鳥類的現象,但是隊員們也不敢掉以輕心。他們還要監測、記錄鳥的種類和數量,隨時觀察有沒有受傷等需要救助的情況。

徐建平做巡護隊員有近三年時間,通過保護區管理中心日常組織的培訓,加上人手一冊的鳥類圖譜,讓他從對鳥類保護一無所知,到認識200多種北大港溼地常見鳥類。他有一次救助受傷的大天鵝,大天鵝伸長脖子後將近一人高的高度,和它受驚後掙扎的樣子,還著實把他嚇了一跳。但大天鵝經過醫治成功放飛後,徐建平特別有成就感,每到遷徙季節,就盼著大天鵝來。雖然這個季節日夜巡護,隊員們很辛苦,但看到候鳥歸來的身影都很高興,如果看到珍稀物種,就更是興奮。

東方白鸛是隊員們特別關注的。在保護區裡有幾十隻「土生土長」的東方白鸛,這些年來,有一些東方白鸛因為受傷體弱等情況沒隨「大部隊」遷走,受到了貴賓的待遇。

北大港溼地自然保護區管理中心副主任陽積文,還記得當年整個冬天圍著幾隻東方白鸛轉的經歷。那是八年前的冬天,野生動物保護站剛剛成立,只有五六個人和一輛車負責日常巡護。當時有幾隻東方白鸛留在了北大港溼地,池塘已經上了凍,工作人員擔心它們沒有辦法覓食,就幾個人日夜輪班,觀察東方白鸛降落到了哪裡,他們就趕到那,用鎬把冰破了,用鐵鍁把魚鏟上來,然後人退得遠遠的。直到看見東方白鸛飛下來吃魚了,他們才放心離開。

隨著保護區內生態環境越來越好,有一些東方白鸛就留在了北大港,春天就在此築巢。工作人員發現,東方白鸛習慣在高處築巢,有幾隻把築在了高壓線上,為了安全起見,從2016年開始,他們就嘗試著幫東方白鸛築巢。他們用兩根十米高的水泥柱架起門字型高架,在頂端按照東方白鸛巢穴的樣式,鋪了草,但是就不見東方白鸛住進去。後來,他們發現,東方白鸛認生,不是自己搭的巢就不住,於是他們把「精裝修」去掉,只留下框架。漸漸地,終於有東方白鸛自己飛到高架上去築巢了。如今在保護區鸛棲湖附近的十幾個高架上,幾乎都有東方白鸛築巢,這幾年累計築巢33個,繁殖幼鳥28隻。從他們築巢到幼鳥出窩,工作人員每天都有記錄。

東方白鸛是一種很警覺的動物,人類稍微靠近就會飛走。保護區管理中心配備了無人機,在高空無幹擾地觀察它們。此外,保護區內在鳥類經常棲息、覓食的點位設置了80多個高清監控攝像頭,隨時監護觀測。在遷徙高峰到來之前,工作人員還會給候鳥備好補給,今年11月以來就投放了萬餘斤鯽魚苗和千餘斤玉米粒,滿足不同鳥類需求。全方位的人防技防和細心的呵護,讓北大港溼地成為候鳥遷徙途中寧靜的港灣。

村民:退漁退耕,引來鳳還巢

北大港溼地的保護,也和周邊的居民息息相關。為了減少種養殖活動對鳥類棲息的影響,保護區進行了退耕、退漁、還溼工作。其中,退漁11.6萬畝、退耕1.3萬畝、退居24戶。

張玉金就是退漁的其中一戶村民。他家住古林街道馬棚口一村,這裡地處北大港溼地保護區實驗區範圍內,有大量池塘,這裡雖然沒有東方白鸛等珍稀候鳥飛臨的記錄,但也處在候鳥遷徙通道上,偶有大雁、天鵝降落。張玉金曾親眼目睹租住在村裡的盜獵者逮鳥拿去賣。因為盜獵者在池塘邊的草叢中布下了密密麻麻的網,前些年,本地的野雞野鴨不見了,遠道來的大雁、天鵝也不來了。

