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東首個珍稀瀕危植物保育基地——南嶺基地啟動建設

2020-11-28 大洋網

4月22日,由廣東省林業局、中國科學院華南植物園、韶關市政府共同舉辦的廣東珍稀瀕危植物保育——南嶺基地開園儀式在韶關林場舉行,這標誌著廣東珍稀瀕危植物保育「一中心三基地」項目全面啟動。南嶺基地正式開園,標誌著三方合作開展珍稀瀕危野生植物遷地保育的一次成功實踐,成為廣東首個珍稀瀕危植物保育基地,將為鞏固粵北「生態發展區」的功能定位,實現人與自然和諧共處將產業重要影響。+


廣東地處祖國大陸的最南端,良好的氣候和生態環境孕育了豐富的植物種類,全省有維管束植物7700多種,國家和省重點保護野生植物70多種,還有近300種廣東特有植物。但是,隨著經濟高速發展,我省野生植物正面臨著分布區域萎縮、生境惡化、資源銳減、部分物種瀕危程度加劇的嚴峻形勢,植物多樣性受到了嚴重威脅,保護廣東的野生植物刻不容緩。


為加強珍稀瀕危植物保育,廣東省林業局聯合多個單位啟動實施廣東珍稀植物保育「一中心三基地」建設項目,通過自然保護地體系對野生植物實施就地保護的基礎上,根據廣東氣候和植物物種分布特點,按照就近原則,開展遷地保護,建立保育基地,採取種質資源收集保存、生境營造及種群管理等措施,強化對野生植物的拯救保護、回歸引種和野生種群重建。

據介紹,「一中心」是廣東省林業局與中國科學院華南植物園共建「華南珍稀瀕危植物保育研究中心」,「三基地」是保育中亞熱帶地區珍稀瀕危植物為主的韶關「南嶺基地」、保育南亞熱帶地區珍稀瀕危植物為主的惠州「大灣區基地」、保育北熱帶地區珍稀瀕危植物為主的陽江「北熱帶基地」。依靠「一中心三基地」的平臺建設及保育能力提升,完成種質資源的收集與保存、68 個珍稀特有及重要南藥野生植物的重點調查、30 個珍稀特有種的批量種苗培育和種群復壯、3-5 個珍稀特有種的保育學研究和推廣示範。


據了解,粵北南嶺山地是中國南部最大山脈和重要自然地理界線,也是我國熱帶季風區和亞熱帶季風區的分界線。據統計,廣東共有野生維管植物6267種(含種下單位),隸屬於279科,1590屬,約佔全國野生維管植物1/4,是我國植物種類最為豐富的省份之一,其中,被列入國家Ⅰ級重點保護的野生植物有9種,國家Ⅱ級重點保護的有45種。

「南嶺基地」選址韶關市國有韶關林場,總體規劃面積2000畝,首期開展180畝的建設。通過三方共同努力,將南嶺基地建設成為具有典型中亞熱帶特徵的國際一流水平珍稀瀕危野生植物保育基地,重點收集保存南嶺地區特有極小種群珍稀植物和區域特色南藥資源,科學開展野生植物資源拯救保護、回歸引種和野生種群重建,成為區域植物保護、科學研究和自然教育的重要基地。

韶關市國有韶關林場(韶關國家森林公園),始創於1918年。韶關林場林地環繞韶關市區分布,是韶關市區的生態屏障、韶城市民的綠色家園,2019年榮獲「中國最美森林」稱號。

