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骨頂 、鷸鳥 「打前陣」!大批量、多種類候鳥下月抵泰過冬

2020-11-24 網易新聞

本周,在姜堰區溱湖溼地公園、興化市千垛鎮劉莊村萬畝荷塘景區等地,已有觀測者觀察到一批白骨頂、鷸鳥、鴨類在水面上棲息、捕食,給平靜的水面增添了不少生機。

白骨頂和鴨類在溱湖暢遊

深秋的溱湖,有一種別樣的美,一陣微風拂過,片片落葉在空中起舞。溱湖的秋色多姿多彩,成群結隊的過冬候鳥,不時傳來陣陣鳴叫聲。

溱湖溼地公園野保宣教員夏惠告訴記者,10月中旬,溱湖湖面出現了第一批冬候鳥——三隻白骨頂。白骨頂每年10月中下旬,遷離北方繁殖地到南方越冬。除繁殖期外,它們常成群活動,特別是遷徙季節,常出現數十隻、甚至上百隻的大群,偶爾可見單只和小群活動,這三隻白骨頂可能是「打前陣」來了。

溱湖水面的白骨頂

據悉,白骨頂擅長遊泳和潛水,一天的大部時間都在水中遊弋、捕食。遊泳時喜歡穿梭在稀疏的蘆葦叢間,或在緊靠蘆葦和水草邊的開闊水面上,並不時地晃動著身子、不住地點頭。感覺到危險時,它們會立即潛入水中,或是遊進旁邊的蘆葦叢和水草叢中躲避。白骨頂屬雜食性動物,主要吃小魚、蝦、水生昆蟲、水生植物的嫩葉、幼芽、果實。

夏惠介紹,南京林業大學的項目組在溱湖建立了專門的觀測點,每年都會定期觀察候鳥遷徙的情況。這些年,隨著溱湖溼地公園環境不斷優化,來這裡過冬的候鳥種類已增至30多種。

「12月下旬到1月上旬的20天時間內,是溱湖溼地公園觀看候鳥的最佳時節,到時會有成千上萬的候鳥在湖面上棲息、覓食,場面尤為壯觀。」夏惠說。

興化萬畝荷塘鷸鳥的天堂

萬畝荷塘景區位於興化市千垛鎮劉溝村,面積達1.2萬畝,是以「荷文化」為主題打造的兼旅遊觀光與休閒度假為一體的生態農業區。

夏日的荷塘葉葉波顫顫,朵朵皆嫣然。深秋的荷塘則是另一番景象,大批的鷸鳥已來此開始了新的生活。

劉溝村水面的鶴鷸

11月18日,攝影達人沈海波在萬畝荷塘發現上千隻紅腳鷸在此集中覓食。沈海波是興化新華書店的一名員工,在他的鏡頭下,白琵鷺、東方白鸛、震旦鴉雀等一批珍稀鳥類在興化徐馬荒溼地、千垛鎮劉溝村被發現。

沈海波介紹,紅腳鷸生活於湖泊、溼地等地,主要以各種小型動物為食,常成小群遷徙。這個物種分布廣泛,每年10月份,部分紅腳鷸會遷離繁殖地來興化過冬。「這次我在萬畝荷塘發現的上千隻紅腳鷸種群是常客了,近年來它們每年都會來此過冬。」

新聞多點料

候鳥增多

猛禽也在不斷增加

近年來,隨著候鳥數量的不斷增加,以鳥類為食的猛禽的數量也在不斷增加。泰州猛禽家族種類眾多,近年來有觀察記錄的猛禽種類共有4科近20種。

短耳鴞、斑頭鵂鶹、紅隼等猛禽在泰州比較常見,它們都是留鳥,一年四季可以看到。另外,蒼鷹、普通鵟等猛禽會隨著冬候鳥的遷徙趕來越冬,次年隨候鳥一起返回北方。

根據相關觀察記錄,泰州猛禽主要有4類。其中,鴟鴞科成員有長耳鴞、短耳鴞、東方角鴞等;鷹科成員有黑耳鳶、蒼鷹、普通鵟、灰面鷂等;隼科成員有灰背隼、紅隼、遊隼等;鶚科成員為鶚。

