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報4月26日訊 25日上午,我市第三十八屆「愛鳥周」活動在市動物園舉行啟動儀式,據了解,本屆「愛鳥周」活動從4月25日持續到4月30日,期間將組織開展「愛鳥新時代,共建好生態」主題活動,通過市民觀賞青島的野生鳥類圖片,推選青島十大常見鳥,讓全民認識鳥類,保護鳥類,提高保護野生鳥類的生態意識,構建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綠色家園的良好社會氛圍。
現場放飛 傷愈的鳥回家
25日上午,記者在青島市動物園看到,活動現場展示了幾十個野生鳥類的展板。「趁著周末帶著孩子來感受感受,我覺得這種形式很好,可以讓孩子認識更多鳥類,讓孩子從小就養成尊重自然、保護自然的意識。 」在活動現場,市民逯女士告訴記者。
據了解,「愛鳥周」活動期間將組織開展「愛鳥新時代,共建好生態」主題活動,通過市民觀賞青島的野生鳥類圖片,推選青島十大常見鳥,讓全民認識鳥類,保護鳥類,提高保護野生鳥類的生態意識,構建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綠色家園的良好社會氛圍。西海岸新區、城陽、平度等地結合本地實際,分別開展相關宣傳科普活動。
啟動儀式結束,工作人員在現場放飛了十餘只鳥。「今天放飛的都是經過救助後恢復健康的鳥類。春秋季節是接收受傷鳥類的高峰期,一部分是市民撿到受傷鳥類後送來動物園的,一部分是我們接到熱線後去接回來的。」動物園工作人員張婷玉說,「動物園有獸醫對受傷的鳥兒進行檢查和治療,恢復好的話就會放飛,如果已經不適於在野外生存,我們就會替它養老。 」
全市禁獵 鳥類資源恢復
青島市地處山東半島南部,山海相依、植被繁茂、溼地類型多樣,擁有豐富的鳥類資源。目前,青島境內已記錄有鳥類428種,是山東省鳥類種類最多、資源最為豐富的地區,特別是在東部沿海山區、膠州灣大沽河溼地等地,每年春秋季節有數以百萬計的遷徙候鳥過境,是亞太地區候鳥遷徙線路上的重要「驛站」。這些鳥類對保護和維持島城生態系統的生物多樣性、美化環境起著不可替代的作用。
據了解,長期以來我市高度重視鳥類保護工作。早在1983年10月,即成立了青島市鳥類保護環志站,開展境內鳥類資源保護與環志遷徙研究工作,其後相繼制定發布《青島市野生鳥類保護暫行管理辦法》《青島市野生鳥保護辦法》等規章和規範性文件。上世紀90年代後,青島境內全部劃為禁獵區,嚴禁獵槍網具的使用。各區市組建集防火、防蟲、護鳥功能於一體的專業護鳥隊,採用無人機監測和人工巡查相結合的方法,嚴厲打擊各種非法獵捕候鳥行為。同時,扶持引導民間組織大力開展宣傳和科普教育活動,積極救護受傷鳥類和其他野生動物,營造全社會共同參與「大保護」的輿論氛圍。
經過多方共同努力,青島市的鳥類資源正在得到恢復:曾經被認為在全球滅絕的神話鳥中華鳳頭燕鷗從2016年夏季開始又重新在膠州灣溼地現身;在膠州灣大沽河口溼地、姜山溼地、太平山等傳統的候鳥棲息地,每年都有新的鳥類紀錄誕生,全球珍稀瀕危鳥類如青頭潛鴨、小青腳鷸等相繼被發現。
(記者 劉文超 通訊員 元妮娜)
青島常見鳥有哪些
記者了解到,「愛鳥周」期間,青島市觀鳥協會將通過市民觀賞青島的野生鳥類圖片,推選青島十大常見鳥。候選鳥類有八哥、白鷺、白頭鵯、斑嘴鴨、翠鳥、戴勝、黑尾蠟嘴雀、紅隼、紅嘴鷗、黃眉柳鶯、灰椋鳥、灰喜鵲、家燕、麻雀、烏鶇、喜鵲、雉雞、珠頸斑鳩等。
喜鵲:是脊索動物門,鳥綱,雀形目,鴉科,鵲屬的一種鳥類,共有10個亞種。體長40-50釐米,雌雄羽色相似,頭、頸、背至尾均為黑色,並自前往後分別呈現紫色、綠藍色、綠色等光澤,雙翅黑色而在翼肩有一大形白斑,尾遠較翅長,呈楔形,嘴、腿、腳純黑色,腹面以胸為界,前黑後白。
翠鳥:屬中型水鳥。自額至枕藍黑色,密雜以翠藍橫斑,背部輝翠藍色,腹部慄棕色;頭頂有淺色橫斑;嘴和腳均赤紅色。因背和面部的羽毛翠藍發亮,因而通稱翠鳥。
紅嘴鷗:俗稱「水鴿子」,體形和毛色都與鴿子相似,體長37-43釐米,翼展94-105釐米,體重225-350克,壽命32年。嘴和腳皆呈紅色,身體大部分的羽毛是白色,尾羽黑色。腳和趾赤紅色,冬時轉為橙黃色;爪黑色。
八哥:嘴形尖而較直,呈乳黃色,虹膜橙黃色。額羽聳立於嘴基上,有如冠狀。通體幾乎純黑色;頭頂、頰、枕及耳羽具綠色的金屬光澤,各羽呈矛狀;上體餘部不如頭部之輝亮,而綴以褐色。翅圓,初級覆羽先端和初級飛羽的基部均白色,形成明顯的白色翼斑,飛時顯露,呈「八」字形。尾短呈平尾狀,尾羽絨黑色;除中央尾羽外,均具白色羽端。下體呈幽暗的灰黑色,肛周呈淺灰或褐灰色;尾下覆羽黑色,尾羽末端白色。
翠鳥喜鵲紅嘴鷗八哥雉雞灰椋鳥
家燕(本組圖片均為資料照片)白頭鵯白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