廣州日報全媒體文字記者:卜瑜

廣州日報全媒體圖片記者:卜瑜

通訊員:林蔭、黃秋亮、段思

相關焦點

  • ...好多沒見過的「稀世植物」!|中國科學院華南植物園|韶關|瀕危植物
    暮春時節已至位於我市國有韶關林場皇崗工區的珍稀瀕危植物保育基地——南嶺基地日前正式開園在日照溫和的環境下成片的珍稀植物顯得格外端麗嫵媚珍稀瀕危植物保育基地——南嶺基地一角。鱗葉披針形的仙湖蘇鐵植物界的「大熊貓」——杜鵑紅山茶葉面呈綠色葉背均布紅褐色短柔毛的廣東含笑……作為廣東首個珍稀瀕危植物保育基地,在我市啟動建設後有哪些具觀賞性的珍稀瀕危植物?我市如何加強日常保護這類植物?
  • 新疆:建成溫帶荒漠植物保育基地
    中國園林網11月24日消息:記者近日從中國科學院新疆生態與地理研究所了解到,由中科院新疆生態與地理研究所啟動的乾旱荒漠區植物資源遷地保育研究及其生態建設應用項目正式通過專家評審。
  • 廣東「愛鳥周」啟動 珍稀猴面鷹首展
    廣東「愛鳥周」啟動 珍稀猴面鷹首展 2019-03-24 20:陳驥旻 攝   中新網廣州3月24日電 (王華 麥念萍)廣東省第38屆「鳥節」「愛鳥周」3月24日在廣州長隆野生動物世界啟動。當天,廣東省內10個野外觀鳥地獲頒「廣東十佳觀鳥勝地」,而廣州長隆野生動物世界成功繁育的「國家二級保護動物」猴面鷹也首次與遊客見面。
  • 世界上最完整的溫帶荒漠植物保育基地在吐魯番建成
    原標題:世界上最完整的溫帶荒漠植物保育基地在吐魯番建成 世界上最完整的溫帶荒漠植物保育基地在吐魯番建成 引種保存700種植物類群 18日,記者從中科院新疆生態與地理研究所獲悉,由中科院新疆生態與地理研究所啟動的「乾旱荒漠區植物資源遷地保育研究及其生態建設應用
  • [招商引資]國發百合·北方野生珍稀藥用植物之鄉示範基地建設項目
    據中國農業信息網    一、項目概述:  建設國發百合·北方野生珍稀藥用植物之鄉示範基地,一是可以帶動周邊農民發展高效的中藥材種植業,改變傳統的農業結構,開拓農業和土地利用的新領域,強化農業自我積累、自我發展的運行機制,提高農業附加值,加速傳統農業向現代新型農業的轉變,
  • 廣東野生珍稀瀕危植物生存鏡像側記
    直到20世紀50年代末,時任中科院華南植物研究所所長陳煥鏞才為國人揭開了它的神秘面紗——報春苣苔,是我國特有的多年生喜鈣草本植物,屬苦苣苔科,僅生長於南方海拔約300米的石灰巖山洞口附近。20世紀90年代,國家林業部門啟動全國第一次珍稀瀕危植物普查。結果發現,報春苣苔在廣東湖南兩省交界處共分布了11個種群,但分布範圍狹小、野生植株數量極少。
  • 【新華網】新疆吐魯番建成完整溫帶荒漠植物保育基地
    ,建成完整的溫帶荒漠植物保育基地,並成為中亞地區荒漠植物物種多樣性最豐富的特殊種質資源儲備庫。  中國科學院新疆生態與地理研究所研究員潘伯榮說,研究所負責的「乾旱荒漠區植物資源遷地保育研究及其生態建設應用」項目日前通過專家評審。這個研究項目以遷地保育中國乾旱荒漠區植物資源為主,兼顧引種收集相似國家和地區的戰略植物種質資源。
  • 南嶺:廣東生物資源最為豐富的自然保護區
    信息時報訊(記者 黃熙燈)近年來,自然教育工作在粵港澳地區快速發展,廣東推動近50家自然保護地預約開放,建設各類自然教育場所上百個。截至目前,廣東省自然教育基地總數已達50個。日前,廣東林業推出廣東自然教育基地專題內容,邀公眾一起見證廣東省自然教育工作的發展,一起參與廣東省自然教育的未來。本期向公眾介紹的是廣東自然教育基地——廣東南嶺國家級自然保護區。
  • 青島嶗山發現18種野生珍稀瀕危植物 建兩處繁育基地
    據了解 ,為了摸清轄區內植物的「家底」,嶗山區農林局聯合青島農業大學從2011年開始開展此項普查工作,調查中發現嶗山區共有野生珍稀瀕危樹種15科,17屬,18種,種數佔山東省珍稀瀕危保護樹種的30%以上。其中,嶗山本地所特有的一種軟棗獼猴桃引起了專家的重視,目前該獼猴桃已組培成功,有望在三年左右栽培種植。
  • 國寶級珍稀動物「莽山烙鐵頭蛇」現身廣東南嶺
    國寶級珍稀動物「莽山烙鐵頭蛇」現身廣東南嶺 2018-05-15通訊員供圖   中新網廣州5月15日電 (程景偉 林冉)記者15日從廣東省林業廳獲悉,廣東南嶺國家級自然保護區科研團隊近期在開展鳥類、蝴蝶和獸類監測工作中,陸續發現並拍攝到南嶺珍稀瀕危野生動物,包括國寶級珍稀動物--莽山烙鐵頭蛇。  近期,恰逢陰雲細雨天氣,廣東南嶺國家級自然保護區科研團隊成員發現了一條極不尋常的蛇。
