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新聞9月10日消息,記者從廣東省林業局了解到,9月8日,我國首個海龜野化基地——廣東惠東海龜國家級自然保護區海龜野化基地正式啟用,首批放入15隻身體狀態良好的綠海龜,為我國海龜保護事業寫下新的裡程碑。據悉海龜野化基地於2019年8月啟動建設,佔地總面積約35畝。
惠東海龜國家級自然保護區是目前我國大陸僅存的一處海龜產卵繁殖地,但過度的漁業捕撈和海洋開發對海龜造成了嚴重的傷害,
根據最新的科考數據,整個南海海域,成年綠海龜已不足2000隻。近三年,全國範圍內的海龜產卵地(含海島)成功洄遊上岸產卵的綠海龜僅約30隻。為挽救瀕危海龜,早在30年前惠東海龜國家級自然保護區科研團隊就著手於海龜人工孵化和稚龜收集標壯放流工作,截至目前,放生海龜的數量已超過6萬隻。
海龜野化是海龜救護繁育、增殖放流中重要的一環。2019年底,惠東海龜自然保護區啟動了人工養殖海龜的野化項目計劃。在考洲洋出海口附近選定了毗鄰出海口,潮汐落差明顯,海水可以隨潮漲潮落而進出圍堰池。海龜野化基地經過場地優化改造和海龜投放試驗,發現投放的海龜能在基地自然水體環境下生存和繁殖。
據統計,廣東惠東海龜國家級自然保護區海龜繁育基地內現有大小海龜1500多隻,約佔全球人工馴養海龜總數的1/3,其中大部分為野外救護暫養及全人工繁殖。這些海龜將被分批送往海龜野化基地進行野化訓練,以強化它們在海洋中覓食、抵禦災害的能力,提高野外存活率。海龜野化基地正式啟用對於切實提升海龜保護能力和水平,恢復我國海龜種群,維護海洋生物多樣性和生態系統平衡、促進自然與社會和諧發展具有重要意義。
下一步,廣東惠東海龜國家級自然保護區將繼續加大海龜保護力度,一是通過野化行動,恢復海龜資源群體,修復海龜種群結構。二是加大科研投入,建成海龜種群復壯應用的基礎平臺,對海龜野外生長率、生存能力、免疫力和行為學等研究,為海龜放歸大海提供種質資源。三是藉助養殖海龜野化試驗項目優勢,踐行科學研究,在海龜野化放歸方面先行先試,摸索經驗,全面掌握海龜野化的生理、生化、免疫、發育的基礎數據,制定海龜野化放歸的行業標準。
(原題為《我國首個海龜野化基地在廣東正式啟用 首批放入15隻綠海龜》)
(本文來自澎湃新聞,更多原創資訊請下載「澎湃新聞」APP)
關鍵詞 >> 海龜,野化
相關推薦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