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在七河八島,有鳥友拍攝到大群候鳥排成「人」字形長隊飛越而過。揚州綠楊野生鳥類攝影藝術中心鳥友杭德泉介紹,天氣越來越冷,近期會有很多鳥兒遷徙過境。同時,觀測發現,來揚越冬的鳥兒也越來越多。
大群候鳥遷徙
排「人」字形飛越七河八島
揚州是東部候鳥遷徙區,包括在東北地區、華北東部繁殖的候鳥,如鴛鴦、鴴鷸等,它們會遷飛到或過境揚州。而地處淮河入江水道的七河八島,又是候鳥遷徙過境的重要通道。近期,鳥友在這裡觀測到大群候鳥遷徙過境,「排成『人』字形長隊,一批有130隻左右,只是飛得太高太快,沒來得及觀察它們究竟是什麼鳥兒,就已飛過去了。」
杭德泉說,候鳥遷徙時,通常沿著一定的飛行路線,七河八島優越的自然環境,使得這一地區成為候鳥遷徙的通道,「在今年的候鳥遷徙季節,鳥友們已多次在這一區域發現大群候鳥遷飛現象。」
而據揚州動物園觀測發現,從這一區域遷徙的候鳥中,還包括國家二級保護動物小天鵝,「曾有30隻野生小天鵝在遷徙途中,被動物園中飼養的小天鵝吸引,在這裡臨時歇腳。」
冬候鳥也抵達
揚州有很多地方可以賞鳥
近期,鳥友們發現,揚州很多地方都能看到冬候鳥(冬天來揚州越冬,春天離開揚州北飛的鳥兒),如北紅尾鴝、紅脅藍尾鴝、黃喉鵐、斑嘴鴨、綠頭鴨以及各種鷸鳥。
在揚州,觀看冬候鳥的地點非常多,城中瘦西湖風景區、蜀岡西峰生態公園、唐子城護城河、廖家溝中央公園、揚子津生態園、鳳凰島國家溼地公園等地,是觀看鶇、鵐、鴝等冬候鳥的好地方。
城郊的次生林以及河灘,如友誼河沿岸次生林、潤揚森林公園、長江溼地就是鵐、鴝、鷗等冬候鳥的越冬地。
另外,儀徵月塘的登月湖、江都的花魚塘和淥洋湖溼地、邗江的公道河以及邵伯湖、高郵湖等地,都是觀鳥好地方。
越冬鳥70多種
冬天,這些候鳥最常見
記錄顯示,來到揚州越冬的鳥兒已有70多種。其中,小天鵝、綠頭鴨、斑嘴鴨、綠翅鴨、赤麻鴨、鳳頭鸊鷈、蒼鷺、大白鷺、普通鸕鷀、白骨頂、黑翅長腳鷸、金眶鴴、扇尾沙錐、鶴鷸、紅嘴鷗、黃腹山雀、黃眉柳鶯、黃腰柳鶯、樹鷚、雲雀、紅頭長尾山雀、白腹鶇、紅尾鶇、紅脅藍尾鴝、北紅尾鴝、燕雀、白眉鵐、黃喉鵐、灰頭鵐等是比較常見的冬候鳥。
這些常見鳥類中,紅嘴鷗、綠頭鴨、斑嘴鴨、小天鵝等為人們所熟知,因為它們在瘦西湖風景區和揚州動物園有飼養。
杭德泉說,野生鳥類與人工飼養鳥類最大的不同,就是它們特別警惕,「人工飼養條件下的鳥類,通常與人比較親近,如瘦西湖的綠頭鴨和斑嘴鴨,會跟在遊船後面等遊客投喂。但有的野生鳥類與人也比較親近,如雲南滇池的紅嘴鷗。在我們揚州,紅嘴鷗一般在12月份到來。」
除了常見鳥,還有一些有記錄的冬候鳥,並不一定每年都能在揚州見到。資深鳥友顧磊介紹,如黑臉琵鷺,雖然記錄上為冬候鳥,但它們也只是偶爾出現在揚州。
杭德泉認為,有一些冬候鳥,本身數量就很少,見到就更難了。如鴛鴦,近年來只在廖家溝中央公園、公道河和登月湖出現過,而且只有1隻或2隻;斑頭雁,只在江都花魚塘記錄過3隻。
留鳥值得關注
政府部門啟動候鳥保護
冬季,不少留鳥也常集群,相對其他季節更容易觀看。如銀喉長尾山雀、褐頭鷦鶯、黑尾蠟嘴雀、棕頭鴉雀、灰椋鳥等。特別是灰椋鳥,容易形成大群,在傍晚時分,能看到「萬鳥歸林」的景觀。
為了保護鳥類,讓候鳥在揚安全越冬,記者了解到,市農委野保站在冬季啟動候鳥保護行動,特別是針對邵伯湖、高郵湖的毒鳥行為,今年將聯合相關部門進一步加大力度查處。記者向家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