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東「愛鳥周」啟動 珍稀猴面鷹首展

2020-11-21 中國新聞網

廣東「愛鳥周」啟動 珍稀猴面鷹首展

2019-03-24 20:59:45來源:中國新聞網作者:${中新記者姓名}責任編輯:劉湃

    廣東省第38屆「鳥節」、「愛鳥周」3月24日在廣州長隆野生動物世界啟動。 陳驥旻 攝

  中新網廣州3月24日電 (王華 麥念萍)廣東省第38屆「鳥節」「愛鳥周」3月24日在廣州長隆野生動物世界啟動。當天,廣東省內10個野外觀鳥地獲頒「廣東十佳觀鳥勝地」,而廣州長隆野生動物世界成功繁育的「國家二級保護動物」猴面鷹也首次與遊客見面。

  據了解,廣東從2019年1月1日起至2023年12月31日,實行全省禁獵野生鳥類五年。同時,還禁止在廣東省境內使用粘網(捕鳥網)、鳥類電子誘捕裝置,禁止線上交易平臺或商品交易市場為這類電子誘捕裝置提供交易服務。

  廣東省林業局還舉辦了首屆「廣東十佳觀鳥勝地」評選活動。當天,廣東南嶺國家級自然保護區、廣東海豐鳥類升級自然保護區、廣東內伶仃島-福田國家級自然保護區、廣東湛江紅樹林國家級自然保護區、廣東廣州南沙溼地公園、廣東珠海淇澳-擔杆島省級自然保護區、廣東南澳候鳥省級自然保護區、茂名電白水東灣紅樹林溼地、肇慶星湖國家溼地公園、陽西縣北寮村紅樹林溼地等10個野外觀鳥地獲頒「十佳」稱號。

  廣東長隆集團擁有超過三百種、近萬隻來自世界各地的珍稀鳥類,旗下的長隆野生動物世界、長隆飛鳥樂園全年舉辦各類科普活動。今年「鳥節」「愛鳥周」期間,推出「長隆動物科普節」和「動植物科普進校園」活動。

  廣東長隆集團副總裁兼首席動植物官董貴信表示,長隆集團一直致力於珍稀鳥類的保護和繁育工作,經過20多年的發展,集團先後在廣州、珠海、清遠規劃建造了多個繁育基地,建立設備先進的鳥類繁育中心和專家團隊,繁育成果突出。目前,廣東長隆集團擁有中國最大的金剛鸚鵡繁育基地、最大的火烈鳥種群,曾經全球僅剩7隻的國寶朱䴉也在長隆繁育成功,現數量已超過150隻,形成華南最大朱䴉種群。

廣東省第38屆「鳥節」、「愛鳥周」3月24日在廣州長隆野生動物世界啟動,該園區成功繁育的「國家二級保護動物」猴面鷹也首次與遊客見面。 陳驥旻 攝

  當日,貓頭鷹、金剛鸚鵡、鵜鶘、禿鸛、粉紅琵鷺等多種珍稀鳥類紛紛登場,為現場過千名遊客上演生動的愛鳥科普課堂。其中,一群臉像猴子、身材像貓頭鷹的「怪鳥」最引人注目。這是「國家二級保護動物」猴面鷹,被列入《世界自然保護聯盟》(IUCN)2013年瀕危物種紅色名錄。

  據悉,廣東長隆集團自2004年引進6隻猴面鷹幼鳥,2017年成功配對,2018年成功繁育12隻,今次首次與遊客見面。預計長隆猴面鷹家族種群不斷壯大,今後每年將保持兩位數增長。(完)