在北大港溼地保護自然保護區成立之後,建立了聯席協作機制,保護區管理中心與公安部門、屬地街道聯防聯治,聯合執法,共同加強監管。馬棚口村雖然遠離保護區核心,毗鄰河北黃驊,但也在聯防聯治的範圍內。為了加強這裡的巡護力量,古林街道成立了村民巡護隊,把當過村長的張玉金任命為巡護隊長,加上另外兩個村民,給配了一輛車,每年10月到轉年4月,候鳥遷徙季節,全天候在溼地範圍巡查。

為了防止有人晚上下藥,張玉金和另外兩個隊員,每天都要摸黑去溼地巡查,連大年三十,都是先在溼地轉一圈,再回家吃餃子。這兩年,他眼看著大雁和天鵝飛回來了,他原先養蝦的池塘去年飛來了幾十隻天鵝,待了三天,他就守了三天。今年飛來的野鴨和大雁比全年還要多,張玉金盼著那些天鵝能再來。

吳中會是緊鄰保護區的中塘鎮甜水井村村民。吳中會印象中,十幾年前,也常有人狩獵溼地深處的「野味」,綠頭鴨、大雁都曾是人們的盤中餐。如今,愛鳥、護鳥的理念深入人心,人們再也不逮鳥了,對飛到自家農田和果園裡的鳥也不轟,發現有病的、受傷的鳥就送往救護站。

吳中會本來就愛鳥,很多志願者到村裡去宣傳愛鳥護鳥,吳中會也加入了志願者組織,兩年前,他成為保護區管理中心巡護隊的隊員。現在,他在保護區巡護觀測候鳥,回到家中,在院裡也能看到鳥群從天空飛過。他說,以前人們說鳳凰來了是吉祥的象徵,這候鳥不就是鳳凰嗎!

在北大港溼地,一幅人與自然和諧相處的畫卷徐徐展開。保護好野生動物植物,就是在保護我們賴以生存的生態系統,也是保護我們自己的未來。正像村民說的,這翩躚而至的候鳥就是報喜鳥,預示著綠色發展的美好明天。(記者王愛瀅攝影周政)

