植物多樣性保護:尊重每一種生命

2021-01-08 金臺資訊

漾濞槭。 資料圖片

浙江韻芝堂生物科技有限公司仿野生鐵皮石斛種植大棚。 肖 青攝

西藏自治區是青藏高原的主體,地勢高峻,地理特殊,野生動植物資源、水資源和礦產資源豐富,擁有碧水藍天和廣袤的草原。目前,西藏自治區已建立各級各類自然保護區、生態功能保護區、國家級風景名勝區、國家森林公園、國家溼地公園,初步形成了一個類型齊全、分布合理的生態保護網絡體系。圖為西藏林芝波密縣風光。 新華社記者 李 鑫攝

中國是世界上植物多樣性最豐富的國家之一,擁有高等維管束植物3萬多種,佔全世界已知維管束植物種類的十分之一。作為生態系統第一生產者,植物幾乎是生態系統中能量及有機物質的最初來源,對涵蓄水源、調節氣候、保持水土、吸收和分解汙染物,維持全球自然生態平衡和穩定極為重要。但由於生境喪失或破碎化、資源過度利用、環境汙染、入侵物種競爭及全球氣候變化等因素,大約有 11% 的植物受到了日益嚴重的威脅。

每一種生命都值得尊重。從2008年發布實施首個國家級植物保護戰略至今,中國在保護豐富多樣的植物資源方面做了大量富有成效的工作,受到國際社會的認可。

成就與挑戰並存

中國政府非常重視植物保護工作,積極響應《全球植物保護戰略》(GSPC),並制定和發布了《中國植物保護戰略》(2011-2020)。國際植物園保護聯盟(BGCI)中國辦公室負責人文香英介紹,在過去十年,中國在自然保護地體系建設、瀕危植物和極小種群野生植物就地保護、遷地保護和物種回歸以及公眾植物保護意識和保護能力提高等方面取得了良好的執行進展。

然而,由於棲息地喪失、生境破碎化、不可持續的過度利用、外來物種入侵、環境汙染和氣候變化等外在因素,再加上許多植物自身繁育障礙,如授粉率低,胚胎畸形和休眠,萌發率低等,導致居群更新受到影響,中國許多植物已處於受威脅狀態。《中國生物多樣性紅色名錄-高等植物卷》(以下簡稱,《紅色名錄》)顯示,目前我國有3879種(約佔11%)植物面臨滅絕的風險。

成就和挑戰並存。2018年,由中科院華南植物園主任任海教授牽頭、國內外二十多位植物科學家組成的專家組對中國執行GSPC 2011-2020進展情況進行了評估,結果表明,中國在2020年之前提前實現了本底摸查、評估、及時有效地開展就地保護等方面(GSPC的目標1、2、4、5和7),並在信息共享、遷地保護、提高公眾對植物多樣性的認識及能力建設和促進公眾參與等方面取得了實質性進展(GSPC的目標3、8、9、14和16),而在剩餘的6個與可持續植物資源管理和利用相關方面(GSPC的目標6、10、11、12、13和15)取得的進展有限。國家林業和草原局副局長李春良總結說,過去十年,我國實現了GSPC 中70%的主要目標。

「極小種群」與鄉土植物

摸清本底是進行植物多樣性保護的基礎。野外調查、採集植物標本則是其中必不可少的環節。野外調查工作不僅條件艱苦,而且需花費大量時間和精力,尤其是對極小種群野生植物種。

「極小種群野生植物」是2005年由當時雲南省林業廳組織省內專家在制定野生動植物保護方案時提出的。據他介紹,極小種群野生植物並不是形態袖珍的植物,而是受外界因素幹擾,分布狹窄或呈間斷分布,種群的個體數量極少,瀕臨滅絕的野生植物。

在極小種群的保護工作中,流傳著一段佳話——漾濞槭重生。漾濞槭是雲南大理漾濞縣的特有植物,最初被發現時全世界僅存4株。實際上,極小種群保護剛提出時,國際上並不認可。對於這類幾近滅絕的物種,是否還有拯救的必要?對此,中國科學院昆明植物研究所孫衛邦主任給出了肯定的答案,「每一種生命都值得尊重。人們往往忽視生物多樣性的重要,忽視了大自然各種生命形態是緊密相連的一體,一種植物滅絕,常導致10種到30種生物出現生存危機。」

