候鳥的遷移,是為了生存,也被視作是一種承諾。8月份,中國的大部分地區都在驕陽的烘烤下,然而在遙遠的西伯利亞,冷空氣已經聚集,候鳥們早已感受到大自然微妙的變化,它們整裝待發,只待9月西北風吹響集結號,上百萬隻候鳥就開始離開繁殖地陸續往南遷移。眼下,不少冬候鳥已經飛抵南京,或是路過,或是留下越冬。因為對這些不遠萬裡辛苦遷徙的鳥兒來說,南京的冬天溫暖而慷慨。從即日起,本報開設南京冬候鳥系列欄目,讓我們一起欣賞這些大自然美麗的精靈吧。
最近一段時間,南京的天空格外熱鬧,羅紋鴨、綠頭鴨、赤麻鴨、黑腹濱鷸(yù)、灰背鶇(dōng)、紅嘴鷗、鴛鴦等冬候鳥大部隊都已抵達南京。除了每年都到南京過冬的「老朋友」外,今年紫翅椋(liáng)鳥、白琵鷺、東方白鸛等稀罕的冬候鳥「明星」也出現在沿江溼地,讓南京的觀鳥愛好者驚喜萬分。
高「顏值」的紫翅椋鳥來了
江蘇位於「東亞—澳大利亞遷徙線」的中間點位置,是我國比較重要的候鳥遷飛通道,南京處於這個通道的邊緣地帶,會有大批的鳥類借道南京,短暫休憩,或者在南京度過整個冬天。江蘇野鳥會的一位觀鳥專家告訴記者,上個月,野鳥會成員興奮地發現了紫翅椋鳥的蹤影,發現地在江北一帶。紫翅椋鳥是歐洲和北美都很常見的鳴禽,屬於八哥類,但在中國地區很少見。紫翅椋鳥造訪南京,確實是一件值得高興的事情。
「在南京,紫翅椋鳥屬於冬候鳥,數量較少,難得一見,只有生態環境很好的地方才會偶有發現。」專家介紹說,南京的石臼湖、六合龍袍沿江溼地、浦口綠水灣沿江溼地是很多觀鳥愛好者常去的地方,人們在這些地方曾見到過美麗的紫翅椋鳥。
紫翅椋鳥「顏值」頗高,它的頭、喉及前頸部呈輝亮的銅綠色,背、肩、腰及尾上復羽為紫銅色,而且淡黃白色羽端,略似白斑。有意思的是,到了春天,紫翅椋鳥就會「變裝」,黑色的嘴巴變成黃色,這說明它們已經到了繁殖期,該北遷「娶媳婦」了。鳥兒的羽毛在繁殖季和非繁殖季羽色差異是相當大的,這是為了方便它們夏季繁殖,而到了冬天有利於棲息躲藏。
「紫翅椋鳥在南京大約停留一個星期就會離開,一路飛往新疆。」專家告訴記者,等到了明年春天,紫翅椋鳥會變得食量大增,幾乎一刻不停地進食,因為它們又將離開新疆,做一次長途旅行。
除了紫翅椋鳥,在南京常見的椋鳥還有灰椋鳥、絲光椋鳥、黑領椋鳥等等。椋鳥家族包括一些重要的食蟲鳥類,翅較尖,尾短而呈平尾狀,有的為地棲性,有的為樹棲性,喜結群。它們叫聲嘈雜,善仿其他鳥的叫聲,有些種類在飼養條件下可學人語。有些品種是吃昆蟲的能手,巢常營於樹洞中。
「國寶」東方白鸛在江面優雅盤旋
這幾天,在觀鳥愛好者的朋友圈裡還流傳著一個好消息:東方白鸛也來南京了,而且是100多隻!「幾乎每年都會有鳥友在南京沿江溼地發現東方白鸛,但數量只有零星幾隻,在南京歷史上還從來沒有發現過數量如此龐大的群體。」南京自然攝影師範明告訴記者,過去即使是幾隻東方白鸛,也會吸引所有鳥友的目光,別說這次發現了100多隻。
