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亞灣區擁有溼地、樹林、海岸線等豐富的生態環境資源,是許多鳥類生存的天堂。
近幾年,隨著大亞灣生態環境的改善,越來越多的鳥類選擇在大亞灣過冬或是從大亞灣過境遷徙,在河岸或溼地棲息,成為大亞灣冬日裡一道靚麗的風景線,也吸引了眾多觀鳥大人前來觀鳥、拍鳥。
為深入了解大亞灣海岸線溼地自然生態保護現狀,通過識鳥觀鳥,呼籲人們愛鳥、護鳥,保護生物多樣性。1月9日下午,大亞灣藍色海灣公益協會7名志願者第五次來到大亞灣澳頭渡頭村水閘處開展觀鳥監測活動。
渡頭村水閘處是淡澳河入海途經之處,這裡有一片溼地灘涂,灘涂周圍是木欖、秋茄等紅樹林樹種。站在岸邊,可以隱約看到數十米遠處的灘涂上有鳥兒或三五成群,或成雙成對,或形單影隻地在溼地各處嬉戲、覓食;志願者架起觀鳥鏡,觀鳥達人扛起高倍照相機,清晰地將鳥兒的一舉一動捕捉到鏡頭裡,甚至可以看到它們羽毛上的斑點及眼眶的顏色。
「這是反嘴鷸,有好幾隻!」「這是金斑鴴,還有金眶鴴……」志願者們看到鏡頭裡出現的鳥兒,忍不住興奮地叫起來。鳥兒們不受約束、自由自在的動作、神態,讓人看了開心極了。
灰斑鷸
蒼鷺
金斑鴴
環頸鴴
反嘴鷸
觀鳥達人:
生態環境變好,鷺鳥變多了
這一次,有著十多年觀鳥經驗的觀鳥達人老張也加入了觀鳥活動。老張是河北張家口人,幾年前退休後便來到大亞灣和女兒一家住,也將觀鳥愛好一起帶到了大亞灣,平時沒事就喜歡背著大相機,開著車沿著淡澳河或在大亞灣紅樹林城市溼地公園追鳥、拍鳥。
老張說,溫暖舒適的大亞灣是許多候鳥往南遷徙過冬的重要棲息地,每年的十月初到11月底,是在大亞灣觀鳥的好時期,而沿淡澳河直到入海口是鳥兒最常出沒的地方。
對老張來說,將鳥兒們絢麗的羽翼、多姿的神態捕獲到鏡頭裡再回放細看時,是非常有成就感、非常喜悅的。這些年來,他拍了許多鳥,鷺鳥、鷸鳥是大亞灣最常見的,鷺鳥一年四季都可見,而鷸鳥是候鳥,只有冬季可見。
「淡澳河經過整治後水質明顯變好了,鷺鳥也多了起來,夜鷺在紅樹林公園多見,大小白鷺很常見,蒼鷺冬天來夏天走,池鷺也一年四季可見……」追鳥途中,老張深感大亞灣的生態環境變得更好了,他希望生態環境越來越好,有更多的鳥類來大亞灣過冬、定居,也有更多的人來認識鳥、保護鳥。
來源/惠州頭條客戶端
整理/惠州生態環境微信編輯小組
【來源:惠州生態環境】
聲明:轉載此文是出於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註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益,請作者持權屬證明與本網聯繫,我們將及時更正、刪除,謝謝。 郵箱地址:newmedia@xxcb.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