半個月內接到3隻綠海龜的救助電話,算是破了海大深研院水生野生動物救護基地成立近兩年來的救護記錄了。
受傷的2隻海龜中,較小的一隻是2月16日一市民在大鵬較場尾某海鮮餐廳的海鮮池內發現的,餐廳負責人表示,海龜是春節前爬上沙灘的,由於海龜受傷,一直放在海鮮池暫養,未能及時放生;較大的一隻是2月19日在大鵬仙人石轄區的魚塘內被該魚塘老闆發現,可能是由於漲潮而誤入魚塘。
海龜救護現場
而另外1隻死亡海龜則是2月13日在較場尾海灘被發現的,海龜身長1米多,身體腐爛明顯,疑似被高速螺旋槳擊中致死,後被海水衝到岸邊。
廣東海洋大學深圳研究院救護團隊接到相關部門的救助電話後立刻到達現場展開救助。
在較場尾海灘發現的死亡海龜
鑑於兩隻海龜均未達到放生條件,廣東海洋大學深圳研究院工作人員已將其帶回到救護基地進行寄養觀察。
身形較小的一隻綠海龜身長約40釐米,寬約35釐米,重約20斤,無明顯外傷。但因其長時間待在空間狹窄的海鮮池內,導致野外生存能力下降,可能無法自行捕食。如果被放歸大海後,很可能會遊回淺灘向人類求食,但這樣就很容易被船舶螺旋槳或其他機械傷害。目前這隻幼龜身體和精神狀況良好,正在救護基地接受捕食等相關適應性訓練。
另一隻較大的成年綠海龜身長約80釐米,寬約70釐米,重約100斤。在剛被接收時,發現它腹部有受傷,身體遊動不平衡,無法下潛,處於極度飢餓狀態。救護人員初步懷疑它的內臟受到感染,隨即對其身體做消毒處理,並注射了抗生素。目前,救護人員每日餵這隻成年海龜流食,以幫助它好好休養,早日康復。
接下來廣東海洋大學深圳研究院的救護團隊將進一步對2隻海龜進行護理治療,在它們的健康狀況、海域環境和氣候溫度都符合條件的情況下,才考慮將它們放歸大海。
據統計,目前全球海龜中,綠海龜、玳瑁、蠵龜、太平洋麗龜及稜皮龜等5種在我國海域經常出現。海龜被譽為"活化石",與恐龍共同經歷了一個繁榮昌盛的時期。它們是高度洄遊的海洋動物,成熟的海龜會回到出生地產卵。但由於過度捕撈、海洋汙染、產卵場破壞等因素,海龜的生存受到嚴重威脅。
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水生野生動物保護實施條例》第九條規定,任何單位和個人發現受傷、擱淺和因誤入港灣、河汊而被困的水生野生動物時,應當及時報告當地漁業行政主管部門或者其所屬的漁政監督管理機構,由其採取緊急救護措施;也可以要求附近具備救護條件的單位採取緊急救護措施,並報告漁業行政主管部門。已經死亡的水生野生動物,由漁業行政主管部門妥善處理。捕撈作業時誤捕水生野生動物的,應當立即無條件放生。
供稿:劉雨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