翅果油樹(拉丁學名:Elaeagnus mollis Diels.)是胡頹子科、胡頹子屬落葉直立喬木或灌木,高可達10米,胸徑達8釐米,芽球形,黃褐色。葉紙質,稀膜質,卵形或卵狀橢圓形,葉柄半圓形,花灰綠。色,下垂,芳香,花梗被星狀柔毛,萼筒鍾狀,裂片近三角形或近披針形,花葯橢圓形,花柱直立,果肉棉質;果核紡錘形,慄褐色,子葉肥厚,含豐富的油脂。4-5月開花,8-9 月結果。
翅果油樹分布暖溫帶半乾旱氣候,其特點為夏熱少雨,冬春乾冷,年平均溫約10℃左右,年降水量500~600毫米,無霜期150~190天。土壤為黃粘土或山地褐色土,呈中性或微酸性反應。多生於陰坡和半陰坡,陽坡亦有分布,往往形成單優種群落,或與其他植物組成群落。
人民日報2009年4月9日報導「翅果油樹:神奇的國寶」。翅果油樹具有奇特的生命力,山西省鄉寧縣人稱為「刀砍不死,雷劈不倒」,正因如此,翅果油樹才能歷經200萬年滄海桑田,頑強繁衍至今。山西省鄉寧縣尚存一棵被稱為「神木」的古樹,樹齡超過600年,遭多次雷擊,樹幹已經碳化,依然生機勃勃、碩果滿枝。
植物學史
翅果油樹是胡頹子科胡頹子屬植物,是經第四世紀冰川作用後殘存下來的中國特有的古生物植物,僅在中國陝西、山西兩地有少量分布,屬國家一類保護樹種。
翅果油樹是法國人Girald於1899年在陝西省戶縣勞峪山首次發現,1905年由德國植物學家Diels確定了拉丁學名,至2013年原發地仍有此樹十餘株。
翅果油樹具有生命力強和經濟壽命長的特點,人稱「砍不死的樹」,幾十年乃至上百年的翅果油樹仍處於盛果期,可謂「一次栽植,百年受益」。重視 翅果油樹早在九十年代已引起聯合國的重視。1991年,聯合國發展計劃委員會、聯合國糧農組織派遣貝克博士一行數人,專程來晉實地考察翅果油樹,對其珍貴的資源價值給予高度評價。
保護現狀
翅果油樹是經第四世紀冰川作用後殘存下來的中國特有的古生物植物,屬國家二級保護植物,並編入世界自然和自然資源保護國盟ⅣCN植物紅皮書。全球翅果油樹的天然林只存活於山西鄉寧縣等小部分地區,是稀有植物。
山西省林業廳已採取一系列措施,將翅果油樹、水曲柳、臭冷杉、南方紅豆杉、核桃楸、鐵木、匙葉櫟、脫皮榆等植物定為珍稀瀕危物種,並予以重點特殊保護。建立林木種質資源資料庫平臺,劃定珍稀物種自然保護區、優良種源區,建立珍稀樹種基因庫、採種、良種和良繁基地,進行原地、異地和離體等多種形式的保存和開發利用。特別是山西省在翅果油樹綜合開發關鍵技術的研究方面,也取得突破性進展。
瀕危原因
翅果油樹分布區的生態環境特徵是:熱量充足,降水量較少,立地條件較差。
翅果油樹瀕危的主要原因有果實形態結構特殊,不利於傳播和萌發,果實結實率較低,種子壽命短,發芽率低,翅果油樹幼苗缺乏競爭力和人為破壞嚴重。此外,針對翅果油樹的瀕危現狀和原因,還提出了科學保護對策。
瀕危等級
國家二級保護漸危種。
保護對策
在1999年8月4日國務院公布的中,翅果油樹再次被列為國家二級珍稀瀕危保護植物。這充分說明,翅果油樹在生物多樣性保護中佔有重要地位。隨著翅果油樹產品的不斷開發,對其野生資源構成了較嚴重的威脅。鑑於這種情況,近2年對翼城縣境內的翅果油樹資源分布狀況進行了調查,並提出了保護對策。
來源:百度百科 搜狗百科 360百科 如果您喜歡此類文章,請關注或使用評論功能!!
聲明:轉載此文是出於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註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益,請作者持權屬證明與本網聯繫,我們將及時更正、刪除,謝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