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19日,《細胞—報告》在線發表了題為《類視黃醇X受體α調節DHA依賴的樹突棘發育和功能性突觸形成的在體機制》的研究論文,該研究由中國科學院腦科學與智能技術卓越創新中心(神經科學研究所)、神經科學國家重點實驗室於翔研究組完成。該研究結合在體基因操縱(轉基因小鼠、病毒注射和胚胎電轉等)、藥理學、螢光染料微注射、RNA測序、腦片電生理及行為學等實驗,發現了大腦內游離DHA通過RXRA依賴的信號通路調節樹突棘及功能性突觸的發育,解析了DHA促進大腦發育和功能的新機制,給相關疾病的治療提供了新思路。
神經環路的形成高度依賴於功能性突觸的形成,且該過程受細胞內外信號的協同調控。DHA是神經元質膜的重要組成部分——在大腦皮層灰質區,質膜磷脂30%—40%的脂肪酸為DHA。DHA主要以酯化方式存在於質膜磷脂,但同時也可在磷脂酶的作用下從膜上釋放下來,以游離方式或通過其衍生物參與多種信號轉導。有研究表明游離DHA是類視黃醇X受體(RXR)的體內受體,但一直缺乏功能上的關聯。
核受體RXRA被報導與認知能力及某些神經疾病的發生發展相關。大量研究表明,DHA的缺失與多種神經發育障礙以及神經精神疾病相關,而DHA的補充則被認為能夠緩解或治療發育延緩或神經精神疾病,甚至提升正常人群的認知。然而通過飲食補充DHA對突觸功能及行為表現的影響需要很長周期,小鼠需要數周,人類則需要數月;這與在體外培養的神經元中添加未酯化DHA(游離DHA),在數小時到數天內促進突觸發育和突觸傳遞的現象,時效相距甚遠。因而,進一步探究DHA促進大腦發育及功能的機制對理解其調控腦發育的功能至關重要。
根據已知現象,於翔研究組提出體內未酯化DHA可能通過其受體RXRA調節神經突觸發育的假說。通過在大腦皮層與海馬興奮性神經元中條件性敲除Rxra的Rxra cKO小鼠,發現其椎體神經元的樹突棘密度明顯降低。他們還進一步通過多種基因操控方法,發現Rxra對樹突棘及功能性突觸發育的調控是雙向、突觸後介導、細胞自主的,且該功能依賴於其DNA結合結構域。與RXRA的雙向調控一致,未酯化DHA的腦室注射可以顯著增加樹突棘的密度,特異性抑制DHA的釋放則明顯減低樹突棘的密度;重要的是,在Rxra cKO小鼠腦中注射DHA不能促進樹突棘發育。此外,作為重要的突觸發育調控因子,即早基因的表達在Rxra cKO小鼠中減低,而DHA的腦內注射則可以提高即早基因的表達。最後,他們檢測了Rxra cKO小鼠的基本行為表現,發現大部分行為正常,但是與社交記憶相關的行為有顯著異常。
該研究提供了DHA與RXRA作為配體—受體組合,調控樹突棘發育和功能性突觸形成的在體證據,解析了DHA促進大腦發育及功能的新機制,為相關腦疾病的治療提供了新思路。
相關論文信息:https://doi.org/10.1016/j.celrep.2020.107649
版權聲明:凡本網註明「來源:中國科學報、科學網、科學新聞雜誌」的所有作品,網站轉載,請在正文上方註明來源和作者,且不得對內容作實質性改動;微信公眾號、頭條號等新媒體平臺,轉載請聯繫授權。郵箱:shouquan@stimes.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