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學網—揭示植物功能性狀與生產力模擬新機制

2021-01-09 科學網

 

本報訊(記者黃辛 通訊員戴琪)地球上現存30多萬種維管束植物,它們在進化過程中呈現出豐富多樣的生理生態學和形態學特徵,這些特徵被定義為植物功能性狀。華東師範大學夏建陽團隊揭示了植物葉片功能性狀的權衡關係對全球環境變化的響應規律,以及對生態系統生產力預測的重要意義。該研究成果近日發表於《自然—通訊》。

夏建陽團隊系統分析了全球210個生態學實驗中515個植物物種的葉片功能性狀觀測數據,發現物種間成對性狀對增溫、乾旱、二氧化碳富集和氮素添加的響應方向存在較大差異,但葉片功能性狀權衡關係在環境變化下維持較高的穩健性。該團隊還結合衛星遙感反演產品、渦度通量數據和原位觀測數據,評估了15個國際主流碳循環模型對東亞季風區生態系統生產力模擬的不確定性來源。研究發現比葉面積和葉面積指數等植物葉片功能性狀的表徵差異,是當前模擬差異的重要來源。

「準確刻畫植物葉片功能性狀之間的權衡關係,有助於改進全球碳循環模型對陸地生態系統生產力的模擬。」夏建陽表示,研究也指出植物功能性狀的權衡關係對全球環境變化的響應在物種之內和群落水平等層面存在不同格局與機制。

相關論文信息:https://doi.org/10.1038/s41467-020-16839-9

《中國科學報》 (2020-06-18 第4版 綜合)

