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國珍稀瀕危植物的保護和回歸》(英文版)出版
《中國珍稀瀕危植物的保護和回歸》(英文版)出版 2020-08-31 華南植物園 【字體:大 中 小】 該書是首部系統總結全球和中國植物回歸研究進展的著作,由國內開展珍稀瀕危植物保護和回歸的主要單位和專家參與編寫。該書分為兩部分,第一部分包含中國的植被和植物多樣性、中國的珍稀瀕危植物、中國的植物就地和遷地保護、中國的植物野外回歸概況。第二部分通過案例形式介紹了報春苣苔等14種珍稀瀕危植物以及蘭科和蘇鐵類植物的回歸進展。
-
《中國珍稀瀕危植物的保護和回歸(英文版)》出版
近日,由任海研究員主編的《Conservation and Reintroduction of Rare and Endangered Plants in China》(中譯名
-
賀文香英女士主編《珍稀瀕危木本植物綜合保護》著作出版發行
《珍稀瀕危木本植物綜合保護:國際植物園保護聯盟(BGCI)中國項目實踐(2010-2020)與展望》由中國林業出版社2020年10月出版。綠會融媒編輯榮幸地獲贈並拜讀了這本最新出版的植物學著作,誠致祝賀!植物是生態系統第一生產者,幾乎是生態系統中能量及有機物質的最初來源。
-
珍稀瀕危植物蛛網萼:首次踏上野外回歸之路
9月27日,珍稀瀕危植物蛛網萼野外回歸活動在樂清市雁蕩山林場舉行,樂清市自然資源和規劃局以及浙南(溫州)林業科學研究院的工作人員讓100株人工繁育的蛛網萼幼苗首次順利回歸野外。蛛網萼(Platycrater arguta)繡球花科(Hydrangaceae)蛛網萼屬(Platycrater) 植物,落葉小灌木,因其不孕花萼片有密集脈紋如蜘蛛網,故名蛛網萼。為東亞特有單種屬植物,是日本與亞洲分離以前即存在的孑遺植物,由於其特殊的中國—日本間斷分布模式,對研究東亞植物地理、植物區系有較高科學價值。
-
更多的珍稀瀕危植物應該受到國家保護
一些珍稀瀕危野生植物的命運,將直接受到《名錄》調整的影響。對此,中國生物多樣性保護與綠色發展基金會(簡稱我會)研究室高度重視,積極研究相關《名錄》,並廣泛向全社會關注珍稀瀕危野生植物保護的專家、學者、一線野保志願者徵求意見,經匯總甄別後,特提出以下建議:一、建議每5年一次,定期更新《名錄》。
-
國家一級瀕危珍稀保護植物:獨葉草
國家一級瀕危珍稀保護植物:獨葉草花木君中國是世界動植物資源最豐富的國家之一,我們國家地域遼闊,動植物資源豐富,迄今為止,目前發現的植物(苔蘚、蕨類和種子植物)32000種,動物(獸、鳥、爬行類和兩棲類)2100種,各佔世界總數10%。
-
國家Ⅱ級重點保護瀕危珍稀野生植物:喜樹
國家Ⅱ級重點保護瀕危珍稀野生植物:喜樹文:花木君您若問人見過或聽過植物喜樹嗎?大多數人都會搖頭,即便是喜樹分布地的百姓也大多不太了解,因為,喜樹的名字是植物學名,而在分布地名字繁多,各不相同,再加上野生稀少,因而人們也不會特別留意這種樹木。
-
中國的植物就地保護和遷地保護
近年來由於棲息地喪失、生境破碎化、資源過度利用、外來物種入侵、環境汙染和氣候變化等外部因素,以及植物自身繁育障礙,中國有3800餘種植物被列入受威脅物種清單。為了應對這些問題和挑戰,保護、恢復和可持續利用植物資源,中國在1992年加入《生物多樣性公約》後,成為少數全面實施植物保護戰略的締約方之一,在保護豐富多樣的植物物種和資源方面做了大量富有成效的工作。
-
廣東首個珍稀瀕危植物保育基地——南嶺基地啟動建設
南嶺基地正式開園,標誌著三方合作開展珍稀瀕危野生植物遷地保育的一次成功實踐,成為廣東首個珍稀瀕危植物保育基地,將為鞏固粵北「生態發展區」的功能定位,實現人與自然和諧共處將產業重要影響。,根據廣東氣候和植物物種分布特點,按照就近原則,開展遷地保護,建立保育基地,採取種質資源收集保存、生境營造及種群管理等措施,強化對野生植物的拯救保護、回歸引種和野生種群重建。
-
中國珍稀瀕危物種實現恢復性增長
本報北京電(記者寇江澤)國家林業和草原局近日宣布,「十三五」期間,中國加強野生動物棲息地保護和拯救繁育,採取就地保護、遷地保護、回歸自然等措施持續開展珍稀瀕危野生植物保護,大熊貓、朱䴉、亞洲象、藏羚羊、蘇鐵、西藏巨柏等珍稀瀕危野生動植物種群實現恢復性增長。
-
國家二級珍稀瀕危保護植物-翅果油樹