據介紹,東方白鸛屬於大型涉禽,是國家一級保護動物。常在沼澤、溼地、塘邊涉水覓食,主要以小魚、蛙、昆蟲等為食。東方白鸛,屬鸛形目鸛科,體長約1.2米,翼展近2.2米,除飛羽黑色外,餘部體羽白色,喙黑色,眼部裸區和腳為紅色,被國際自然保護聯盟定為瀕危種,同時被列入《瀕危野生動植物種國際貿易公約》。目前,東方白鸛全球數量已不足2500隻,屬極度瀕危。因為數量少,每一隻都是當之無愧的重量級「國寶」。
「東方白鸛在長江下遊及以南地區越冬。其實,好多年以前,我們在南京能看到不少白鸛和白鶴,現在越來越少了。」範明惋惜地感嘆道,如今大型涉禽喜歡的生存環境已消失殆盡,人們的過度開發,沿江溼地裡濃重的人工痕跡,導致大型涉禽在天空盤旋、觀察後選擇離去。
正因為這些大型涉禽已越來越少見,當12月1日清晨有市民在南京淮濱路江邊看見上百隻東方白鸛在空中盤旋並拍下照片時,觀鳥者都沸騰了。當時,它們在淮濱路附近的河道通江口附近盤旋,在清晨的薄霧中緩慢優美地飛舞。它們始終在距離江面近百米的位置,大約30分鐘左右,便轉頭順著江邊飛走,很快就消失不見。
「說不定這群東方白鸛現在還沒有離開南京。」範明說,由於前段時間比較溫暖,冬候鳥飛抵南京的時間比去年晚了十幾天,也許這群東方白鸛還會在南京多停留幾日,然後飛往鄱陽湖越冬。一般來說,東方白鸛於每年9月末至10月初開始離開繁殖地,組成群體分批地往南遷徙。遷徙時常集聚在開闊的草原湖泊和蘆葦沼澤地帶活動,沿途需要選擇適當的地點停歇,它們最終大部分都會前往鄱陽湖聚集越冬。
珍稀的白琵鷺
昨天又光臨龍袍溼地
「今天我到龍袍觀鳥還看到了白琵鷺,大約有七八隻,昨天在綠水灣也發現了5隻白琵鷺。」範明告訴記者,白琵鷺是中國瀕危珍稀動物、國家二級重點保護野生動物,1996年被列入中國瀕危動物紅皮書等級名錄,2012年被世界自然保護聯盟(IUCN)列入瀕危物種紅色名錄。最近的一次數據統計,白琵鷺在全球的總數量是3.1萬至3.4萬隻。多數國家只有幾百對,有的國家已經絕跡。
而在11月上旬,市民在浦口橋林街道的一個鄉村河道的蘆葦蕩裡也發現了白琵鷺的蹤影,數量有十餘只,它們很警覺地停留在蘆葦蕩溼地裡,引得不少觀鳥愛好者爭相前來一睹芳容。記者了解到,在我國,白琵鷺一部分常年留在南方,另一部分則在春季遷徙到北方繁殖,十一二月份南遷。最近,南京的觀鳥愛好者在好幾個沿江溼地都看到白琵鷺的身影。
白琵鷺的長相很特別,全身羽毛白色,它的嘴長而直、扁闊似琵琶;眼先、眼周、上喉裸皮黃色,胸及頭部冠羽黃色(冬羽純白);頸、腿均長,腿下部裸露呈黑色。白琵鷺長相漂亮,不僅少見,還是荷蘭的國鳥,深受人們喜愛。白琵鷺喜歡棲息於沼澤地、河灘、葦塘等處,涉水啄食小型動物,有時也食水生植物。
範明告訴記者,在六合龍袍沿江溼地、浦口綠水灣沿江溼地還能看見一些越冬的雁鴨類以及猛禽,還有鴴鷸(héng yù)類水鳥。與大型涉禽短暫停留南京不同,它們會在南京悠閒自得地度過整個冬天,直到明年三四月份才離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