  • 南嶺國家級自然保護區森林覆蓋率已達98%以上 成為大灣區自然屏障
    記者從廣東省林業局了解到,當初在2008年年初的那場雨雪冰凍災害中,廣東南嶺國家級自然保護區構成了南下冷空氣的天然屏障,極大減輕了南嶺以南的廣東廣大地區受雨雪冰凍災害侵襲,但是這片森林卻遭受了極大的破壞。
  • 中國首個海龜野化基地在廣東啟用,第一批放入15隻綠海龜
    中國首個海龜野化基地在廣東啟用,第一批放入15隻綠海龜 央視新聞9月10日消息,記者從廣東省林業局了解到,9月8日,我國首個海龜野化基地——廣東惠東海龜國家級自然保護區海龜野化基地正式啟用,首批放入15隻身體狀態良好的綠海龜
  • 民間珊瑚保育站晉級科普基地
    啟動儀式上,「深圳市科普教育基地」在珊瑚保育站掛牌。 一個由珊瑚志願者建立的民間保育站,緣何一躍升格為全市的科普基地?沿著珊瑚保育志願者的足跡,記者探訪到,大鵬新區實施4年珊瑚保育計劃,已經讓5000株「珊瑚寶寶」回到大海的懷抱。新區黨工委書記王京東表示,大鵬新區正探索建立可複製的海洋生態環境修復關鍵技術和管理服務體系,打造世界級人工珊瑚修復示範區。
  • 生態建設丨廣東南嶺 亞熱帶勝境
    粵之巔——石坑崆珍貴的亞熱帶常綠闊葉林南嶺是我國南部最大的山脈和重要自然地理界線,橫亙在廣東、湖南、江西、廣西4省區之間,東西長約600公裡,南北寬約200公裡,主要由越城嶺、都龐嶺、萌渚嶺、騎田嶺和大庾嶺5條山嶺組成。廣東南嶺地處南嶺山脈中部南麓,生長著廣東省連片面積最大的原始森林。
  • 廣東自然保護地全國最多 南嶺國家公園「呼之欲出」
    被譽為「廣東屋脊」的南嶺國家級自然保護區 廣東省林業局 供圖 攝中新網廣州10月28日電 題:廣東自然保護地全國最多 南嶺國家公園「呼之欲出」作者 程景偉 林蔭1956年,鼎湖山成為新中國第一個自然保護區,廣東省、中國的自然保護區建設從此拉開了序幕
  • 我國首個海龜野化基地正式啟用
    海龜野化基地航拍圖(央廣網發 通訊員供圖)央廣網廣州9月10日消息(記者鄭澍 通訊員林蔭)9月8日,我國首個海龜野化基地——廣東惠東海龜國家級自然保護區海龜野化基地正式啟用,首批放入15隻身體狀態良好的
  • 廣東國家公園建設全面鋪開,擬建廣東南嶺國家公園
    大洋網訊 日前,廣東省人民政府辦公廳下發《關於明確廣東國家公園建設工作領導小組有關事項的通知》(以下簡稱《通知》)指出,省人民政府已將「粵北生態特別保護區建設工作領導小組」調整為「廣東國家公園建設工作領導小組」,主要職責是統籌推進廣東南嶺國家公園、珠江口國家公園等廣東國家公園建設和自然保護地體系建設工作,加強對我省國家公園建設工作的組織領導
  • 南嶺又見「世界上最神秘的鳥」
    在南嶺國家級自然保護區拍到的海南虎斑鳽。視界紀錄 攝近日,視界紀錄科研監測團隊通過紅外監控相機在廣東南嶺國家級自然保護區監測到極度瀕危鳥類海南虎斑鳽,這是自2007年以來我省第三次在南嶺地區發現這種神秘的鳥。海南虎斑鳽為顴形目鷺科水鳥,是國家二級保護動物,被列入全世界30種最瀕危鳥類目錄,有「世界上最神秘的鳥」之稱。
  • 廣東啟動黃嘴白鷺 珍稀水鳥同步調查項目
    ■黃嘴白鷺是國家二級保護動物,在廣東省內約有100隻。通訊員供圖活動內容包括舉辦觀鳥專題講座、大灣區溼地鳥類保育論壇等新快報訊 記者黎秋玲 通訊員林蔭報導 9月19日,廣東省林業局聯合珠海市自然資源監測中心、珠海市觀鳥協會、深圳市觀鳥協會、廣州市自然觀察協會、湛江觀鳥協會等單位,在珠海市觀鳥協會公益課堂內,聯合啟動黃嘴白鷺等珍稀水鳥同步調查項目,舉辦觀鳥專題講座、大灣區溼地鳥類保育論壇等活動,來自高校、協會、民間組織等單位近
  • 廣東啟動黃嘴白鷺珍稀水鳥同步調查項目
    廣東啟動黃嘴白鷺珍稀水鳥同步調查項目(央廣網發 廣東省林業局供圖)央廣網廣州9月19日消息(記者鄭澍 通訊員林蔭)9月19日下午,廣東省林業局聯合珠海市自然資源監測中心、珠海市觀鳥協會、深圳市觀鳥協會、廣州市自然觀察協會、湛江觀鳥協會等單位,在珠海市觀鳥協會公益課堂內,聯合啟動黃嘴白鷺等珍稀水鳥同步調查項目,舉辦觀鳥專題講座、大灣區溼地鳥類保育論壇等活動,來自高校、協會、民間組織等單位近50人參加活動,為粵港澳大灣區溼地鳥類保護獻言獻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