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9位科學家聯手,摸清萬餘種植物「家底」

2020-08-07 中國科學報

作者 | 李昕茹

近日,99位植物學家合作,對紐幾內亞的維管植物多樣性進行嚴格分類,建立了第一份專家驗證的紐幾內亞大陸和周圍島嶼的維管植物清單,並向全球公開。

這份清單包括13634種、1742屬、264科維管植物,表明紐幾內亞是世界上植物種類最豐富的島嶼,相關論文8月5日在線發表於《自然》。

99位科學家聯手,摸清萬餘種植物「家底」

紐幾內亞的低地雨林 Charlie Heatubun攝

物種多樣性無與倫比

「這份清單集結了全世界專科專屬的研究人員,對物種的準確性和全面性進行了評估、校對和補充,數據非常可靠。」

清單的編訂者之一、中科院植物研究所副研究員衛然告訴《中國科學報》,這是目前該地區收錄最多、最完整的植物物種名單。

清單不僅記錄了物種學名,還包含了每個物種地理分布、生境信息、生活習性等數據。

紐幾內亞島是馬來群島東部島嶼,位於澳大利亞以北、太平洋西部、赤道南側。

該島在地質史上由大洋洲板塊與印度洋板塊碰撞產生,地理上又位於世界著名的華萊士生物區附近,因此動植物多樣性異常複雜,既包含了舊世界的動植物區系,又具有澳新界動植物區系的特點,許多物種均是世界珍稀瀕危物種。

「紐幾內亞是東南亞唯一一個地方性物種多於非地方性物種的島嶼。」

論文通訊作者、蘇黎世大學進化生物學與環境研究系教授Rodrigo Cámara Leret告訴《中國科學報》,這份清單證明了紐幾內亞島嶼植物的地方性水平在亞洲熱帶地區是無與倫比的。

例如,Bulbophyllum nockuntum是研究人員在島內發現的一種奇特的蘭花,它在夜晚盛開,日出凋謝,是迄今為止第一個在夜間開花的蘭花物種。

而Musa ingens(巨芭蕉)保持著世界上最大、最高的非木本植物的紀錄,其莖高可達15米,周長可達2米,果實超過1.5公斤,比普通人的手臂還要粗。

此外,紐幾內亞島上目前所記載的蘭科植物超過了2800種,而潛在尚未發現的蘭科新種則可能超過1000種,紐幾內亞島是目前全世界範圍內蘭科植物多樣性最高的地區之一,這為研究蘭科植物起源和多樣化歷史、合理保護和利用蘭科花卉資源提供了相應的物質基礎。

專家知識與大數據「幸福聯姻」

從紅樹林到熱帶高山草原,紐幾內亞島形成了具有完整生態梯度的植物家園,然而由於其特殊的地理位置、複雜的地理環境和較大的面積,對該島生物資源的深入考察和勘測變得極為困難。

此前,科學界對紐幾內亞主島及其周邊島嶼植物物種數量的估計從9000種到25000種不等,都是基於名稱或估計的列表作出的判斷。

為縮小這個範圍,此次研究匯聚了瑞士、美國、英國、中國、澳大利亞、巴布亞紐幾內亞等國家的研究人員,對該名單上的物種名稱、分布、相關異名、分類歷史以及瀕危狀態進行反覆的專業核對和補充。

研究人員首先採用世界各大植物園資料庫等在線平臺,進行數據的初始收集和校對,彙編成一份植物名稱列表。

在對植物學名進行標準化之後,檢查了來自70多萬個標本的近25000個物種名稱,評估這些名稱是否被在線平臺正確解析。

最終,研究人員提供的清單被拿來與紐幾內亞Plants of the World Online (一個基於文獻挖掘、旨在覆蓋所有維管植物的門戶網站)中的清單進行獨立比較,以證實核對表的質量。

衛然表示:「資料庫為我們提供大量的數據,這是人腦所做不到的,而資料庫無法對其數據的準確性進行評估,因此必須利用人腦進行數據的處理、加工和利用。我們這次對紐幾內亞島及其周邊島嶼的植物物種名錄的編制,體現了數據和人腦的有機結合,兩者相輔相成、相互補充。」

Rodrigo將這次大規模、突破性的編訂過程比作專家知識和大數據的「幸福聯姻」。

他特別提醒,若僅依靠在線分類資源,物種數量將膨脹22%,為減少在線平臺,也就是「技術」層面上的不確定性,需要確保植物學家和在線平臺之間展開更多合作,以便提高在線資源的質量。

為多樣性保護提供支撐

「物種發現是人類社會中自然發生的過程,了解我們周圍的植物是什麼、它們是如何分布的以及它們是否有用,是人類生存的核心。」

Rodrigo認為,紐幾內亞植物物種多樣性的發現,不僅是關於植物的基本知識,也是關於文化、關於基礎研究的重要支柱。

它可以作為國際自然保護聯盟紅色清單評估的基礎,也可以用於模擬氣候變化和土地使用對物種分布的影響,為生物多樣性保護的政策和決策提供重要信息。

衛然告訴記者,這項工作的開展,將為深入研究亞洲—澳洲熱帶植物區系的起源和演化提供寶貴資料。

他同時提到,島嶼上人為活動劇烈,特別是該地區盛行「燒芭」等農事活動,對中低海拔原始森林區域破壞極為嚴重,導致生物多樣性銳減,生態系統遭到了破壞。

因此,僅獲得對植物多樣性的了解還遠遠不夠,仍需繼續開展對該島嶼相關地區的生物多樣性保護和維持研究。

相關論文信息:

https://doi.org/10.1038/s41586-020-2549-5

《中國科學報》 (2020-08-07 第1版 要聞 原標題為《這個島嶼「綠色家底」摸清了!》)

編輯 | 趙路

排版 | 郭剛

不想錯過中國科學報的推送?

