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峽植物園推進植物野外回歸 助珍稀物種擺脫滅絕危機

2021-01-13 青瞳視角

記者23日從三峽植物園獲悉,隨著科技人員將精心培育的1000株巴東木蓮進行野外回歸栽植,三峽植物園巴東木蓮野外回歸數量已突破2000株,這將對該物種擺脫滅絕危機起到促進作用。

三峽植物園位於湖北省宜昌市,是三峽地區的植物科學研究機構。近年來,該植物園積極開展珍稀瀕危特有植物的遷地保存和繁育的研究,現已收集珍稀瀕危特有植物460餘種,建成珍稀瀕危植物異地活體保護基地450餘畝,珍稀瀕危植物繁育圃30畝。

巴東木蓮因首次在湖北省巴東縣施陽橋發現而得名,是中國特有樹種,已被列為國家二級保護樹種。據統計,全國的野生巴東木蓮目前僅有500餘株,主要分布於湖北巴東、利川和神農架,在湖南和江西有少量分布。

2015年以來,三峽植物園與三峽大學通過合作研究巴東木蓮繁育技術,在人工繁殖、遷地保育、野外回歸等方面取得了重要進展,破解了繁育技術難點,培育出大量種子繁殖的實生苗,為該物種的野外回歸提供了技術與種源支撐。

除了巴東木蓮,三峽植物園近年來還開展了疏花水柏枝、荷葉鐵線闕、長果秤錘樹、紅豆樹等瀕危特有植物的繁育試驗和回歸試驗,並在宜昌市金銀崗、五峰後河國家級自然保護區、大老嶺國家森林公園等地建立了試驗林。

「我們2016年在大老嶺林場及後河保護區回歸種植秤錘樹560株,現已獲得初步回歸試驗結果,今年又在五峰後河保護區回歸種植長果秤錘樹200株。」三峽植物園主任宋正江說,2018年採種繁育的一批鄂西紅豆,目前已全部回歸定植在三峽植物園區域自然環境中。

宋正江表示,下一步,該園加大對天師慄、青錢柳、珙桐、黃杉等珍稀瀕危特有及珍貴鄉土樹種繁育研究,為三峽地區生物多樣性保護奠定基礎。此外,還將開展珍稀瀕危植物進校園、進公園、進景區等系列活動,宣傳推廣珍稀瀕危植物保護理念,普及保護知識。

