候鳥「人」字形飛越七河八島冬候鳥陸續抵達這些最常見

2021-01-09 中國江蘇網

近日,在七河八島,有鳥友拍攝到大群候鳥排成「人」字形長隊飛越而過。揚州綠楊野生鳥類攝影藝術中心鳥友杭德泉介紹,天氣越來越冷,近期會有很多鳥兒遷徙過境。同時,觀測發現,來揚越冬的鳥兒也越來越多。

大群候鳥遷徙

排「人」字形飛越七河八島

揚州是東部候鳥遷徙區,包括在東北地區、華北東部繁殖的候鳥,如鴛鴦、鴴鷸等,它們會遷飛到或過境揚州。而地處淮河入江水道的七河八島,又是候鳥遷徙過境的重要通道。近期,鳥友在這裡觀測到大群候鳥遷徙過境,「排成『人』字形長隊,一批有130隻左右,只是飛得太高太快,沒來得及觀察它們究竟是什麼鳥兒,就已飛過去了。」

杭德泉說,候鳥遷徙時,通常沿著一定的飛行路線,七河八島優越的自然環境,使得這一地區成為候鳥遷徙的通道,「在今年的候鳥遷徙季節,鳥友們已多次在這一區域發現大群候鳥遷飛現象。」

而據揚州動物園觀測發現,從這一區域遷徙的候鳥中,還包括國家二級保護動物小天鵝,「曾有30隻野生小天鵝在遷徙途中,被動物園中飼養的小天鵝吸引,在這裡臨時歇腳。」

冬候鳥也抵達

揚州有很多地方可以賞鳥

近期,鳥友們發現,揚州很多地方都能看到冬候鳥(冬天來揚州越冬,春天離開揚州北飛的鳥兒),如北紅尾鴝、紅脅藍尾鴝、黃喉鵐、斑嘴鴨、綠頭鴨以及各種鷸鳥。

在揚州,觀看冬候鳥的地點非常多,城中瘦西湖風景區、蜀岡西峰生態公園、唐子城護城河、廖家溝中央公園、揚子津生態園、鳳凰島國家溼地公園等地,是觀看鶇、鵐、鴝等冬候鳥的好地方。

城郊的次生林以及河灘,如友誼河沿岸次生林、潤揚森林公園、長江溼地就是鵐、鴝、鷗等冬候鳥的越冬地。

另外,儀徵月塘的登月湖、江都的花魚塘和淥洋湖溼地、邗江的公道河以及邵伯湖、高郵湖等地,都是觀鳥好地方。

越冬鳥70多種

冬天,這些候鳥最常見

記錄顯示,來到揚州越冬的鳥兒已有70多種。其中,小天鵝、綠頭鴨、斑嘴鴨、綠翅鴨、赤麻鴨、鳳頭鸊鷈、蒼鷺、大白鷺、普通鸕鷀、白骨頂、黑翅長腳鷸、金眶鴴、扇尾沙錐、鶴鷸、紅嘴鷗、黃腹山雀、黃眉柳鶯、黃腰柳鶯、樹鷚、雲雀、紅頭長尾山雀、白腹鶇、紅尾鶇、紅脅藍尾鴝、北紅尾鴝、燕雀、白眉鵐、黃喉鵐、灰頭鵐等是比較常見的冬候鳥。

這些常見鳥類中,紅嘴鷗、綠頭鴨、斑嘴鴨、小天鵝等為人們所熟知,因為它們在瘦西湖風景區和揚州動物園有飼養。

杭德泉說,野生鳥類與人工飼養鳥類最大的不同,就是它們特別警惕,「人工飼養條件下的鳥類,通常與人比較親近,如瘦西湖的綠頭鴨和斑嘴鴨,會跟在遊船後面等遊客投喂。但有的野生鳥類與人也比較親近,如雲南滇池的紅嘴鷗。在我們揚州,紅嘴鷗一般在12月份到來。」

除了常見鳥,還有一些有記錄的冬候鳥,並不一定每年都能在揚州見到。資深鳥友顧磊介紹,如黑臉琵鷺,雖然記錄上為冬候鳥,但它們也只是偶爾出現在揚州。

杭德泉認為,有一些冬候鳥,本身數量就很少,見到就更難了。如鴛鴦,近年來只在廖家溝中央公園、公道河和登月湖出現過,而且只有1隻或2隻;斑頭雁,只在江都花魚塘記錄過3隻。

