摸清生物資源家底 中國將建紅樹林基因庫

2020-11-25 鳳凰河南站

原標題:摸清生物資源家底 我國將建紅樹林基因庫

由中國科學院南海海洋研究所牽頭承擔的「紅樹林生物資源調查與重要種類DNA條形碼庫構建」項目近日在廣州啟動。該項目意在摸清我國紅樹林生物資源和重要種類基因資源「家底」,為我國的紅樹林研究、保護與管理以及資源可持續發展提供科學依據和基礎數據。

項目將完成浙江福建紅樹林生物資源調查、紅樹林生物資源DNA條形碼數據採集、紅樹林生態系統資源資料庫構建等7個課題的研究。

紅樹林作為獨特的海陸邊緣生態系統,具有很高的生態、社會和經濟價值。受各方面因素影響,此前我國還未開展過系統、全面的紅樹林生物資源調查,缺乏全國紅樹林生物資源狀況權威資料。(記者賀林平)

相關焦點

  • 這場「九年義務」調查,將對深圳海洋微生物「摸家底」
    據悉,該活動由廣東海洋大學深圳研究院下屬科研團隊廣東省水生動物健康評估工程技術研究中心,聯合中科院微生物所、深圳市漁業服務與水產技術推廣總站、華大基因等單位開展,志在摸清深圳海洋微生物的「家底」。 海洋微生物調查的「九年義務行動」 2018年3月,廣東海洋大學深圳研究院下屬科研團隊廣東省水生動物健康評估工程技術研究中心,聯合中科院微生物所、深圳市漁業服務與水產技術推廣總站、華大基因等單位,正式啟動南海海洋微生物調查,項目計劃用時9年,除了並行探查珊瑚礁、紅樹林和海草床三大典型海洋生態系統的微生物資源並分別建庫之外
  • 中國建世界級基因庫 基因測序惹關注
    與此同時,技術層面上,相關基因測序成本已經明顯降低,未來市場空間廣闊,具有渠道先發優勢、數據積累解讀能力和應用場景豐富的公司值得關注。中國建世界最大基因庫目前,美國、歐盟和日本都擁有世界級基因庫,由此掌握生命經濟時代的戰略性資源。
  • 看看「家底」有多厚 生態資源豐富的泰順開啟生物多樣性調查
    泰順縣是浙江省生物多樣性最豐富的縣之一,生態系統類型多樣。其中烏巖嶺國家級自然保護區,是中國瀕臨東海最近、溫州市唯一的森林生態與野生動物類型國家級自然保護區,是中國特產珍禽、世界瀕危鳥類黃腹角雉的唯一保種基地和原產地人工繁殖基地,動植物資源佔浙江省生物種類資源的50%以上,被喻為「天然生物基因庫」和「綠色生態博物館」,是生物多樣性保護的縮影和典範。
  • 國土資源部:關中盆地地熱資源家底摸清
    國土資源部:關中盆地地熱資源家底摸清中央政府門戶網站 www.gov.cn 2014-03-14 11:37 來源: 國土資源部網站     由陝西省地質環境監測總站、陝西省地質調查中心聯合完成的《關中盆地地熱資源賦存規律及開發利用關鍵技術》研究發現,關中盆地地熱資源總量達3.23×1018千卡,相當於4610億噸標準煤,為陝西全省探明煤炭資源總量的3.34倍。
  • 歷時八年,西藏基本摸清陸生野生動物資源「家底」
    中國西藏網訊 記者從10月14日召開的西藏自治區第二次陸生野生動物資源調查成果驗收暨鑑定會上獲悉,通過歷時8年的不懈努力,西藏自治區林草局聯合調查單位基本摸清了西藏自治區陸生野生動物資源家底。這些發現填補了我國生物多樣性保護和陸生野生動物調查研究空白,為陸生野生動物保護管理培養了一大批專業技術人才,為更精準、更全面、更有效保護陸生野生動物資源提供了有力支撐。
  • 圖視| 海南溼地資源家底知多少?
    海南島溼地總面積32萬公頃,自然溼地佔比超七成,呈現「東多西少」分布特點  海南溼地資源家底知多少?  海南日報海口11月22日訊(記者周曉夢)我省的溼地分布在哪?包括了哪些類型?有什麼特點?
  • 水生生物多樣性家底尚未摸清,我國淡水魚類物種保護現狀不容樂觀
    (圖片來源:千圖網)5月22日是第25個「國際生物多樣性日」。20多年來,保護生物多樣性行動取得了非凡成就,但目前我國水生生物多樣性的家底尚未摸清。「我國淡水魚類約1300多種,為世界第二。4月,生態環境部、農業農村部、水利部三部門下發《重點流域水生生物多樣性保護方案》(以下簡稱《方案》)指出,由於水生態環境不斷惡化,我國水生物種資源嚴重衰退,已成為影響中國生態安全的突出問題。多位專家在接受《中國科學報》記者採訪時提出:保護的基礎是摸清家底,開展水生生物資源系統性調研迫在眉睫。
  • 為了摸清生物分布的「家底」
    紀力強與200多位科學家尋覓到的4.9萬個物種,集結成第一版《中國生物物種名錄》,也第一次與全球生物物種名錄實現數據互通。此後,物種名錄持續更新,登上名錄的中國生物物種越來越多。今年5月,《中國生物物種名錄》2020版完成,共收錄物種及種下單元122280個,包括54359個動物物種,37793個植物物種,12506個真菌物種,以及細菌、病毒等物種。
