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學網—揭示蘇鐵類植物生理特徵

2021-01-08 科學網

 

本報訊(記者賀根生)廣西大學研究員曹坤芳與中科院西雙版納熱帶植物園等單位的研究人員合作,發現現存蘇鐵類植物的葉片「設計」總體規律和被子植物一致。其論文近日在《新植物學家》上在線發表。

據介紹,該團隊對種植於熱帶植物園中的3科9屬33種蘇鐵類植物的葉片結構,光合、水分運輸能力和葉片養分含量進行了測定分析,結果表明,現存蘇鐵類植物葉片結構和生理的種間差異雖大,但其葉片結構與功能關係的「設計」總體規律與被子植物一致。他們認為,現今植物的葉片功能特徵發育所遵循的規律可能在中生代就已存在。研究還發現,蘇鐵類植物鐵元素含量在很大程度上決定了葉片的光合作用能力,支持了「蘇鐵喜鐵」的中國傳統說法。

蘇鐵類植物是現存最古老的裸子植物,屬中生代恐龍時期陸地生態系統中的優勢植物類群,由於環境的變化和競爭不過被子植物,在植被中逐漸衰退。現存蘇鐵物種和化石物種形態具有較高的相似性,也反映它們對環境適應的保守性。了解現存蘇鐵類植物的生理特徵和葉片功能發育中所遵循的規律,可為了解葉片結構和功能「設計」規律的古老性以及模擬古生態系統功能和過程提供依據。

《中國科學報》 (2015-02-26 第4版 綜合)

