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在成都街頭時注意點,別踩到這個瀕危珍稀植物了!

2021-02-26 成都商報

苔花如米小,也學牡丹開。春意熙熙,路邊盛開的小花,你可曾駐足留意?

3月31日,著名植物科普大V「喵喵植物控」博主孫海在微博上發了幾張正在開花的植物圖片,乍看毫不起眼,綠葉、細碎的黃花,就是這不起眼的小黃花植物,正是一種僅在三峽地區有分布記錄的、珍稀瀕危植物品種名錄上的植物——裸芸香。「於是,裸芸香,成都也算有了分布了。」

在成都發現的裸芸香  李黎 攝

觀鳥途中偶遇珍稀瀕危植物

發現其生長環境已僅剩極小的區域

在成都發現的裸芸香 李黎 攝

紅星新聞記者聯繫到在成都發現並拍攝到裸芸香的作者、成都觀鳥會秘書長李黎,3月18日下午,李黎與觀鳥會副秘書長黃科正在天府新區開展成都市生物多樣性監測工作,「我走到這個區域的時候,就看到路邊,一塊小荒地上,有一種植物正在開花。」黃科告訴紅星新聞記者,因為平時對花草植物很感興趣,成都平原生長的田園常見植物大都熟悉,但這種開著小黃花的植物,黃科覺得沒有見過,「花(苞)很小,跟米粒差不多大,還不是那種細長的米,更圓一些。」黃科說,這種植物生長的環境也極不起眼,就是路邊的一片荒林,初步估計有二三十株。

李黎攜帶有微距相機,當時他們就將植物拍下來,通過微信將圖片發給了孫海,孫海一眼就認出,這應該是只在三峽地區有分布記錄的珍稀瀕危物種——裸芸香。「這應當是祼芸香一個小小的逸生的種群,植物長得低調一點的好處就是反正也沒太多人去注意,只要棲息地不被鏟了去,它們在此繁衍生息,活得還蠻開心的。」孫海在微博中提到。

但得知這是一種珍稀瀕危植物,黃科卻有些高興不起來,因為當時發現裸芸香的生長環境,已經是僅剩的極小的一片區域,周邊的植被都被人類活動破壞過,「那要是沒被破壞,是不是會發現更多?」

開著不起眼小黃花的植物

竟是中國特有珍稀瀕危物種

在成都發現的裸芸香 李黎 攝

裸芸香是芸香科裸芸香屬的多年生草本植物,也是裸芸香屬下唯一的物種,它是中國特有植物,僅分布在三峽流域到神農架一帶。因為自然環境變化、人類活動等等,導致這個中國特有物種的生存已極受威脅。

北京師範大學生科院植物學專業魏來副教授曾在2008年至2012年期間,做裸芸香相關研究項目,因在野外調查期間未能成功在野外發現裸芸香植株,他曾在網絡上求助,連微博名和微博頭像,也都是裸芸香。

魏來解釋說,在芸香科的大類中以木本類為主,比如橘子、花椒,而草本類則「不佔優勢」。芸香科屬於舊世界溫帶和地中海區系,歷史上應是沿著古地中海水系一路從歐洲往中國東南邊緣,後來氣候變化,水系乾涸,中亞變成了沙漠,裸芸香,成為了中國特有的草本芸香族中單種屬。作為草本類的芸香科植物,裸芸香本身是不耐人類活動幹擾的,生長環境更為嚴苛、局限,要求溫暖潮溼,不耐高溫暴曬。早期,相當一部分裸芸香生長在長江三峽庫區消漲帶,長江三峽庫區蓄水水位上升後,裸芸香的棲息地變得狹窄,沒有了適宜的生長環境,數量也隨之減少。

「當時(項目研究時)峨眉山、重慶等地的植物園都有引種,但是引種的數量和生長情況不是很理想。」魏來說,在項目快收尾時,有線索得知在湖北宜昌,發現有一大片裸芸香。

得知在成都市區發現了裸芸香,魏來覺得很驚訝,這意味著,湖北、重慶至成都沿線,裸芸香的存在並非割裂的單獨的點位,說明在自然狀態下,在不為人知的地方,裸芸香在暗自生長。

孫海也表示,按照中國植物志的記載和過去的調查,裸芸香僅僅局限地分布在四川的東北部、重慶和湖北西部,以及貴州的部分地區,也就是人們習慣性說的「三峽地區」,但至於這種植物是怎麼到成都安家落戶、自然繁衍且自成一片,以及生長了多久,這些都只能是推測,「人類活動的影響是我個人的看法和推斷。」孫海說,比如園林工程,隨著泥土過來,但這些需要更為嚴謹的調查。

