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東啟動同步調查項目摸清黃嘴白鷺珍稀水鳥「家底」

2020-09-19 南方plus客戶端

9月19日下午,廣東省林業局聯合珠海市自然資源監測中心、珠海市觀鳥協會、深圳市觀鳥協會、廣州市自然觀察協會、湛江觀鳥協會等單位,在珠海市觀鳥協會公益課堂內,聯合啟動黃嘴白鷺等珍稀水鳥同步調查項目,舉辦觀鳥專題講座、大灣區溼地鳥類保育論壇等活動,來自高校、協會、民間組織等單位近50人參加活動,為粵港澳大灣區溼地鳥類保護獻言獻策。

專家介紹,廣東是全國溼地大省,有著豐富的濱海溼地和適宜鳥類棲息的多種自然環境。廣東處於東亞-澳大利西亞的候鳥遷飛區,是候鳥遷徙的重要驛站,有多處國際重要鳥區,每年有大量候鳥在春秋遷徙季節途經我省,並有部分在我省越冬候鳥遷徙。全省555種野生鳥類中,留鳥有150種,佔27.0%;複合型128種,佔23.1%;遷徙鳥類277種,佔49.9%,這其中,遷徙過境鳥74種,佔26.7%,冬候鳥80種,佔28.9%,夏候鳥27種,佔9.7%,混合遷徙型鳥類96種,佔34.7%。

黃嘴白鷺是鵜形目鷺科白鷺屬鳥類中保護級別最高的一種鷺鳥,已被《世界自然保護聯盟瀕危物種紅色名錄》(IUCN)列入易危(VU)保護級別,是國家二級保護野生動物。黃嘴白鷺全球數量約有2500-10000隻,中國約有500-1000隻,廣東省約100隻以內,主要分布在我國東南沿海地區,但由於數量稀少,並不易見。黃嘴白鷺等珍稀水鳥對棲息地的要求較高,是衡量一個地區生態環境是否健康的一個重要指標。

據省林業局介紹,此項目是為了摸清黃嘴白鷺等珍稀水鳥的分布情況,同時開展候鳥遷飛路線上的巡護和監測工作,用科學和系統的方法記錄廣東重要溼地候鳥遷飛的數據,為廣東區域候鳥保護提供可信的數據支持。黃嘴白鷺同步監測從今年10月持續到2021年4月底,期間將組織深圳、廣州、珠海、中山、江門、陽江、湛江等地觀鳥協會會員、觀鳥愛好者、愛鳥志願者,對深圳灣、珠江口、粵西沿海溼地等遷徙路線上的黃嘴白鷺進行同步監測,以便掌握黃嘴白鷺的習性、數量等。在同步觀測的同時,各成員也將積極參與野生動物(候鳥)野外巡護、協助保護執法、提供信息動向、公眾教育、社區共管等工作,推動我省鳥類保護。

目前,我省已逐步建立政府主導、多部門協作、全社會共同參與的保護機制,各群眾組織、社會組織和廣大志願者廣泛參與到野生動植物保護工作中來,形成社會監督、群防共管的良好局面。

秋冬季候鳥遷徙高峰即將到來,廣東省林業局近日下發通知,要求各地深入開展集中打擊涉野生動物違法犯罪,積極開展宣傳引導工作,營造全社會參與野生動物資源保護良好氛圍,為候鳥在廣東安全過冬保駕護航。近期,廣東省林業局將組織全省統一的野生動植物保護專項執法檢查行動,採取拉網式、地毯式的清理整治檢查,嚴厲查處破壞野生動植物資源的案件。《珠三角地區水鳥生態廊道建設規劃(2020-2025年)》日前已正式印發,我省將利用粵港澳大灣區內濱海地帶的聯通性,開展廊道節點質量提升、水鳥棲息生境修復、科普宣教建設和生態旅遊建設,將粵港澳大灣區打造成「候鳥灣區」。從2019年1月1日起至2023年12月31日,全省全面禁獵野生鳥類。廣東省林業局呼籲,廣大市民朋友、志願者共同參與到鳥類保護事業中來,尊重自然、尊重野生鳥類,文明觀鳥,愛鳥護鳥,促進人與自然的和諧發展。

