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墨烯+六方氮化硼=新的電晶體

2020-11-23 驅動之家

石墨烯(Graphene)自十幾年前誕生以來就一直讓科學家們著迷。這種僅僅一個原子厚度的碳元素材料擁有出色的電子特性、強度、超輕重量,用途也不斷拓寬,但是如何為其植入能隙(band gap/半導體或是絕緣體的價帶頂端至傳導帶底端的能量差距),從而製造電晶體和其它電子設備,卻始終讓科研人員束手無策。

現在,麻省理工學院(MIT)的研究人員們在這方面取得了重大突破,甚至有望改變石墨烯物理學的一些理論預測。他們引入了另一種單原子厚度、屬性和石墨烯類似的材料六方氮化硼(hexagonal boron nitride),並將一層石墨烯置於其上,最終得到的混合材料既有石墨烯的導電特性,還終於具備了建造電晶體所必需的能隙。

MIT物理系助教Pablo Jarillo-Herrero評論說:「通過綜合兩種材料,我們得到了屬性異於二者的混合材料。石墨烯是極好的導體,六方氮化硼則是很好的絕緣體,能夠阻擋電子流通。將它們放在一起,我們就得到了高質量的半導體。

但整個過程顯然不是1+1=2那麼簡單。研究人員必須幾乎完美地將兩種材料的原子框架對齊排列。它倆都有六邊形結構,尺寸(晶格常數)幾乎一樣,但六方氮化硼裡的大了1.8%,所以從細處看兩種原子框架可以完美拼接在一起,從大尺度上看仍然會有些參差不齊。

目前對此還沒有完美的解決方法,研究人員說只能依賴於獲得角對齊,但總有大約1/15的機率出錯。

MIT物理系教授Ray Ashoori表示:「所得半導體最驚人的是,只需略微調整一層材料和其它層的角度,就可以調整最終材料的屬性,從而獲得擁有各種不同電子屬性的材料。

在此之前,還曾有人通過將石墨烯層切割成細條來使之變成半導體,但這樣會大幅削弱其電氣屬性。新的方法不會出現這種損失,只是目前產生的能隙還達不到實用水平,需要進一步改進才有望成為製造電晶體的新材料。

此外,MIT團隊還在新材料中發現了一種有趣的物理現象:將其暴露在磁場中時,就會呈現分形特質,也就是所謂的「霍夫施塔特蝴蝶能譜」,這種幾十年前理論預言的現象一度被認為是不可能存在的。


研究團隊

 