相關焦點

  • 科學家揭示植物功能性狀與生產力模擬新機制—新聞—科學網
    華東師範大學生態與環境科學學院教授夏建陽團隊在植物功能性狀與生產力模擬方向的研究中又獲新進展,進一步揭示了植物葉片功能性狀的權衡關係對全球環境變化的響應規律及其對生態系統生產力預測的重要意義
  • 植物所揭示氮富集下植物功能性狀對高寒草地生產力的調控機制
    植物所揭示氮富集下植物功能性狀對高寒草地生產力的調控機制 2019-04-15 植物研究所 一般認為,草地生態系統中的氮富集會提高其生產力。但近年來的研究卻顯示氮富集引起的磷限制、多樣性降低和群落組成改變,可能會抵消氮輸入對生產力的促進效應。因此,闡明氮富集對草地生態系統生產力的影響機製成為當前全球變化生態學領域的焦點話題。作為連接全球變化與生態系統功能之間的橋梁,植物功能性狀為解析草地生態系統生產力對氮富集的響應機制提供了可能途徑。
  • 植物所揭示樹木遺傳多樣性對功能性狀和群落生產力的影響
    中國科學院植物研究所馬克平研究組以全球最大的森林生物多樣性與生態系統功能實驗(BEF-China)平臺為基礎,選擇具有基於母樹來源遺傳信息的樹木個體為研究對象,通過測量物種內和物種間的個體在功能性狀的差異,及個體所在群落的生產力在種植
  • 研究揭示樹木遺傳多樣性對功能性狀和群落生產力的影響
    大部分關於生物多樣性與生態系統功能(BEF)的研究表明物種多樣性能夠促進群落生產力,這是由於物種之間的功能差異帶來的物種多樣性效應的作用結果。中國科學院植物研究所馬克平研究組以全球最大的森林生物多樣性與生態系統功能實驗(BEF-China)平臺為基礎,選擇具有基於母樹來源遺傳信息的樹木個體為研究對象,通過測量物種內和物種間的個體在功能性狀的差異,及個體所在群落的生產力在種植4到9年間的變化開展了相關研究。
  • 研究揭示氮添加對植物光合性狀影響全球格局—新聞—科學網
    中國科學院華南植物園生態中心助理研究員梁星雲和博士生張統等在葉清研究員的指導下,揭示氮添加對植物光合性狀影響的全球格局。
  • 中科院植物所揭示植物鹽脅迫「記憶」調控新機制
    記者日前從中國科學院植物研究所獲悉,該所研究員華學軍研究組與研究員金京波研究組合作,針對植物鹽脅迫「記憶」的調控機制展開了研究,相關論文在線發表在
  • 科學網—揭示植物水力性狀與樹高的協調機制
    中科院華南植物園揭示植物水力性狀與樹高的協調機制   本報訊(記者朱漢斌 通訊員周飛)中科院華南植物園研究員葉清等人,通過建立全球369個樣地1281種木本植物的最大樹高和11個水力性狀資料庫,探討了最大樹高對植物水分運輸 「效率—安全」權衡關係的影響模式。
  • 董鳴團隊揭示陸地和溼地植物功能性狀變異的差異及其沿氣候梯度的...
    跨空間尺度的植物性狀變異格局對於理解生態系統功能和服務非常重要。但是,目前對這些格局與生境相關的驅動因素知之甚少。在較大的氣候梯度下,生境類型(陸地與溼地)是否以及如何驅動不同空間尺度植物性狀變異的格局還鮮有報導。
  • 科學網—研究揭示植物性狀對極端乾旱的響應規律
    本報訊 中科院瀋陽應用生態所研究員王正文、左小安和博士雒文濤等以內蒙古草原為研究對象,對比分析了植物群落功能性狀的響應能力在不同草原類型之間的差異及其原因
  • 研究揭示蛋白質SUMO化修飾精細調控植物次生細胞壁增厚新機制
    1月18日,PLOS Genetics 雜誌在線發表了中國科學院分子植物科學卓越創新中心/植物生理生態研究所李來庚研究組題目為SUMO modification of LBD30 by SIZ1 regulates secondary
  • 科學家揭示蘋果酸積累和液泡酸化調控新機制—新聞—科學網
    他們揭示了蘋果蛋白MdBT2如何響應硝酸鹽調控蘋果酸積累和液泡酸化的分子機制。 郝玉金告訴《中國科學報》,有機酸種類和含量及其與糖的比例直接影響果實風味和加工品質,是果樹遺傳改良和栽培調控的重要目標性狀。在蘋果果實中,蘋果酸是最主要的有機酸,蘋果酸在果肉細胞的細胞質中合成代謝,並在液泡中大量積累。
  • 新加坡國立大學俞皓教授團隊揭示父母本協同調控種子大小的新機制
    PLoS Biology | 俞皓教授團隊揭示父母本協同調控種子大小的新機制責編 | 逸雲種子大小決定了植物後代的競爭力由於多倍體在高等植物包括作物中廣泛存在,該發現擴展了對跨倍性雜交種性狀的認識,初步揭示了其中的調控元件,對作物育種遺傳改良的實踐提供了新的思路。
  • 395個小麥數量性狀位點被定位—新聞—科學網
    劉樹兵(右二)帶領研究生做實驗        山東農大供圖 近日,國際期刊《分子植物》在線發表了山東農業大學小麥遺傳與分子設計育種團隊研究成果。他們定位到395個控制小麥12個重要農藝性狀的數量性狀位點,揭示了控制小麥農藝性狀的遺傳基礎,為小麥重要基因的大規模克隆、功能鑑定、精準種質創新與新品種選育奠定了基礎。 論文通訊作者、山東農業大學教授劉樹兵介紹,由於小麥基因組龐大(16G),且為多倍體,其基因組學研究難度較大,限制了小麥中數量性狀基因的定位、克隆及其機理研究。
  • 研究揭示氣候變化對高寒草地生產力的影響機制
    近日,中國農業科學院農業環境與可持續發展研究所氣候變化與減排固碳創新團隊系統揭示了在氣候變化條件下青藏高原高寒草地植物物候與生產力之間的關係,為生態脆弱區草地生態系統適應性管理提供了重要依據。高寒草甸生態系統對氣候變化極為敏感,其生產力是維繫生態系統生態與生產功能的關鍵因素。物候是反映植物對環境變化響應的重要指標,且與植物生產力密切相關。但溫度和降水變化條件下植物物候改變對植物生產力的調控機制仍不明確。因此,開展氣候變化條件下高寒草地植物物候與生產力之間的關係研究,對高寒草地生態服務功能維持和草牧業生產具有重要意義。
  • 瀋陽生態所揭示植物性狀對極端乾旱事件的響應規律
    瀋陽生態所揭示植物性狀對極端乾旱事件的響應規律 2019-09-18 瀋陽應用生態研究所 【字體:大 中 小】
  • 中外團隊揭示被子植物受精過程關鍵機制—新聞—科學網
    該研究揭示了FERONIA調控多精現象的一種新機制。」楊維才說。 離遠緣雜交更近一步 「在植物有性生殖的過程中,雌雄雙方的信號交流具有很強的時空特異性,因此給研究調控有性生殖過程的分子機制帶來很大的困難。」
  • 科學家揭示DHA促進大腦神經發育和功能新機制—新聞—科學網
    該研究結合在體基因操縱(轉基因小鼠、病毒注射和胚胎電轉等)、藥理學、螢光染料微注射、RNA測序、腦片電生理及行為學等實驗,發現了大腦內游離DHA通過RXRA依賴的信號通路調節樹突棘及功能性突觸的發育,解析了DHA促進大腦發育和功能的新機制,給相關疾病的治療提供了新思路。 神經環路的形成高度依賴於功能性突觸的形成,且該過程受細胞內外信號的協同調控。
  • 科學家揭示植物平衡生長和抗紫外脅迫的新機制
    植物響應UV-B脅迫的工作模型三伏天,豔陽高照。在陽光下暴曬的植物如何防曬呢?它們是否也有「防曬霜」呢?中國科學院分子植物科學卓越創新中心劉宏濤研究團隊的研究有了新發現,揭示了油菜素甾醇信號平衡植物生長和抗紫外脅迫的新機制,相關研究論文近日發表於《植物細胞》。
  • 植物性狀網絡理論、方法研究獲進展
    植物性狀(Plant trait)或植物功能性狀(Plant functional traits)通常是指植物對外界環境長期適應與進化後所表現出的可量度、且與植物的生長、繁殖以及存活等功能密切相關的屬性,例如,葉片大小、葉片厚度、葉片元素含量、植株高度、種子大小等。
  • 鱗翅目昆蟲通過嗅覺與被子植物協同進化—新聞—科學網
    (以下簡稱植保所)生物殺蟲劑創製與應用創新團隊系統解析了重大農業害蟲棉鈴蟲氣味受體基因家族的功能,揭示了鱗翅目昆蟲通過嗅覺與被子植物協同進化的新機制。 植保所研究員王桂榮介紹,植物在生長過程中會釋放複雜的植物揮發物,而在與植物的共進化過程中,鱗翅目昆蟲也形成了高度靈敏特異的嗅覺系統來識別各類植物揮發物,從而尋找到寄主植物並完成取食、產卵等行為。對於植食性昆蟲如何識別寄主揮發物的分子機理卻知之甚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