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蘇鐵屬植物研究取得進展

2020-11-27 科學網

滇南蘇鐵複合群單倍型網狀圖

叉孢蘇鐵複合群19個居群的NJ樹(A)和Structure聚類分析(B)

灰幹蘇鐵的植株(A)、大孢子葉(B)、小孢子葉(C)、羽葉(D)和種子(E)

蘇鐵屬(Cycas)植物是現存最原始的種子植物,其起源可追溯到晚二疊紀,中生代晚三疊紀至早白堊紀最為繁盛,晚白堊紀時逐漸衰退。鑑於蘇鐵植物研究的科學價值及其保護的迫切性,蘇鐵屬植物一直是植物學和保護生物學的研究熱點之一。世界自然保護聯盟(IUCN)的蘇鐵專家組一直致力於蘇鐵植物的保護(http://cycadconservation.org);在我國蘇鐵屬所有種類都被列為國家一級保護植物。

中國科學院昆明植物研究所龔洵研究組一直致力於蘇鐵屬植物的系統發育、保護生物學的研究,並結合地質歷史事件和地質歷史上的氣候變遷來探討其物種多樣性和遺傳多樣性的起源、演化,為其有效保護提供理論依據。近年來,課題組的馮秀彥和劉健在對中國西南地區蘇鐵屬植物全面的野外考察和研究材料採集的基礎上,採用多基因片段對一些因形態相似、分布區重疊、分類地位存在爭議的滇南蘇鐵複合群(C. diannanensis complex)和叉孢蘇鐵複合群(C. segmentifida complex)進行了物種界定,並結合形態特徵對其做了分類處理,將元江蘇鐵和多胚蘇鐵歸併到滇南蘇鐵中,叉孢蘇鐵複合群中的8個類群處理成叉孢蘇鐵和貴州蘇鐵(C. guizhouensis)2個種;在此基礎之上,研究了貴州蘇鐵和滇南蘇鐵的遺傳多樣性和遺傳結構的分化,並對其種群歷史動態進行了推測,為其有效合理保護提供了理論依據。

另外,在野外調查中首次觀察到了僅基於營養體發表於1996年的灰幹蘇鐵(C. hongheensis)的大小孢子葉,對其做了補充描述,並基於多個DNA片段的研究結果確定了其系統學位置;還通過人工授粉得到了灰幹蘇鐵的種子並育成苗,使得其有效保護和回歸引種成為可能。

以上研究得到NSFC-雲南聯合基金(U1136602)的資助,發表的部分文章如下:

1、 Species delimitation, genetic diversity and population historical dynamics of Cycas diannanensis (Cycadaceae) occurring sympatrically in the Red River region of China. Frontiers in Plant Science,2015, 6: 696.

2、 Species delimitation of the Cycas segmentifida complex (Cycadaceae) resolved by phylogenetic and distance analyses of molecular data. Frontiers in Plant Science,2016, 7: 134.

3、 Middle-Upper Pleistocene climate changes shaped the divergence and demography of Cycas guizhouensis (Cycadaceae): Evidence from DNA sequences and microsatellite markers. Scientific Reports,2016, 6: 27368.

4、 Supplementary description of Cycas hongheensis (Cycadaceae) from Yunnan, China and its phylogenetic position. Phytotaxa,2016, 257 (1): 071–080.(來源:中科院昆明植物研究所)

 

 

 

特別聲明:本文轉載僅僅是出於傳播信息的需要,並不意味著代表本網站觀點或證實其內容的真實性;如其他媒體、網站或個人從本網站轉載使用,須保留本網站註明的「來源」,並自負版權等法律責任;作者如果不希望被轉載或者聯繫轉載稿費等事宜,請與我們接洽。