經過 10 多年的保護,如今昆明植物園內已經繁育出數萬株漾濞槭,部分已回到蒼山西坡的原生境生長繁衍。十幾年的極小種群保護工作證明,此概念的提出是保護生物學領域的一次重大突破,正影響著中國乃至世界珍稀瀕危物種的綜合研究與保護實踐。

在植物多樣性保護中,鄉土植物保護也是近年來的重點工作之一。中國國土面積廣闊,橫跨多個氣候帶,且境內地勢地形多樣,使得植物地域性十分顯著。北方鄉土植物以針葉樹、落葉闊葉樹為主,而南方熱帶地區則以棕櫚科植物為主。鄉土植物具有對當地自然環境條件的適應性、抗逆性、經濟性和歷史文化性等特點,近幾年來備受關注。

2013年,中國植物園聯盟開展了「中國鄉土植物全面保護計劃」,旨在保護全國的植物多樣性。到2016年,中國195個植物園中有1285個植物活體組織收集中心,遷地保護了22104種鄉土植物,隸屬288個科,2911個屬,佔中國全部鄉土植物科的91%,屬的86%和種的65%,確保了遷地保護收集的植物材料具有足夠的基因多樣性。

此外,城市的綠化也在朝向「讓野草長」、尊重本土植被的理念轉變,體現了「尊重自然、順應自然、保護自然」生態理念的落地,也是生態文明理論在綠化工作中的生動實踐。

藥用植物的可持續利用

中國對藥用植物的發現、使用和栽培有著悠久的歷史,但對植物資源藥用價值的過度開發和利用,也是導致許多野生植物瀕臨滅絕的主要威脅之一。如何保障藥用植物的可持續利用?浙江餘姚市探索出一條路子。

浙江餘姚市鹿亭鄉上莊村,處於四明山一帶,史載為鐵皮石斛、霍山石斛、細莖石斛和黃石斛的分布地。蘭科石斛屬是主要的藥用植物群體之一。《紅色名錄》中記載的石斛屬有80種,其中72種被界定為近危及以上受威脅等級(佔90%)。

2012年,當地人無意中發現了一株形態奇異、神似石斛的植物,後經植物學家鑑定確為野生鐵皮石斛。

據當地企業浙江韻芝堂生物科技有限公司總經理姚國祥介紹,鐵皮石斛既是珍貴的藥材,在中國古代藥典裡位於「九大仙草」之首,素有「藥中黃金」之美稱,同時因對生長的自然條件要求苛刻,低自然繁殖率,又是國家重點保護的珍稀瀕危藥用植物。

為了保護這一「仙草」, 2012年6月,姚國祥與浙江大學、浙江省農科院等展開產學研合作,共同研究野生鐵皮石斛的組培技術。2019年,在中國生物多樣性保護與綠色發展基金會的支持下,當地正式建立「中華鐵皮石斛保護地·餘姚」。在多方的共同努力下,當初零散分布生存的幾株野生鐵皮石斛,如今已建有佔地1200多畝的種植基地。

中國工程院張伯禮院士提出,中國醫學科學院藥用植物所在海南進行的人工繁育沉香很成功,探索出一條靠生態種植減少野生資源消耗的創新之路。現在野山參瀕危需要嚴格保護,而林下參品質還需要通過仿野生栽培進一步提升。蟲草、重樓、貝母等有藥用價值的植物繁育研究問題都陸續得到了解決。這些可以寫在未來植物保護戰略的目標之中。希望未來藥用植物的保護和利用能得到國家的政策支持。(陸 慧 金志豪 洪珮嘉 唐 玲)

