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島嶗山發現18種野生珍稀瀕危植物 建兩處繁育基地

2020-12-08 大眾網

 

  ▲ 在標本室裡,架子上整齊擺放著各種植物標本。

  5月15日,記者來到嶗山區農林局林業服務中心剛建成不久的標本室,這裡陳列的是在嶗山區林木種質資源普查過程中製作的植物標本,共計336種。據了解 ,為了摸清轄區內植物的「家底」,嶗山區農林局聯合青島農業大學從2011年開始開展此項普查工作,調查中發現嶗山區共有野生珍稀瀕危樹種15科,17屬,18種,種數佔山東省珍稀瀕危保護樹種的30%以上。其中,嶗山本地所特有的一種軟棗獼猴桃引起了專家的重視,目前該獼猴桃已組培成功,有望在三年左右栽培種植。

  標本室溫溼度都嚴格控制

  「我們從2012年底開始標本製作工作,今年算是正式給它們建了個家。」15日,嶗山區農林局林業綜合服務中心呂主任說,這裡共有標本336個,做這些標本差不多用了一年多的時間。它們大多為植物的枝葉,每個標本上都貼有名字、種類、採集地點和時間。

  據介紹,剛採集來的植物水分較大,製作標本的第一步就是吸水,同時要不斷「翻身」以防發黴。標本的保存需要一定的條件,「防蛀、防腐、防火、防鼠和防塵工作,定期進行換氣除溼工作,浸漬標本需定期添加浸蟲液。」嶗山區農林局林業服務中心工作人員曲益濤說,「我們要保持溫度在18℃~28℃,溼度在35左右。」擺在架子上的溫度計顯示,這裡溫度是23℃,另一角的除溼機也在晝夜不停地工作。

  跑遍139個社區尋樣本

  標本製作不易,尋找植物更難。「這次標本室的建設,得益於我們從2011年開始的林木種質資源調查工作。」呂主任說。為摸清植物家底,嶗山區從2011年開始此項調查,將嶗山區內的山系分為了3條主要的山區調查線路,同時細分為48條小路線。調查人員一路從北宅街道北頭社區開始,沿濱海大道方向,途經大嶗北山、南北嶺直至曉望水庫;一路從沙子口街道漢河社區開始,途經南九水、西九水直至王子澗;還有一路從沙子口街道大河東水庫開始,途經大河東森林公園、大庵子等最後到達北頭社區。同時在對嶗山區的139個社區進行初步調查的基礎上,篩選出具有代表性的石老人社區、大石村社區、曉望社區、周哥莊社區等12個社區作為重點調查社區。就這樣,嶗山區農林局和青島農業大學百餘名調查人員用雙腳丈量大山,記錄木本植物 351個種及品種,最終完成了植物資料庫的建設和眼前的標本室。

  18種珍稀樹木大多可看到

  「這是腺齒越橘,這是軟棗獼猴桃……」曲益濤說,這些都是在普查中發現的珍稀樹種,在標本室大都可以看到。根據《山東省林木種質資源調查技術規程》的介紹,珍貴樹種是指具有特殊經濟價值、科學價值的少量樹種,而稀有樹種是指山東省特有的單科屬種,單屬種或少科屬種的樹種,或分布區域比較狹窄,生態環境比較獨特,或分布範圍雖廣 ,但比較零星的樹種。

  「我們普查發現,嶗山區共有野生珍稀瀕危樹種15科,17屬,18種,種數佔山東省珍稀瀕危保護樹種的30% 以上。」呂主任說。更讓調查人員感到興奮的是,在嶗山中韓街道發現了近似野生狀態生長的小葉白辛樹,這種樹木在《山東省植物志》和《嶗山植物志》均未見記載。

  受制於客觀條件限制,標本室需要在農林局工作人員陪同下才可以開放,為了達到科普目的,這裡的部分標本暫時在枯桃生態園中展出。「我們歡迎一些學校以科普為目的來標本室預約參觀和借閱標本。」林業服務中心工作人員稱。

  林木種質資源普查還留下了嶗山植物的「寫真集」。在林木資源種質信息系統裡,嶗山區農林局的工作人員上傳了近萬張植物圖片。

  探訪 嶗山軟棗獼猴桃實現無性繁殖

  在這次普查中,許多珍稀樹種都開始了種苗的組織培養和無性繁殖。「我們已經在嶗山王哥莊街道江家土寨社區與桑園社區分別針對軟棗獼猴桃、野茉莉、山桐子、花椒等嶗山鄉土樹種建立了繁育基地兩處。」呂主任說。