據專業人士介紹,大多數猛禽以小鳥、鼠類、蛇、蛙、野兔、魚等動物性食物為食,從另一個側面也反映了我市生態環境持續向好。

另外,我市長江邊的灘涂溼地,每年冬季也會迎來大量的候鳥來此過冬。如:高港區千畝江灘溼地、靖江江灘溼地等。

南京林業大學專家看過靖江的江灘後表示,從長江上遊武漢到下遊靖江,沿線像靖江這樣長著蘆葦的溼地幾乎沒有,可以說是現存最好的溼地資源。靖江蘆葦灘是多種鳥類、魚類、兩棲動物繁殖棲息、遷徙越冬的重要場所,還可以抵禦江浪、颱風和暴雨的衝擊。

感興趣的市民可以帶上望遠鏡到這些地方一睹鳥兒們的風採。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並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相關焦點

  • 大批量、多種類候鳥下月抵泰過冬
    溱湖水面的白骨頂。白骨頂、鷸鳥、鴨類已來「打前陣」大批量、多種類候鳥下月抵泰過冬今天,是二十四節氣中的「小雪」,隨著北方氣溫的逐漸降低,一些「老朋友們」又拖家帶口來泰州過冬了。溱湖的秋色多姿多彩,成群結隊的過冬候鳥,不時傳來陣陣鳴叫聲。溱湖溼地公園野保宣教員夏惠告訴記者,10月中旬,溱湖湖面出現了第一批冬候鳥——三隻白骨頂。白骨頂每年10月中下旬,遷離北方繁殖地到南方越冬。除繁殖期外,它們常成群活動,特別是遷徙季節,常出現數十隻、甚至上百隻的大群,偶爾可見單只和小群活動,這三隻白骨頂可能是「打前陣」來了。
  • 白骨頂 、鷸鳥 、鴨類已來「打前陣」!大批量、多種類候鳥下月抵泰...
    今天,是二十四節氣中的「小雪」,隨著北方氣溫的逐漸降低,一些「老朋友們」又拖家帶口來泰州過冬了。本周,在姜堰區溱湖溼地公園、興化市千垛鎮劉莊村萬畝荷塘景區等地,已有觀測者觀察到一批白骨頂、鷸鳥、鴨類在水面上棲息、捕食,給平靜的水面增添了不少生機。
  • 「落霞與孤鶩齊飛」 鐵嘴沙鴴現身大批冬候鳥來揚
    這兩天,鳥友在高郵湖、江都花魚塘等地發現了不少冬候鳥的身影,如綠翅鴨、鶴鷸等。  與此同時,鳥友還有了鳥類新記錄——鐵嘴沙鴴。  候鳥來揚越冬  有記錄的冬候鳥達90多種  揚州,是東亞-澳大利亞遷徙通道的重要一站。每年秋冬季節,都有很多候鳥遷來越冬。根據多年來的記錄,揚州冬候鳥種類多達90多種。
  • 吸引大批候鳥遷徙過冬!
    近幾年,隨著大亞灣生態環境的改善,越來越多的鳥類選擇在大亞灣過冬或是從大亞灣過境遷徙,在河岸或溼地棲息,成為大亞灣冬日裡一道靚麗的風景線,也吸引了眾多觀鳥大人前來觀鳥、拍鳥。為深入了解大亞灣海岸線溼地自然生態保護現狀,通過識鳥觀鳥,呼籲人們愛鳥、護鳥,保護生物多樣性。1月9日下午,大亞灣藍色海灣公益協會7名志願者第五次來到大亞灣澳頭渡頭村水閘處開展觀鳥監測活動。
  • 候鳥「人」字形飛越七河八島冬候鳥陸續抵達這些最常見