相關焦點

  • 猴面鷹回家了
    在縣林業局專家的指導下,葉軍保將這隻解救的草鴞(猴面鷹)放飛大自然。在葉軍保打開玻璃蓋的瞬間,草鴞(猴面鷹)立馬騰空而起,迅速展翅飛向天空,在半空打了一個圓圈,像是對解救的葉軍保說謝謝。葉軍保解救草鴞(猴面鷹)的舉動獲得龍溪鄉鄉長謝文靜點讚。謝文靜說,龍溪鄉有很好的山水生態資源,有很多的珍稀動物,鄉黨委政府歷來倡導保護這些珍稀動物,群眾的保護環境,愛護野生動物的意識越來越高。
  • "愛鳥周"活動啟動 觀鳥現場白腰杓鷸應聲現身
    (青島市觀鳥協會供圖)  半島全媒體記者 韓小偉 報導  半島都市報4月24日訊 今年4月23日至29日是青島市第37屆「愛鳥周」。日前,包括20多名少年兒童在內的近百人市民隊伍前往膠州灣畔,在專業人士的帶領下觀鳥。據介紹,青島境內目前已記錄有鳥類398種。  本屆「愛鳥周」,青島市展開了豐富多彩的愛鳥護鳥活動。
  • 廣東啟動黃嘴白鷺珍稀水鳥同步調查項目
    廣東啟動黃嘴白鷺珍稀水鳥同步調查項目(央廣網發 廣東省林業局供圖)央廣網廣州9月19日消息(記者鄭澍 通訊員林蔭)9月19日下午,廣東省林業局聯合珠海市自然資源監測中心、珠海市觀鳥協會、深圳市觀鳥協會、廣州市自然觀察協會、湛江觀鳥協會等單位,在珠海市觀鳥協會公益課堂內,聯合啟動黃嘴白鷺等珍稀水鳥同步調查項目,舉辦觀鳥專題講座、大灣區溼地鳥類保育論壇等活動,來自高校、協會、民間組織等單位近50人參加活動,為粵港澳大灣區溼地鳥類保護獻言獻策
  • 廣東啟動黃嘴白鷺 珍稀水鳥同步調查項目
    ■黃嘴白鷺是國家二級保護動物,在廣東省內約有100隻。通訊員供圖活動內容包括舉辦觀鳥專題講座、大灣區溼地鳥類保育論壇等新快報訊 記者黎秋玲 通訊員林蔭報導 9月19日,廣東省林業局聯合珠海市自然資源監測中心、珠海市觀鳥協會、深圳市觀鳥協會、廣州市自然觀察協會、湛江觀鳥協會等單位,在珠海市觀鳥協會公益課堂內,聯合啟動黃嘴白鷺等珍稀水鳥同步調查項目,舉辦觀鳥專題講座、大灣區溼地鳥類保育論壇等活動,來自高校、協會、民間組織等單位近
  • 廣東首個珍稀瀕危植物保育基地——南嶺基地啟動建設
    4月22日,由廣東省林業局、中國科學院華南植物園、韶關市政府共同舉辦的廣東珍稀瀕危植物保育——南嶺基地開園儀式在韶關林場舉行,這標誌著廣東珍稀瀕危植物保育「一中心三基地」項目全面啟動。南嶺基地正式開園,標誌著三方合作開展珍稀瀕危野生植物遷地保育的一次成功實踐,成為廣東首個珍稀瀕危植物保育基地,將為鞏固粵北「生態發展區」的功能定位,實現人與自然和諧共處將產業重要影響。
  • 廣東啟動黃嘴白鷺等珍稀水鳥同步調查
    飛翔的黃嘴白鷺(資料圖) 張福慶 攝飛翔的黃嘴白鷺(資料圖) 張福慶 攝中新網珠海9月19日電 (程景偉 林蔭)廣東省林業局19日聯合珠海市自然資源監測中心、珠海市觀鳥協會、深圳市觀鳥協會、廣州市自然觀察協會等單位,在珠海聯合啟動黃嘴白鷺等珍稀水鳥同步調查項目
  • 廣東啟動黃嘴白鷺等珍稀水鳥同步調查
