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護瀕危珍稀植物 守護長江「物種基因庫」

2020-12-08 新華網客戶端

  8月5日,科研人員在三峽集團長江珍稀植物研究所實驗室製作植物標本。

  三峽地區素有長江流域「綠色寶庫」「物種基因庫」之稱,擁有大量珍稀、特有植物。2007年,中國長江三峽集團公司成立長江珍稀植物研究所,通過遷地保護、引種繁育、組培研究、建立「種質資源庫」等措施,最大限度地保護三峽庫區的生物多樣性。 目前,研究所已建成珙桐、紅豆杉等8個大型珍稀植物觀光園,珍稀植物保護品種達1006種,是我國最大的三峽特有珍稀植物種質資源庫和保育基地。經過多年觀察實驗,研究所篩選出疏花水柏枝、荷葉鐵線蕨等10餘種珍稀植物,使之回歸長江兩岸原生地,在護坡護岸、水土保持等方面發揮了重要作用。 新華社發(黃正平 攝)

相關焦點

  • 荊楚楷模黃桂雲|20多年堅守三峽瀕危珍稀植物搶救保護一線
    湖北宜昌三峽壩區,這裡不僅有著雄偉壯觀的三峽工程和景色宜人的高峽平湖,還有一個神秘的「植物王國」,裡面住著大量的特有珍稀瀕危植物,它們見證和記錄著三峽地區億萬年來的地理、氣候和環境信息。在這個「植物王國」的背後,有一名辛勤的「園丁」,她就是三峽集團長江珍稀植物研究所副所長黃桂雲。日前,黃桂雲上榜2-10月「荊楚楷模」月度人物。
  • 白鱘滅絕後,長江瀕危物種如何保護?部委表態來了
    近日,一篇發表在某國際學術期刊的論文《白鱘的滅絕給長江生物保護留下了什麼教訓》引發關注。論文中稱,中國長江特有珍稀物種長江白鱘預計在2005年-2010年時已滅絕。不僅白鱘,更多長江水生生物面臨可能滅絕的危險境地。2020年1月14日,農業農村部長江流域漁政監督管理辦公室(下稱「長江辦」)在武漢組織召開了一場「長江珍稀瀕危水生生物保護工作研討會」。
  • 中山植物園打造「活植物基因庫」
    南京日報訊  能大量存水的瓶幹樹,劇毒的「見血封喉」樹,還有殘酷的植物絞殺……國慶前試開放的江蘇省中國科學院植物研究所中山植物博覽園,引進了2000多種珍稀植物。建設費用高達1.4億元,每年還要大量經費維持運轉,除了供遊客觀賞外,它們的效益如何體現?植物園與普通公園有哪些區別?
  • 國家二級珍稀瀕危保護植物-翅果油樹
    植物學史翅果油樹是胡頹子科胡頹子屬植物,是經第四世紀冰川作用後殘存下來的中國特有的古生物植物,僅在中國陝西、山西兩地有少量分布,屬國家一類保護樹種。翅果油樹是法國人Girald於1899年在陝西省戶縣勞峪山首次發現,1905年由德國植物學家Diels確定了拉丁學名,至2013年原發地仍有此樹十餘株。
  • 南京中山植物園將建萬種植物基因庫
    記者日前從中國第一座國家級植物園——南京中山植物園獲悉,為應對全球物種減少的情況,該植物園將建設大規模植物基因庫,保存1萬種植物的「身份」信息。  據介紹,目前全球大約38萬種植物中有22%的植物物種有滅絕危險,中國約有3.1萬種植物物種,其中15%-20%瀕危,瀕危植物達4000種—5000種。
  • 珍稀的「中國的鬱金香樹」,已為瀕危物種,一起守護!