【記者】黃進

【通訊員】林蔭

【攝影】張福慶

【作者】 黃進

【來源】 南方報業傳媒集團南方+客戶端

來源:南方+ - 創造更多價值

相關焦點

  • 廣東啟動同步調查項目 摸清黃嘴白鷺珍稀水鳥「家底」
    9月19日下午,廣東省林業局聯合珠海市自然資源監測中心、珠海市觀鳥協會、深圳市觀鳥協會、廣州市自然觀察協會、湛江觀鳥協會等單位,在珠海市觀鳥協會公益課堂內,聯合啟動黃嘴白鷺等珍稀水鳥同步調查項目,舉辦觀鳥專題講座、大灣區溼地鳥類保育論壇等活動,來自高校、協會、民間組織等單位近50人參加活動,為粵港澳大灣區溼地鳥類保護獻言獻策
  • 廣東啟動黃嘴白鷺珍稀水鳥同步調查項目
    廣東啟動黃嘴白鷺珍稀水鳥同步調查項目(央廣網發 廣東省林業局供圖)央廣網廣州9月19日消息(記者鄭澍 通訊員林蔭)9月19日下午,廣東省林業局聯合珠海市自然資源監測中心、珠海市觀鳥協會、深圳市觀鳥協會、廣州市自然觀察協會、湛江觀鳥協會等單位,在珠海市觀鳥協會公益課堂內,聯合啟動黃嘴白鷺等珍稀水鳥同步調查項目,舉辦觀鳥專題講座、大灣區溼地鳥類保育論壇等活動,來自高校、協會、民間組織等單位近50人參加活動,為粵港澳大灣區溼地鳥類保護獻言獻策
  • 廣東啟動黃嘴白鷺 珍稀水鳥同步調查項目
    ■黃嘴白鷺是國家二級保護動物,在廣東省內約有100隻。通訊員供圖活動內容包括舉辦觀鳥專題講座、大灣區溼地鳥類保育論壇等新快報訊 記者黎秋玲 通訊員林蔭報導 9月19日,廣東省林業局聯合珠海市自然資源監測中心、珠海市觀鳥協會、深圳市觀鳥協會、廣州市自然觀察協會、湛江觀鳥協會等單位,在珠海市觀鳥協會公益課堂內,聯合啟動黃嘴白鷺等珍稀水鳥同步調查項目,舉辦觀鳥專題講座、大灣區溼地鳥類保育論壇等活動,來自高校、協會、民間組織等單位近
  • 廣東啟動黃嘴白鷺等珍稀水鳥同步調查
    林蔭)廣東省林業局19日聯合珠海市自然資源監測中心、珠海市觀鳥協會、深圳市觀鳥協會、廣州市自然觀察協會等單位,在珠海聯合啟動黃嘴白鷺等珍稀水鳥同步調查項目,並舉辦觀鳥專題講座、大灣區溼地鳥類保育論壇等活動,來自高校、協會、民間組織等單位近50人參加活動。
  • 廣東啟動黃嘴白鷺等珍稀水鳥同步調查
    、廣州市自然觀察協會等單位,在珠海聯合啟動黃嘴白鷺等珍稀水鳥同步調查項目,並舉辦觀鳥專題講座、大灣區溼地鳥類保育論壇等活動,來自高校、協會、民間組織等單位近50人參加活動。&nbsp&nbsp&nbsp&nbsp廣東是全國溼地大省,有著豐富的濱海溼地和適宜鳥類棲息的多種自然環境。廣東處於東亞-澳大利西亞候鳥遷飛區,是候鳥遷徙的重要驛站,有多處國際重要鳥區,每年有大量候鳥在春秋遷徙季節途經廣東。記者從廣東林業局獲悉,目前該省555種野生鳥類中,其中留鳥有150種,複合型鳥類128種,遷徙鳥類277種。
  • 廣東啟動黃嘴白鷺同步調查項目