相關焦點

  • 現存最古老的種子植物,是瀕臨滅絕的活化石,全球蘇鐵類植物之一
    四川蘇鐵(Cycas szechuanensis Cheng et L. K. Fu)是蘇鐵科、蘇鐵屬植物。樹幹圓柱形,直或彎曲,高2-5米。在中國南方熱帶及亞熱帶南部樹齡10年以上的樹木幾乎每年開花結實,而長江流域及北方各地栽培的蘇鐵常終生不開花,或偶爾開花結實。主要價值科研蘇鐵類植物起源於3億多年前的晚石炭紀,是現存最古老的種子植物,是瀕臨滅絕的活化石,全球蘇鐵類植物僅存3科11屬不足300種、亞種或變種。
  • 在蘇鐵屬植物研究取得進展
    灰幹蘇鐵的植株(A)、大孢子葉(B)、小孢子葉(C)、羽葉(D)和種子(E) 蘇鐵屬(Cycas)植物是現存最原始的種子植物,其起源可追溯到晚二疊紀鑑於蘇鐵植物研究的科學價值及其保護的迫切性,蘇鐵屬植物一直是植物學和保護生物學的研究熱點之一。世界自然保護聯盟(IUCN)的蘇鐵專家組一直致力於蘇鐵植物的保護(http://cycadconservation.org);在我國蘇鐵屬所有種類都被列為國家一級保護植物。
  • 國家一級保護植物,瀕危種-海南蘇鐵
    形態特徵海南蘇鐵羽狀葉長約1米,葉柄長約20釐米、橫切面四方狀圓形,兩側密生刺,刺間距離約1釐米,刺長3-4毫米;羽狀裂片近對生,條形,革質,斜上伸展,中部的羽狀裂片與葉軸約成60度的角度,通常直或微彎,長約15釐米,寬約6毫米,先端漸尖,基部收縮不對稱,下側下延生長,邊緣微向下反卷,上面深綠色,有光澤,下面淡綠色,兩面光滑
  • 昆明植物所在蘇鐵屬植物研究中取得進展
    蘇鐵屬(Cycas)植物是現存最原始的種子植物,其起源可追溯到晚二疊紀,中生代晚三疊紀至早白堊紀最為繁盛,晚白堊紀時逐漸衰退。鑑於蘇鐵植物研究的科學價值及其保護的迫切性,蘇鐵屬植物一直是植物學和保護生物學的研究熱點之一。
  • 「植物霸主」蘇鐵曾遍布全球 如今為何弱爆了
    蘇鐵就是人們通常所說的鐵樹,起源於古生代二疊紀,於中生代的三疊紀(距今2.25億年)開始繁盛,侏羅紀(距今1.9億年)進入最盛期,幾乎遍布整個地球,與恐龍在生物界裡佔盡優勢,地史上稱為「蘇鐵恐龍時代」。至白堊紀(距今1.36億年)時期,由於被子植物開始繁盛,蘇鐵才逐漸走向衰落。
  • 科學家揭示植物功能性狀與生產力模擬新機制—新聞—科學網
    華東師範大學生態與環境科學學院教授夏建陽團隊在植物功能性狀與生產力模擬方向的研究中又獲新進展,進一步揭示了植物葉片功能性狀的權衡關係對全球環境變化的響應規律及其對生態系統生產力預測的重要意義
  • 植物國寶德保蘇鐵首次亮相湖南 百名公眾見證首秀
    活動中,省植物園植物引種與信息管理研究所所長牟村等青年專家帶領100多名家長孩子參觀珍稀植物園,讓公眾一睹銀杉、珙桐等國寶級植物的真容,特別是園裡最新引進的國家一級保護植物,中國特有的國寶級植物——德保蘇鐵,是在湖南首次公開展示,這批遊客有幸成為首秀見證人。
  • 多樣之美 | 「植物霸主」蘇鐵曾遍布全球 如今為何弱爆了
    蘇鐵就是人們通常所說的鐵樹,起源於古生代二疊紀,於中生代的三疊紀(距今2.25億年)開始繁盛,侏羅紀(距今1.9億年)進入最盛期,幾乎遍布整個地球,與恐龍在生物界裡佔盡優勢,地史上稱為「蘇鐵恐龍時代」。至白堊紀(距今1.36億年)時期,由於被子植物開始繁盛,蘇鐵才逐漸走向衰落。
  • 中國蘇鐵屬植物的遺傳多樣性和保護研究獲進展
    ,現存蘇鐵類植物僅蘇鐵科(Cycadaceae)和澤米鐵科(Zamiaceae)2科10屬約348種。近日,該研究組博士鄭穎基於近二十年來蘇鐵類植物的系統分類和遺傳多樣性研究進展,綜述了中國蘇鐵屬植物的分布格局(如圖)、遺傳多樣性、遺傳結構和保護現狀;在物種水平上,中國蘇鐵屬植物具有較高的遺傳多樣性,居群間遺傳分化顯著;中國西南地區的大部分蘇鐵物種在第四紀冰期經歷了居群收縮事件,而沿海分布的物種卻發生了居群擴張;人類活動和生境破碎化是導致蘇鐵瀕危的主要因素。
  • 比恐龍更古遠的 國家一級保護珍稀植物——臺灣蘇鐵
    臺灣蘇鐵是我國國家一級保護珍稀植物,這種植物起源早於恐龍時代。關於臺灣蘇鐵的文字記載,也可追溯到唐朝。由於數量極少,生長緩慢,繁殖能力又弱,加之原始森林的破壞、生態環境的改變和過量的採伐,野生臺灣蘇鐵已經處於瀕臨滅絕的境地。臺灣蘇鐵通常生長在向陽的溝谷懸巖峭壁或溪河兩岸疏林中,喜充足的陽光和溼潤、肥沃的土壤,能耐短期乾旱。
