廈門上空熱鬧十足 冬候鳥們千裡迢迢來廈「赴約」

2020-11-26 廈門網

  懸停吸食花蜜,是太陽鳥的拿手好戲。

太陽鳥正在覓食。

「眉毛」發白的白眉鶇。

一身豹紋的虎斑地鶇。

紫色羽毛,看著十分貴氣的紫嘯鶇。

鸕鷀浩浩蕩蕩飛過。

灰背鷺一家。

  廈門網訊(海西晨報記者彭怡郡)近日,廈門上空熱鬧十足。冬候鳥們又拖家帶口地來到廈門,有的在此安營紮寨,有的繼續過境南飛。快和晨報記者一起來看看這些高顏值冬候鳥吧。

  忠侖公園和植物園裡,鶇科類鳥數量不少。紫嘯鶇、鳥灰鶇、赤胸鶇、白眉鶇、白腹鶇、白腹地鶇……在觀鳥愛好者許書國的鏡頭下,這些鶇科類鳥驚豔非常。虎斑地鶇身著金橄欖褐色外衣,布滿了黑色鱗片狀斑,就像一件豹紋大衣,特別酷炫。想要看到虎斑地鶇可不容易,它們膽子小,看到人喜歡捉迷藏。紫嘯鶇的顏值同樣閃亮,一身紫色外衣。紫嘯鶇還是一位歌唱家,音色洪亮短促,猶如鋼琴聲。白眉鶇像是一位老學究,眼部有一條長而顯著的白色眉紋。鶇科類鳥喜歡吃蟲子,最愛在草叢裡、樹葉下徘徊。

  太陽鳥也是常見的冬候鳥,喜歡吸食花蜜,因此在植物園裡較為常見。遇到開口朝下的花朵,太陽鳥會懸停在花朵下,一邊抖動翅膀,一邊吸食花蜜。在許書國鏡頭下,就捕捉到了這麼一張照片。太陽鳥羽毛豔麗,尾部羽毛開叉,很有特點。與雌性太陽鳥相比,雄性太陽鳥由於需要求偶,羽毛更加鮮豔。許書國表示,到了春天求偶季,太陽鳥的尾部會長出一撮黃色羽毛,像簪了一朵黃花。

  廈門秋冬季天空,最引人矚目的鳥類莫過於普通鸕鷀。一身黑色羽毛,在太陽下發出古銅色光芒,大眼睛、杏黃色臉頰,普通鸕鷀就像一位沉穩的淑女。在集美大橋、廈門大橋上,數以百計的普通鸕鷀正排成「一」字、「人」字飛來飛去。廈門觀鳥協會資深觀鳥人林鴞表示,金門島上的慈湖,每年有1萬隻的普通鸕鷀越冬。白天它們飛到廈金海域覓食,夜間再回到慈湖周邊的樹林歇息。今年在園博苑,他們也發現了上千隻普通鸕鷀在此過夜。

  再看看來廈越冬水鳥吧。從阿拉斯加地區遠道而來的鴴鷸,從8月底便浩浩蕩蕩出發了。廈門是它們長途旅行的加油站,溼地灘涂上時而能夠見到。鷺科類水鳥也來了,大白鷺、蒼鷺、池鷺喜歡待在廈門的大嶼島上。林鴞表示,與本土白鷺相比,大白鷺更加優雅,不僅個頭大,而且脖子修長,能彎成S形。灰色羽毛的蒼鷺總是一副老神在在的樣子,喜歡在太陽下張開翅膀晾曬,就像在等待著什麼。所以有人給蒼鷺取了外號,叫作「老等」。

  秋冬季也是廈門觀賞猛禽的最佳時期。最常見的黑鳶在篔簹湖上空就能看到,普通鵟(kuang)則在植物園和五緣灣溼地公園能看到。紅隼有時在中山公園附近的高樓飛翔,運氣好就能看到。