文/董曉斌 李薇

內容來自中國新聞網

相關焦點

  • 重慶珍稀瀕危植物 你如見了,請予珍惜
    也是我市8個極小種群植物之一。崖柏 曾被認為是已滅絕的3種中國特有植物之一,但1999年在城口被重新發現。2003年世界自然保護聯盟已重新將其評為極危物種。重慶晚報訊 (重慶晚報-上遊新聞記者 何浩 攝影報導)長江經濟帶植物園建設與發展研討會10月12日在南山植物園舉行,來自全國的專家就物種保護等問題進行了探討與交流。值得關注的是,被世界自然保護聯盟(IUCN)紅色名錄評為極危種的荷葉鐵線蕨,它的保育技術已經被南山植物園基本解決。
  • 廣東野生珍稀瀕危植物生存鏡像側記
    ……隨著人類活動範圍的不斷擴大,加上物種自身的繁殖缺陷,越來越多的野生植物種群的數量和分布面積急劇減少,在廣東乃至全國範圍內,一批被列為國家一級重點保護野生植物正瀕臨滅絕。一個物種改變一個民族,一個基因影響一個國家。地球上每一個物種的消失,就等於一種獨特資源的絕對遠去,並終將可能引發另外10-30種生物的生存危機。為挽救這場危機,一群「護花使者」正在用生命展開一場保護瀕危植物生命的賽跑。
  • 珍稀瀕危植物蛛網萼:首次踏上野外回歸之路
    9月27日,珍稀瀕危植物蛛網萼野外回歸活動在樂清市雁蕩山林場舉行,樂清市自然資源和規劃局以及浙南(溫州)林業科學研究院的工作人員讓100株人工繁育的蛛網萼幼苗首次順利回歸野外。蛛網萼(Platycrater arguta)繡球花科(Hydrangaceae)蛛網萼屬(Platycrater) 植物,落葉小灌木,因其不孕花萼片有密集脈紋如蜘蛛網,故名蛛網萼。為東亞特有單種屬植物,是日本與亞洲分離以前即存在的孑遺植物,由於其特殊的中國—日本間斷分布模式,對研究東亞植物地理、植物區系有較高科學價值。
  • 《中國珍稀瀕危植物的保護和回歸》(英文版)出版
    《中國珍稀瀕危植物的保護和回歸》(英文版)出版 2020-08-31 華南植物園 【字體:大 中 小】   8月31日,由中國科學院華南植物園研究員任海主編的《中國珍稀瀕危植物的保護和回歸
  • 荊楚楷模黃桂雲|20多年堅守三峽瀕危珍稀植物搶救保護一線
    黃桂雲在進行植物調查腳底板走出珍稀植物「活地圖」1992年,職高畢業後,學習園林花卉專業的黃桂雲應聘到三峽壩區,從事園林綠化工作。黃桂雲做事特別用心,幾年後就成了壩區綠化方面獨當一面的能工巧匠。長江三峽地區是世界著名的「物種基因庫」,這裡生長著大量特有珍稀植物。
  • 500株「峨眉聖花」成功回歸野外 曾一度被疑已滅絕
    至此,在四川省自然資源科學研究院峨眉山生物資源實驗站努力下,這種被稱為植物界「大熊貓」的植物在峨眉山野外回歸的數量突破了500株。經過近30年的努力,峨眉山生物資源實驗站目前在人工繁殖、遷地保育、野外回歸等方面取得突破性進展,這不僅對峨眉擬單性木蘭極小種群的拯救保護工作有著重要意義,還成為四川省瀕危野生植物拯救保護的成功典範。
  • 「十三五」,我們這樣走過|我國珍稀瀕危物種實現恢復性增長
    「十三五」期間,我國通過系統實施瀕危物種拯救工程,建立了佔國土面積18%的各類自然保護地,有效保護了90%的植被類型和陸地生態系統、65%的高等植物群落、85%的重點保護野生動物種群,大熊貓、西藏巨柏等珍稀瀕危野生動植物種群實現恢復性增長
  • 中國珍稀瀕危物種實現恢復性增長
    本報北京電(記者寇江澤)國家林業和草原局近日宣布,「十三五」期間,中國加強野生動物棲息地保護和拯救繁育,採取就地保護、遷地保護、回歸自然等措施持續開展珍稀瀕危野生植物保護,大熊貓、朱䴉、亞洲象、藏羚羊、蘇鐵、西藏巨柏等珍稀瀕危野生動植物種群實現恢復性增長。
  • 「十三五」我國珍稀瀕危物種實現恢復性增長
    光明日報北京1月4日電(記者李慧)國家林業和草原局4日發布的數據顯示,「十三五」我國珍稀瀕危物種實現恢復性增長。五年來,我國通過系統實施瀕危物種拯救工程,建立了佔國土面積18%的各類自然保護地,有效保護了90%的植被類型和陸地生態系統、65%的高等植物群落、85%的重點保護野生動物種群,大熊貓、朱䴉、亞洲象、藏羚羊、蘇鐵、西藏巨柏等珍稀瀕危野生動植物種群實現恢復性增長。大熊貓野生種群增至1864隻,朱䴉野外種群和人工繁育種群總數超過4000隻,亞洲象野外種群增至300頭,藏羚羊野外種群恢復到30萬隻以上。
  • 科治好:「十三五」我國珍稀瀕危物種實現恢復性增長
