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的植物就地保護和遷地保護

2020-10-13 中國日報網

植物在維持全球生態環境,支撐人類發展方面具有至關重要的作用。中國擁有高等植物種類約35,000種,佔全球高等植物總數的10%,居世界第三位。中國是世界栽培植物的四大起源中心之一,同時是園林花卉植物資源最豐富的國家之一,被譽為「世界園林之母」。近年來由於棲息地喪失、生境破碎化、資源過度利用、外來物種入侵、環境汙染和氣候變化等外部因素,以及植物自身繁育障礙,中國有3800餘種植物被列入受威脅物種清單。為了應對這些問題和挑戰,保護、恢復和可持續利用植物資源,中國在1992年加入《生物多樣性公約》後,成為少數全面實施植物保護戰略的締約方之一,在保護豐富多樣的植物物種和資源方面做了大量富有成效的工作。

《中國履行 <全球植物保護戰略(2011-2020)> 進展報告》指出,中國目前已實現《全球植物保護戰略》約70%的目標,形成了較完整的植物多樣性保護體系。中國已完成80卷126冊《中國植物志》和49卷《中國植物志》英文版(Flora of China)的編撰工作,所有植物志和植物保護的信息實現電子化和網絡化,96個與植物相關的資料庫整合到國家基礎科學數據共享服務平臺中,共收錄了35,856種高等植物。中國率先完成植物保護狀況評估,編制發布了「中國植物紅色名錄」,共有3879種(佔10.84%)列入受威脅等級。中國全面構建自然保護地體系,保護了全國90%的植被類型和陸地生態系統類型,涵蓋了65%的高等植物群落,保護了85%的野生植物種類(僅有15%位於保護地外),75%的受威脅高等植物和極小種群野生植物。全國195個植物園遷地保護了22,104種鄉土植物,約佔全國總物種數的65%。中國的植物園和樹木園保育了《中國國家重點保護野生植物名錄》和《中國植物紅皮書》中的270種植物,分別佔這兩個保護名錄涵蓋物種的85%和40%。中國西南野生植物種質資源庫收集了約10,000種野生植物的種質資源。截止2019年底,中國成功將206種珍稀瀕危植物進行了野外回歸,使得中國成為全世界回歸植物種類最多的國家。

中國人民自古崇尚自然、熱愛植物,中華文明包含著博大精深的植物文化」。2018年南非召開「全球植物保護夥伴(Global Partnership for Plant Conservation)會議」,中國被列為全球進展較好的國家之一。2020年9月《生物多樣性公約》秘書處召開的科學諮詢附屬機構會議上,中國履行《全球植物保護戰略》的相關工作得到了充分肯定。未來,中國將堅持山水林田湖草系統治理,深入實施重大生態修復工程,建立以國家公園為主體的自然保護地體系;調查摸清野生植物資源,修訂完善國家重點保護野生植物名錄等以及配套法律法規;加大野生植物保護執法力度,堅決制止亂採濫挖、無序利用等破壞野生植物資源的違法行為;加強野生植物保護與繁育,加快建設高水平科研隊伍。為此,中國制定了《全球植物保護戰略(2021-2030)》中國版,為履行《生物多樣性公約》,實現聯合國2030年可持續發展目標以及「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2050年願景提供積極借鑑。