  觀鳥地圖

  廈門秋冬季

  【林鳥】

  廈門萬石植物園:壽帶、燕隼、暗灰鵑鵙、北灰鶲、發冠卷尾、黃眉柳鶯、北紅尾鴝等

  忠侖公園:紫嘯鶇、鳥灰鶇、赤胸鶇、白眉鶇、白腹鶇、白腹地鶇

  同安小坪森林公園:矛紋草鶥、點胸鴉雀、黑喉山鷦鶯、灰樹鵲、松鴉等

  【水鳥】

  篔簹湖:夜鷺、大白鷺、黑鳶

  五緣灣溼地公園:大白鷺、池鷺、鸕鷀、綜背伯勞

  翔安張埭橋水庫:草鷺、紫水雞、大白鷺、斑魚狗等

  園博苑:普通鸕鷀

  大嶝島邊緣的灘涂:斑尾塍鷸、黑翅長腳鷸、翻石鷸、黑腹濱鷸、大濱鷸、中勺鷸、環頸鴴、灰斑鴴、金斑鴴、紅嘴巨鷗等

展開閱讀全文

相關焦點

  • 候鳥「春運」開啟先頭部隊抵廈 廈門迎來觀鳥「黃金期」
    廈門網訊 (文/廈門日報記者 劉少敏 圖/陳浩) 10月以來,隨著候鳥「春運」逐日熱鬧,廈門也迎來觀鳥「黃金期」。近日,不僅作為先頭部隊的鸕鷀、大濱鷸、仙八色鶇等已經抵廈,開始在杏林灣水域等處棲息,備受期待的水鳥遷徙高峰也逐日臨近,市民將有機會遇見稀有的勺嘴鷸、黑臉琵鷺等瀕危鳥類。  廈門有哪些值得推薦的觀鳥地點?又有哪些鳥中精靈值得期待?
  • 冬候鳥「先鋒軍」抵廈 北紅尾鴝出沒園林植物園
    作為冬候鳥中的標杆性鳥種,北紅尾鴝的出現也意味著今年林鳥中冬候鳥遷徙「主力部隊」將大規模挺進廈門,廈門正式迎來了冬候鳥觀賞季。  由於今年天氣溫暖,冬候鳥與往年相比,來得比較晚。有意思的是,不久前在翔安張埭橋水庫繁殖成功的紫水雞幼崽,將迎接「新客人」,陪它們一起「過年」。
  • 北紅尾鴝出沒園林植物園 廈門正式進入冬候鳥觀賞季
    作為冬候鳥中的標杆性鳥種,北紅尾鴝的出現也意味著今年林鳥中冬候鳥遷徙「主力部隊」將大規模挺進廈門,廈門正式迎來了冬候鳥觀賞季。由於今年天氣溫暖,冬候鳥與往年相比,來得比較晚。有意思的是,不久前在翔安張埭橋水庫繁殖成功的紫水雞幼崽,將迎接「新客人」,陪它們一起「過年」。
  • 冬候鳥大部隊11月底至12月初抵廈 明年三四月份離去
    -冬候鳥中杓鷸(陳浩攝)  廈門網訊(廈門晚報記者 顏梅麗) 天氣漸涼,廈門又迎來了每年必約的「老朋友」——冬候鳥。記者從市觀鳥協會獲悉,從9月初開始,會員們就陸續記錄到了冬候鳥的身影,如在翔安海邊灘涂上覓食的黑腹濱鷸、黑翅長腳鷸、中杓鷸、闊嘴鷸、黑嘴鷗、黑尾鷗等水鳥,在杉際內、植物園等山林,看到了北灰鶲、白腹藍鶲、紫壽帶、灰卷尾等林鳥。  市觀鳥協會理事陳浩說,現在抵廈的還只是冬候鳥的「先頭部隊」,數量比較少,觀鳥愛好者可以到海邊、山林、溼地尋找它們的蹤影。
  • 廈門來了只明星鳥 外地鳥友也來「追星」
    (圖/許老師 提供) 近日,不少冬候鳥來廈過冬,特別是在虎頭山公園,這些來自天空的精靈吸引眾多本地和外地觀鳥愛好者蹲點拍攝。這些冬候鳥中,有一隻學名為紅胸姬鶲(wēng)的小鳥,成為觀鳥愛好者眼中的明星。
  • 就在廈門的……
