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網4月26日訊 4月25日上午,青島市第三十八屆「愛鳥周」活動在市動物園舉行啟動儀式,本屆「愛鳥周」活動從4月25日持續到4月30日,由青島市園林和林業局、青島市生態環境局、青島市觀鳥協會、青島市野生動植物保護協會主辦,青島市野生動植物保護站、青島市動物園管理處、青島市環境保護宣傳教育中心、靈山島省級自然保護區管理委員會、青島市森林野生動物世界公園有限公司承辦。
「愛鳥周」活動期間組織開展「愛鳥新時代,共建好生態」主題活動,通過市民觀賞青島的野生鳥類圖片,推選青島十大常見鳥,讓全民認識鳥類,保護鳥類,提高保護野生鳥類的生態意識,構建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綠色家園的良好社會氛圍。黃島、城陽、平度等地結合本地實際,分別開展相關宣傳科普活動。
青島市地處山東半島南部,山海相依、植被繁茂、溼地類型多樣,擁有豐富的鳥類資源。目前,青島境內已記錄有鳥類428種,是山東省鳥類種類最多、資源最為豐富的地區。特別是在東部沿海山區、膠州灣大沽河溼地等地,每年春秋季節有數以百萬計的遷徙候鳥過境,是亞太地區候鳥遷徙線路上的重要「驛站」。這些鳥類對保護和維持島城生態系統的生物多樣性、美化環境起著不可替代的作用。
長期以來,青島市高度重視鳥類保護工作。早在1983年10月,即成立了青島市鳥類保護環志站,開展境內鳥類資源保護與環志遷徙研究工作。其後相繼制定發布《青島市野生鳥類保護暫行管理辦法》《青島市野生鳥保護辦法》等規章和規範性文件。九十年代後,青島境內全部劃為禁獵區,嚴禁獵槍網具的使用。各區市組建集防火、防蟲、護鳥功能於一體的專業護鳥隊,採用無人機監測和人工巡查相結合的方法,嚴厲打擊各種非法獵捕候鳥行為。森林公安本著「見鳥、見網、見人」的原則,連續破獲多起案件,有力震懾了網鳥者。同時,扶持引導民間組織大力開展宣傳和科普教育活動,積極救護受傷鳥類和其他野生動物,營造全社會共同參與 「大保護」的輿論氛圍。經過多方共同努力,青島市的鳥類資源正在得到恢復:曾經被認為在全球滅絕的神話鳥—中華鳳頭燕鷗從2016年夏季開始又重新在膠州灣溼地現身;在膠州灣大沽河口溼地、姜山溼地、太平山等傳統的候鳥棲息地,每年都有新的鳥類紀錄誕生,全球珍稀瀕危鳥類如青頭潛鴨、小青腳鷸等相繼被發現。
鳥類保護是一項功在當代、惠及子孫的公益性事業,鳥類保護是衡量一個國家、一個民族和一個城市公民綜合素質高低的重要指標。讓我們永遠銘記已故鳥類學家鄭作新院士的忠告:不要在失去的時候方做尋覓,不要在瀕危的時候始盼希望,更不要在絕滅的時候徒然嗟嘆。俯下身來,讓我們善待大自然的精靈——鳥類。信網記者 王田
[來源:
信網編輯:光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