    據悉,五年來,我國通過系統實施瀕危物種拯救工程,建立了佔國土面積18%的各類自然保護地,有效保護了90%的植被類型和陸地生態系統、65%的高等植物群落,85%的重點保護野生動物種群,大熊貓、朱䴉、亞洲象、藏羚羊、蘇鐵、西藏巨柏等珍稀瀕危野生動植物種群實現恢復性增長。
  • 保護瀕危珍稀植物 守護長江「物種基因庫」
    8月5日,科研人員在三峽集團長江珍稀植物研究所實驗室製作植物標本。  三峽地區素有長江流域「綠色寶庫」「物種基因庫」之稱,擁有大量珍稀、特有植物。2007年,中國長江三峽集團公司成立長江珍稀植物研究所,通過遷地保護、引種繁育、組培研究、建立「種質資源庫」等措施,最大限度地保護三峽庫區的生物多樣性。 目前,研究所已建成珙桐、紅豆杉等8個大型珍稀植物觀光園,珍稀植物保護品種達1006種,是我國最大的三峽特有珍稀植物種質資源庫和保育基地。
  • 300種珍稀植物將亮相世園會 向世界集中展示中國特有珍稀植物的魅力
    《神州奇珍》展廳面積500餘平方米,由北京植物園負責布展,中科院植物研究所、廈門市園林植物園、中科院華南植物園、深圳市中科院仙湖植物園等十餘家單位提供珍稀植物展品。北京植物園園長賀然介紹,展覽藉助實物、科普牆等手段,將分四期展示華夏大地300餘種珍稀瀕危植物。
  • 拯救珍稀瀕危物種 一組數字看「成績」
    國家林草局今天(4日)發布消息,五年來,我國通過系統實施瀕危物種拯救工程,建立了佔國土面積18%的各類自然保護地,有效保護了90%的植被類型和陸地生態系統、65%的高等植物群落,85%的重點保護野生動物種群,大熊貓、朱䴉、亞洲象、藏羚羊、蘇鐵、西藏巨柏等珍稀瀕危野生動植物種群實現恢復性增長。
  • 國家林草局:「十三五」我國珍稀瀕危物種實現恢復性增長
    人民網北京1月4日電 (丁亦鑫)記者從國家林業和草原局獲悉,五年來,我國通過系統實施瀕危物種拯救工程,建立了佔國土面積18%的各類自然保護地,有效保護了90%的植被類型和陸地生態系統、65%的高等植物群落,85%的重點保護野生動物種群,大熊貓、朱䴉、亞洲象、藏羚羊、蘇鐵、西藏巨柏等珍稀瀕危野生動植物種群實現恢復性增長
  • 建立佔國土面積18%的各類自然保護地——中國珍稀瀕危物種實現恢復...
    原標題:建立佔國土面積18%的各類自然保護地——中國珍稀瀕危物種實現恢復性增長(記者寇江澤)國家林業和草原局近日宣布,「十三五」期間,中國加強野生動物棲息地保護和拯救繁育,採取就地保護、遷地保護、回歸自然等措施持續開展珍稀瀕危野生植物保護,大熊貓、朱䴉、亞洲象、藏羚羊、蘇鐵、西藏巨柏等珍稀瀕危野生動植物種群實現恢復性增長。
  • 元江普洱植物引種和野生果蔬考察
    ▍野外引種考察3月14日至17日、21日至24日,版納植物園園林園藝部植物引種人員閆麗春、馬興達等,赴元江、普洱等地進行植物引種
  • 走在成都街頭時注意點,別踩到這個瀕危珍稀植物了!
    3月31日,著名植物科普大V「喵喵植物控」博主孫海在微博上發了幾張正在開花的植物圖片,乍看毫不起眼,綠葉、細碎的黃花,就是這不起眼的小黃花植物,正是一種僅在三峽地區有分布記錄的、珍稀瀕危植物品種名錄上的植物——裸芸香。「於是,裸芸香,成都也算有了分布了。」
  • 百株中國特色及世界珍稀植物國慶植物園展出
    「活化石」之稱的桫欏、兩片葉子活千年的千歲蘭......為慶祝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70周年,北京植物園10月1日至7日在熱帶展覽溫室內舉辦「世界奇珍——中國特色及世界珍稀植物展」。百餘株中國特色植物及世界珍稀植物展出。
  • 湖北那些顏值爆表、身價奇高的珍稀植物,你認得幾種?
    宜昌黃楊為三峽庫區所特有的一種較矮小的常綠灌木,體高一般為15-30釐米,極少高達1米的,3月開花,7月結果,有很好的觀賞價值。分布在湖北西部巴東、秭歸、宜昌一帶。豐都車前僅在三峽庫區2座小島上生存,在庫區植物搶救中被發現,三峽蓄水前遷地武漢保護。異地生存對豐都車前造成了不利影響。
  • 海南日報數字報-海南珍稀瀕危植物知多少?
    海南大學教授楊小波研究後認為,海南珍稀瀕危植物共有512種,隸屬於86科254屬。其中,海南特有植物137種,佔海南珍稀瀕危植物總數的26.9%。  2012年,國家林業局公布的極小種群植物中,海南有24種,經過楊小波等人努力查找,迄今只找到其中的20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