相關焦點

  • 昆明植物所在蘇鐵屬植物研究中取得進展
    蘇鐵屬(Cycas)植物是現存最原始的種子植物,其起源可追溯到晚二疊紀,中生代晚三疊紀至早白堊紀最為繁盛,晚白堊紀時逐漸衰退。鑑於蘇鐵植物研究的科學價值及其保護的迫切性,蘇鐵屬植物一直是植物學和保護生物學的研究熱點之一。
  • 中國蘇鐵屬植物的遺傳多樣性和保護研究獲進展
    中國蘇鐵屬植物的遺傳多樣性和保護研究獲進展 2017-04-13 昆明植物研究所 【字體:大 中 小】 而以往研究提出的保護策略大多針對特定蘇鐵物種或類群,尚缺乏對已報導的中國的蘇鐵屬物種提出系統性的遺傳多樣性水平比較和保護建議。
  • 科學網—揭示蘇鐵類植物生理特徵
    本報訊(記者賀根生)廣西大學研究員曹坤芳與中科院西雙版納熱帶植物園等單位的研究人員合作,發現現存蘇鐵類植物的葉片「設計
  • 蘇鐵等珍稀植物的「人生觀」:人類不要自取滅亡
    如今一年過後,我國科學家取得了哪些基礎性研究成果?這是許多人所關注的。記者就此採訪了我國首次由政府主導的植物回歸自然項目負責人、國家蘇鐵種植資源保護中心研究員李楠博士。  人類是「改造自然」的先鋒嗎?  記者:回歸原生地的「德保蘇鐵」生長情況如何?
  • 「植物霸主」蘇鐵曾遍布全球 如今為何弱爆了
    蘇鐵就是人們通常所說的鐵樹,起源於古生代二疊紀,於中生代的三疊紀(距今2.25億年)開始繁盛,侏羅紀(距今1.9億年)進入最盛期,幾乎遍布整個地球,與恐龍在生物界裡佔盡優勢,地史上稱為「蘇鐵恐龍時代」。至白堊紀(距今1.36億年)時期,由於被子植物開始繁盛,蘇鐵才逐漸走向衰落。
  • 國家一級保護植物,瀕危種-海南蘇鐵
    產於中國海南島萬寧及海口等地,作園林觀賞植物。海南蘇鐵是國家一級保護植物,為特有種;列入世界自然保護聯盟紅色名錄瀕危(EN)物種。3科11屬不足300種、亞種或變種。中國產蘇鐵僅1科1屬(蘇鐵屬Cycas L.),約20餘種。
  • 現存最古老的種子植物,是瀕臨滅絕的活化石,全球蘇鐵類植物之一
    四川蘇鐵(Cycas szechuanensis Cheng et L. K. Fu)是蘇鐵科、蘇鐵屬植物。樹幹圓柱形,直或彎曲,高2-5米。在中國南方熱帶及亞熱帶南部樹齡10年以上的樹木幾乎每年開花結實,而長江流域及北方各地栽培的蘇鐵常終生不開花,或偶爾開花結實。主要價值科研蘇鐵類植物起源於3億多年前的晚石炭紀,是現存最古老的種子植物,是瀕臨滅絕的活化石,全球蘇鐵類植物僅存3科11屬不足300種、亞種或變種。
  • 多樣之美 | 「植物霸主」蘇鐵曾遍布全球 如今為何弱爆了
    蘇鐵就是人們通常所說的鐵樹,起源於古生代二疊紀,於中生代的三疊紀(距今2.25億年)開始繁盛,侏羅紀(距今1.9億年)進入最盛期,幾乎遍布整個地球,與恐龍在生物界裡佔盡優勢,地史上稱為「蘇鐵恐龍時代」。至白堊紀(距今1.36億年)時期,由於被子植物開始繁盛,蘇鐵才逐漸走向衰落。
  • 第六屆全國蘇鐵學術會議暨中國野生植物保護協會
    10月28日至31日,第六屆全國蘇鐵學術會議暨中國野生植物保護協會蘇鐵保育委員會成立大會在四川攀枝花召開。來自海峽兩岸的90多位從事蘇鐵研究與保育的代表參加了此次會議。國際自然保護聯盟蘇鐵專業委員會委員Dennis Stevenson應邀出席了此次會議。  本次會議由中國植物學會、中國野生植物保護協會主辦,四川省攀枝花市人民政府、四川省野生動植物保護協會、中國植物學會蘇鐵分會承辦。
  • 世界上罕見的古老珍稀植物-多歧蘇鐵
    Yang, 1994)是蘇鐵科,蘇鐵屬常綠木本植物,樹幹粗壯,圓柱形,樹幹高可達40釐米,褐灰色,,是中國現存最古老的裸子植物。多歧蘇鐵,是世界上罕見的古老珍稀植物,它大約出現在2.8億年前的古生代, 至1.8億年前中生代侏羅紀進入繁盛時期。
