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在蘇鐵屬植物研究取得進展
鑑於蘇鐵植物研究的科學價值及其保護的迫切性,蘇鐵屬植物一直是植物學和保護生物學的研究熱點之一。世界自然保護聯盟(IUCN)的蘇鐵專家組一直致力於蘇鐵植物的保護(http://cycadconservation.org);在我國蘇鐵屬所有種類都被列為國家一級保護植物。
-
昆明植物所在蘇鐵屬植物研究中取得進展
蘇鐵屬(Cycas)植物是現存最原始的種子植物,其起源可追溯到晚二疊紀,中生代晚三疊紀至早白堊紀最為繁盛,晚白堊紀時逐漸衰退。鑑於蘇鐵植物研究的科學價值及其保護的迫切性,蘇鐵屬植物一直是植物學和保護生物學的研究熱點之一。
-
第六屆全國蘇鐵學術會議暨中國野生植物保護協會
10月28日至31日,第六屆全國蘇鐵學術會議暨中國野生植物保護協會蘇鐵保育委員會成立大會在四川攀枝花召開。來自海峽兩岸的90多位從事蘇鐵研究與保育的代表參加了此次會議。國際自然保護聯盟蘇鐵專業委員會委員Dennis Stevenson應邀出席了此次會議。 本次會議由中國植物學會、中國野生植物保護協會主辦,四川省攀枝花市人民政府、四川省野生動植物保護協會、中國植物學會蘇鐵分會承辦。
-
野生植物保護|保護蘭科植物遺傳多樣性
保護遺傳多樣性至關重要遺傳多樣性是物種適應環境變化的前提條件,其多樣性水平決定了物種長期的生存能力和進化潛力。物種的遺傳多樣性越高,其適應環境變化的能力就越強。遺傳多樣性的喪失往往是不可逆的,一旦遭到破壞幾乎無法恢復,保護遺傳多樣性對物種的長期生存具有至關重要的意義。植物由於固著生長,且生境被破壞無法自由遷移,只能被動地響應環境變化,因此保護遺傳多樣性對保護瀕危植物來說,顯得尤為重要。蘭科植物作為植物保護的旗艦類群,其遺傳多樣性研究工作一直受到關注。
-
秦艽的遺傳多樣性研究進展
對近20年國內外秦艽組植物的形態多態性、生化多態性及分子多態性的研究進展進行綜述與展望,以期為秦艽的種質資源保護、鑑定及進化適應等研究提供借鑑。秦艽為龍膽科(Gentianaceae)龍膽屬Gentiana (Tourn.) L. 多年生草本植物,全世界約20種,我國產19種,其中青藏高原為秦艽的起源中心[1]。
-
中國大鯢遺傳多樣性與保護研究取得重要進展
[video:20180522中科院:中國大鯢研究獲重要進展] 張亞平在發布會上表示,中科院是我國生物多樣性研究與保護的倡導和引領者,已在生物多樣性編目、生物多樣性受威脅現狀評估、生物多樣性信息庫的建設、生物安全和種質資源保護等方面取得了一系列成果,在瀕危物種的保護方面做了大量有意義的工作。此次大鯢遺傳多樣性與保護研究歷時長、工作量大、野外科考艱苦,需要大團隊的協作,能堅持下來實屬不易。
-
禁止亂採濫挖 保護蘭科植物遺傳多樣性
另外,對影響我國野生蘭科植物物種豐富度的主要人文因子進行研究,發現隨著公路密度增加,野生蘭科植物豐富度將會降低,人為幹擾造成更為嚴重的採集破壞。 保護遺傳多樣性至關重要 遺傳多樣性是物種適應環境變化的前提條件,其多樣性水平決定了物種長期的生存能力和進化潛力。物種的遺傳多樣性越高,其適應環境變化的能力就越強。
-
國家一級保護植物,瀕危種-海南蘇鐵
產於中國海南島萬寧及海口等地,作園林觀賞植物。海南蘇鐵是國家一級保護植物,為特有種;列入世界自然保護聯盟紅色名錄瀕危(EN)物種。主要分布於亞洲、非洲,美洲和大洋洲的熱帶和亞熱帶地區。中國產蘇鐵僅1科1屬(蘇鐵屬Cycas L.),約20餘種。
-
新疆野蘋果譜系地理和保護遺傳研究獲進展
這與古特提斯海退卻、全球變冷和第四紀氣候震蕩等古地理事件相關。乾旱氣候對植物的分布、起源和演化有重要影響。新疆野蘋果是殘遺分布於亞洲中部山地闊葉野果林的建群種,是栽培蘋果的直接祖先來源,屬國家瀕危保護植物。然而,野蘋果現今片段化分布格局的成因尚不明確;跨國境的種群間遺傳譜系關係未見報導。
-
《中國珍稀瀕危植物的保護和回歸》(英文版)出版