    光明生物圈【廣東啟動黃嘴白鷺同步調查項目】日前,廣東省林業局聯合珠海市自然資源監測中心在內的多個單位,在珠海市觀鳥協會公益課堂內,聯合啟動了黃嘴白鷺等珍稀水鳥同步調查項目。
  • 野生動植物保護|廣東:啟動黃嘴白鷺珍稀水鳥同步調查項目
    本號訊(9月25日)近日,廣東省林業局聯合珠海市自然資源監測中心、珠海市觀鳥協會、深圳市觀鳥協會、廣州市自然觀察協會、湛江觀鳥協會等單位,在珠海市觀鳥協會公益課堂內,聯合啟動黃嘴白鷺等珍稀水鳥同步調查項目
  • 廣東同步調查珍稀水鳥 湛江將參與監測黃嘴白鷺等
    通訊員供圖記者連線了解到:9月19日,廣東省林業局聯合珠海市自然資源監測中心和廣州、深圳、珠海、湛江觀鳥(愛鳥)協會等,在珠海市觀鳥協會公益課堂內,聯合啟動了黃嘴白鷺等珍稀水鳥同步調查項目,舉辦觀鳥專題講座、大灣區溼地鳥類保育論壇等活動,來自高校、協會、民間組織等單位近50人參加活動。據悉,廣東是全國溼地大省,有著豐富的濱海溼地和適宜鳥類棲息的多種自然環境。
  • 時隔十年 廣東珠海再發現珍稀水鳥黃嘴白鷺
    黃嘴白鷺在廣東珠海灘涂上棲息 張福慶 攝中新網廣州5月22日電 (程景偉 林蔭 陳什旺)據廣東省林業局22日消息,廣東珠海市觀鳥協會調查人員近日先後在珠海市橫琴島和金灣區三灶鎮發現珍稀水鳥黃嘴白鷺,這是時隔十年後珠海再次發現黃嘴白鷺。
  • 廣東湛江首次記錄到珍稀水鳥黃嘴白鷺
    中新網廣州5月13日電 (程景偉 林蔭)據廣東省林業局13日消息,廣東湛江市愛鳥協會工作人員和中山大學生命科學學院研究團隊近日在湛江某海島上開展鳥類調查時,記錄到國家二級保護動物黃嘴白鷺。據介紹,這是湛江首次記錄到該種珍稀水鳥。黃嘴白鷺亮相廣東湛江海島。
  • 相隔十年,珍稀黃嘴白鷺再現珠海市
    珍稀黃嘴白鷺再現珠海市(央廣網發 張福慶 攝)珍稀黃嘴白鷺再現珠海市(央廣網發 郭竣工 攝)央廣網珠海5月22日消息(記者鄭澍 通訊員林蔭 陳什旺 郭竣工 張福慶)近日,珠海市觀鳥協會調查人員先後在珠海市橫琴島和金灣區三灶發現了珍稀水鳥黃嘴白鷺,這是距2010年4月首次記錄後
  • 西安:閻良警民接力救助腿骨折落難的瀕危鳥類「黃嘴白鷺」
    2019年11月17日上午,閻良分局閻良派出所民警接到群眾報警,稱在西安市閻良區鳳凰街辦斷垣村的魚池邊發現一隻受傷的水鳥。值班民警張勇剛、王延安立即趕到現場,經現場查看,發現群眾所報稱的受傷水鳥,是一隻因受傷落單的黃嘴白鷺,屬國家二級保護動物。
  • 白肩雕、小青腳鷸、黃嘴白鷺加入儋州灣「朋友圈」!
    近日,市公益林護林員在儋州灣拍攝到全球瀕危鳥類白肩雕1隻、小青腳鷸2隻、黃嘴白鷺1隻。其中,白肩雕是海南省首次出現並被拍攝到,在此之前從未有過資料文獻記載,此次發現也刷新了我省鳥種記錄。白肩雕又稱為「御雕」、「帝王雕」,是國家一級保護動物,全球數量稀少,難得一見。
  • 浙江省遷徙水鳥同步調查如期開展
