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學家揭示六方氮化硼合成新機制—新聞—科學網

2021-01-18 科學網

 

 Fe2B合金表面多層h-BN合成機制示意圖及近表面N原子擴散能量曲線

中國科學院上海微系統與信息技術研究所副研究員吳天如團隊和華東師範大學教授袁清紅團隊,基於原位合成、表徵研究與第一性原理計算方法,提出鐵硼(Fe2B)合金表面高質量多層六方氮化硼(h-BN)原子空位輔助生長新機制。相關研究成果近日在線發表於《物理化學快報》。

h-BN以原子級平整表面、無懸掛鍵、高導熱性和良好的理化穩定性等優勢,成為具有潛力的二維晶體器件的介質襯底和封裝材料。由於h-BN先進合成技術發展較慢,缺乏對傳統方法生長機制的研究,限制了大尺寸、高質量h-BN可控合成與實際應用。

為此,吳天如團隊基於Fe2B合金體系實現高質量h-BN可控制備,通過快速冷卻淬火技術結合飛行時間二次離子質譜,分析h-BN合成過程中Fe2B淺表層B原子和N原子分布規律。袁清紅團隊採用第一性原理計算方法,研究Fe2B表面h-BN的生長機制,提出Fe2B表面h-BN的空位輔助合成機制。研究人員發現,B-N二聚體產生使合金表面形成大量B空位,對B、N原子的遷移起到較大的促進作用。Fe2B基底中B和N原子的擴散僅需克服小於1.5 eV的能壘,使得N原子在催化表面附近大量溶解。

同時,通過對不同尺寸B-N團簇的形成能和吉布斯自由能的計算和擬合,研究發現Fe2B表面h-BN成核能壘約2 eV。因此,在相對較低溫度(700 K)下合成h-BN成為可能。

研究人員表示,該研究提出的「空位輔助」生長新機制,解決傳統方法合成多層h-BN長久以來缺乏高N溶解度和擴散速率的催化劑的難題,為h-BN在二維納米電子學及新興微電子器件領域的應用提供空間。

相關論文信息:https://pubs.acs.org/doi/10.1021/acs.jpclett.0c02289

 

版權聲明:凡本網註明「來源:中國科學報、科學網、科學新聞雜誌」的所有作品,網站轉載,請在正文上方註明來源和作者,且不得對內容作實質性改動;微信公眾號、頭條號等新媒體平臺,轉載請聯繫授權。郵箱:shouquan@stimes.cn。