相關焦點

  • 六方氮化硼石墨烯已具備實用價值
    原標題:六方氮化硼石墨烯已具備實用價值 隨著人們生活需求的日益增長,各類電子產品的性能及功能得到了極大提高。同時,傳統電子材料的物理限制也因此逐漸顯現,人們愈加迫切地需要具備更加強大性能的新一代電子原材料作為電子工業繼續騰飛的基石。
  • 石墨烯/六方氮化硼平面異質結研究獲進展
    中國科學院上海微系統與信息技術研究所石墨烯/六方氮化硼平面異質結研究取得新進展,研究員謝曉明領導的研究團隊採用化學氣相沉積(CVD)方法成功製備出單原子層高質量石墨烯
  • 石墨烯/六方氮化硼平面異質結研究獲進展—新聞—科學網
    中科院上海微系統所
  • 中科院蘇州納米所《Nano Research》:Ni表面上六方氮化硼/石墨烯...
    包信和教授和崔義研究員以Ni(111)表面上的化學氣相沉積方法直接外延生長六方氮化硼/石墨烯面內異質結構為主線,藉助表面原位動態成像技術,系統的研究了六方氮化硼作為成核模板在構建外延異質結構中的作用。 研究發現,當六方氮化硼的生長順序先於石墨烯時,石墨烯傾向於沿著外延六方氮化硼邊界生長並形成外延石墨烯,進而拼接成單一取向的外延異質結構。
  • ...Research》:Ni表面上六方氮化硼/石墨烯平面內異質結生長過程的...
    包信和教授和崔義研究員以Ni(111)表面上的化學氣相沉積方法直接外延生長六方氮化硼/石墨烯面內異質結構為主線,藉助表面原位動態成像技術,系統的研究了六方氮化硼作為成核模板在構建外延異質結構中的作用。 研究發現,當六方氮化硼的生長順序先於石墨烯時,石墨烯傾向於沿著外延六方氮化硼邊界生長並形成外延石墨烯,進而拼接成單一取向的外延異質結構。
  • 白石墨烯(單層少層六方氮化硼)樹脂改性 磨料磨塊 彈性磨塊
    直到近年來白石墨烯(單層少層六方氮化硼)的發現和批量製備技術的發展,陶瓷磨塊、瓷磚彈性磨塊改性才有了實質性的技術的巨大成功和經濟價值的大幅提升。關鍵詞:納米;白石墨烯;單層;少層;六方氮化硼;樹脂改性;磨料磨塊;瓷磚;陶瓷;陶瓷打磨;瓷磚拋光;彈性磨塊目 錄內容摘要...
  • 六方氮化硼和立方氮化硼的區別是什麼-德福鵬新材料
    氮化硼,化學分子式為BN,是由氮原子和硼原子所構成的晶體,具有四種不同的變體:六方氮化硼(H-BN)、菱方氮化硼(R-BN)、立方氮化硼(C-BN)和纖鋅礦氮化硼。本文主要講述氮化硼變體中六方氮化硼和立方氮化硼的知識,分析兩者的區別和不同之處。
  • 淺析六方氮化硼陶瓷的製備與應用
    六方氮化硼誕生在19世紀40年代的貝爾曼實驗室中,它的結構和性能與石墨極為相似,由於顏色潔白,有「白石墨」之稱。六方氮化硼陶瓷作為一種新型複合陶瓷基材料,除了具有低密度、高熔點、低硬度、抗熱震性和機械加工性能好等優點,還具有耐高溫、熱脹係數小、熱導率高、介電常數低、可靠的電絕緣性等許多優異的性能,是一種有著巨大發展潛力的高溫結構陶瓷材料。
  • 氮化硼牽手石墨稀 超硬材料「風再起」
    新華社圖片  石墨烯+六方氮化硼=新電晶體  如果說概念炒作等同於資金短炒的話據相關媒體報導,麻省理工學院的研究人員引入一種單原子六方氮化硼,即厚度、屬性和石墨烯類似的材料,並將一層石墨烯置於其上,最終得到的混合材料,既有石墨烯的導電特性,還具備了建造電晶體所必需的能隙。
  • Nature:北大劉開輝課題組首次實現分米級二維單晶六方氮化硼的製備
    2019年5月22日,北京大學物理學院劉開輝研究員、俞大鵬院士、王恩哥院士與合作者在《自然》雜誌在線發表題為「Epitaxial growth of a 100-square-centimetre single-crystalhexagonal boron nitride monolayer on copper」的研究論文,在國際上首次報導利用中心反演對稱性破缺的單晶銅襯底實現分米級二維單晶六方氮化硼的外延製備
