臺灣寶島上特有的國家珍稀瀕危名貴樹種:紅檜
作者:花木君
臺灣是我國的第一大島,位於祖國東南沿海的大陸架上,面積3.6萬平方公裡,比我國第二大島海南島(面積3.39萬平方公裡)略大,是中國與太平洋地區各國海上聯繫的重要交通樞紐。
臺灣島被稱為「寶島臺灣」,氣候適宜,物產豐富,有著豐富的淡水資源、耕地資源、森林資源、漁業資源和旅遊資源等。其中森林資源極為豐富,從山麓到山頂,分布著熱帶、亞熱帶、溫帶和寒溫帶的森林,物種繁茂,山川秀麗,是亞洲有名的天然植物園。
臺灣省有許多我國特有的珍稀物種,我們在以前的文章中介紹過一些,今天給大家介紹一種我國臺灣島特有的珍稀名貴樹種——紅檜。
紅檜(學名:Chamaecyparisformosensis Matsum.),又稱為臺灣紅檜、松梧、松蘿、薄皮、水古杉、Benihi,屬於柏科(Cupressaceae)、扁柏屬(Chamaecyparis)高大喬木,為我國特有種,與日本花柏(Chamaecyparis pisifera (Sieb. et Zucc.) Endl.)為近緣種。
紅檜高可達57米,胸徑達6.5米;樹皮淡紅褐色,生鱗葉的小枝扁平,排成一平面;鱗葉菱形,先端銳尖,背面有腺點,有時具縱脊,小枝上面之葉綠色,微有光澤,下面之葉有白粉;球果矩圓形或矩圓狀卵圓形,長10-12毫米,徑6-9毫米;種鱗5-6對,頂部具少數溝紋,中央稍凹,有尖頭;種子扁,倒卵圓形,紅褐色,微有光澤,兩側具窄翅,連翅長2-2.2毫米,寬1.8-2毫米。花期4-5月,球果9-10月成熟。
紅檜的「檜」念「guì」,這是個多音字,用作人名念「huì」,比如著名的奸臣秦檜。檜樹在我國使用和栽培的歷史悠久,早在先秦時期的《爾雅·釋木》就解釋:「檜,柏葉松身。」。非常形象地描寫了檜樹的形態:「葉片像柏樹,樹幹像松樹」,而檜樹則和紅檜屬於同科不同屬,檜樹屬於圓柏屬(Sabina),紅檜屬於扁柏屬,然而較為相似;從植株高低上來說,檜樹雖然也是高大喬木,可是紅檜卻是亞洲東部最大的樹木。
紅檜不但樹形高大,而且是世界有名的長壽樹種,在林海深處,二三千年的大樹到處都是。在臺灣的阿里山有兩株高大的紅檜,其中一株被稱為「神木」,樹高57米,地上直徑6.5米,材積504m,樹齡約2700年。在臺中苗慄縣春安鄉有一株稱為大雪山二號「神木」,樹高55米,胸圍22.7米,樹幹中有一個大洞,洞內可放得下一頂供四人住的帳篷。
紅檜木材優良,材質耐腐朽,較輕軟,耐韌性強,比重0.5,邊材淡紅黃色,心材淡黃褐色,紋路美麗,質地良好,而且會散發芳香味,為臺灣的主要用材樹種之一。
(日據時期砍伐遺留的老樹樁)
紅檜是我國特有的珍貴樹種,以前臺灣分布著眾多的上千年以上的紅檜樹林,然而在日據時期(1895年至1945年)被日本人大舉砍伐,為了運輸紅檜木材,甚至專門建造高山鐵路來運送木材下山,因而阿里山一帶的紅檜林已被砍伐殆盡。
如今我們去阿里山遊覽,會看到一些遺存的古老紅檜樹,而這些紅檜都是當時被認定生長不良、不利於建築開發的樹材。二戰後也被當局政府更深入山區持續砍伐,一直持續到1980年,所剩的古老紅檜數量稀少,後來已經明令禁止砍伐。
在臺灣旅遊,經常會看到紅檜樹上有標誌「一代木」、「二代木」和「三代木」,這是什麼意思?其實,這是紅檜自然繁殖的一種特有現象。紅檜的幼株經常會在上一代枯死後破土而出,而苗木發生在倒木上,重覆而形成祖代、父代、子代同現一地的跨騎現象。因而老的紅檜死亡倒塌後,會留出空間和陽光,使得後代得以延續生長,有的種子甚至在枯乾上繼續旺盛成長,因而出現了神奇的自然奇觀。
紅檜樹不但有巨大的經濟價值和觀賞以及綠化價值,而且具有較高的科研價值。它所隸屬扁柏屬樹種,間斷分布於中國臺灣、日本和北美,對研究東亞、北美植物區系和植物地理具有較高的科學意義。
紅檜是我國臺灣省特有的珍稀物種,分布地狹窄,由於歷史上的濫採濫伐,使得紅檜種群日益稀少,種群繁衍困難,因而在1999年被列入《中國國家重點保護野生植物名錄(第一批)》,保護級別為國家Ⅱ級重點保護;在《世界自然保護聯盟瀕危物種紅色名錄》(IUCN),評定級別為瀕危(EN)。
寶島臺灣上珍稀瀕危物種很多,紅檜作為代表之一,挺拔秀美,青蔥茂密,千年滄桑,萬古矗立,滋潤和養育著這片美麗的大地,帶給人們清新美麗的環境,同時,滄桑的紅檜也在演繹著世紀變遷,審視著人間的悲歡離合。
紅檜無言,垂觀大地花開花落,仰視碧落雲捲雲舒。希望我國珍稀名貴的樹種紅檜,能夠在不遠的將來,脫離瀕危境地,被引種到全國各地繁衍,落地生根,萬古流芳!
2019-12-24易花得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