成都商報-紅星新聞記者 於遵素  圖據李黎

相關焦點

  • 綜藝節目讓嘉賓採摘瀕危植物「水母雪兔子」!植物學家稱:它珍稀到科考時連標本都不捨得採
    昨晚播出的《極限挑戰寶藏行》節目踩雷了——飛行嘉賓劉宇寧被指採摘國家二級保護植物「雪蓮花」,而引發爭議。今天上午,@光明日報就「綜藝節目公開採摘瀕危植物水母雪兔子」一事進行了點評,「多位明星嘉賓尋找並採摘到雪蓮花,面對鏡頭髮表成功感言,本是聚焦生態和扶貧,卻令觀眾如鯁在喉。」
  • 國家一級瀕危珍稀保護植物:獨葉草
    國家一級瀕危珍稀保護植物:獨葉草花木君中國是世界動植物資源最豐富的國家之一,我們國家地域遼闊,動植物資源豐富,迄今為止,目前發現的植物(苔蘚、蕨類和種子植物)32000種,動物(獸、鳥、爬行類和兩棲類)2100種,各佔世界總數10%。
  • 海南日報數字報-海南珍稀瀕危植物知多少?
    海南島植物組成種類不僅豐富且富於熱帶性,古老植物保存較多、又加上是典型的島嶼環境,因此珍稀瀕危植物種類眾多。  海南,物華天寶,資源豐富,植物資源尤其令人嘆為觀止。古人云:「欲求名材香塊者,必於海之南也。」  中國熱帶農業科學院研究員梁淑雲認為,海南島植物組成種類不僅豐富且富於熱帶性,古老植物保存較多、又加上是典型的島嶼環境,因此珍稀瀕危植物種類眾多。
  • 廣東野生珍稀瀕危植物生存鏡像側記
    一群不起眼的珍稀生命就生活在這裡,包括一種最早在此地被發現的國家一級重點野生保護植物。130多年前,美國傳教士亨利乘船經過連州龍潭鎮時,在山間石壁上發現了一株植物。他將這株植物做成標本送到了英國。兩年後,英國人漢斯鑑定並命名了這一新物種——報春苣苔。在此後的半個多世紀裡,當地的人們對它一無所知。雖然國內研究者也曾採集到標本,但一直「陌生」地躺在標本館裡。
  • 珍稀瀕危植物驚現靈石!
    我國特有的珍稀瀕危蘭科植物國家一級保護植物褐花杓蘭驚現靈石!美美的褐花杓蘭~↓↓↓近日記者獲悉,我國特有的珍稀瀕危蘭科植物、國家一級保護植物褐花杓蘭驚現靈石太嶽山主峰牛角鞍。這是首次發現褐花杓蘭在其模式產地之外的新分布,也為太嶽山蘭科植物增添了一個新種。
  • 四姑娘山發現數千株獨葉草,屬國家一級瀕危珍稀保護植物
    近期,四川省相關專家四姑娘山在進行野外調查時,發現一處國家一級瀕危珍稀保護植物獨葉草種群分布。此前,四姑娘山景區還發現國家一級瀕危珍稀保護植物玉龍蕨。「這是景區第二次發現國家一級保護植物,此前我們發現了玉龍蕨,目前景區發現的國家一級保護植物有兩種,二級保護植物30多種,多數以稀有蘭科植物為主。」四姑娘山景區管理局科研處處長楊晗介紹,本次發現獨葉草的區域,位於四姑娘山自然保護區雙橋溝紅杉-雲杉混交林中,海拔3700餘米,其種群分布面積近200平方米,種群數量達數千株。
  • 晚上10點和我到成都玉林的街頭走一走喔喔喔
    今天下午百家號實人認證通過,本以為不是那麼容易拿下這個帳號,也就沒有準備什麼要寫的東西,也是想留給自已一點輕鬆吧,但想到天天發文有助於提高百家號的分值,遲早都要緊張起來的,短暫的鬆懈意義也不大,那今天就開始寫點東西吧。
  • 四川四姑娘山發現國家一級瀕危珍稀保護植物獨葉草種群分布
    央廣網成都6月4日消息(記者劉濤)四川省相關專家日前在進行野外調查時,在四姑娘山自然保護區發現一處國家一級瀕危珍稀保護植物獨葉草種群分布。專家表示,這種起源於6700萬年前的珍稀植物對生存環境要求近乎苛刻,被認為是優異生態環境的「天然指示器」,在四姑娘山發現獨葉草的種群分布,也標誌著四姑娘山的生態環境得到很好的保護。
  • 珍稀瀕危植物蛛網萼:首次踏上野外回歸之路
    9月27日,珍稀瀕危植物蛛網萼野外回歸活動在樂清市雁蕩山林場舉行,樂清市自然資源和規劃局以及浙南(溫州)林業科學研究院的工作人員讓100株人工繁育的蛛網萼幼苗首次順利回歸野外。蛛網萼(Platycrater arguta)繡球花科(Hydrangaceae)蛛網萼屬(Platycrater) 植物,落葉小灌木,因其不孕花萼片有密集脈紋如蜘蛛網,故名蛛網萼。為東亞特有單種屬植物,是日本與亞洲分離以前即存在的孑遺植物,由於其特殊的中國—日本間斷分布模式,對研究東亞植物地理、植物區系有較高科學價值。
  • 安吉發現植物新記錄,屬國家珍稀瀕危物種!