相關焦點

  • 保護生態多樣性,更要保護植物多樣性
    2020年3月3日,世界野生動植物日,今年是「生物多樣性超級年」,生物多樣性主題將在2020年被置於全球可持續發展議程的前列。大眾在野生動植物保護工作中,野生動物受到了更多的重視。而我們希望大家對植物的保護能投入更多的關注。
  • 「中國溼地植物資料庫」上線 作家明星呼籲保護生物多樣性
    今年,溼地日的主題是:溼地與生物多樣性——溼地滋潤生命。無論是國內的疫情還是澳洲肆虐的山火,都牽動著大家的心。敬畏自然,尊重生命,在這個時刻說來尤為擲地有聲。在中國溼地博物館,就有這麼一支團隊,經過5年的籌備,為中國溼地植物建了一座線上資料庫(http://zgsdzw.com/),記錄和宣傳中國溼地植物的多樣性,和動物一樣,植物的多樣性同樣需要被關注、被記錄。
  • 保護植物多樣性 維護全球生命共同體:中國紅樹林
    中國植物多樣性中國是全球植物多樣性最豐富的國家之一,大約有35,856種高等植物,約佔世界總數的10%,居世界第三位。其中石松類及蕨類植物2,129種,裸子植物237種,被子植物28,996種等。
  • 野生植物保護|保護蘭科植物遺傳多樣性
    蘭科植物的瀕危機制物種的瀕危機制是生物多樣性保護的重大問題,是對瀕危物種進行有效保護和持續利用的必要前提。保護遺傳多樣性至關重要遺傳多樣性是物種適應環境變化的前提條件,其多樣性水平決定了物種長期的生存能力和進化潛力。
  • 「生態滅殺」要不得 保護生物多樣性才安全
    對上述這些野生動物,採取特殊保護措施和嚴禁食用,很有必要,科研利用則應非常慎重和有限度,但「生態滅殺」是不可行的。我們應當尊重生態系統複雜的多樣性和平衡調控機制,片面地以人類為中心來區分哪些物種應該保護、哪些物種要針對性地進行「生態滅殺」,不但無法給人類帶來安全,還可能引發不可估量的生態災難。
  • 生物多樣性保護持續踐行者植物醫生 將出席COP15大會
    作為COP15大會會標的設計者,民族護膚品牌植物醫生表示,一定會參與明年的COP15大會,向全世界分享植物醫生的生物多樣性保護案列。COP15會標COP15的主題為「生態文明:共建地球生命共同體」,作為COP15的主辦國,中方堅定支持多邊主義,一直是生物多樣性多邊進程的積極參與者和推動者。《共建地球生命共同體:中國在行動》,植物醫生也在行動。
  • 「生態滅殺」要不得 保護生物多樣性才安全-光明日報-光明網
    對上述這些野生動物,採取特殊保護措施和嚴禁食用,很有必要,科研利用則應非常慎重和有限度,但「生態滅殺」是不可行的。我們應當尊重生態系統複雜的多樣性和平衡調控機制,片面地以人類為中心來區分哪些物種應該保護、哪些物種要針對性地進行「生態滅殺」,不但無法給人類帶來安全,還可能引發不可估量的生態災難。
  • 每一種生命都值得敬畏、呵護
    但保護野生植物,稍有環保意識的人都應該知道,也應該做到。特別是在人跡罕至的高原上,任何一種生命都值得敬畏、呵護。更重要的是,採摘雪蓮花,無論是不是道具,節目挑戰的都不是極限,而是環保紅線。近些年大量的私人採挖行為,讓本就不受關注的瀕危植物的生存狀況愈加糟糕。
  • 生物多樣性的喪失對我們的健康意味著什麼?
    先看一下冬鷦鷯的鳴叫視頻,放鬆一下心情 自然是一切的起源之所,因生命而多彩。每一種生命都有他自身的價值,愈深入了解就愈能發現生命的奧秘和驚奇!
  • 共建地球生命共同體 推動全球生物多樣性保護
    本報訊 主題為「生態文明:共建地球生命共同體」的《生物多樣性公約》第十五次締約方大會(COP15)將於明年在雲南昆明召開。《生物多樣性公約》執行秘書克裡斯蒂娜·帕斯卡·帕梅爾女士在昆明接受了中央駐滇、雲南省和昆明市20餘家媒體記者集體採訪。
  • 聚焦「三江併流」區域生物多樣性,當一種植物標本掛到牆上時,它離...
    「當一種植物標本掛到牆上時,它離滅絕已經不遠了!『三江併流』區域豐富的生物物種資源是大自然的饋贈。我們要珍惜這份上天賜予的禮物。」在麗江高山植物標本館,莫新春博士指著一面牆的植物標本,告訴現場觀眾。在高山植物標本館有個區域,收集了麗江玉龍雪山一帶數千種植物標本,非常壯觀。