留鳥值得關注

政府部門啟動候鳥保護

冬季,不少留鳥也常集群,相對其他季節更容易觀看。如銀喉長尾山雀、褐頭鷦鶯、黑尾蠟嘴雀、棕頭鴉雀、灰椋鳥等。特別是灰椋鳥,容易形成大群,在傍晚時分,能看到「萬鳥歸林」的景觀。

為了保護鳥類,讓候鳥在揚安全越冬,記者了解到,市農委野保站在冬季啟動候鳥保護行動,特別是針對邵伯湖、高郵湖的毒鳥行為,今年將聯合相關部門進一步加大力度查處。記者向家富

相關焦點

  • 寒露已過,冬候鳥與夏候鳥陸續在道別
    在我們眼裡詩情畫意的候鳥遷徙,卻是地球上最悲壯的馬拉松。這無關遠方的風花雪月,而是一場關乎生存的生死搏擊。在全球,有八大候鳥遷徙路徑。它們沿著不同的路徑,從南到北、從北至南,往返於繁殖地和越冬地之間。廈門剛好在遷徙通道上,冬候鳥的先遣部隊已然抵達廈門,接下來這段時間也將陸續有部隊抵達或者途經又或是離開廈門。作為人們最關注的夏候鳥慄喉蜂虎,它們現在正在努力的練習飛行,為接下來的遷徙做充足的準備。最近在廈門也將上演冬候鳥與夏候鳥的道別儀式,
  • 「落霞與孤鶩齊飛」 鐵嘴沙鴴現身大批冬候鳥來揚
    這兩天,鳥友在高郵湖、江都花魚塘等地發現了不少冬候鳥的身影,如綠翅鴨、鶴鷸等。  與此同時,鳥友還有了鳥類新記錄——鐵嘴沙鴴。  候鳥來揚越冬  有記錄的冬候鳥達90多種  揚州,是東亞-澳大利亞遷徙通道的重要一站。每年秋冬季節,都有很多候鳥遷來越冬。根據多年來的記錄,揚州冬候鳥種類多達90多種。
  • 候鳥「大部隊」提前半月到京 遷徙高峰期到來
    來源:經濟日報黑豹野保站提供照片距離首批候鳥進京已有兩周,這段時間裡,候鳥種群陸續抵京「加油補給」。根據黑豹野生動物保護站監測,從昨天下午開始,官廳水庫及附近水域迎來了冬候鳥進京的高峰期,僅三四個小時的時間裡,超過6000隻候鳥成群結隊地出現在京冀交界處。
  • 冬候鳥白琵鷺率先抵達洞庭湖
    嶽陽廣電全媒體訊(記者 嚴欽海)又到了冬候鳥由北向南的遷徙時節,今年率先飛抵洞庭湖的冬候鳥是白琵鷺,這批先行者是國家二級重點保護野生動物,它們的到來拉開了今年候鳥到洞庭湖越冬的序幕。前段時間的低溫陰雨天氣暫告結束,久違的太陽溫暖地照在洞庭湖上。
  • 鄭州黃河溼地迎來「鳥中熊貓」,冬候鳥遷徙先頭部隊已抵達
    一年一度的冬候鳥遷徙已經拉開帷幕,先頭部隊已經抵達,位於我國山大候鳥遷徙通道中線通道上的鄭州黃河溼地,即將迎來萬類霜天競自由的熱鬧場面。黑鸛是國家一級保護動物,因為數量較為稀少,被《瀕危野生動植物種國際貿易公約》列為瀕危物種,所以有「鳥中熊貓」之稱。它們是怎麼被監測到的?
  • 珍禽候鳥陸續抵達 大山包拉開越冬期序幕
    隨著珍禽候鳥的陸續抵達,大山包保護區候鳥的增多,意味著大山包國際重要溼地已經拉開了候鳥越冬期的序幕,國家級一級保護動物黑頸鶴也即將飛回越冬。同時有大批斑頭雁、赤麻鴨、綠頭鴨等候鳥在此越冬,還有大批灰鶴、紅嘴鷗等候鳥在大山包停歇中轉。
  • 冬候鳥「先鋒軍」抵廈 北紅尾鴝出沒園林植物園