  從野外資源調查開始,青島農業大學姜國勇教授和他的課題組研究人員就開始了對軟棗獼猴桃的組織培養,並在日前成功繁育出茁壯成長的組培苗,這也是嶗山當地的野生軟棗獼猴桃首次實現以無性繁殖技術培育的組培苗。

  「這裡普查發現的是嶗山地區特有的種,山林裡野生條件下生長的種群已經不多了。」姜國勇說,在嶗山發現的軟棗獼猴桃有多個不同的種群。15日,在他的實驗室裡,記者看到參加科研課題的學生正在將誘導長出的嫩芽放入含有繼代培養基的培養瓶中,進行新生芽的轉接和培育。

  如果說新鮮的嫩芽從野生軟棗獼猴桃樹上到誘導培養基上是第一次搬家,那麼它的成長過程中還要搬三四次家。而剛剛記者看到的就是第二次搬家的過程。如果進行順利的話,新鮮的嫩芽經過大約兩個月的時間培育,就可以長成大約3釐米高的小苗,科研人員會將其切割下來,再移入生根培養基,完成第三次搬家。

  記者在實驗室裡看到,目前已經有不少經過組織培養的小苗轉移到了生根培養基中,長勢很健壯。「這說明已經無性繁殖成功了。」姜教授說,小苗現在已經初步具備了移入種苗室的條件。「種苗室將給小苗提供適宜生長的溼度和溫度,再經過一段時間的生長,就可以進入田間栽植進行野外馴化了。」

  目前,姜教授已在嶗山北麓的一處繁育基地為「軟棗獼猴桃」預訂了位置。在這個基地裡,記者看到這裡還種植了一些通過扦插方式培育的軟棗獼猴桃小苗,攀援的莖蔓已經長了一米多高。「和扦插、嫁接的方式相比,無性繁殖的組培效率更高,一個瓶子裡的組培苗可以一次生產上百株種苗。」姜教授說。

  據悉,軟棗獼猴桃在種植第三年才能達到結果期。「如果一切順利的話,這些幼苗將通過馴化繁殖後再栽植到嶗山地區的山林中,三年左右時間,市民將能嘗到人工培育的、嶗山特有的軟棗獼猴桃。」姜教授說。

  文/圖 記者 周曉荷

  軟棗獼猴桃

  軟棗獼猴桃別名軟棗子、圓棗子、圓棗、奇異莓,為獼猴桃科獼猴桃屬多年生木質藤本植物,有「水果之王」的美稱。東北南部山區較多見。軟棗獼猴桃因處於開發階段,基本為野生狀態。該植物果實其維生素C 含量高達450mg/100g,還含有胺基酸、Vp、類胡蘿蔔素及鎂、鐵、鉀、鈉等多種營養成分。

  據姜國勇介紹,在嶗山發現的軟棗獼猴桃有多個不同的種群,它們與東北地區的野生獼猴桃形態上有所不同,是本地特有的種。

  