    &nbsp&nbsp&nbsp&nbsp飛翔的黃嘴白鷺(資料圖)張福慶攝&nbsp&nbsp&nbsp&nbsp中新網珠海9月19日電 (程景偉 林蔭)廣東省林業局19日聯合珠海市自然資源監測中心、珠海市觀鳥協會、深圳市觀鳥協會、廣州市自然觀察協會等單位,在珠海聯合啟動黃嘴白鷺等珍稀水鳥同步調查項目
  • 珍稀鳥類現身印證無錫生態環境日益向好 愛鳥周「雲觀鳥」將上線
    江蘇省將每年的4月20日-26日定為「愛鳥周」活動時間,今年是我省第39個「愛鳥周」,活動主題是「愛鳥新時代,共建好生態」。受疫情影響,今年市自然資源規劃局將策劃線上「雲觀鳥」活動,特邀觀鳥達人和博物專家帶我們隨鏡頭探訪鳥類的精彩。
  • 甘肅省隴南市「大熊貓國家公園」暨「愛鳥周」宣傳活動如火如荼進行
    保護國寶大熊貓,我們在行動「大熊貓國家公園」暨「愛鳥周」宣傳周活動現場自4月25日起,甘肅省隴南市在市政、藍天商業廣場、火車站等人流量聚集地舉辦為期一個禮拜的以「保護國寶大熊貓·共築生命共同體」為主題的 「大熊貓國家公園」暨「愛鳥周」宣傳周活動。
  • 廣東啟動同步調查項目 摸清黃嘴白鷺珍稀水鳥「家底」
    9月19日下午,廣東省林業局聯合珠海市自然資源監測中心、珠海市觀鳥協會、深圳市觀鳥協會、廣州市自然觀察協會、湛江觀鳥協會等單位,在珠海市觀鳥協會公益課堂內,聯合啟動黃嘴白鷺等珍稀水鳥同步調查項目,舉辦觀鳥專題講座、大灣區溼地鳥類保育論壇等活動,來自高校、協會、民間組織等單位近50人參加活動,為粵港澳大灣區溼地鳥類保護獻言獻策
  • 第37屆「愛鳥周」啟動 青島境內已記錄鳥類398種
    三趾鷸、尖尾濱鷸、紅嘴藍鵲、水雉、震旦鴉雀、金斑鴴、流蘇鷸、紅嘴巨鷗、黑翅鳶、白眼潛鴨、白腹隼雕……昨日,青島市林業局野生動植物保護站、青島市野生動植物保護協會、青島西海岸新區林業局野生動植物保護站、青島市森林公安局西海岸新區分局、青島西海岸新區教育體育局、青島西海岸新區科學技術協會聯合青島森林野生動物世界舉行以「保護鳥類資源守護綠水青山」為主題的第37屆「愛鳥周」啟動儀式。
  • 廣東啟動同步調查項目摸清黃嘴白鷺珍稀水鳥「家底」
    9月19日下午,廣東省林業局聯合珠海市自然資源監測中心、珠海市觀鳥協會、深圳市觀鳥協會、廣州市自然觀察協會、湛江觀鳥協會等單位,在珠海市觀鳥協會公益課堂內,聯合啟動黃嘴白鷺等珍稀水鳥同步調查項目專家介紹,廣東是全國溼地大省,有著豐富的濱海溼地和適宜鳥類棲息的多種自然環境。
  • 野生動植物保護|廣東:啟動黃嘴白鷺珍稀水鳥同步調查項目
    本號訊(9月25日)近日,廣東省林業局聯合珠海市自然資源監測中心、珠海市觀鳥協會、深圳市觀鳥協會、廣州市自然觀察協會、湛江觀鳥協會等單位,在珠海市觀鳥協會公益課堂內,聯合啟動黃嘴白鷺等珍稀水鳥同步調查項目
  • 愛鳥周啟動 福建省林業廳副廳長林少霖科普鳥類重要作用
    人民網福州3月26日電 福建省第34屆愛鳥周啟動儀式26日在福州舉行,開啟了為期一周的愛鳥護鳥宣傳教育大行動序幕,以實際行動為大自然精靈送去人類的關愛。 福建省第34屆愛鳥周自3月25日起至31日。啟動儀式現場宣讀了愛鳥護鳥倡議書,舉行了愛鳥護鳥籤名、懸掛人工鳥巢、中小學生書法繪畫、鳥類攝影展、鳥類標本展、野生動植物保護圖片展、高校觀鳥比賽頒獎等活動。 林少霖介紹說,福建省開展愛鳥周活動已有30多年歷史,全民愛鳥護鳥蔚然成風,廣大民眾積極救助受傷、受困鳥類。