來源:津雲

聲明:本文已註明轉載出處,如有侵權請聯繫我們刪除!聯繫郵箱:news@ersanli.cn

相關焦點

  • 最美候鳥季!35萬餘只候鳥飛抵江西,快來一睹為快!
    最美候鳥季!35萬餘只候鳥飛抵江西,快來一睹為快!江西鄱陽湖國家級自然保護區(以下簡稱「鄱陽湖保護區」)監測顯示,目前遷徙到保護區的冬候鳥總數達35萬餘只,其中雁鴨類最多,有27萬餘只。
  • 360餘萬隻候鳥「過境」河南 世界稀有的10餘種
    大家在呼籲守護鳥道,為候鳥提供安全棲息地和食物的同時,不少人也很好奇——到底都有哪些鳥兒,在河南留下過美麗的身影?今天,東方今報帶你認識一些世界最稀有的「天使」。□東方今報記者 李娟娟/文記者 劉棟傑/圖○來豫候鳥 世界稀有的就有10餘種「這張是大鴇,已載入世界紅皮書。」
  • 北大港溼地候鳥總數已達32萬隻
    本報訊(記者 王睿)又到候鳥遷徙季,北大港溼地拉開候鳥遷徙序幕。目前,北大港溼地候鳥總數已達32萬隻,預計本月中旬將迎來候鳥遷徙高峰期。最新觀測數據顯示,現有東方白鸛500多隻、天鵝600多隻、白琵鷺400多隻……這些鳥類一部分會留在北大港溼地越冬,一部分將停歇1至2個月,待水面封凍後繼續南遷。
  • 靜海團泊溼地化身「候鳥天堂」
    天津北方網訊:「候鳥有信,應時而歸」。靜海區團泊湖面之上,一輪紅日初升於瀲灩湖光之中,引得候鳥翩飛,覓食嬉戲,叫聲連片。起落間,似驚起一片「飛羽」,在藍天綠水間構成一幅美麗壯觀的自然生態畫面。
  • 官廳水庫已有5萬隻候鳥飛過北京,這個數據是怎麼得來的?
    持續一個多月了,5萬多隻候鳥已飛過北京。在它們遷徙的必經之路上,黑豹野生動物保護站的巡護員日夜守護,記錄相關數據……今年的候鳥數據有何變化,龐大的數據是如何計算出來的?記者在官廳水庫觀測點,跟隨巡護員的腳步一一尋找答案。
  • 鄱陽湖:亞洲候鳥天堂
    攝影 | 嚴賢(鳥網·早起的小鳥)江西鄱陽湖亞洲最大越冬候鳥棲息地每年到這裡越冬棲息的鶴類、鸛類、鷗類、鷺類、雁鴨類、鴴鷸類等候鳥多達約70萬隻江西鄱陽湖溼地生態系統為160餘種、約70萬羽越冬候鳥提供安全穩定的棲息環境成為全球矚目、亞洲最大的候鳥越冬棲息地
  • 候鳥遷徙季 東灘溼地成為候鳥棲息天堂
    眼下正值一年一度的春季候鳥遷徙季,南匯東灘溼地也熱鬧了起來,時不時可以看到蘆葦叢中飛起大批的野生鳥類。近期正是春季候鳥遷徙高峰。 據了解,整個遷徙季會持續至5月底,這裡正好處在東亞至澳大利西亞候鳥遷徙的路線上
  • 去開州赴一場候鳥之約!3萬多隻「冬季的客人」漢豐湖安家
    冬季來臨,從北方遷徙重慶開州區漢豐湖多達3萬餘只候鳥在此安家,形成一道冬日壯麗的景觀。11月24日,上遊新聞·重慶晨報記者從開州區文化旅遊委獲悉,開州區溼地公園的水鳥和彩林最佳觀賞時間已到,漢豐湖水中彩林成為了候鳥們喜愛的棲息場所。在這個冬天來臨之際,不妨抽出時間與這些候鳥小精靈一起共度一段美妙時光。
  • 大批越冬候鳥飛抵西洞庭湖溼地
    近日,大批越冬候鳥飛西洞庭湖溼地。位於湖南常德境內的西洞庭湖溼地,是我國重要的鳥類保護區。11月11日在湖南西洞庭湖拍攝的候鳥每年秋冬季節,這裡都會成為候鳥遷徙的通道和停歇地。據不完全統計,今年西洞庭湖溼地已迎來近2萬隻羅紋鴨、小天鵝、蒼鷺等候鳥。11月11日,成群小天鵝在湖南西洞庭湖休憩(無人機照片)湖南西洞庭湖的候鳥。
  • 候鳥天堂——永濟伍姓胡
    那是一個刮著大風的下午,我們騎行伍姓湖溼地公園,事先沒有看天氣預報,出門才知道外面的風很大,由於天氣的原因,溼地公園除了勞作的人們幾乎看不到遊人,但湖邊的水鳥不畏強風,不時在覓食、嬉戲打鬧,為我這個攝影愛好者提供了絕佳的學習練手機會。
  • 幾十萬隻大雁集結南遷 敬信溼地形成候鳥風暴