  • 「裸子植物——買麻藤全基因組計劃」取得重要進展
    近日,由深圳市中國科學院仙湖植物園,中科院中-非聯合研究中心、武漢植物園、植物研究所,英國皇家植物園邱園等10餘家國內外知名院所聯合開展的「裸子植物——買麻藤全基因組計劃」取得重要進展。
  • 唇形科植物分類學取得重要進展
    唇形科植物具有重要的經濟價值,在烹飪、藥用、園藝、建材等方面有著廣泛應用,與人類健康生活息息相關。記者11日從中國科學院昆明植物研究所獲悉,我科研人員聯合多國學者,在唇形科分類學方面取得重要進展。       唇形科是被子植物第六大科,全球有230餘屬7000餘種,中國是其多樣性分布中心之一。
  • 昆明植物所擔子地衣系統分類研究取得進展
    昆明植物所擔子地衣系統分類研究取得進展 2018-03-20 昆明植物研究所 【字體:大 中 小】   中國科學院昆明植物研究所王立松課題組對亞洲和非洲的擔子地衣展開了系統分類學研究,通過形態學,化學和分子系統學的研究發現,中國之前報導的雞油菌目多枝瑚屬(Cantharellales, Multiclavula)物種,實際上是隸屬於蓮葉衣目(Lepidostromatales)中的麗燭衣屬(Sulzbacheromyces)。
  • 中科院昆明植物所在擔子地衣系統分類研究方面取得進展—新聞...
    中科院昆明植物所在擔子地衣系統分類研究方面取得進展
  • 篦齒蘇鐵(蘇鐵科 蘇鐵屬)
    篦齒蘇鐵: 蘇鐵科,蘇鐵屬別名:龍尾蘇鐵、刺葉蘇鐵、華南蘇鐵
  • 蘇鐵傳奇(下)
    在蘇鐵傳奇(上)中,我們知道蘇鐵類植物曾經的輝煌已然不在,但我們仍然能從生活中的許多角落見到它們的身影。雖然它們中的某些個體之間形態差異很大,但正是由於這些微妙的差異變化,我們才能從它們身上感受到植物演化的種種奇妙。在繼續聊蘇鐵品種之前,我們往往會有這樣一個疑問:我們為什麼會稱它們為蘇鐵類植物?
  • 廣西植物研究所在鐵線蕨屬植物喜鈣嫌鈣習性研究中取得進展
    近日,廣西植物研究所生態與環境研究中心環境生態學團隊在國際知名學術期刊BMC Plant Biology(JCR
  • 臺東蘇鐵自然保護區
    蘇鐵自然保護區  蘇鐵科(Cycadaceae)植物一般稱為鐵樹,屬於裸子植物門中的古老植物,據推測系起源於中生代早期,距今約一億四千多年之時代,曾一度成為陸域生態系最茂盛的植物群落惟地球經長時間的環境演變及物種演替之大變動結果,使大多數蘇鐵科植物相繼滅絕,而現在殘存的蘇鐵屬(Cycas)植物約17種,因此有蘇鐵原始群落生長之地區,實有加以保育之必要。    臺東蘇鐵為常綠棕櫚狀喬木;樹幹圓柱形;葉叢生於莖頂;雌雄異株,雄毬花呈圓錐形,三角尖頭;雌毬花呈卵形,大孢子葉有細長紅色裂片;種實橢圓形或長圓形,熟時紅褐色;樹幹上密集螺旋狀排列之葉痕有耐火性。
  • 花木草堂 | 蘇鐵:堅硬有力,具有強烈個性的葉材
    琉球蘇鐵原產於日本九州以南、琉球群島,也是世界上最廣為栽種的蘇鐵類植物之一。世界熱帶及亞熱帶地區均有種植,而在中國雲南、廣西、廣東、福建、海南、香港等地都有種植。此外,日本鹿兒島縣奄美大島上的安木屋場的「蘇鐵群生地」擁有約6萬棵蘇鐵布滿整座山,是日本最多蘇鐵集中地。
  • 對四川蘇鐵你了解多少?四川蘇鐵知識大全
    四川蘇鐵的拉丁學名是Cycas szechuanensis Cheng et L K Fu,又名草鐵、鳳尾鐵,屬於裸子植物門、蘇鐵綱、是蘇鐵目、屬蘇鐵科植物,命名者及年代是Cheng et L K Fu,197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