  • 「愛鳥周」邀你推選青島十大常見鳥
    「愛鳥周」邀你推選青島十大常見鳥 青島全搜索電子報   2020.04.27 星期一 」活動在市動物園舉行啟動儀式,據了解,本屆「愛鳥周」活動從4月25日持續到4月30日,期間將組織開展「愛鳥新時代,共建好生態」主題活動,通過市民觀賞青島的野生鳥類圖片,推選青島十大常見鳥,讓全民認識鳥類,保護鳥類,提高保護野生鳥類的生態意識,構建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綠色家園的良好社會氛圍。
  • 榮昌仁義鎮驚現猴面鷹
    近日,重慶市榮昌區仁義鎮驚現這種鳥兒,經核實,該鳥為國家二級保護動物猴面鷹。村民將猴面鷹帶回家中養傷。通訊員 侯星宇供圖    1月22日上午,仁義鎮鹿子村村支部書記李先利下村,發現村民郭某家裡餵養著該猴面鷹。目前,該猴面鷹傷口已被處理,健康狀態良好,仁義鎮經發辦相關幹部及村民已將猴面鷹放歸大自然。    據了解,郭某前幾天在樹林附近的路邊發現該鳥。「我在路邊發現這隻鳥時,它的翅膀和腿部受過傷,感覺站都站不起來,也飛不走,很是可憐。」
  • 廣東野生珍稀瀕危植物生存鏡像側記
    20世紀90年代,國家林業部門啟動全國第一次珍稀瀕危植物普查。結果發現,報春苣苔在廣東湖南兩省交界處共分布了11個種群,但分布範圍狹小、野生植株數量極少。1999年,國家林業局和農業部聯合發布國家重點保護野生植物名錄(第一批),其中屬廣東產的國家一級重點保護野生植物有9種,報春苣苔便位列其中。
  • 廣東啟動黃嘴白鷺同步調查項目
    光明生物圈【廣東啟動黃嘴白鷺同步調查項目】日前,廣東省林業局聯合珠海市自然資源監測中心在內的多個單位,在珠海市觀鳥協會公益課堂內,聯合啟動了黃嘴白鷺等珍稀水鳥同步調查項目。
  • 猴面鷹吞食老鼠後,露出嘚瑟的笑容,怕人分不清猴面鷹和貓頭鷹?
    在鳥類中,鴞形目中的鳥被叫做貓頭鷹,總數超過130餘種,它們大多數都是面部和頭部與貓極其相似,故俗稱貓頭鷹,但它們種類中還有一種鷹身鷹爪,臉部卻似猴臉的猴面鷹。有攝影師曾拍攝到(拍攝時間不詳):一隻猴面鷹吞食老鼠後,飽吃一頓後露出嘚瑟的笑容,這笑容是怕人分不清猴面鷹和貓頭鷹?
  • 全球瀕危珍稀鳥類黑臉琵鷺現身茂名
    春暖花開,茂名市博賀灣傳來好消息:3隻全球瀕危珍稀鳥類——黑臉琵鷺到訪!這已經是黑臉琵鷺連續三年現身茂名。12018年,觀鳥愛好者在茂名市博賀灣的一處灘涂發現11隻珍稀瀕危鳥類黑臉琵鷺。3月25日,正值廣東省第39屆愛鳥周,由茂名市林業局主辦、茂名網承辦的「愛鳥周,帶你走進鳥世界」直播科普活動走進博賀灣溼地,記錄下了一個個白鷺的倩影。「每天出門都能遇見許多白鷺,我們村民已經習以為常了,它們成為了我們的好朋友。」博賀鎮鹽井頭村村民黃先生看著一隻只翱翔在蔚藍天空下的白鷺,面帶笑容地說道。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