    有一植物,它是中國特有的珍稀植物,花朵神似鬱金香,人稱「中國的鬱金香樹」,它就是鵝掌楸。由於人類的砍伐,環境的破壞,鵝掌楸的數量逐漸減少,變為瀕危物種,現為國家二級保護植物。鵝掌楸,花單生枝頂,花被片9枚,外輪3片萼狀,綠色,內二輪花瓣狀黃綠色,基部有黃色條紋,形似鬱金香。
  • 中國將加大對珍稀植物物種進行遷地保護的力度
    新華社武漢4月20日電(記者戴勁松 魏夢佳)未來10餘年內,中國還將加大利用植物園對珍稀植物物種進行遷地保護的力度,以保持世界生物多樣性和生態系統的穩定。    正在此間舉辦的第三屆世界植物園大會上,中國科學院武漢植物園主任黃宏文透露了這一信息。
  • 建設中國生物物種基因庫
    本報訊  記者溫雅莉報導  全國人大代表、湖北省神農架林區區長錢遠坤日前建議,國家應堅決保護神農架林區豐富的生物物種資源,建立生物物種基因庫。  據錢遠坤介紹,神農架幾乎囊括了北自漠河,南至西雙版納,東自日本中部,西至喜馬拉雅山的所有動植物物種。
  • 「世界物種基因庫」高黎貢山發現瀕危植物滇桐野生種群
    科技日報記者從雲南保山市政府新聞辦了解到,經中科院昆明植物研究所、西雙版納熱帶植物園多位研究人員鑑定,首次確認在高黎貢山國家級自然保護區保山段,發現珍稀瀕危植物滇桐野生種群,數量多達31株。中科院昆明植物研究所助理研究員楊靜博士向科技日報記者介紹,在《中國植物志》中,滇桐為椴樹科滇桐屬的落葉喬木,但在最新的分類系統APGⅣ中,被列入了錦葵科。
  • 「十三五」我國珍稀瀕危物種實現恢復性增長
    光明日報北京1月4日電(記者李慧)國家林業和草原局4日發布的數據顯示,「十三五」我國珍稀瀕危物種實現恢復性增長。五年來,我國通過系統實施瀕危物種拯救工程,建立了佔國土面積18%的各類自然保護地,有效保護了90%的植被類型和陸地生態系統、65%的高等植物群落、85%的重點保護野生動物種群,大熊貓、朱䴉、亞洲象、藏羚羊、蘇鐵、西藏巨柏等珍稀瀕危野生動植物種群實現恢復性增長。大熊貓野生種群增至1864隻,朱䴉野外種群和人工繁育種群總數超過4000隻,亞洲象野外種群增至300頭,藏羚羊野外種群恢復到30萬隻以上。
  • 海南日報數字報-海南珍稀瀕危植物知多少?
    海南島植物組成種類不僅豐富且富於熱帶性,古老植物保存較多、又加上是典型的島嶼環境,因此珍稀瀕危植物種類眾多。  海南,物華天寶,資源豐富,植物資源尤其令人嘆為觀止。古人云:「欲求名材香塊者,必於海之南也。」  中國熱帶農業科學院研究員梁淑雲認為,海南島植物組成種類不僅豐富且富於熱帶性,古老植物保存較多、又加上是典型的島嶼環境,因此珍稀瀕危植物種類眾多。
  • 如何妥善保護國家珍稀瀕危動植物物種?
    如何妥善保護國家珍稀瀕危動植物物種?花木君中國是世界動植物資源最豐富的國家之一,我們國家地域遼闊,動植物資源豐富,迄今為止,目前發現的植物(苔蘚、蕨類和種子植物)32000種,動物(獸、鳥、爬行類和兩棲類)2100種,各佔世界總數10%。
  • 中國雲南震動世界,發現珍稀瀕危植物,引得外國人連連感嘆!
    今年中國雲南震動世界,是因為我國的研究人員在這裡發現了珍稀瀕危植物。這一發現,對我國的生態乃至全世界的植物研究都極具重要的意義。瀕危植物的發現,給予了我們可以延續物種的希望。這又是怎麼樣的一種植物呢,引得外國人連連感嘆?
