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珍稀瀕危木本植物綜合保護:國際植物園保護聯盟(BGCI)中國項目實踐(2010-2020)與展望》由中國林業出版社2020年10月出版。綠會融媒編輯榮幸地獲贈並拜讀了這本最新出版的植物學著作,誠致祝賀!
植物是生態系統第一生產者,幾乎是生態系統中能量及有機物質的最初來源。它們對涵蓄水源、調節氣候、保持水土、吸收和分解汙染物,維持全球自然生態平衡和穩定極為重要。中國是世界上植物多樣性最豐富的國家之一,擁有高等維管束植物3萬多種,佔全世界已知維管束植物種類的十分之一。但由於生境喪失或破碎化、資源過度利用、環境汙染、入侵物種競爭及全球氣候變化等因素,大約有 11% 的植物受到了日益嚴重的威脅。
在這本書中,系統地介紹了野生瀕危植物保護方法,特別是綜合保護法;介紹《中國植物保護戰略》(CSPC)的制定和執行進展。詳細介紹了BGCI資助的23個瀕危木本植物保護和恢復項目典型案例取得的主要進展以及經驗和教訓,特點是——與植物園等植物保護與研究機構的科研人員合作、注重當地社區的參與、在實際保護工作中實施和推廣綜合保護方法,並提出了BGCI中國未來工作計劃。
《珍稀瀕危木本植物綜合保護:國際植物園保護聯盟(BGCI)中國項目實踐(2010-2020)與展望》分為三章。
第一章是「全球和中國植物保護概況」,介紹了全球和中國植物保護概況和植物物種保護方法,特別是綜合保護法;
第二章為「BGCI與《中國植物保護戰略》(CSPC)",介紹了BGCI在CSPC的制定與執行中的角色,並分享了BGCI在中國資助的23個瀕危木本植物的綜合保護與恢復項目案例,總結了項目執行過程中的經驗教訓,為未來植物保護從業者提供參考;
第三章:「BGCI中國未來工作展望」,基於BGCI在中國的工作進展並結合目前中國國情,提出了BGCI中國未來工作計劃。
特別要說明的是,BGCI在中國平均每年資助約10個項目,項目執行期一般為三年,本書收錄的案例是截至2019年底完成的大部分項目。
BGCI項目的主要特點包括:與植物園等植物保護與研究機構的科研人員合作(確保科學保護)、注重當地社區的參與、在實際保護工作中實施和推廣綜合保護方法,即:包括在野外(保護區)就地保護野生種群的同時在植物園和樹木園內遷地保護(包括活體植物收集和種子庫等)瀕危鄉土植物種類,並結合物種回歸和恢復;同時通過舉辦珍稀瀕危植物保護意識方面的科普教育活動並提供最新植物保護相關的知識和技能培訓提高利益相關者瀕危植物保護意識,增強當地社區和合作夥伴執行實際保護項目的技能,同時希望在保護植物的同時改善當地老百姓的生計。十幾年的摸索和實踐證明這種綜合保護方法是有效保護瀕危物種的最佳方法,並逐步在全國得到推廣。
生物多樣性是人類生存和發展、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重要基礎;野生動植物保護事關中華民族發展的千年大計。綠會融媒編輯熱烈祝賀此書的出版,並相信該書提供的瀕危木本植物綜合保護案例能為中國植物多樣性保護和回復從業者提供良好的參考價值,為中國生物多樣性保護的科學決策提供研究和實踐依據。
文 | Lind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