作者:任海,中科院華南植物園

相關焦點

  • 中國將加大對珍稀植物物種進行遷地保護的力度
    新華社武漢4月20日電(記者戴勁松 魏夢佳)未來10餘年內,中國還將加大利用植物園對珍稀植物物種進行遷地保護的力度,以保持世界生物多樣性和生態系統的穩定。    正在此間舉辦的第三屆世界植物園大會上,中國科學院武漢植物園主任黃宏文透露了這一信息。
  • 《中國珍稀瀕危植物的保護和回歸》(英文版)出版
    《中國珍稀瀕危植物的保護和回歸》(英文版)出版 2020-08-31 華南植物園 【字體:大 中 小】   該書是首部系統總結全球和中國植物回歸研究進展的著作,由國內開展珍稀瀕危植物保護和回歸的主要單位和專家參與編寫。該書分為兩部分,第一部分包含中國的植被和植物多樣性、中國的珍稀瀕危植物、中國的植物就地和遷地保護、中國的植物野外回歸概況。第二部分通過案例形式介紹了報春苣苔等14種珍稀瀕危植物以及蘭科和蘇鐵類植物的回歸進展。
  • 《中國珍稀瀕危植物的保護和回歸(英文版)》出版
    近日,由任海研究員主編的《Conservation and Reintroduction of Rare and Endangered Plants in China》(中譯名:中國珍稀瀕危植物的保護和回歸
  • 《中國珍稀瀕危植物的保護和回歸(英文版)》出版
    近日,由任海研究員主編的《Conservation and Reintroduction of Rare and Endangered Plants in China》(中譯名:中國珍稀瀕危植物的保護和回歸)一書近期由國際知名學術出版機構Springer出版。 該書是首部系統總結全球和中國植物回歸研究進展的著作,國內開展珍稀瀕危植物保護和回歸的主要單位和專家參與編寫。
  • 野生植物保護|保護蘭科植物遺傳多樣性
    中國有記載的蘭科植物有200多屬1700多種,是世界上蘭科植物種類豐富的地區之一,具有從原始到高級的一系列進化群。多年來,在經濟利益的誘導下,亂採濫挖野生蘭科植物的現象十分嚴重,加之棲息地退縮、生境惡化等,我國野生蘭科植物資源受到嚴重威脅。2017年對中國被子植物瀕危等級進行評估時,結果顯示,蘭科是其中滅絕種類最多的科(4種滅絕、1種地區滅絕)和受威脅種數最多的科(653種)。
  • 近半極小種群野生植物未納入國家保護名錄!
    中國園林網6月6日消息:在中國,有上百種極小種群野生植物,它們因數量少、分布地域狹窄、遭受人類活動威脅等原因,瀕臨高度滅絕風險。例如觀賞和材用價值極高的華蓋木,野外只發現52株;藥用價值極高的重樓屬植物,至少有7種已瀕臨滅絕。
  • 植物多樣性保護:尊重每一種生命
    成就與挑戰並存中國政府非常重視植物保護工作,積極響應《全球植物保護戰略》(GSPC),並制定和發布了《中國植物保護戰略》(2011-2020)。國際植物園保護聯盟(BGCI)中國辦公室負責人文香英介紹,在過去十年,中國在自然保護地體系建設、瀕危植物和極小種群野生植物就地保護、遷地保護和物種回歸以及公眾植物保護意識和保護能力提高等方面取得了良好的執行進展。
  • 專家:我國履行《全球植物保護戰略》取得積極進展
    新華社北京7月8日電(記者胡璐)在《全球植物保護戰略》框架下,我國2008年發布《中國植物保護戰略(2010-2020)》,制定了中國植物保護十六個目標的實施計劃。中國科學院華南植物園主任任海8日說,最新評估顯示,我國履行這項戰略取得積極進展,約75%的目標基本實現。
  • 國家一級重點保護野生植物,瀕危種-報春苣苔
    分布於中國廣東北部(連縣、陽山一帶)、湖南、廣西和江西。生長於海拔約300米林下。生長區為熱帶和亞熱帶地區。喜涼爽、陰溼的石灰巖地區,對生長環境要求嚴格。可作藥用植物,也具有中藥的科研價值。株形優美,花色豔麗,可作觀賞花卉。主要價值可作藥用植物,也具有中藥的科研價值。株形優美,花色豔麗,可作觀賞花卉。
  • CBD啟用新指標評價有價值植物保護狀況
    本報訊  記者丁洪美報導  據美國科學促進會網站報導,最近,國際熱帶農業中心(CIAT)制定的新指標——一種評價有價值植物生存狀況的工具,已被《生物多樣性公約》(CBD)用於評價物種保護狀況。根據這一指標的評價,2020年生物多樣性保護目標——愛知生物多樣性目標將難以實現。  這一新指標的開發是為了跟蹤評價人們在保護數千種具有經濟和文化重要性的植物方面取得的進展。