    地處東南沿海的廈門 是東亞-澳大利亞遷徙路線的重要節點 每年都吸引著成千上萬的候鳥來此過冬入冬以來 隨著氣溫逐漸降低 冬候鳥分批陸續抵達廈門 市觀鳥協會的會員們 通過鏡頭記錄下它們的身影 水鳥篇 入冬之後 五緣灣溼地公園的水面上變得更加熱鬧了
  • 寒露已過,冬候鳥與夏候鳥陸續在道別
    在這顆藍色星球上,現存有9000多種鳥類,其中有4000多種候鳥,每年遷徙的鳥類超過百億,它們都要恪守著生命的承諾,往返於繁殖地和越冬地,年年如此,歲歲輪迴,直至慢慢終老或者殞命於徵途。在我們眼裡詩情畫意的候鳥遷徙,卻是地球上最悲壯的馬拉松。這無關遠方的風花雪月,而是一場關乎生存的生死搏擊。在全球,有八大候鳥遷徙路徑。它們沿著不同的路徑,從南到北、從北至南,往返於繁殖地和越冬地之間。
  • 數千候鳥來廈門過冬,觀鳥就到這幾處地點,3月過後鳥兒就將離去
    隨著廈門對周邊水域的整治,環境不斷優化,每年秋冬來臨之際,北方的候鳥南飛到廈門過冬,吸引了眾多的觀鳥愛好者圍觀。元旦前後,在廈門園博苑附近就出現了大量的鸕鷀,園博苑水域有著眾多的魚蝦等生物,為鸕鷀提供了可口的美食,它們更是選擇這裡成為常住的家。
  • 凌源南河上空驚現虎頭海雕,家鄉已是候鳥們的天堂,美爆朋友圈啦!
    家鄉網友們紛紛驚嘆:今年南河公園自然生態環境果然得到了有效治理和明顯改善,面貌已經煥然一新,與往年大不相同嘍!曾經那個靚麗迷人的南河,如今終於回來啦!  凌源南河風光越來越秀麗迷人了,這不僅令咱家鄉人為之迷醉傾倒,更讓是那些遠道而來的飛鳥們心馳神往。這不,凌源南河公園剛送別美麗高貴的『天鵝公主』,又迎來一位英姿勃發的『神鵰王子』。不覺間,我們家鄉已經成為候鳥們的天堂了。
  • 「落霞與孤鶩齊飛」 鐵嘴沙鴴現身大批冬候鳥來揚
    這兩天,鳥友在高郵湖、江都花魚塘等地發現了不少冬候鳥的身影,如綠翅鴨、鶴鷸等。  與此同時,鳥友還有了鳥類新記錄——鐵嘴沙鴴。  候鳥來揚越冬  有記錄的冬候鳥達90多種  揚州,是東亞-澳大利亞遷徙通道的重要一站。每年秋冬季節,都有很多候鳥遷來越冬。根據多年來的記錄,揚州冬候鳥種類多達90多種。
  • 亞洲最大的候鳥天堂!11月份最後一場旅行非它莫屬
    它好似冬天的信使,告訴人們,冬天真的來了!一片一片十分調皮的落在地面、屋頂、枯葉……甚是可愛。但是,你以為冬天只有雪花嗎?答案是:不,還有更可愛的候鳥,他們像是冬天的精靈,給山東帶來無限的生機。到了冬天,一定要去的6個候鳥打卡地,每一個地方都能看見候鳥翩躚的奇觀。
  • 冬候鳥飛抵河南盧氏縣 第三紀冰川期遺留物種也來了
    冬候鳥飛抵河南盧氏縣,其中還包括第三紀冰川期遺留物種——中華秋沙鴨。王文超 拍攝 新京報記者 王紀辛 製作 新京報訊(記者 王紀辛)回升的氣溫催促花開草綠,也催促著冬候鳥們踏上遷徙旅途。近期,河南三門峽市盧氏縣迎來了豆雁、赤麻鴨、黑鸛等冬候鳥,其中還包括第三紀冰川期遺留物種——中華秋沙鴨。
  • 越來越多「德陽籍」小候鳥出生,它們選擇留下的原因是……