相關焦點

  • 浙江17種重點珍稀瀕危野生植物 有一種建德獨有!
    自然界有山、有水、有花、有草,還有各種活潑可愛的動物。野生動植物天然生長,卻有不少瀕臨滅絕。浙江於去年9月編制了《浙江省珍稀瀕危野生動植物搶救保護工程行動方案(2017—2020年)》,繼續對29個種(類)開展拯救性保護。浙江29個重點珍稀瀕危物種(類),植物17種(類),動物12種(類)。其中有一種植物可是咱建德獨有的!你知道它長什麼模樣?
  • 浙江12種重點珍稀瀕危野生動物 你見過幾種?
    10月4日還是世界動物日,小布在這裡與大家分享浙江的重點珍稀瀕危動物,咱也漲漲見識(๑•̀ㅂ•́)و✧浙江有29個重點珍稀瀕危物種(類),其中植物17種(類)、動物12種(類),自《浙江省珍稀瀕危野生動植物搶救保護工程行動方案(2017—2020年)》實施以來,種群數量得到擴大,物種瀕危程度得到有效緩解,珍稀瀕危野生動植物拯救保護取得突破性進展。
  • 浙江12種重點珍稀瀕危野生動物,你見過幾種?
    10月4日還是世界動物日,小布在這裡與大家分享浙江的重點珍稀瀕危動物,咱也漲漲見識(๑•̀ㅂ•́)و✧  浙江有29個重點珍稀瀕危物種(類),其中植物17種(類)、動物12種(類),自《浙江省珍稀瀕危野生動植物搶救保護工程行動方案(2017—2020年)》實施以來,種群數量得到擴大,物種瀕危程度得到有效緩解,珍稀瀕危野生動植物拯救保護取得突破性進展。
  • 浙江12種重點珍稀瀕危野生動物,湖州的這些你見過幾種?
    10月4日還是世界動物日,在這裡與大家分享浙江的重點珍稀瀕危動物,咱也漲漲見識浙江有29個重點珍稀瀕危物種(類),其中植物17種(類)、動物12種(類),自《浙江省珍稀瀕危野生動植物搶救保護工程行動方案
  • 青島天然分布野生動物440餘種 珍稀瀕危植物11種
      半島全媒體記者 郝園園 報導  半島都市報3月2日訊 每年的3月3日是世界野生動植物保護日,3月2日,相關主題宣傳活動在青島森林野生動物世界舉行。
  • 廣東首個珍稀瀕危植物保育基地——南嶺基地啟動建設
    南嶺基地正式開園,標誌著三方合作開展珍稀瀕危野生植物遷地保育的一次成功實踐,成為廣東首個珍稀瀕危植物保育基地,將為鞏固粵北「生態發展區」的功能定位,實現人與自然和諧共處將產業重要影響。 據介紹,「一中心」是廣東省林業局與中國科學院華南植物園共建「華南珍稀瀕危植物保育研究中心」,「三基地」是保育中亞熱帶地區珍稀瀕危植物為主的韶關「南嶺基地」、保育南亞熱帶地區珍稀瀕危植物為主的惠州「大灣區基地」、保育北熱帶地區珍稀瀕危植物為主的陽江「北熱帶基地」。
  • 浙江12種重點珍稀瀕危野生動物,諸暨也有分布,你見過嗎?
    (類),其中植物17種(類)、動物12種(類),自《浙江省珍稀瀕危野生動植物搶救保護工程行動方案(2017—2020年)》實施以來,種群數量得到擴大,物種瀕危程度得到有效緩解,珍稀瀕危野生動植物拯救保護取得突破性進展。
  • 浙江12種重點珍稀瀕危野生動物,你見過幾種?快來看看→
    浙江有29個重點珍稀瀕危物種(類),其中植物17種(類)、動物12種(類),自《浙江省珍稀瀕危野生動植物搶救保護工程行動方案(2017—2020年)》實施以來,種群數量得到擴大,物種瀕危程度得到有效緩解,珍稀瀕危野生動植物拯救保護取得突破性進展。
  • 廣東野生珍稀瀕危植物生存鏡像側記
    1999年,國家林業局和農業部聯合發布國家重點保護野生植物名錄(第一批),其中屬廣東產的國家一級重點保護野生植物有9種,報春苣苔便位列其中。然而,進入新世紀後,中科院華南植物園的研究者們調查後發現,此前發現的11個種群有3個先後完全滅絕(均位於廣東境內),其餘種群的野生植株數量也呈現出明顯下滑趨勢。
  • 深圳有12種珍稀野生植物
    深圳商報記者 文燦 通訊員 張豔武 文/圖 昨日,深圳市野生動植物保護管理處發布了一項歷時3年完成的「深圳市野生植物資源調查項目」的結果。基本摸清了全市野生植物資源特別是珍稀瀕危及重點保護野生植物資源的家底,共調查記錄了深圳市維管植物近2100種,其中重點調查了珍稀瀕危及重點保護野生植物164種。
  • 大熊貓、蘇鐵等珍稀瀕危野生動植物種群「十三五」實現恢復性增長