    近日,在七河八島,有鳥友拍攝到大群候鳥排成「人」字形長隊飛越而過。揚州綠楊野生鳥類攝影藝術中心鳥友杭德泉介紹,天氣越來越冷,近期會有很多鳥兒遷徙過境。同時,觀測發現,來揚越冬的鳥兒也越來越多。杭德泉說,候鳥遷徙時,通常沿著一定的飛行路線,七河八島優越的自然環境,使得這一地區成為候鳥遷徙的通道,「在今年的候鳥遷徙季節,鳥友們已多次在這一區域發現大群候鳥遷飛現象。」而據揚州動物園觀測發現,從這一區域遷徙的候鳥中,還包括國家二級保護動物小天鵝,「曾有30隻野生小天鵝在遷徙途中,被動物園中飼養的小天鵝吸引,在這裡臨時歇腳。」
  • 時隔兩年再見白骨頂,沙湖優良水質吸引鳥類棲息
    據武漢觀鳥協會會長顏軍辨認後確定,這是一隻白骨頂。而上次在沙湖公園範圍內觀測到白骨頂是在2018年3月。    黑水雞群中的白骨頂。瑩草 攝  白骨頂是屬鶴形目秧雞科的鳥類,在武漢屬於冬候鳥。常生活在有水生植物的大面積淡水區域或溼地,對水質的要求比較高。  據中國觀鳥記錄中心記錄顯示,上次在沙湖觀測到白骨頂是在2018年3月。時隔兩年再次發現它的蹤跡,可能和沙湖公園良好的生態環境有關。
  • 無錫將迎候鳥到訪大年 種類或突破300種
    「小天鵝兩個星期前就到無錫了」,11月15日下午,拍客許明崗向記者「爆料」。進入深秋,許多候鳥如約來到太湖邊。這讓錫城的觀鳥人頗為振奮。無錫位於世界七大鳥道之一的東亞———澳大利亞路線的輻射區域內,鳥類資源豐富,目前處於遷徙期,見了它們可要小心呵護哦。
  • 不讓過冬候鳥餓肚子 德陽財政掏4萬元保鳥食
    (原標題:不讓過冬候鳥餓肚子 德陽財政掏4萬元保鳥食) 本報訊 (
  • 德陽拿出4萬元買鳥食 不讓過冬候鳥餓肚子
    德陽市民與鳥四川在線消息(四川日報記者 王域西)12月15日,記者從德陽市林業局獲悉,為解決德陽冬季候鳥食物短缺的問題,德陽財政日前下撥4萬元用於購買冬季候鳥鳥食,幫助候鳥過冬。260多種野生鳥類聚集德陽近年來,選擇到德陽過冬的候鳥種類和數量不斷增加,據德陽市觀鳥愛鳥志願者會初步統計,從初冬到春季,德陽聚集了包括留鳥、冬候鳥和旅鳥在內的260多種野生鳥類。「鳥兒越來越多,現有的食物可能出現短缺。」協會會長李小剛表示。
  • 大批越冬候鳥飛抵西洞庭湖溼地
    近日,大批越冬候鳥飛西洞庭湖溼地。位於湖南常德境內的西洞庭湖溼地,是我國重要的鳥類保護區。11月11日在湖南西洞庭湖拍攝的候鳥每年秋冬季節,這裡都會成為候鳥遷徙的通道和停歇地。據不完全統計,今年西洞庭湖溼地已迎來近2萬隻羅紋鴨、小天鵝、蒼鷺等候鳥。11月11日,成群小天鵝在湖南西洞庭湖休憩(無人機照片)湖南西洞庭湖的候鳥。
  • 南飛過冬的鳥兒抵達南京 罕見候鳥現身沿江溼地
    8月份,中國的大部分地區都在驕陽的烘烤下,然而在遙遠的西伯利亞,冷空氣已經聚集,候鳥們早已感受到大自然微妙的變化,它們整裝待發,只待9月西北風吹響集結號,上百萬隻候鳥就開始離開繁殖地陸續往南遷移。眼下,不少冬候鳥已經飛抵南京,或是路過,或是留下越冬。因為對這些不遠萬裡辛苦遷徙的鳥兒來說,南京的冬天溫暖而慷慨。從即日起,本報開設南京冬候鳥系列欄目,讓我們一起欣賞這些大自然美麗的精靈吧。
  • 北紅尾鴝大規模飛抵 福建進入冬候鳥觀賞季