    【雛鳥樂園】「今年旌湖好熱鬧哦!留在旌湖裡的冬、夏季候鳥數量較往年明顯增多,從4月起到現在,旌湖裡幾乎每天都有『德陽籍』小候鳥陸續出生,旌湖現在已經成為了這些雛鳥們的樂園。」鳥兒頻來德陽「落戶」攝影 李濤愛鳥協會副會長李濤說,自從去年旌湖清淤後,在河道內設置了人工鳥島,為旌湖中的候鳥們提供了較好的棲息環境和繁育條件。根據今年初成都平原水鳥調查統計數據顯示,今年旌湖4000多隻的越冬候鳥數量較往年的3000多只有明顯的增長。
  • 鄭州黃河溼地迎來「鳥中熊貓」,冬候鳥遷徙先頭部隊已抵達
    一年一度的冬候鳥遷徙已經拉開帷幕,先頭部隊已經抵達,位於我國山大候鳥遷徙通道中線通道上的鄭州黃河溼地,即將迎來萬類霜天競自由的熱鬧場面。黑鸛是國家一級保護動物,因為數量較為稀少,被《瀕危野生動植物種國際貿易公約》列為瀕危物種,所以有「鳥中熊貓」之稱。它們是怎麼被監測到的?
  • 廈門又見萬鳥齊飛的壯觀場面,就在這裡……
    近日這段視頻刷屏了許多市民的朋友圈這段視頻的拍攝地點正是廈門園博苑近日,晨報記者與園博苑工作人員一起乘船探訪鸕鷀在廈門的落腳點杏灣泛舟,晃晃蕩蕩朝湖中駛去。遠遠的,就看見水面上一片黑影。廈門觀鳥協會成員凌飛鶴介紹,這群黑影就是普通鸕鷀,是廈門的冬候鳥。
  • 虎頭山成觀鳥打卡地 「紅胸姬鶲」引各地鳥友來廈
    三明、福州,乃至江西、廣東汕頭等地的鳥友紛紛趕到廈門虎頭山,只為抓拍一張罕見鳥的「真顏照」。廈門市觀鳥協會秘書長林鴞表示,隨著紅胸姬鶲在廈的高清照「現世」,刷新了廈門市觀鳥協會整理的《廈門鳥類名錄》記錄,成為第389種被記錄在冊的鳥兒。  近期,鳥友們在虎頭山觀測到紅胸姬鶲。林鴞表示,紅胸姬鶲個頭小,活動隱秘,能有這麼好的觀賞角度和機會是非常難得的。
  • 在廈門能見到350多種鳥類 黃嘴白鷺在廈門首次被發現
    1000多隻,約佔一半,在廈門約有10隻。,但由於漁民不加節制地撿拾鳥蛋,如今在廈門海域已不多見,夏季僅有幾隻在大嶝島上出沒。  前不久,本報一則報導揭開了來廈過冬候鳥的「五個秘密」。那麼,廈門究竟有哪些珍稀鳥類?最珍貴的又是什麼?近日,針對讀者感興趣的話題,記者聯繫了市觀鳥協會。據介紹,在廈門能見到的350多種鳥類中,有許多市民並不熟知的珍稀鳥類,甚至還有曾在廈門首次被發現記錄的鳥——黃嘴白鷺。
  • 廈門官方首次回應廈漳海底隧道問題
    >昨日,廈門市規劃委員會副主任劉建透露,當前廈漳海底隧道正在開展前期工作研究,市裡明確以軌道方式接入廈門島,但尚未明確具體開建時間表。據悉,這應該是廈門官方首次對廈漳海底隧道是走汽車還是走輕軌的正式回應,而且這次的正式回應,也打破了之前部分商家的誤導和炒作,之前部分漳州港商家散布消息,稱廈漳海底隧道有望今年底開建。
  • 冬候鳥白琵鷺率先抵達洞庭湖
    嶽陽廣電全媒體訊(記者 嚴欽海)又到了冬候鳥由北向南的遷徙時節,今年率先飛抵洞庭湖的冬候鳥是白琵鷺,這批先行者是國家二級重點保護野生動物,它們的到來拉開了今年候鳥到洞庭湖越冬的序幕。前段時間的低溫陰雨天氣暫告結束,久違的太陽溫暖地照在洞庭湖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