    作為冬候鳥中的標杆性鳥種,北紅尾鴝的出現也意味著今年林鳥中冬候鳥遷徙「主力部隊」將大規模挺進廈門,廈門正式迎來了冬候鳥觀賞季。  由於今年天氣溫暖,冬候鳥與往年相比,來得比較晚。有意思的是,不久前在翔安張埭橋水庫繁殖成功的紫水雞幼崽,將迎接「新客人」,陪它們一起「過年」。
  • 北紅尾鴝大規模飛抵 福建進入冬候鳥觀賞季
    中新社福州10月17日電 (林春茵 陳雪玲)福建省觀鳥協會17日披露,一種名為「北紅尾鴝」的鳥正大規模飛抵福建,隨著這種「信號鳥」的出現,該省正式迎來精彩的冬候鳥觀賞季。北紅尾鴝體長大約15釐米,色彩豔麗。
  • 南飛過冬的鳥兒抵達南京 罕見候鳥現身沿江溼地
    8月份,中國的大部分地區都在驕陽的烘烤下,然而在遙遠的西伯利亞,冷空氣已經聚集,候鳥們早已感受到大自然微妙的變化,它們整裝待發,只待9月西北風吹響集結號,上百萬隻候鳥就開始離開繁殖地陸續往南遷移。眼下,不少冬候鳥已經飛抵南京,或是路過,或是留下越冬。因為對這些不遠萬裡辛苦遷徙的鳥兒來說,南京的冬天溫暖而慷慨。從即日起,本報開設南京冬候鳥系列欄目,讓我們一起欣賞這些大自然美麗的精靈吧。
  • 冬候鳥大部隊11月底至12月初抵廈 明年三四月份離去
    -冬候鳥中杓鷸(陳浩攝)  廈門網訊(廈門晚報記者 顏梅麗) 天氣漸涼,廈門又迎來了每年必約的「老朋友」——冬候鳥。記者從市觀鳥協會獲悉,從9月初開始,會員們就陸續記錄到了冬候鳥的身影,如在翔安海邊灘涂上覓食的黑腹濱鷸、黑翅長腳鷸、中杓鷸、闊嘴鷸、黑嘴鷗、黑尾鷗等水鳥,在杉際內、植物園等山林,看到了北灰鶲、白腹藍鶲、紫壽帶、灰卷尾等林鳥。  市觀鳥協會理事陳浩說,現在抵廈的還只是冬候鳥的「先頭部隊」,數量比較少,觀鳥愛好者可以到海邊、山林、溼地尋找它們的蹤影。
  • 北紅尾鴝出沒園林植物園 廈門正式進入冬候鳥觀賞季
    作為冬候鳥中的標杆性鳥種,北紅尾鴝的出現也意味著今年林鳥中冬候鳥遷徙「主力部隊」將大規模挺進廈門,廈門正式迎來了冬候鳥觀賞季。由於今年天氣溫暖,冬候鳥與往年相比,來得比較晚。有意思的是,不久前在翔安張埭橋水庫繁殖成功的紫水雞幼崽,將迎接「新客人」,陪它們一起「過年」。
  • 候鳥翩躚,遠道而來!來江海溼地,感受鳥類天堂!
    品種也多,常見的是斑嘴鴨、綠頭鴨、紅頭潛鴨、赤膀鴨等等,除斑嘴鴨為留鳥外,其他都是冬候鳥。其中綠頭鴨和斑嘴鴨是家鴨的祖先,家鴨原是由此馴化而來。 鳳頭鸊鷉(pì tī)一種很有氣質的冬候鳥。看上去,像王妃,像貴婦,天生一種高貴的氣質。但和人一樣,鳥亦不分貴踐,一樣生兒育女,一樣悠然生活,溫馨而從容。
  • 珍禽候鳥陸續抵達 昭通大山包拉開越冬期序幕
    隨著珍禽候鳥的陸續抵達,大山包保護區候鳥的增多,意味著大山包國際重要溼地已經拉開了候鳥越冬期的序幕,國家級一級保護動物黑頸鶴也即將飛回越冬。同時有大批斑頭雁、赤麻鴨、綠頭鴨等候鳥在此越冬,還有大批灰鶴、紅嘴鷗等候鳥在大山包停歇中轉。
  • 廈門上空熱鬧十足 冬候鳥們千裡迢迢來廈「赴約」