翅果油樹(拉丁學名:Elaeagnus mollis Diels.)是胡頹子科、胡頹子屬落葉直立喬木或灌木,高可達10米,胸徑達8釐米,芽球形,黃褐色。葉紙質,稀膜質,卵形或卵狀橢圓形,葉柄半圓形,花灰綠。
-
三峽植物園推進植物野外回歸 助珍稀物種擺脫滅絕危機
記者23日從三峽植物園獲悉,隨著科技人員將精心培育的1000株巴東木蓮進行野外回歸栽植,三峽植物園巴東木蓮野外回歸數量已突破2000株,這將對該物種擺脫滅絕危機起到促進作用。三峽植物園位於湖北省宜昌市,是三峽地區的植物科學研究機構。
-
神農架珍稀瀕危植物秦嶺冷杉家底揭秘
,也是中國特有珍稀瀕危植物。最近,由中國科學院武漢植物園、湖北省野生動植物保護總站編著,湖北科學技術出版社出版發行的《湖北秦嶺冷杉》一書一一給出了答案。 李曉東說,生境退化、生殖能力低是秦嶺冷杉瀕危的主要原因。神農架林區有7500株約佔總量的64%分布在風景區和保護小區內。在全省野生秦嶺冷杉僅有10%的數量分布在保護區內(房縣野人谷1000餘株)。 據了解,為保護瀕危植物秦嶺冷杉,二十年前神農架在木魚鎮酒壺坪和紅花朵林場做過一些育苗和栽培試驗,這些栽培的秦嶺冷杉現已長成參天大樹。
-
保護瀕危珍稀植物 守護長江「物種基因庫」
8月5日,科研人員在三峽集團長江珍稀植物研究所實驗室製作植物標本。 三峽地區素有長江流域「綠色寶庫」「物種基因庫」之稱,擁有大量珍稀、特有植物。2007年,中國長江三峽集團公司成立長江珍稀植物研究所,通過遷地保護、引種繁育、組培研究、建立「種質資源庫」等措施,最大限度地保護三峽庫區的生物多樣性。 目前,研究所已建成珙桐、紅豆杉等8個大型珍稀植物觀光園,珍稀植物保護品種達1006種,是我國最大的三峽特有珍稀植物種質資源庫和保育基地。
-
文化簡訊:東北地區第一部珍稀瀕危植物志書問世
新華社北京11月21日專電 文化簡訊東北地區第一部珍稀瀕危植物志書問世我國東北地區第一部珍稀瀕危植物志書——《東北珍稀瀕危植物彩色圖志》近日由東北林業大學出版社出版。該書收錄了東北各類珍稀瀕危植物636種,共有100萬字,配彩色照片3374張。
-
重慶珍稀瀕危植物 你如見了,請予珍惜
縉雲黃岑 是國家重點保護植物、重慶市重點保護野生植物第一批,也是國際保護公約規定的保護物種之一,僅分布於縉雲山海拔530米至750米的局限區域,為重慶特有極小種群瀕危植物重慶晚報訊 (重慶晚報-上遊新聞記者 何浩 攝影報導)長江經濟帶植物園建設與發展研討會10月12日在南山植物園舉行,來自全國的專家就物種保護等問題進行了探討與交流。值得關注的是,被世界自然保護聯盟(IUCN)紅色名錄評為極危種的荷葉鐵線蕨,它的保育技術已經被南山植物園基本解決。
-
世園會展出300餘種珍稀瀕危植物 「稀世之花」亮相
世園會中國館地下一層《神州奇珍——中國特色珍稀植物展》展廳開始布展 300餘種珍稀瀕危植物首次亮相世園會「稀世之花」綠絨蒿將在世園會期間亮相 昨日(23日),位於世園會中國館地下一層的《神州奇珍——中國特色珍稀植物展》展廳開始布展,世園會期間將向觀眾集中展示300餘種珍稀瀕危植物,
-
國家一級瀕危珍稀保護植物獨葉草現身四姑娘山
獨葉草 攝影 李臻 四川省植物工程研究院 國際在線四川消息(張劍虹):5月,四川省植物工程研究院、四川農業大學、四姑娘山國家級自然保護區管理局聯合進行「第四次全國中藥資源普查」及「《四姑娘山野生藥用植物》編研」外業調查活動,在四姑娘山自然保護區雙橋溝發現一處國家一級瀕危珍稀保護植物獨葉草種群分布。
-
珍稀瀕危植物驚現靈石!
我國特有的珍稀瀕危蘭科植物國家一級保護植物褐花杓蘭驚現靈石!美美的褐花杓蘭~↓↓↓近日記者獲悉,我國特有的珍稀瀕危蘭科植物、國家一級保護植物褐花杓蘭驚現靈石太嶽山主峰牛角鞍。這是首次發現褐花杓蘭在其模式產地之外的新分布,也為太嶽山蘭科植物增添了一個新種。
-
建立佔國土面積18%的各類自然保護地——中國珍稀瀕危物種實現恢復...
原標題:建立佔國土面積18%的各類自然保護地——中國珍稀瀕危物種實現恢復性增長(記者寇江澤)國家林業和草原局近日宣布,「十三五」期間,中國加強野生動物棲息地保護和拯救繁育,採取就地保護、遷地保護、回歸自然等措施持續開展珍稀瀕危野生植物保護,大熊貓、朱䴉、亞洲象、藏羚羊、蘇鐵、西藏巨柏等珍稀瀕危野生動植物種群實現恢復性增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