    新華社北京1月4日電(記者胡璐)「十三五」期間,我國有效保護了90%的植被類型和陸地生態系統、65%的高等植物群落,85%的重點保護野生動物種群,大熊貓、朱䴉、藏羚羊、蘇鐵等珍稀瀕危野生動植物種群實現恢復性增長。這是記者4日從國家林業和草原局了解到的。
  • 國家一級瀕危珍稀保護植物:獨葉草
    國家一級瀕危珍稀保護植物:獨葉草花木君中國是世界動植物資源最豐富的國家之一,我們國家地域遼闊,動植物資源豐富,迄今為止,目前發現的植物(苔蘚、蕨類和種子植物)32000種,動物(獸、鳥、爬行類和兩棲類)2100種,各佔世界總數10%。
  • 青島市城陽區2020年野生動植物保護宣傳月啟動
    城陽區政協副主席賈寶忠就具體保護工作講話,區林業發展中心主任江廷河宣讀了中國野生植物保護協會賀信,區教育體育局、團區委等單位向夏莊街道黃埠小學等十所全國野生動植物科普進校園優秀組織學校授牌。城陽區野生動植物保護協會向王希平等十名優秀志願者頒發了感謝狀,向城陽區檔案館捐贈了志願者十餘年拍攝、整理、編輯的城陽野生植物資料500種、鳥類資料100種做為生態家底存檔。
  • 青島已發現437種野生動物 野生鳥類達392種
    昨天上午,由國家瀕危動植物管理辦公室合肥辦事處、山東省林業廳、青島市人民政府主辦的2017年 「世界野生動植物日」公益宣傳活動,在青島濱海學院世界動物自然生態博物館舉行。據悉,目前青島已發現的野生動物數量已經達到了437種,其中去年新發現了兩種鳥類,一種是國家一級保護珍禽白頭鶴,全世界僅存九千多隻。另一種是被稱為「神話之鳥」的中華鳳頭燕鷗,全世界僅存百隻左右。
  • 科治好:「十三五」我國珍稀瀕危物種實現恢復性增長
    據悉,五年來,我國通過系統實施瀕危物種拯救工程,建立了佔國土面積18%的各類自然保護地,有效保護了90%的植被類型和陸地生態系統、65%的高等植物群落,85%的重點保護野生動物種群,大熊貓、朱䴉、亞洲象、藏羚羊、蘇鐵、西藏巨柏等珍稀瀕危野生動植物種群實現恢復性增長。
  • [招商引資]國發百合·北方野生珍稀藥用植物之鄉示範基地建設項目
    據中國農業信息網    一、項目概述:  建設國發百合·北方野生珍稀藥用植物之鄉示範基地,一是可以帶動周邊農民發展高效的中藥材種植業,改變傳統的農業結構,開拓農業和土地利用的新領域,強化農業自我積累、自我發展的運行機制,提高農業附加值,加速傳統農業向現代新型農業的轉變,
  • 珍稀瀕危植物蛛網萼:首次踏上野外回歸之路
    9月27日,珍稀瀕危植物蛛網萼野外回歸活動在樂清市雁蕩山林場舉行,樂清市自然資源和規劃局以及浙南(溫州)林業科學研究院的工作人員讓100株人工繁育的蛛網萼幼苗首次順利回歸野外。蛛網萼(Platycrater arguta)繡球花科(Hydrangaceae)蛛網萼屬(Platycrater) 植物,落葉小灌木,因其不孕花萼片有密集脈紋如蜘蛛網,故名蛛網萼。為東亞特有單種屬植物,是日本與亞洲分離以前即存在的孑遺植物,由於其特殊的中國—日本間斷分布模式,對研究東亞植物地理、植物區系有較高科學價值。
  • 中國珍稀瀕危物種實現恢復性增長
    本報北京電(記者寇江澤)國家林業和草原局近日宣布,「十三五」期間,中國加強野生動物棲息地保護和拯救繁育,採取就地保護、遷地保護、回歸自然等措施持續開展珍稀瀕危野生植物保護,大熊貓、朱䴉、亞洲象、藏羚羊、蘇鐵、西藏巨柏等珍稀瀕危野生動植物種群實現恢復性增長。
  • 野生動植物丨雲南高黎貢山發現珍稀瀕危植物滇桐野生居群
    野生動植物丨雲南高黎貢山發現珍稀瀕危植物滇桐野生居群 2020-06-05 13:20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三峽植物園推進植物野外回歸 助珍稀物種擺脫滅絕危機
    三峽植物園位於湖北省宜昌市,是三峽地區的植物科學研究機構。近年來,該植物園積極開展珍稀瀕危特有植物的遷地保存和繁育的研究,現已收集珍稀瀕危特有植物460餘種,建成珍稀瀕危植物異地活體保護基地450餘畝,珍稀瀕危植物繁育圃30畝。巴東木蓮因首次在湖北省巴東縣施陽橋發現而得名,是中國特有樹種,已被列為國家二級保護樹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