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您列舉廈門珍稀鳥類排行榜前五名,它們分別是勺嘴鷸、黑臉琵鷺、黑嘴鷗、黃嘴白鷺、黑翅鳶。
廈門珍稀鳥類
五大「名角」
1、勺嘴鷸
久未在廈門出現
罕見程度:目前全球不足千隻,屬於國際上最瀕危的物種之一,它已經許久未在廈門「露面」,據觀鳥協會記錄,最近的一次是5年前冬季在海滄的驚鴻一瞥。
2、黑臉琵鷺
廈門約有10隻
罕見程度:全球範圍內有2000多隻黑臉琵鷺,作為全世界最大的越冬地,臺灣有1000多隻,約佔一半,在廈門約有10隻。
3、黑嘴鷗
廈門是它的越冬地
罕見程度:黑嘴鷗是我國最珍稀的鳥類之一,廈門是它在南方最大的越冬地,曾經約有800隻,如今數量驟減為200隻。
4、黃嘴白鷺
在大嶝島上出沒
罕見程度:
從前有2000多隻黃嘴白鷺出現在廈門附近的海島上,但由於漁民不加節制地撿拾鳥蛋,如今在廈門海域已不多見,夏季僅有幾隻在大嶝島上出沒。它已被列入世界瀕危動物紅皮書。
5、黑翅鳶
島外郊區農田偶遇
罕見程度:以前數量眾多,是廈門的必見鳥類之一,現在僅能在島外郊區農田間偶爾看到。
前不久,本報一則報導揭開了來廈過冬候鳥的「五個秘密」。那麼,廈門究竟有哪些珍稀鳥類?最珍貴的又是什麼?近日,針對讀者感興趣的話題,記者聯繫了市觀鳥協會。據介紹,在廈門能見到的350多種鳥類中,有許多市民並不熟知的珍稀鳥類,甚至還有曾在廈門首次被發現記錄的鳥——黃嘴白鷺。
【概況】
350多種鳥類
在廈門記錄到
據市觀鳥協會介紹,截至去年底,在廈門記錄到的鳥類有350多種,其中林鳥200多種,水鳥約130種,猛禽10多種。
所有的猛禽鳥類都屬於國家保護動物。「猛禽類是肉食性動物,處於食物鏈比較頂端的位置,數量相對較少。」廈門大學環境與生態學院的陳小麟教授說,像普通鵟、紅隼和黑耳鳶都是猛禽類珍稀鳥類。普通鵟冬季來廈,主要居住在沿海的山嶺上,喜好清幽。紅隼則是地道的「城裡人」,常在高樓大廈上築巢,美仁宮大廈和廈大教學樓都曾有它的身影。食腐的黑耳鳶多在篔簹湖和輪渡上空盤旋,瞅見死魚就撲。
市觀鳥協會資深會員朱敬恩表示,在廈門觀察到的鳥類品種有增加的趨勢。「林鳥比較隱蔽,很難見到,不過它們的數量相對穩定。」朱敬恩說,廈門珍稀的林鳥有紫壽帶和黑枕王鶲,它們只在冬季出現。紫壽帶要去更南邊的地方過冬,廈門是途經的驛站之一。它已被列入世界瀕危動物紅皮書,但幸運的是,每年在植物園和中山公園,廈門市民仍能一睹它的芳容。
紫壽帶只在冬季出現
紅隼常在高樓大廈築巢
黑枕王鶲頭戴小黑帽
普通鵟住在沿海山嶺
【保護】
發現受傷鳥類
可向林業局反映
「受到保護的動物多是瀕危動物,有可能滅絕。」陳小麟說,一旦有珍稀動物滅絕了,就會影響到整個食物網,進而影響到生態系統,也就是我們的生存環境。「若有發現受傷的珍稀鳥類,市民可向林業局反映處理。」
「根據《刑法》第三百四十一條的規定,非法獵捕、殺害國家重點保護的珍貴、瀕危野生動物的,或者非法收購、運輸、出售國家重點保護的珍貴、瀕危野生動物及其製品的要負刑事責任。情節特別嚴重的,還要處十年以上有期徒刑,並處罰金或者沒收財產。」金海灣律師事務所的鄭志寧律師表示,獵捕燕隼就像獵捕大熊貓一樣要負刑事責任,都是國家保護動物,只是大熊貓知名度更高而已。(本版文/記者 何炳進 林路然 本版圖/凌飛鶴 福州斑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