相關焦點

  • 科學家揭示六方氮化硼合成新機制
    中國科學院上海微系統與信息技術研究所副研究員吳天如團隊和華東師範大學教授袁清紅團隊,基於原位合成、表徵研究與第一性原理計算方法,提出鐵硼(Fe2B)合金表面高質量多層六方氮化硼(h-BN)原子空位輔助生長新機制。
  • 六方氮化硼合成新機制研究取得進展
    近日,中國科學院上海微系統與信息技術研究所副研究員吳天如研究團隊和華東師範大學教授袁清紅研究團隊,基於原位合成、表徵研究與第一性原理計算方法,提出鐵硼(Fe2B)合金表面高質量多層六方氮化硼(h-BN)原子空位輔助生長新機制。
  • 淺析六方氮化硼陶瓷的製備與應用
    六方氮化硼的結構六方氮化硼屬於六方晶系,具有和石墨烯相同的六方晶體結構,它的晶格常數a=0.2504nm,c=0.6661nm,是由多層結構堆疊起來的,層間B-N-B是靠範德華作用力連接,易於剝離,且質量較輕,不導電,具有很寬的帶隙(5.1eV),高的硬度(莫氏硬度2),高熔點
  • 石墨烯/六方氮化硼平面異質結研究獲進展—新聞—科學網
    中科院上海微系統所
  • 六方氮化硼和立方氮化硼的區別是什麼-德福鵬新材料
    氮化硼,化學分子式為BN,是由氮原子和硼原子所構成的晶體,具有四種不同的變體:六方氮化硼(H-BN)、菱方氮化硼(R-BN)、立方氮化硼(C-BN)和纖鋅礦氮化硼。本文主要講述氮化硼變體中六方氮化硼和立方氮化硼的知識,分析兩者的區別和不同之處。
  • 石墨烯+六方氮化硼=新的電晶體
    石墨烯(Graphene)自十幾年前誕生以來就一直讓科學家們著迷。這種僅僅一個原子厚度的碳元素材料擁有出色的電子特性、強度、超輕重量,用途也不斷拓寬,但是如何為其植入能隙(band gap/半導體或是絕緣體的價帶頂端至傳導帶底端的能量差距),從而製造電晶體和其它電子設備,卻始終讓科研人員束手無策。
  • 六方氮化硼石墨烯已具備實用價值
    原標題:六方氮化硼石墨烯已具備實用價值 隨著人們生活需求的日益增長,各類電子產品的性能及功能得到了極大提高。同時,傳統電子材料的物理限制也因此逐漸顯現,人們愈加迫切地需要具備更加強大性能的新一代電子原材料作為電子工業繼續騰飛的基石。
  • 中科院蘇州納米所《Nano Research》:Ni表面上六方氮化硼/石墨烯...
    包信和教授和崔義研究員以Ni(111)表面上的化學氣相沉積方法直接外延生長六方氮化硼/石墨烯面內異質結構為主線,藉助表面原位動態成像技術,系統的研究了六方氮化硼作為成核模板在構建外延異質結構中的作用。 研究發現,當六方氮化硼的生長順序先於石墨烯時,石墨烯傾向於沿著外延六方氮化硼邊界生長並形成外延石墨烯,進而拼接成單一取向的外延異質結構。
  • ...Research》:Ni表面上六方氮化硼/石墨烯平面內異質結生長過程的...
    包信和教授和崔義研究員以Ni(111)表面上的化學氣相沉積方法直接外延生長六方氮化硼/石墨烯面內異質結構為主線,藉助表面原位動態成像技術,系統的研究了六方氮化硼作為成核模板在構建外延異質結構中的作用。 研究發現,當六方氮化硼的生長順序先於石墨烯時,石墨烯傾向於沿著外延六方氮化硼邊界生長並形成外延石墨烯,進而拼接成單一取向的外延異質結構。
  • 新機制提高生物法合成萜烯類化合物產量—新聞—科學網
    該研究組長期從事生物合成萜烯類化合物的研究工作,並在蒎烯、檜烯、松油烯等化合物的生物合成方面取得了一系列重要進展。 研究人員通過基因組重測序、轉錄組測序、反向工程驗證等手段揭示了與耐受性提高相關的關鍵途徑和關鍵基因。首次發現了3個與大腸桿菌對檜烯的耐受性有關的基因:ybcK、ygiZ 和scpA。該工作的研究策略和結果為生物合成其它萜烯類化合物的研究提供了重要參考。
  • 破解控制木質素合成開關的新機制—新聞—科學網
    中科院分子植物科學卓越創新中心
  • 石墨烯/六方氮化硼平面異質結研究獲進展
    中國科學院上海微系統與信息技術研究所石墨烯/六方氮化硼平面異質結研究取得新進展,研究員謝曉明領導的研究團隊採用化學氣相沉積(CVD)方法成功製備出單原子層高質量石墨烯
  • 揭示海洋生物鹼Cyanogramide合成機制
    中科院南海海洋所等
  • 科學家揭示蘋果酸積累和液泡酸化調控新機制—新聞—科學網
    他們揭示了蘋果蛋白MdBT2如何響應硝酸鹽調控蘋果酸積累和液泡酸化的分子機制。 郝玉金告訴《中國科學報》,有機酸種類和含量及其與糖的比例直接影響果實風味和加工品質,是果樹遺傳改良和栽培調控的重要目標性狀。在蘋果果實中,蘋果酸是最主要的有機酸,蘋果酸在果肉細胞的細胞質中合成代謝,並在液泡中大量積累。
  • 白石墨烯(單層少層六方氮化硼)樹脂改性 磨料磨塊 彈性磨塊
    直到近年來白石墨烯(單層少層六方氮化硼)的發現和批量製備技術的發展,陶瓷磨塊、瓷磚彈性磨塊改性才有了實質性的技術的巨大成功和經濟價值的大幅提升。關鍵詞:納米;白石墨烯;單層;少層;六方氮化硼;樹脂改性;磨料磨塊;瓷磚;陶瓷;陶瓷打磨;瓷磚拋光;彈性磨塊目 錄內容摘要...
  • 氮化硼的普及應用說明
    氮化硼的普及應用說明氮化硼的普及應用說明氮化硼是由氮原子和硼原子所構成的晶體。
  • 復旦大學成功研發共形六方氮化硼修飾技術
    復旦大學聚合物分子工程國家重點實驗室魏大程團隊經過3年努力,研發成功共形六方氮化硼修飾技術。3月13日,相關研究成果在線發表於《自然—通訊》。專家認為,這項工作將有望為解決晶片散熱問題提供一種介電基底修飾的新技術。
  • 劉國生課題組揭示金屬調控氮自由基選擇性攫氫新機制—新聞—科學網
    中科院上海有機化學研究所劉國生課題組揭示金屬調控氮自由基選擇性攫氫新機制   我國科學家在碳氫鍵不對稱氰化研究基礎領域又獲重大突破。 碳氫鍵活化是有機化學的聖杯,而基於碳氫鍵活化的有機分子精準轉化則是聖杯中的明珠,一直備受合成化學家關注。自由基的氫原子轉移策略是實現碳氫鍵官能團化一種有效途徑,得到廣泛地研究。然而,為了實現有機分子的精準轉化,實現有機分子中碳氫鍵的自由基選擇性攫氫和控制攫氫後的碳自由基的不對稱轉化等兩個非常關鍵的科學問題亟待解決。
  • 六方氮化硼:似乎是5G RF開關的首選材料
    翻譯自——spectrum在金電極之間夾著一層原子薄的六方氮化硼層,可以作為傳輸5G甚至更高頻率的開關。德克薩斯州的工程師設計了一種類似記憶體的非揮發性的2D六方氮化硼開關原子數量級的二維材料在很多方面都很有用,但直到兩年前,還沒有人想到它們能製造出更好的存儲設備。Deji Akinwande, Jack Lee和他們在UT Austin的團隊嘗試了一下。
  • Nature:北大劉開輝課題組首次實現分米級二維單晶六方氮化硼的製備
    2019年5月22日,北京大學物理學院劉開輝研究員、俞大鵬院士、王恩哥院士與合作者在《自然》雜誌在線發表題為「Epitaxial growth of a 100-square-centimetre single-crystalhexagonal boron nitride monolayer on copper」的研究論文,在國際上首次報導利用中心反演對稱性破缺的單晶銅襯底實現分米級二維單晶六方氮化硼的外延製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