    中新社福州10月17日電 (林春茵 陳雪玲)福建省觀鳥協會17日披露,一種名為「北紅尾鴝」的鳥正大規模飛抵福建,隨著這種「信號鳥」的出現,該省正式迎來精彩的冬候鳥觀賞季。北紅尾鴝體長大約15釐米,色彩豔麗。
  • 靜海團泊溼地化身「候鳥天堂」
    隨著天氣逐漸轉冷,越來越多的候鳥在團泊湖「歇腳」,之後繼續南遷。素有「華北綠寶石」之稱的團泊湖溼地,在靜海區多年來大力修復保護之下,已逐漸成為「候鳥天堂」。那隻黑色的鳥就是鸕鷀,前面大群的是野鴨和白骨頂雞。」團泊鳥類自然保護區工作人員指著遠處的湖面說。
  • 珍禽候鳥陸續抵達 大山包拉開越冬期序幕
    2020年10月31日晨10:00,在大山包國家級自然保護區大海子溼地監測到紅嘴鷗107隻,小鸊鷉83隻,綠翅鴨56隻,赤麻鴨71隻,白骨頂16隻,隼3隻,戴勝5隻;中午2:45監測到國家級一級保護動物白尾海雕和國家級二級保護動物黑翅鳶在天空盤旋覓食;至 3:25監測到1隻灰鶴在大海子上空滑翔
  • 珍禽候鳥陸續抵達 昭通大山包拉開越冬期序幕
    2020年10月31日晨10:00,在大山包國家級自然保護區大海子溼地監測到紅嘴鷗107隻,小鸊鷉83隻,綠翅鴨56隻,赤麻鴨71隻,白骨頂16隻,隼3隻,戴勝5隻;中午2:45監測到國家級一級保護動物
  • 冬候鳥飛抵河南盧氏縣 第三紀冰川期遺留物種也來了
    冬候鳥飛抵河南盧氏縣,其中還包括第三紀冰川期遺留物種——中華秋沙鴨。王文超 拍攝 新京報記者 王紀辛 製作 新京報訊(記者 王紀辛)回升的氣溫催促花開草綠,也催促著冬候鳥們踏上遷徙旅途。近期,河南三門峽市盧氏縣迎來了豆雁、赤麻鴨、黑鸛等冬候鳥,其中還包括第三紀冰川期遺留物種——中華秋沙鴨。
  • 樂陵市林業局:邂逅最美冬季,溼地公園迎來越冬候鳥
    庚子年末冬,樂陵市溼地公園迎來了大量越冬候鳥白骨頂,它們或在水面上嬉戲覓食,或悄悄潛入水中,或進入蘆葦叢中躲避,或迅速飛起激起水花,為冬日的溼地公園增添了幾分生機與活力。今年冬天,在樂陵市溼地公園及周邊水系有大量白骨頂棲息,形成了和諧的生態景象。白骨頂,又稱白骨頂雞,是鶴形目秧雞科的鳥類,屬於國家「三有」(即有益的、有重要經濟價值、有科學研究價值的陸生野生動物)保護動物,一般棲息於有水生植物的大面積靜水或近海的水域,有遷徙性。同時,也是國家二級保護動物,已列入《世界自然保護聯盟》2013年瀕危物種紅色名錄。
  • 旌湖越冬水鳥種類數量又雙叒叕增加了
    年1月9日成都平原越冬水鳥調查在全省36個調查點同步進行這項調查已經持續五年由成都市公園城市建設管理局成都觀鳥會德陽市觀鳥愛鳥志願者協會等全省十二家機構共同發起德陽市觀鳥愛鳥志願者協會7名志願者沿旌湖從青衣江橋出發全程徒步7.12公裡對越冬水鳥的種類
  • 兩萬多隻候鳥飛抵衡水湖,首次監測到世界瀕危物種遺鷗
    兩萬多隻候鳥飛抵衡水湖,首次監測到世界瀕危物種遺鷗 2020-11-17 11:20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媒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