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22日,由廣東省林業局、中國科學院華南植物園、韶關市政府共同舉辦的廣東珍稀瀕危植物保育——南嶺基地開園儀式在韶關林場舉行,這標誌著廣東珍稀瀕危植物保育「一中心三基地」項目全面啟動。南嶺基地正式開園,標誌著三方合作開展珍稀瀕危野生植物遷地保育的一次成功實踐,成為廣東首個珍稀瀕危植物保育基地,將為鞏固粵北「生態發展區」的功能定位,實現人與自然和諧共處將產業重要影響。+
廣東地處祖國大陸的最南端,良好的氣候和生態環境孕育了豐富的植物種類,全省有維管束植物7700多種,國家和省重點保護野生植物70多種,還有近300種廣東特有植物。但是,隨著經濟高速發展,我省野生植物正面臨著分布區域萎縮、生境惡化、資源銳減、部分物種瀕危程度加劇的嚴峻形勢,植物多樣性受到了嚴重威脅,保護廣東的野生植物刻不容緩。
為加強珍稀瀕危植物保育,廣東省林業局聯合多個單位啟動實施廣東珍稀植物保育「一中心三基地」建設項目,通過自然保護地體系對野生植物實施就地保護的基礎上,根據廣東氣候和植物物種分布特點,按照就近原則,開展遷地保護,建立保育基地,採取種質資源收集保存、生境營造及種群管理等措施,強化對野生植物的拯救保護、回歸引種和野生種群重建。
據介紹,「一中心」是廣東省林業局與中國科學院華南植物園共建「華南珍稀瀕危植物保育研究中心」,「三基地」是保育中亞熱帶地區珍稀瀕危植物為主的韶關「南嶺基地」、保育南亞熱帶地區珍稀瀕危植物為主的惠州「大灣區基地」、保育北熱帶地區珍稀瀕危植物為主的陽江「北熱帶基地」。依靠「一中心三基地」的平臺建設及保育能力提升,完成種質資源的收集與保存、68 個珍稀特有及重要南藥野生植物的重點調查、30 個珍稀特有種的批量種苗培育和種群復壯、3-5 個珍稀特有種的保育學研究和推廣示範。
據了解,粵北南嶺山地是中國南部最大山脈和重要自然地理界線,也是我國熱帶季風區和亞熱帶季風區的分界線。據統計,廣東共有野生維管植物6267種(含種下單位),隸屬於279科,1590屬,約佔全國野生維管植物1/4,是我國植物種類最為豐富的省份之一,其中,被列入國家Ⅰ級重點保護的野生植物有9種,國家Ⅱ級重點保護的有45種。
「南嶺基地」選址韶關市國有韶關林場,總體規劃面積2000畝,首期開展180畝的建設。通過三方共同努力,將南嶺基地建設成為具有典型中亞熱帶特徵的國際一流水平珍稀瀕危野生植物保育基地,重點收集保存南嶺地區特有極小種群珍稀植物和區域特色南藥資源,科學開展野生植物資源拯救保護、回歸引種和野生種群重建,成為區域植物保護、科學研究和自然教育的重要基地。
韶關市國有韶關林場(韶關國家森林公園),始創於1918年。韶關林場林地環繞韶關市區分布,是韶關市區的生態屏障、韶城市民的綠色家園,2019年榮獲「中國最美森林」稱號。
廣州日報全媒體文字記者:卜瑜
廣州日報全媒體圖片記者:卜瑜
通訊員:林蔭、黃秋亮、段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