    冰封的湖面上,突然有一隻大雁起飛,隨即周圍的大雁也跟著飛起來,然後是更遠處的大雁也振翅而起。成千上萬隻大雁飛掠過天空,如同黑色的風暴、黑色的潮水,呼嘯著奔湧向前,席捲而過。大雁在冰封的湖面上停歇  攝影:李軍俊這一幕發生在吉林省琿春敬信溼地。11月末,這裡迎來候鳥遷徙高峰,數十萬隻候鳥在龍山湖上空盤旋飛舞。
  • 天藍水清百鳥飛|北大港溼地繪製美麗生態畫卷
    初秋的北大港溼地自然保護區,萬畝魚塘水波蕩漾,河灘地上泛黃的蘆葦和赤紅的鹽地鹼蓬交錯生長,白鷺、野鴨、骨頂雞、黑翅長腳鷸等鳥類或在天空翱翔,或在淺灘中覓食。   近年來,新區持續推進北大港溼地保護,通過退出生產經營活動、建立補水機制等措施,進一步修復溼地生態。
  • 候鳥翩躚,遠道而來!來江海溼地,感受鳥類天堂!
    最近幾年,溼地環境不斷優化,已然成為候鳥南遷旅途中重要的休息站點,也成為錢塘江流域很多留鳥生活的天堂。站立在這樣一種古老而新鮮的美麗面前,聆聽鳥的鳴唱,看鳥們翩然而舞,也是一種緣分。
  • 幾十萬隻大雁集結南遷 吉林敬信溼地形成候鳥風暴
    冰封的湖面上,突然有一隻大雁起飛,隨即周圍的大雁也跟著飛起來,然後是更遠處的大雁也振翅而起。成千上萬隻大雁飛掠過天空,如同黑色的風暴、黑色的潮水,呼嘯著奔湧向前,席捲而過。這一幕發生在吉林省琿春敬信溼地。11月末,這裡迎來候鳥遷徙高峰,數十萬隻候鳥在龍山湖上空盤旋飛舞。南遷越冬的候鳥大軍主要由雁類組成,其間夾雜著白鷺、白尾海雕、虎頭海雕等。
  • 護鳥南飛!廣東三大舉措確保候鳥安全遷徙
    每年秋冬季 大量候鳥遷徙途經廣東 正是觀鳥、賞鳥的最佳時機! 12月初,9隻國家一級保護野生動物白鶴飛抵江門,這是廣東省歷史上首次觀測記錄到白鶴。
  • 兩萬多隻候鳥飛抵衡水湖,首次監測到世界瀕危物種遺鷗
    兩萬多隻候鳥飛抵衡水湖,首次監測到世界瀕危物種遺鷗 2020-11-17 11:20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媒體
  • 南飛過冬的鳥兒抵達南京 罕見候鳥現身沿江溼地
    8月份,中國的大部分地區都在驕陽的烘烤下,然而在遙遠的西伯利亞,冷空氣已經聚集,候鳥們早已感受到大自然微妙的變化,它們整裝待發,只待9月西北風吹響集結號,上百萬隻候鳥就開始離開繁殖地陸續往南遷移。眼下,不少冬候鳥已經飛抵南京,或是路過,或是留下越冬。因為對這些不遠萬裡辛苦遷徙的鳥兒來說,南京的冬天溫暖而慷慨。從即日起,本報開設南京冬候鳥系列欄目,讓我們一起欣賞這些大自然美麗的精靈吧。
  • 數十萬候鳥聚會洞庭湖國際觀鳥節
    三湘都市報記者 丁鵬志 實習生 廖靜旋洞庭湖,作為「東亞—澳大利西亞」候鳥遷徙路線上的國際重要溼地,不僅是鳥類的天堂,也是觀鳥的勝地。每年10月至翌年3月,有20餘萬隻候鳥在此越冬和棲息。12月7日,第十一屆洞庭湖國際觀鳥節開幕式暨洞庭湖博物館開館儀式,在位於嶽陽市君山區的洞庭湖博物館舉行,國內外鳥類專家學者、環保志願者等共赴觀鳥盛宴。
  • ...江西吳城候鳥小鎮:唱響「候鳥經濟」之歌 摹繪鄱陽湖生態畫卷
    鄱陽湖是世界最大的候鳥越冬棲息地,每年來此越冬的候鳥數量多達60-70萬隻,種類多達310種,有著「候鳥王國」的美譽。江西吳城鄱陽湖片區的候鳥小鎮便是候鳥每年冬季的一處家園。  未來網11月19日電(記者 凌萌)「鄱湖鳥,知多少?飛時遮盡雲和日,落時不見湖邊草。」一首鄱陽湖民歌,既是對鄱陽湖候鳥自然景觀的真實寫照,也道出了候鳥在鄱陽湖悠然越冬的奇觀。
  • 生態環境不斷改善 秋冬季數十萬候鳥過境 5000餘只東方白鸛遷徙來津
    天津北方網訊:從市政府新聞辦日前舉行的「保護野生動物和森林資源 建設生態宜居天津」新聞發布會獲悉,隨著本市生態環境不斷改善,越來越多的候鳥將天津作為遷徙的必經之地。今年10月以來,本市共監測到5000餘只東方白鸛遷徙至本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