    冬候鳥們又拖家帶口地來到廈門,有的在此安營紮寨,有的繼續過境南飛。快和晨報記者一起來看看這些高顏值冬候鳥吧。  忠侖公園和植物園裡,鶇科類鳥數量不少。紫嘯鶇、鳥灰鶇、赤胸鶇、白眉鶇、白腹鶇、白腹地鶇……在觀鳥愛好者許書國的鏡頭下,這些鶇科類鳥驚豔非常。虎斑地鶇身著金橄欖褐色外衣,布滿了黑色鱗片狀斑,就像一件豹紋大衣,特別酷炫。想要看到虎斑地鶇可不容易,它們膽子小,看到人喜歡捉迷藏。
  • 候鳥南歸,廣州觀鳥勝地讓你邂逅別樣的浪漫
    又到了候鳥們最繁忙的季節,它們陸續開始長途跋涉來南方「過冬」。圖片來源:廣州南沙發布先給大家來個小科普:全球候鳥遷徙一共有8條路線,其中有3條貫穿我國境內。這3條遷徙路線為西部遷徙路線、東部遷徙路線和中部遷徙路線,而廣東就位於東部線路的中段偏東地帶。每年的9月到次年的3月,正好是候鳥遷徙的季節。從北到南、再從南到北的遷徙過程中,為人們提供了絕佳的觀鳥時機。
  • 揚州冬候鳥多達62種 首現針尾沙錐等保護動物
    今年秋冬,他繼續用相機記錄揚州冬候鳥的生活百態,「我感覺就像是記日記一樣,只要不下雨,我基本每天都出去拍,我覺得這些鳥兒正是我們揚州綠色生態的見證者,環境要是不好,這些鳥兒花錢也請不來。」「我從10月初開始記錄冬候鳥,到現在拍了3千張了。鳥兒並不是定好日子飛來的,能拍到是需要『運氣』的。」蔣永慶說,雖然過程有點辛苦,但是每當拍到滿意的照片時,那種滿足感無法形容。
  • 越冬候鳥陸續抵達 洞頭首次發現國家二級保護動物黑冠鳽
    溫州網訊 眼下正是候鳥越冬遷徙季節,作為國際候鳥遷徙的重要通道,溫州也陸續迎來眾多鳥類「老朋友」。而一隻國家二級保護動物黑冠鳽,近日首次在洞頭被當地居民觀測到。「很驚喜,中國臺灣常見的留鳥黑冠鳽竟出現在洞頭,而且被我觀測到了。」
  • 「報春鳥」陸續抵達 看燕子回來了 聽杜鵑在歌唱
    ,儘管它並不是第一個抵達揚州的夏候鳥。眾多夏候鳥陸續來到揚州夏候鳥,當春天天氣變暖時,陸續來到揚州。燕子,這裡特指家燕,因為喜歡在屋簷下或家裡築巢,往往被稱作「吉祥鳥」。揚州綠楊鳥類攝影藝術中心鳥友杭德泉說,其實早先抵達揚州的夏候鳥,是灰頭麥雞。不過,知名度遠遠比不上家燕。
  • 何謂留鳥、繁殖鳥、夏候鳥、冬候鳥、旅鳥和迷鳥?
    什麼叫做留鳥、繁殖鳥、夏候鳥、冬候鳥、旅鳥和迷鳥?所謂「留鳥」,就是指一整年都是在一個地區,沒有進行遷徙的鳥類。例如說麻雀在各個地區都是留鳥。而繁殖鳥則是指在某一個地區繁殖的鳥類,一般都是在夏季的時候前襲來,秋季的時候遷徙走,例如說東北地區的沼澤地帶而言,丹頂鶴就是繁殖鳥。
  • 留鳥與候鳥
    一年都生活在一個地區,不隨季節遷徙的鳥,叫做留鳥,我故事裡的麻雀、喜鵲、大斑啄木鳥都是留鳥,還有我常見的烏鴉也是留鳥。在一個地區生寶寶、養育寶寶,而到另外一個地區過冬,每年定時進行有規律地遷徙的鳥,叫做候鳥。候鳥又分為夏候鳥和冬候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