  • 99位科學家聯手,摸清萬餘種植物「家底」
    專家知識與大數據「幸福聯姻」從紅樹林到熱帶高山草原,紐幾內亞島形成了具有完整生態梯度的植物家園,然而由於其特殊的地理位置、複雜的地理環境和較大的面積,對該島生物資源的深入考察和勘測變得極為困難。此前,科學界對紐幾內亞主島及其周邊島嶼植物物種數量的估計從9000種到25000種不等,都是基於名稱或估計的列表作出的判斷。
  • 全球植物種類最豐富島嶼「家底」摸清了—新聞—科學網
    99位植物學家聯手
  • 雲南陸良:摸清中藥資源「家底」 助力中醫藥產業發展
    將採集回來的中草藥標本進行處理陸良縣有著深厚的中醫藥文化底蘊,中草藥資源豐富,中醫發展較好,水平較高,像孟天浩這樣的「老中醫」有很多,縣醫院、中醫院的「名老中醫」聲名遠播,今年11月,國家中醫藥管理局趙淳全國名老中醫專家傳承工作室在縣中醫院設二級工作站,全縣各鄉鎮中醫館網點俱全;陸良縣自97年以來連續23年被授予「全國農村中醫工作先進縣
  • 四川將建國內最大中藥基因庫 保存生物多樣性
    【天地網訊】  我國將在四川建立國內最大規模中藥種質庫,保存生物多樣性。同時,我國還將建立中藥資源動態監測平臺,對中藥資源進行預警管理。  緊迫現狀  重樓、白芨、大黃、羌活等幾十種野生中藥材面臨不同程度萎縮。
  • 中國首個國家基因庫開始運營
    央廣網深圳9月22日消息(記者鄭柱子 通訊員劉旭林)中國首個國家基因庫——深圳國家基因庫9月22日開始正式運營。這個依託深圳華大基因研究院組建的國家級基因庫,目前已存儲多種生物資源樣本超過1000萬份。  中國的國家基因庫位於深圳市大鵬新區觀音山腳下,一期佔地面積4.75萬平方米,裡面建有基因測序房、超級計算房以及冷凍資源房。
  • 安吉探索新清查技術——摸清森林「家底」
    記者日前從安吉縣自然資源和規劃局獲悉,該縣全力推進全民所有森林資源資產清查試點工作,目前已完成了全民所有森林資源資產實物數據、圖件成果、表格成果、報告成果等一系列項目成果。安吉是典型的「七山一水二分田」的山區林業大縣,根據《浙江省全民所有自然資源資產清查試點實施方案》的總體部署,該縣結合當地特點和優勢編制了《安吉縣全民所有森林資源資產清查方案》,並通過公開招標委託浙江測繪科學技術研究院承擔全民所有森林資源資產清查工作。
  • 「海洋藥源生物資源及基因庫構建」項目通過驗收
    人民網北京6月10日電 記者陶世安報導:由國家海洋局第三海洋研究所徐洵院士和中國海洋大學管華詩院士共同主持的國家科技基礎性工作專項「海洋藥源生物資源及基因庫的構建」,經過3年的努力,日前通過驗收。
  • 建設中國生物物種基因庫
    本報訊  記者溫雅莉報導  全國人大代表、湖北省神農架林區區長錢遠坤日前建議,國家應堅決保護神農架林區豐富的生物物種資源,建立生物物種基因庫。  據錢遠坤介紹,神農架幾乎囊括了北自漠河,南至西雙版納,東自日本中部,西至喜馬拉雅山的所有動植物物種。
  • 港媒:中國建首個國家基因庫 規模世界最大
    參考消息網9月24日報導 香港《南華早報》9月23日報導稱,中國首個國家基因庫於22日正式啟用,以儲存大量基因樣本並對其開展研究。據稱這是世界上最大的基因庫。該中心被內地媒體稱為「諾亞方舟」。當兩個階段的建設完成後,基因庫打算在深圳的基地收集3億份基因樣本。
  • 西海岸引入國家級團隊建世界最大海洋基因庫
    未來三至五年,將在青島西海岸新區中德生態園建設基因科技產業化基地和世界最大海洋基因庫,搭建基因、生命、扶貧及創業四大平臺。 青島晚報/掌上青島/青網 記者 王漢峰科技 基因測序戰勝病毒    國際人類基因組計劃(HGP)被視為生命科學領域的 「第二次革命」,15年前完成的人類基因組序列圖 「永遠地改變了生物學和生物技術」。
  • 國家基因庫運營 基因庫已有1000萬份樣本
    國家基因庫運營 基因庫已有1000萬份樣本時間:2016-09-22 19:02   來源:中金網   責任編輯:毛青青 川北在線核心提示:(原標題:中國 國家基因庫開始運營:裡面裝啥 幹啥用) 深圳開始運營的國家基因庫開始運營,現在的中國也將擁有這樣一艘諾亞方舟,就是可以去承載人類及其他生物的遺傳樣本和密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