關注並將我們星標吧!

方法如下 ↓

99位科學家聯手,摸清萬餘種植物「家底」

相關焦點

  • 全球植物種類最豐富島嶼「家底」摸清了—新聞—科學網
  • 城陽:植物多樣性調查「摸清家底」生態系統性保護「時時在線」
    21日,志願者在城陽區天泰城學校鳥類科普館對部分師生開展了鳥類知識宣講,並同時錄製視頻對2000餘名學生進行線上科普,增強學生的保護和綠色發展的理念。重視科普宣傳,讓孩子們從小樹立生態保護意識。植物多樣性調查「摸清家底」21日當天,志願者還到城陽區白沙河入海口開展了護飛巡護,樹立了保護鳥類棲息地警示牌,乘舟登上生態島清除入侵植物,並做了潮間帶溼地的植物多樣性調查,為更好的保護摸清家底資源。
  • 故宮首次摸清家底 經7年查清藏品180餘萬件(圖)
    新華社記者 金良快攝  故宮一共有多少寶貝,家底摸清了嗎?兩個長期未解之謎,終於解開。  故宮博物院日前召開新聞發布會介紹,歷經七年藏品清理工作,故宮首次徹底摸清了家底現有藏品1807558件。其中,珍貴文物1684490件、一般文物115491件、標本7577件。
  • 雲南陸良:摸清中藥資源「家底」 助力中醫藥產業發展
    陸良還是典型的農業大縣,「藥食同源」的綠色食品俯首即是,但境內到底分布著多少種藥用植物,長什麼樣子,有哪些功效?卻是信息不對稱,缺乏準確數據支撐。隊員們採集中草藥標本陸良縣是自2019年全國第四次中藥資源普查雲南省第五批12個項目縣之一,曲靖市3個縣份之一。
  • 為了摸清生物分布的「家底」
    怒江金絲猴 王斌攝與普通人不一樣的是,這位中國科學院動物研究所研究員,和眾多生物科學家一道,探尋「物博」的證據,期待把生活在中國的每一個生物物種都記錄在案。尋覓,已進行了近三十年。12年前,尋覓成果初顯。紀力強與200多位科學家尋覓到的4.9萬個物種,集結成第一版《中國生物物種名錄》,也第一次與全球生物物種名錄實現數據互通。
  • 摸清中藥資源「家底」 助力中醫藥產業發展 雲南陸良縣開展中藥...
    但境內到底分布著多少種藥用植物,長什麼樣子,有哪些功效?卻是信息不對稱,缺乏準確數據支撐。  陸良縣本輪普查任務,重點是摸清縣域內野生藥用植物資源種類及重點藥材的蘊藏量、人工栽培品質和中藥材市場、重點品質藥用部位及種質資源的「家底」。  為實施好這次中藥資源普查工作,自2019年7月,普查工作組就為野外普查準備好所需設備和資料文獻,並製作野外防蛇、蟲香囊等應急藥品。
  • 國土資源部:關中盆地地熱資源家底摸清
    國土資源部:關中盆地地熱資源家底摸清中央政府門戶網站 www.gov.cn 2014-03-14 11:37 來源: 國土資源部網站其中,可利用熱量達1930.58×1015千卡,相當於2758億噸標準煤,為全省探明煤炭資源總量的1.99倍。這一研究成果為煤炭資源大省陝西改變能源供應結構和消費結構提供了資源數據支撐。這項研究日前已通過以湯中立院士為組長的專家鑑定。
  • 水生生物多樣性家底尚未摸清,我國淡水魚類物種保護現狀不容樂觀
    20多年來,保護生物多樣性行動取得了非凡成就,但目前我國水生生物多樣性的家底尚未摸清。「我國淡水魚類約1300多種,為世界第二。這其中大概900種只有中國有。」多位專家在接受《中國科學報》記者採訪時提出:保護的基礎是摸清家底,開展水生生物資源系統性調研迫在眉睫。中科院昆明動物研究所研究員陳小勇向《中國科學報》記者表示,我國淡水魚類物種保護現狀不容樂觀,人類行為對生態的破壞讓原本多樣性良好的流域頻出瀕危物種。
  • 中國生物「家底」逐漸清晰,究竟有多少種生物物種?
    我們常說中國地大物博,可中國究竟有多少種動植物、微生物呢?中國科學院生物多樣性委員會剛剛發布的《中國生物物種名錄2020版》給出了最新答案:122280種,包括54359個動物物種,37793個植物物種,12506個真菌物種以及細菌、病毒等物種。
  • 摸清生物資源家底 中國將建紅樹林基因庫
    原標題:摸清生物資源家底 我國將建紅樹林基因庫由中國科學院南海海洋研究所牽頭承擔的「紅樹林生物資源調查與重要種類DNA條形碼庫構建」項目近日在廣州啟動。
  • 安吉探索新清查技術——摸清森林「家底」