  • 禁止亂採濫挖 保護蘭科植物遺傳多樣性
    多年來,在經濟利益的誘導下,亂採濫挖野生蘭科植物的現象十分嚴重,加之棲息地退縮、生境惡化等,我國野生蘭科植物資源受到嚴重威脅。 2017年對中國被子植物瀕危等級進行評估時,結果顯示,蘭科是其中滅絕種類最多的科(4種滅絕、1種地區滅絕)和受威脅種數最多的科(653種)。
  • 原創 長江江豚保護刻不容緩
    不斷出現的江豚死亡案例和急速衰減的種群數量引發公眾普遍擔憂。  《瞭望》新聞周刊記者採訪國內豚類保護專家和保護區工作人員發現,儘管採取了野外保護、遷地保護等措施,江豚種群仍在經歷「過山車一樣的衰退」。目前,非法捕魚、船隻幹擾、保護區措施執行不力等,都對江豚保護構成威脅。
  • 湖北江豚遷地保護工作成為經典案例,世界小型瀕危鯨類將借鑑
    楚天都市報獲悉,作為我國從事鯨類保護生物學研究時間最長、學科門類最全、國際合作最為活躍的研究團隊,該學科組將受邀參加今年12月IUCN鯨類專家組專門召開世界小型鯨類遷地保護理論研討會,介紹長江江豚遷地保護等經驗,以運用於世界其他小型瀕危鯨類的拯救性保護。白鰭豚和長江江豚是生活在我國長江中下遊水域的兩種特有珍稀鯨類動物。
  • 林草科普|中國林草建設推動生物多樣性保護
    生物多樣性包括生態系統多樣性、物種多樣性和遺傳多樣性3個層次。作為生態建設的關鍵部門,林草系統承擔了森林、草原、溼地、荒漠幾大生態系統保護、修復及陸生野生動植物保護管理職能。近年來,中國林草建設有力推動生物多樣性保護工作。
  • 雲南建成30個極小種群野生植物保護小區 67種野生植物種群得到保護...
    12月28日,記者從雲南省林業和草原局獲悉,近年來,雲南持續開展極小種群物種拯救保護,截至目前,已實施極小種群野生植物拯救保護項目120多個,建成了30個保護小區(點)、13個近地和遷地基地(園)、5個物種回歸實驗基地,巧家五針松、華蓋木、滇桐、雲南金錢槭等67種野生植物種群得到有效保護和恢復
  • 秦嶺植物保護|一片葉,記錄秦嶺的色彩
    164科1052屬3839種種子植物、中國種子植物屬的15個分布區類型、1800多種具有重要觀賞價值的野生植物、國家掛牌收購的中藥材600餘種……多彩的秦嶺、豐富的秦嶺,以古老的譜系和不斷新生的種群,講述著時光的故事。良好的植被覆蓋讓秦嶺成為眾多戶外運動愛好者的首選地。「我的工作室是預約制的,因為現在來參觀和拍照的人很多。」
  • 保護野生植物名錄首修幕後:21年終迎大改,這些「野花不要採」
    列入保護,反而有人去找。」上述審核委員會成員說。全國蘭科植物種質資源保護中心主任陳建兵也提到,川滇疊鞘蘭、廣東異型蘭、寬距蘭等種類,由於藥用、觀賞、科研等價值有限,民眾關注較少,一般不會專門進行採挖,故未被收錄。就地保護監測+遷地保護+回歸自然中國三萬種高等植物中,一半是中國特有。即便所有的建議得以採納,名錄依然無法列入所有植物。
  • 三部門制訂重點流域水生生物多樣性保護方案:遏制物種衰退
    《方案》提出了開展調查觀測、強化就地保護、加強遷地保護、開展生態修復、規範水域開發、推進科學養殖六大重點任務。規範水域開發方面,《方案》要求加強對水利水電、挖砂採石、航道疏浚、城鄉建設、岸線利用等涉水工程的規範化管理,嚴格執行環境影響評價制度,對水生生物資源生態環境造成破壞的,建設單位應當採取相應的保護和補償措施。
  • 如何進行生物多樣性保護?德宏這樣做!
    近年來,德宏州高度重視森林生態資源保護工作,圍繞建設「美麗德宏」的目標,堅持綠色發展,加快推進人與自然和諧共生,全州森林面積不斷增加,森林覆蓋率持續提高,森林生態資源不斷增加,生物多樣性保護取得明顯成效。△錢明富 攝自然保護地得到進一步整合優化。
  • 林草科普|中國生物多樣性保護及瀕危植物調查-湖北篇
    、中國醫學科學院藥用植物研究所、中央民族大學、中國科學院武漢植物園、國家蘭科植物保護研究中心和國際竹類登錄中心的專家,對湖北省生物多樣性重點區域神農架和三峽庫區物種多樣性、生態系統多樣性、景觀多樣性,是全球 14 個具有國際意義的生物多樣性保護與研究關鍵地區之一,且在中國 35 個生物多樣性保護優先區內,同時還屬於 19 個特有植物多樣性熱點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