《中國珍稀瀕危植物的保護和回歸》(英文版)出版 2020-08-31 華南植物園 【字體:大 中 小】 該書是首部系統總結全球和中國植物回歸研究進展的著作,由國內開展珍稀瀕危植物保護和回歸的主要單位和專家參與編寫。該書分為兩部分,第一部分包含中國的植被和植物多樣性、中國的珍稀瀕危植物、中國的植物就地和遷地保護、中國的植物野外回歸概況。第二部分通過案例形式介紹了報春苣苔等14種珍稀瀕危植物以及蘭科和蘇鐵類植物的回歸進展。
-
遺傳發育所在選擇性剪切對擬南芥蛋白質多樣性貢獻研究中獲進展
遺傳發育所在選擇性剪切對擬南芥蛋白質多樣性貢獻研究中獲進展 2016-05-12 遺傳與發育生物學研究所 該研究報導了植物選擇性剪切對蛋白質組多樣性的貢獻,並分析了植物與動物中可變剪切的區別。
-
物種多樣性與遺傳多樣性關係研究獲進展
11月22日,國際權威植物學期刊《新植物學家》(New Phytologist)在線刊出了武漢植物園在物種多樣性與遺傳多樣性關係研究領域的最新成果
-
《中國珍稀瀕危植物的保護和回歸(英文版)》出版
近日,由任海研究員主編的《Conservation and Reintroduction of Rare and Endangered Plants in China》(中譯名:中國珍稀瀕危植物的保護和回歸
-
《中國珍稀瀕危植物的保護和回歸(英文版)》出版
近日,由任海研究員主編的《Conservation and Reintroduction of Rare and Endangered Plants in China》(中譯名:中國珍稀瀕危植物的保護和回歸)一書近期由國際知名學術出版機構Springer出版。 該書是首部系統總結全球和中國植物回歸研究進展的著作,國內開展珍稀瀕危植物保護和回歸的主要單位和專家參與編寫。
-
新疆生地所在新疆野蘋果譜系地理和保護遺傳研究中獲進展
這與古特提斯海退卻、全球變冷和第四紀氣候震蕩等古地理事件相關。乾旱氣候對植物的分布、起源和演化有重要影響。新疆野蘋果是殘遺分布於亞洲中部山地闊葉野果林的建群種,是栽培蘋果的直接祖先來源,屬國家瀕危保護植物。然而,野蘋果現今片段化分布格局的成因尚不明確;跨國境的種群間遺傳譜系關係未見報導。
-
現存最古老的種子植物,是瀕臨滅絕的活化石,全球蘇鐵類植物之一
四川蘇鐵(Cycas szechuanensis Cheng et L. K. Fu)是蘇鐵科、蘇鐵屬植物。樹幹圓柱形,直或彎曲,高2-5米。在中國南方熱帶及亞熱帶南部樹齡10年以上的樹木幾乎每年開花結實,而長江流域及北方各地栽培的蘇鐵常終生不開花,或偶爾開花結實。主要價值科研蘇鐵類植物起源於3億多年前的晚石炭紀,是現存最古老的種子植物,是瀕臨滅絕的活化石,全球蘇鐵類植物僅存3科11屬不足300種、亞種或變種。
-
蘇鐵等珍稀植物的「人生觀」:人類不要自取滅亡
如今一年過後,我國科學家取得了哪些基礎性研究成果?這是許多人所關注的。記者就此採訪了我國首次由政府主導的植物回歸自然項目負責人、國家蘇鐵種植資源保護中心研究員李楠博士。 人類是「改造自然」的先鋒嗎? 記者:回歸原生地的「德保蘇鐵」生長情況如何?
-
南嶺山地報春苣苔屬物種研究獲進展
南嶺山地是我國生物多樣性關鍵區域之一,其複雜的地形和強烈的土壤異質性孕育了高度豐富的植物多樣性和特有性,具有重要的研究和保護價值。
-
《雲南的生物多樣性》白皮書發布:90%典型生態系統獲保護
白皮書指出,經過多年努力,雲南生物多樣性保護成效顯著,全省90%的典型生態系統和85%的重要物種得到有效保護。地處中國西南的雲南,是中國乃至世界的天然基因庫,及中國西南乃至東南亞的生態安全屏障。雲南省國土面積僅佔中國的4.1%,卻囊括了地球上除海洋和沙漠外的所有生態系統類型,高等植物及脊椎動物種數均超過全國的一半。
-
保護生物多樣性 建設美麗彩雲南
5月22日是聯合國確定的「國際生物多樣性日」,今年的主題是「以自然之道,養萬物之生」。 當天,雲南省發布《雲南的生物多樣性》白皮書和生物多樣性保護倡議。中科院昆明植物研究所、昆明動物研究所、雲南大學、雲南生物多樣性研究院等科研院所和高校組織了豐富多彩的科普活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