  • 上海微系統所等在六角氮化硼溝槽中成功製備石墨烯納米帶
    中國科學院上海微系統與信息技術研究所在石墨烯納米帶可控制備研究中取得新進展。信息功能材料國家重點實驗室研究員王浩敏團隊在國際上首次通過模板法在六角氮化硼溝槽中實現石墨烯納米帶可控生長,成功打開石墨烯帶隙,並在室溫下驗證了其優良的電學性能,為研發石墨烯數字電路提供了一種可能的技術路徑。
  • 國際首次通過模板法在六角氮化硼溝槽中成功製備石墨烯納米帶
    中國科學院上海微系統與信息技術研究所在石墨烯納米帶可控制備研究中取得新進展。
  • 復旦大學的共形六方氮化硼改性技術研究成果
    經過三年的努力,復旦大學國家重點分子工程重點實驗室衛大成開發了一種成功的共形六方氮化硼改性技術。 3月13日,相關研究成果在線發表《自然—通訊》。專家認為,這項工作有望為介電基板的改造提供新技術,以解決散熱問題。
  • 復旦大學成功研發共形六方氮化硼修飾技術
    復旦大學聚合物分子工程國家重點實驗室魏大程團隊經過3年努力,研發成功共形六方氮化硼修飾技術。3月13日,相關研究成果在線發表於《自然—通訊》。專家認為,這項工作將有望為解決晶片散熱問題提供一種介電基底修飾的新技術。
  • 六方氮化硼:似乎是5G RF開關的首選材料
    翻譯自——spectrum在金電極之間夾著一層原子薄的六方氮化硼層,可以作為傳輸5G甚至更高頻率的開關。德克薩斯州的工程師設計了一種類似記憶體的非揮發性的2D六方氮化硼開關原子數量級的二維材料在很多方面都很有用,但直到兩年前,還沒有人想到它們能製造出更好的存儲設備。Deji Akinwande, Jack Lee和他們在UT Austin的團隊嘗試了一下。
  • 納米科學:研究人員發現了新的氮化硼相和創造純c-BN的新方法!
    納米科學:研究人員發現了新的氮化硼相和創造純c-BN的新方法!北卡羅來納州立大學的研究人員發現了材料氮化硼(Q-BN)的新階段,它可用於製造工具和電子顯示器。研究人員還開發了一種在環境溫度和氣壓下製造立方氮化硼(c-BN)的新技術,該技術具有一系列應用,包括先進電網技術的開發,這是我們Q-carbon發現的續集,並將Q-carbon轉化為鑽石,」北卡羅來納州立大學材料科學與工程系John C. Fan傑出講座教授,一篇描述該研究的論文的主要作者Jay Narayan說。
  • 超薄石墨烯/氮化硼設備,超導/絕緣隨心切換
    eurekalert.org網站7月17日報導,美國能源部勞倫斯伯克利國家實驗室(LBNL)的研究人員開發了一種新型石墨烯裝置,雖然其厚度比人類頭髮直徑還小,但卻擁有非常奇特的性質:研究人員只需簡單地「翻轉開關」,石墨烯裝置就能實現從超導體到絕緣體再到超導體的切換。相關研究成果刊登於《自然》雜誌。
  • 六方氮化硼粒徑指什麼 氮化硼粒度是幾微米
    六方氮化硼是一種白色粉末,潤滑性能良好,具有耐高溫、耐腐蝕、熱導率高、絕緣性能好等特性,常常用於超高溫材料的原材料,在能源、航空航天、化妝品、電子等領域中得到了越來越廣泛的應用。六方氮化硼雖然是粉末狀,但它也是有粒徑可言的,粒徑指的是什麼呢?
  • 六方氮化硼之單層二硫化鉬的定向外延
    據報導,中國科學院物理研究所納米物理與器件實驗室張廣宇課題組報導了採用化學氣相沉積法在六方單晶上定向外延單層二硫化鉬薄膜,並對薄膜特性進行了仔細研究。六方與二硫化鉬都具有三重對稱性,是具有原子級平整表面的絕緣體。所製備的薄膜由兩種取向的晶粒構成,兩種取向的晶粒彼此夾角為60度,兩種取向的晶粒在襯底上具有相等的能量最低態。
  • 科學家發現調控石墨烯的帶隙新方法
    通過壓縮氮化硼和石墨烯層,研究人員能夠提高材料的帶隙,使其更接近成為當今電子器件中可用的半導體材料本文引用地址:http://www.eepw.com.cn/article/2018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