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圳商報記者 文燦
通訊員 張豔武 文/圖
昨日,深圳市野生動植物保護管理處發布了一項歷時3年完成的「深圳市野生植物資源調查項目」的結果。基本摸清了全市野生植物資源特別是珍稀瀕危及重點保護野生植物資源的家底,共調查記錄了深圳市維管植物近2100種,其中重點調查了珍稀瀕危及重點保護野生植物164種。
建立深圳市野生植物資源資料庫
據市城管局野生動植物保護管理處相關負責人介紹,2013年底,深圳市城管局(林業局)野生動植物保護管理處委託中山大學,啟動了「深圳市野生植物資源調查及地理信息系統建設」項目,開展了全市野生植物特別是珍稀瀕危及重要植物資源的本底調查。據了解,本次調查共記錄了深圳市維管植物近2100種,其中重點調查了珍稀瀕危及重點保護野生植物164種。
本次調查區域以深圳市域內山體為主,調查範圍覆蓋全市有重要生態地位的自然保護區,如廣東內伶仃-福田國家級自然保護區、大鵬半島市級自然保護區、田頭山自然保護區、塘朗山郊野公園、大鵬半島地質公園等。
調查基本摸清了全市野生植物資源特別是珍稀瀕危及重點保護野生植物資源的家底,對所調查物種分布的經緯度、海拔、群落狀況、致瀕因素、保護管理現狀、開發利用狀況和研究狀況等進行了詳細記錄和分析研究。此外,針對珍稀瀕危物種及重要資源物種開展了DNA Barcoding的研究工作。此次資源調查,不僅能掌握全市野生植物資源現狀與動態變化,包括種群數量、分布和生境狀況,建立深圳市野生植物資源資料庫;而且能掌握我市野生植物種群和生境保護管理現狀、受威脅狀況與變化趨勢,也能為社會培養一批野生植物調查、研究專業人才。
東部地區保存著較豐富的珍稀瀕危保護植物
調查結果顯示,在深圳市域內共有國家重點保護野生植物12種,其中國家Ⅰ級重點保護野生植物1種,即仙湖蘇鐵;國家Ⅱ級重點保護野生植物11種,分別為桫欏、黑桫欏、大葉黑桫欏、小黑桫欏、粗齒桫欏、蘇鐵蕨、水蕨、金毛狗、珊瑚菜、土沉香、樟。
根據《國際瀕危野生動植物種國際貿易公約(CITES)》附錄Ⅰ、Ⅱ,深圳共有6科48屬93種野生植物被收錄。附錄Ⅰ收錄1種,即紫紋兜蘭;附錄Ⅱ收錄92種,包括蕨類植物6種,如蘇鐵蕨、中華雙扇蕨等,被子植物86種,如土沉香和所有蘭科植物。
深圳地區野生植物被《IUCN物種紅色名錄》評估為極危(CR)3種、瀕危(EN)2種、易危(VU)5種、近危(NT)4種。被《中國植物紅皮書》收錄的有12科14種。
調查確定了我市東部地區保存著較豐富的珍稀瀕危保護植物,西部則較少。在具體分布點上,東部的梧桐山、大鵬半島、三洲田等擁有較豐富珍稀瀕危物種;其次為馬巒山、羊臺山、內伶仃島、塘朗山等。本次調查完成了田頭山黑桫欏、塘朗山仙湖蘇鐵等12個重點群落的分析,完成了深圳市重要野生植物DNA條形碼的研製,建立了深圳市珍稀瀕危保護植物信息管理系統。
據了解,此次調查中共發現廣東省新記錄種2種,分別為灰巖粗毛藤、黃唇線柱蘭;深圳新記錄屬3屬(每屬各發現1種),分別為:南山藤屬(南山藤)、地寶蘭屬(地寶蘭)和叉柱蘭屬(德基叉柱蘭);深圳新記錄種7種,分別為紫丹、隔山香、異色線柱苣苔、崖柿、寬葉十萬錯、南方鹼蓬和小草海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