  • 我們人類為什麼要保護生物的多樣性?
    一直以來有很多人在偷偷的捕殺保護動物,有的為了利益,有的為了滿足口腹之慾。說起這些人不但沒有憐憫之心,而且無視國家法度,更深層的意義他們就更不知道了。一種動物或植物一旦滅絕,就再不會有了。也許有的人會說反正還有很多,其實意義是不同的。
  • 國際生物多樣性與生態系統保護
    5月22日是聯合國大會確定的國際生物多樣性日,在這一天,很多國家都會舉辦各類宣傳活動,用宣傳生物多樣性的相關知識來喚起人們對於生態環境保護的意識,共同建設美好家園。當全球化讓世界成為一個相互依存的命運共同體時,任何一個區域環境的優劣往往會影響各國民眾的福祉,也因此生態資源的保護就已成為全人類應該關注的話題。2020年的國際生物多樣性日,我國將將圍繞《生物多樣性公約》第十五次締約方大會確定的主題「生態文明—共建地球生命共同體」進行宣傳。
  • 歐舒丹品牌承諾 保護生物多樣性 實現人與自然可持續發展
    保護生物多樣性是歐舒丹品牌承諾之一。品牌創始人Olivier Baussan奧利維埃·博桑先生,發現植物的活性成分與其生產的環境、採集的過程有著很大的關係,於是提出了承諾保護大自然與可持續發展的計劃。品牌先後建立了「薰衣草關愛項目」,「甜扁桃樹保育計劃」及「臘菊有機種植計劃」,並承諾到2025年,保護1000多種當地植物,持續為維護南法地中海區域生態環境做出貢獻。5月22日國際生物多樣性日之際,歐舒丹呼籲人類尊重與保護生物多樣性,實現人與自然的可持續發展。
  • 保護生物多樣性 我們可以做些什麼
    學習更多關於生物多樣性的知識。,將每年的12月29日定為「國際生物多樣性日」,以提高人們對保護生物多樣性重要性的認識。如果它的確是生態產品的話,它一定是以一種對生物多樣性有好處的方式成長起來的。5. 儘量騎自行車,鼓勵其他人用自行車,如果沒有騎自行車的小路,提議給當地的政府修建此種小路。如果你騎車上山,請走規定道路。
  • 聯合國計劃署聯手植物醫生 共同保護生物多樣性家園
    10月14日,聯合國開發計劃署(UNDP)與植物醫生正式籤訂《生物多樣性保護合作備忘錄暨贈款協議》,雙方就未來在生物多樣性保護上達成一致,共同推動生物多樣性主流化和新方法,為建設美麗中國,全球生態文明發展做出貢獻。
  • 「國際生物多樣性日」:保護生物多樣性離不開公眾的參與
    在「國際生物多樣性日」即將到來之際,保護生物多樣性,我們可以怎麼做?嘉塘草原是三江源玉樹州稱多縣地區重要水源涵養地,這裡分布有荒漠貓、雪豹等多種獸類,黑頸鶴等72種鳥類,龍膽等150多種高原特有植物。一個在北京的上班族,要是想為這些動物、植物做點什麼,就只能看看來自遠方的圖片,有心而無力嗎?
  • 新華時評:行動起來保護生物多樣性
    新華社北京5月21日電  題:行動起來保護生物多樣性  新華社記者胡璐  5月22日是「國際生物多樣性日」。今年的主題是「我們的生物多樣性,我們的食物,我們的健康」,更加強調糧食、營養和健康對生物多樣性和良好生態系統的依賴關係。  多種多樣的生物,是地球經過幾十億年發展進化的結果。從動物、植物到微生物,人類的每個歷史腳步,都與它們休戚與共,相互影響、共同進化。如今越來越多曾與人類相伴的物種正在逐漸失去生命的色彩,湮滅在歷史長河。
  • 中國蘇鐵屬植物的遺傳多樣性和保護研究獲進展
    其中,近63%的種被世界自然保護聯盟(IUCN)紅色名錄列為瀕危物種,我國西南地區及中南半島是現代蘇鐵科植物兩大分布中心之一。  中國科學院昆明植物研究所龔洵研究組一直致力於蘇鐵屬植物的系統發育和保護生物學的研究,並結合地質活動和氣候變遷探討其物種多樣性和遺傳多樣性的起源、演化,為其有效保護提供理論依據。
  • 禁止亂採濫挖 保護蘭科植物遺傳多樣性
    蘭科植物的瀕危機制 物種的瀕危機制是生物多樣性保護的重大問題,是對瀕危物種進行有效保護和持續利用的必要前提。 蘭科植物的瀕危原因包括內在因素和外界因素。 內在因素主要與蘭科植物的繁殖生物學特性、居群生物學特點等有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