    近期,縣自然資源和規劃局溼地與野保中心工作人員首次發現兩種國家珍稀瀕危植物在我縣的分布新記錄,分別是連香樹科植物連香樹、蘭科植物象鼻蘭。列入《中國珍稀瀕危植物名錄》、《中國植物紅皮書》和第一批《國家重點保護野生植物名錄》,是國家二級重點保護野生植物。
  • 《中國珍稀瀕危植物的保護和回歸》(英文版)出版
    《中國珍稀瀕危植物的保護和回歸》(英文版)出版 2020-08-31 華南植物園 【字體:大 中 小】   該書是首部系統總結全球和中國植物回歸研究進展的著作,由國內開展珍稀瀕危植物保護和回歸的主要單位和專家參與編寫。該書分為兩部分,第一部分包含中國的植被和植物多樣性、中國的珍稀瀕危植物、中國的植物就地和遷地保護、中國的植物野外回歸概況。第二部分通過案例形式介紹了報春苣苔等14種珍稀瀕危植物以及蘭科和蘇鐵類植物的回歸進展。
  • 神農架珍稀瀕危植物秦嶺冷杉家底揭秘
    ,也是中國特有珍稀瀕危植物。  「松柏鎮到木魚鎮途中,有天然林秦嶺冷杉100餘株,主要生長在八角廟鐵爐溝茨八線公路兩旁。」「巴桃園景區和三岔河區域有天然秦嶺冷杉7000株,其中千年杉後所處山坡幾乎形成秦嶺冷杉純林。」
  • 在成都的街頭走一走,去上池的那家麵館吃碗回鍋肉麵!
    後來,趙雷的一首《成都》,給成都加上了「煙雨」「小城」「文藝」「浪漫」「民謠」「小酒館」的標籤,大街小巷都響起了「和我在成都的街頭走一走」的旋律,慢慢的,舒緩的旋律,就像成都的生活一樣,慢而有情調!小時候喜歡在成都的街頭走一走,左手拿一串兒糖油果子,右手拿個十二橋的大肉包子,一隻小手還拿不過來,裡面慢慢的都是肉粒,肥瘦分明,一嘴一口油,滿嘴都是油香!算算時間,十二橋的大肉包子也有三十多年的歷史了,現在還在金牛區的西南南路,早上蒸一籠,幾下就沒得了!
  • 《中國珍稀瀕危植物的保護和回歸(英文版)》出版
    近日,由任海研究員主編的《Conservation and Reintroduction of Rare and Endangered Plants in China》(中譯名:中國珍稀瀕危植物的保護和回歸
  • 國家Ⅱ級瀕危珍稀蕨類植物:蘇鐵蕨
    國家Ⅱ級瀕危珍稀蕨類植物:蘇鐵蕨文:花木君世界蕨類植物品種繁多然而有一種蕨類,介於草本和木本之間,這就是我國特有的單種屬珍稀物種——蘇鐵蕨。蘇鐵蕨(學名:Brainea insignis (Hook.) J. Sm),是烏毛蕨科、蘇鐵蕨屬大型土生草本植物。
  • 文化簡訊:東北地區第一部珍稀瀕危植物志書問世
    新華社北京11月21日專電 文化簡訊東北地區第一部珍稀瀕危植物志書問世我國東北地區第一部珍稀瀕危植物志書——《東北珍稀瀕危植物彩色圖志》近日由東北林業大學出版社出版。該書收錄了東北各類珍稀瀕危植物636種,共有100萬字,配彩色照片3374張。
  • 國家Ⅱ級重點保護瀕危珍稀野生植物:喜樹
    國家Ⅱ級重點保護瀕危珍稀野生植物:喜樹文:花木君您若問人見過或聽過植物喜樹嗎?大多數人都會搖頭,即便是喜樹分布地的百姓也大多不太了解,因為,喜樹的名字是植物學名,而在分布地名字繁多,各不相同,再加上野生稀少,因而人們也不會特別留意這種樹木。
  • 世園會展出300餘種珍稀瀕危植物 「稀世之花」亮相
    世園會中國館地下一層《神州奇珍——中國特色珍稀植物展》展廳開始布展  300餘種珍稀瀕危植物首次亮相世園會「稀世之花」綠絨蒿將在世園會期間亮相  昨日(23日),位於世園會中國館地下一層的《神州奇珍——中國特色珍稀植物展》展廳開始布展,世園會期間將向觀眾集中展示300餘種珍稀瀕危植物,
  • 《中國珍稀瀕危植物的保護和回歸(英文版)》出版
    近日,由任海研究員主編的《Conservation and Reintroduction of Rare and Endangered Plants in China》(中譯名:中國珍稀瀕危植物的保護和回歸)一書近期由國際知名學術出版機構Springer出版。 該書是首部系統總結全球和中國植物回歸研究進展的著作,國內開展珍稀瀕危植物保護和回歸的主要單位和專家參與編寫。
  • 靈石發現珍稀瀕危褐花杓蘭,山西還有這些瀕危植物
    近日,晉中靈石太嶽山主峰牛角鞍發現我國特有的珍稀瀕危蘭科植物、國家一級保護植物褐花杓蘭。這是首次發現褐花杓蘭在其模式產地四川、雲南之外的新分布,也為太嶽山蘭科植物增添了一個新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