    又到了候鳥紛飛掠過天空的時候——浙江,是全球候鳥(遷徙水鳥)遷徙線路東亞-澳大利亞線的關鍵地。
  • 經鑑定是國家二級保護動物黃嘴白鷺...
    受傷白鷺「受傷白鷺已經移交林業部門送至蘭州動物救助保護站治療了11月9日,榆中縣清水驛鄉清水村的村民李先生等人聽到受傷白鷺身體好轉後,大家一顆懸著的心終於放下了。原來,3天前在田間務農的幾位村民,發現一隻受傷的大白鳥後,趕緊帶回家救助,並移交到當地林業部門做進一步治療。經鑑定,該鳥為黃嘴白鷺,是國家二級保護動物。記者從李先生拍攝的視頻和照片中看到,黃嘴白鷺有一身的潔白羽毛,其身體修長,雙腿、脖子、嘴巴和腳趾細長,腿腳和翅膀因傷無法起飛。
  • 在廈門能見到350多種鳥類 黃嘴白鷺在廈門首次被發現
    為您列舉廈門珍稀鳥類排行榜前五名,它們分別是勺嘴鷸、黑臉琵鷺、黑嘴鷗、黃嘴白鷺、黑翅鳶。  4、黃嘴白鷺  在大嶝島上出沒  罕見程度:  從前有2000多隻黃嘴白鷺出現在廈門附近的海島上那麼,廈門究竟有哪些珍稀鳥類?最珍貴的又是什麼?近日,針對讀者感興趣的話題,記者聯繫了市觀鳥協會。據介紹,在廈門能見到的350多種鳥類中,有許多市民並不熟知的珍稀鳥類,甚至還有曾在廈門首次被發現記錄的鳥——黃嘴白鷺。
  • 城陽:植物多樣性調查「摸清家底」生態系統性保護「時時在線」
    植物多樣性調查「摸清家底」21日當天,志願者還到城陽區白沙河入海口開展了護飛巡護,樹立了保護鳥類棲息地警示牌,乘舟登上生態島清除入侵植物,並做了潮間帶溼地的植物多樣性調查,為更好的保護摸清家底資源。志願者在清理影響水鳥生存的地籠網具。據悉,近期青島市城陽區野生動植物保護協會已經開展了10餘場為鳥安家活動,種植市花耐冬、百合及睡蓮等植物一千餘棵,很好地保護了生物多樣。在嶗山西麓建設野生動植物科普長廊,對公眾開展線上線下生物多樣性科普教育宣傳。
  • ...儋州灣生態環境質量持續向好,白肩雕、小青腳鷸、黃嘴白鷺等...
    黃嘴白鷺        據《今日儋州》消息   日前,市公益林護林員在儋州灣拍攝到全球瀕危鳥類——白肩雕、小青腳鷸、黃嘴白鷺。而拍攝到的國家二級保護動物——小青腳鷸和黃嘴白鷺,則是儋州灣紅樹林保護區設立以來首次影像記錄。        儋州灣溼地位於我市中北部,毗鄰北部灣,是一個內海,洋浦港的內灣。儋州灣口窄裡闊,東南北三面由玄武巖臺地環抱,灣口南北有大小珊瑚島和洋浦鼻形成天然屏障,發育形成了淺海水域、河口水域、沙石海灘、紅樹林、海草床、淤泥質海灘、鹽田等多樣的濱海溼地類型。
  • 摸清生物資源家底 中國將建紅樹林基因庫
    原標題:摸清生物資源家底 我國將建紅樹林基因庫由中國科學院南海海洋研究所牽頭承擔的「紅樹林生物資源調查與重要種類DNA條形碼庫構建」項目近日在廣州啟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