  • 世界上罕見的古老珍稀植物-多歧蘇鐵
    Yang, 1994)是蘇鐵科,蘇鐵屬常綠木本植物,樹幹粗壯,圓柱形,樹幹高可達40釐米,褐灰色,,是中國現存最古老的裸子植物。多歧蘇鐵,是世界上罕見的古老珍稀植物,它大約出現在2.8億年前的古生代, 至1.8億年前中生代侏羅紀進入繁盛時期。
  • 蘇鐵等珍稀植物的「人生觀」:人類不要自取滅亡
    李楠:研究發現,蘇鐵的珊瑚根有固氮作用,能提高土壤的肥力,因此我把蘇鐵稱為改造自然的先鋒。在廣西德保的石灰巖山區,蘇鐵每改造好一塊土壤,就有其他植物跟進,進而形成茂密的植物群落。如此循環往復,對當地生態環境的改善起著重要作用。如今,在地球土壤貧瘠的地方,蘇鐵的先鋒作用仍在延續。
  • 比恐龍更古遠的 國家一級保護珍稀植物——臺灣蘇鐵
    臺灣蘇鐵通常生長在向陽的溝谷懸巖峭壁或溪河兩岸疏林中,喜充足的陽光和溼潤、肥沃的土壤,能耐短期乾旱。具有抗火燒、喜溫暖、畏冷溼、忌遮陰等特徵。臺灣蘇鐵在分布區一般都能開花,但種子很少成熟。花期4-5月,被當地人稱為「鳳蛋」的種子當年秋冬成熟脫落,但種胚要到第二年秋季才發育完全。
  • 蘇鐵傳奇(下)
    在蘇鐵傳奇(上)中,我們知道蘇鐵類植物曾經的輝煌已然不在,但我們仍然能從生活中的許多角落見到它們的身影。雖然它們中的某些個體之間形態差異很大,但正是由於這些微妙的差異變化,我們才能從它們身上感受到植物演化的種種奇妙。在繼續聊蘇鐵品種之前,我們往往會有這樣一個疑問:我們為什麼會稱它們為蘇鐵類植物?
  • 第六屆全國蘇鐵學術會議暨中國野生植物保護協會
    10月28日至31日,第六屆全國蘇鐵學術會議暨中國野生植物保護協會蘇鐵保育委員會成立大會在四川攀枝花召開。來自海峽兩岸的90多位從事蘇鐵研究與保育的代表參加了此次會議。國際自然保護聯盟蘇鐵專業委員會委員Dennis Stevenson應邀出席了此次會議。  本次會議由中國植物學會、中國野生植物保護協會主辦,四川省攀枝花市人民政府、四川省野生動植物保護協會、中國植物學會蘇鐵分會承辦。
  • 科學網—揭示植物功能性狀與生產力模擬新機制
    本報訊(記者黃辛 通訊員戴琪)地球上現存30多萬種維管束植物,它們在進化過程中呈現出豐富多樣的生理生態學和形態學特徵,
  • 植物生理生態研究獲得新發現,擬南芥表皮毛時序性發育機理被揭示
    中國科學家在植物生理生態研究方面,這幾年的進步很大,近期科學家開始進一步的進行基因方面的研究,從而獲得了新的突破,科學家在研究植物發育和生長的過程中,找到了一直新的機制,這個新發現將會給未來植物類的研究,找到一個新的方法和途徑。
  • 四川攀枝花:礦山退出保護區為瀕危植物蘇鐵「讓路」
    新華社成都12月26日電(蘇安靜、胡旭)12月26日,位於四川省攀枝花市西區的攀鋼石灰石礦宣告全面退出四川攀枝花蘇鐵國家級自然保護區,曾經裸露的礦石採場及排土場已重披「綠裝」。為此,國企攀鋼捨棄了40年礦山開採權,且每年增加生產成本超過1億元。
  • 對四川蘇鐵你了解多少?四川蘇鐵知識大全
    四川蘇鐵的拉丁學名是Cycas szechuanensis Cheng et L K Fu,又名草鐵、鳳尾鐵,屬於裸子植物門、蘇鐵綱、是蘇鐵目、屬蘇鐵科植物,命名者及年代是Cheng et L K Fu,1975。
  • 臺東蘇鐵自然保護區
    蘇鐵自然保護區  蘇鐵科(Cycadaceae)植物一般稱為鐵樹,屬於裸子植物門中的古老植物,據推測系起源於中生代早期,距今約一億四千多年之時代,曾一度成為陸域生態系最茂盛的植物群落惟地球經長時間的環境演變及物種演替之大變動結果,使大多數蘇鐵科植物相繼滅絕,而現在殘存的蘇鐵屬(Cycas)植物約17種,因此有蘇鐵原始群落生長之地區,實有加以保育之必要。    臺東蘇鐵為常綠棕櫚狀喬木;樹幹圓柱形;葉叢生於莖頂;雌雄異株,雄毬花呈圓錐形,三角尖頭;雌毬花呈卵形,大孢子葉有細長紅色裂片;種實橢圓形或長圓形,熟時紅褐色;樹幹上密集螺旋狀排列之葉痕有耐火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