  • 更多的珍稀瀕危植物應該受到國家保護
    一些珍稀瀕危野生植物的命運,將直接受到《名錄》調整的影響。對此,中國生物多樣性保護與綠色發展基金會(簡稱我會)研究室高度重視,積極研究相關《名錄》,並廣泛向全社會關注珍稀瀕危野生植物保護的專家、學者、一線野保志願者徵求意見,經匯總甄別後,特提出以下建議:一、建議每5年一次,定期更新《名錄》。
  • 珍稀植物,願你被世界溫柔相待
    源於上億年前的極度瀕危物種華蓋木,種子要覆蓋一年才能萌芽的伯樂樹,附身於巖壁上的杏黃兜蘭……它們有的來自遠古冰川,有的出自高山雪域,中國山水成為它們的「避風港」。面對一株源自上億年前的古老植物,再柔弱的綠色也會令人肅然起敬。只有凝聚保護共識,共同採取行動,才能讓這抹寶貴的綠色永續不竭。
  • 瀕危物種保衛戰:從滇池到長江,10年禁漁任重道遠
    ,而且被列為雲南省的特有珍稀保護動物(1989年滇池金線䰾還被列為了國家二級保護動物,2008年經過IUCN的評估被認定為極度瀕危物種)。滇池土著魚的遭遇只是一個縮影,在長江和近海,瀕危水生物種的生存現狀也同樣值得高度關注滇池金線䰾和銀白魚算是比較幸運的,其他的很多物種還沒有來得及等到人類的救援就已經消失不見了,最典型的案例就是「長江女神」白暨豚和今年年初滅絕的長江白鱘了
  • 安吉發現植物新記錄,屬國家珍稀瀕危物種!
    列入《中國珍稀瀕危植物名錄》、《中國植物紅皮書》和第一批《國家重點保護野生植物名錄》,是國家二級重點保護野生植物。象鼻蘭是我國特有的極小種群保護物種,觀賞價值高,數量稀少,受威脅嚴重。☞列入《世界自然保護聯盟(IUCN)瀕危物種紅色名錄》瀕危等級(EN);☞列入《瀕危動植物種國際貿易公約(CITES)》附錄Ⅱ;☞列入《中國珍稀瀕危植物名錄》、《中國植物紅皮書》、《中國生物多樣性紅色名錄
  • 重慶珍稀瀕危植物 你如見了,請予珍惜
    縉雲黃岑  是國家重點保護植物、重慶市重點保護野生植物第一批,也是國際保護公約規定的保護物種之一,僅分布於縉雲山海拔530米至750米的局限區域,為重慶特有極小種群瀕危植物重慶晚報訊 (重慶晚報-上遊新聞記者 何浩 攝影報導)長江經濟帶植物園建設與發展研討會10月12日在南山植物園舉行,來自全國的專家就物種保護等問題進行了探討與交流。值得關注的是,被世界自然保護聯盟(IUCN)紅色名錄評為極危種的荷葉鐵線蕨,它的保育技術已經被南山植物園基本解決。
  • 科治好:「十三五」我國珍稀瀕危物種實現恢復性增長
    據悉,五年來,我國通過系統實施瀕危物種拯救工程,建立了佔國土面積18%的各類自然保護地,有效保護了90%的植被類型和陸地生態系統、65%的高等植物群落,85%的重點保護野生動物種群,大熊貓、朱䴉、亞洲象、藏羚羊、蘇鐵、西藏巨柏等珍稀瀕危野生動植物種群實現恢復性增長。
  • 青藏高原"植物基因庫"得到有效保護
    09月19日電  (記者錢榮 楊壽德)記者從青海省循化撒拉族自治縣了解到,被譽為青藏高原「植物基因庫」的孟達國家級自然保護區,通過近幾年的保護與治理,生態環境逐步改善,野生動植物資源和植被得到有效保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