    在探索摸清森林「家底」過程中,安吉在省內率先形成了可執行的森林資源資產清查技術方法,通過技術團隊的攻關,不斷改進評估模型,目前已完成全縣森林生態服務價值核算,為後續編制全省清查技術規程提供了「安吉經驗」。
  • 兩會聲音丨全國政協委員李子穎:摸清「家底」,建立自己的天然鈾...
    因此,儘快摸清國內鈾資源「家底」,推進天然鈾產能建設,對我國核能可持續發展意義重大。近期和中期看,我國天然鈾供應總體安全風險基本可控,但長期看,天然鈾進口依賴愈加嚴重。同時,加大中央財政投入,加強科技創新和公益性、基礎性、戰略性鈾礦勘查工作,摸清鈾資源「家底」,落實可供後續勘查開發的基地。(朱學蕊/整理)End歡迎分享給你的朋友!責編 | 閆志強
  • 新近發現植物新記錄種12種
    深圳特區報訊(記者 林清容 通訊員 張豔武 文/圖)昨日,市城管局(林業局)野生動植物保護管理處發布了「深圳市野生植物資源調查及地理信息系統建設」項目的結果。歷時三年的外業調查摸清了全市植物資源特別是珍稀瀕危及重點保護植物資源家底。
  • 深圳有12種珍稀野生植物
    深圳商報記者 文燦 通訊員 張豔武 文/圖 昨日,深圳市野生動植物保護管理處發布了一項歷時3年完成的「深圳市野生植物資源調查項目」的結果。基本摸清了全市野生植物資源特別是珍稀瀕危及重點保護野生植物資源的家底,共調查記錄了深圳市維管植物近2100種,其中重點調查了珍稀瀕危及重點保護野生植物164種。
  • 吳徵鎰:中國植物的「活詞典」
    你知道我國960萬平方公裡的土地上,究竟生長了多少種植物嗎?恐怕很少有人能說清楚。但有一個人,他不僅能說出中國國土上有多少種植物,還能準確說出其中上萬種植物的名稱。隨手拿來一株小草,或是拿來一朵小花、一粒種子,他張口便能說出這些植物是什麼科,什麼屬……就像一位慈父介紹自已的孩子一樣。
  • 中國有多少種植物?
    中國有多少種植物?在以摸清植物學家底為主要任務的《中國植物志》中英文版早已出版的今天,繼續問這個問題是不是有點多餘?根據中國植物志的記錄,我國有維管束植物301科3408屬31142種。然而,要準確說出我們到底有多少種植物,依靠這個數字就不夠準確了。公安部雖然為每個公民建立的戶口本,但是難免有重名和錯漏,為了把握我國人口的準確情況,國家每隔10年就要進行一次人口普查。
  • 歷時八年,西藏基本摸清陸生野生動物資源「家底」
    中國西藏網訊 記者從10月14日召開的西藏自治區第二次陸生野生動物資源調查成果驗收暨鑑定會上獲悉,通過歷時8年的不懈努力,西藏自治區林草局聯合調查單位基本摸清了西藏自治區陸生野生動物資源家底。2012年,西藏自治區按照國家相關工作要求啟動了西藏第二次陸生野生動物資源調查工作,選取了157種陸生野生脊椎動物作為此次調查的主要對象。2020年6月,18個調查地理單元調查報告順利通過審查驗收。
  • 北戴河海岸50年後退112米致30萬平米沙灘消失
    記者從國家海洋局獲悉,新中國成立以來調查規模最大、涉及學科最全、採用技術手段最先進的國家綜合性專項「我國近海海洋綜合調查與評價」近日通過總驗收,基本摸清了我國近海海洋環境資源家底。調查發現,北戴河海岸50年間至少侵蝕後退112米,造成約30萬平方米的沙灘消失。
  • 《中國木本植物分布圖集》出版發行
    該圖集全三冊共2000餘頁,詳細介紹了我國全部11400餘種木本植物基於縣域的分布區及相關氣候信息,是目前世界上物種收錄最完備,分布最詳盡的有關區域植物分布的圖集。準確翔實的物種分布資料是宏觀生態學、生物地理學以及保護生物學等多個學科的研究基礎,也是農、林業生產實踐的重要依據。
  • 《中國植物志》:為中國植物建立「戶口簿」
    資料圖片      從上世紀20年代開始醞釀,到2004年《中國植物志》(科學出版社出版)全部完成出版,四代科學家薪火相傳、費時八十餘載研究編纂,中國植物從此有了權威全面的「戶口簿」。      植物包括的範圍很廣,其中種子植物(含裸子植物和被子植物)和蕨類植物與人類關係最密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