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薄石墨烯/氮化硼設備,超導/絕緣隨心切換

2020-12-05 科技工作者之家

由原子級石墨烯層和氮化硼層堆疊而成的moiré超晶格。綠色圓圈指代超導性。

eurekalert.org網站7月17日報導,美國能源部勞倫斯伯克利國家實驗室(LBNL)的研究人員開發了一種新型石墨烯裝置,雖然其厚度比人類頭髮直徑還小,但卻擁有非常奇特的性質:研究人員只需簡單地「翻轉開關」,石墨烯裝置就能實現從超導體到絕緣體再到超導體的切換。相關研究成果刊登於《自然》雜誌。論文第一作者、Feng Wang實驗室博士後研究員Guorui Chen說:「通常情況下,如果科學家想研究電子在超導量子相和絕緣相中的相互作用,他們需要對不同的材料展開研究。採用我們的系統,科學家們就可以在一種材料中同時研究超導相和絕緣相了。」Wang是該項目的負責人,也是LBNL和加州大學伯克利分校教授。

這種特殊的石墨烯器件主要由原子厚度的石墨烯層和二維氮化硼層構成。兩種二維材料形成的重複圖案稱為moiré超晶格。研究人員可以藉助石墨烯器件探索高溫超導現象背後複雜的原理。在此前的研究中,研究人員曾對由三層石墨烯製成的裝置中的Mott絕緣體的特性進行了觀測。Chen解釋說,長期以來,科學家們一直認為通過在Mott絕緣體中添加更多的電子或正電荷,可以實現超導。

在過去的10年中,研究人員一直在研究如何能使不同的二維材料結合在一起。他們的研究首選是石墨烯:石墨烯因其良好的導熱、導電性能而聞名於世。曾有研究人員發現,石墨烯形成的moiré超晶格具有非常奇特的物理特性,例如當石墨烯層以特定角度排列時,可以產生超導現象。Chen說:「因此,在這項研究中,我們有了這樣的疑問:既然三層石墨烯系統可以是Mott絕緣體,那麼它也可能是超導體嗎?」

Chen的團隊與史丹福大學的David Goldhaber和復旦大學的yubo Zhang等合作,利用稀釋制冷機為石墨烯/氮化硼器件製造了40毫開爾文的低溫環境。研究人員預計在這一溫度附近,材料有可能出現Mott絕緣體超導性。當設備冷卻至4開爾文時,研究人員在設備的頂部和底部的柵極上施加了電壓。正如他們所料,在高垂直電場作用下,石墨烯/氮化硼裝置的每個單元都會具有一個電子。電子穩定地停留在單元格內,形成Mott絕緣體。隨後,研究人員提高了電壓值,他們驚喜地發現電子已經不再穩定了:電子開始在單元格間自由穿梭。換句話講,器件已經從Mott絕緣體切換到了超導體。Chen解釋說,氮化硼moiré超晶格在某種程度上增強了電子間的相互作用,這種相互作用是在施加電壓時發生的。此時的絕緣-超導特性是可逆的——當電壓降低時,設備又會切換回絕緣態。

石墨烯/氮化硼設備將為科學家們提供微型的多功能「實驗室」,使他們對「精緻」的原子間/電子間相互作用有更深刻的認識。量子計算機和Mott絕緣體新材料可能都會因此受益。Chen說:「這個結果讓我們非常興奮。石墨烯/氮化硼裝置的表現超乎我們的想像。它幾乎可以用於研究任何東西——不論是單個粒子還是超導性。這是我所了解到的最好的研究物理學新理論的系統。」

科界原創

編譯:雷鑫宇

審稿:alone

責編:唐林芳

期刊來源:《自然》

期刊編號:0028-0836

版權聲明:本文由科界平臺原創編譯,中文內容僅供參考,一切內容以英文原版為準。轉載請註明來源科技工作者之家—科界App。

相關焦點

  • 石墨烯潛的量子潛力——同時具有超導、絕緣和磁性的神奇材料
    自從石墨烯在2004年被發現以來,科學家們就一直在尋找將這種原子般薄的2D材料投入使用的方法。石墨烯比單鏈DNA還薄,但強度是鋼的200倍,是電和熱的優良導體,它可以符合任何形狀,從超薄的2D薄片到電子電路。
  • 挖掘石墨烯的潛在潛力以促進量子信息科學的發展
    現在,正如今天在《自然》雜誌上所報導的那樣,研究人員已經利用他們的石墨烯系統的才能,不僅發揮了兩個特性,還發揮了三個特性:超導,絕緣和一種稱為鐵磁性的磁性。多任務設備可以使新的物理實驗成為可能,例如為更快的下一代電子設備(如量子計算技術)尋求電路方面的研究。
  • 新開發的石墨烯裝置,既是墨烯超導體,又能是石墨烯絕緣體!
    它可以很容易地從導電而不損失任何能量的超導材料,切換到阻擋電流的絕緣體,然後再回到超導材料——所有這一切都只需要簡單地翻轉一個開關,其研究發現發表在《自然》上。通常,當有人想研究電子在超導量子相和絕緣相中的相互作用時,需要研究不同的材料。伯克利實驗室材料科學部的教授,也是加州大學伯克利分校的物理學王教授說:通過該系統,可以在一個地方同時研究超導相和絕緣相。
  • 中美科學家:超薄石墨烯「三明治」式的微型靈敏磁場傳感器
    由中國、美國的物理學家組成的一個研究團隊,通過使用超薄石墨烯「三明治」製造了一種微型磁場傳感器,該傳感器可以在比以前的傳感器更大的溫度範圍內工作,同時還可以檢測磁場中的微小變化,而這些變化可能會在更大的磁場背景中丟失。
  • 觀察到「魔角」扭曲雙層石墨烯中的超導性和類莫特絕緣態
    物理學家將「Twistronics」定義為相鄰範德瓦爾斯層之間的相對扭曲角,以產生石墨烯中的莫爾條紋和平帶。這一概念已經成為一種新的和獨特適合於顯著改變、定製基於二維材料的設備屬性,以實現電流流動的方法。「Twistronics」的顯著效果在研究人員開創性工作中得到了例證,證明了當兩個單層石墨烯層以θ=1.1±0.1°的「魔角」扭轉角度堆疊時,出現了非常平坦的帶。
  • 科學家利用納米系統對氮化硼功能化,氮化硼納米材料功能化及應用
    化學工程師首次利用其他納米系統對氮化硼進行功能化,氮化硼納米材料功能化及其應用 。伊利諾伊大學芝加哥分校的研究人員發現了一種改變氮化硼的途徑,氮化硼是一種分層的二維材料,因此它可以與其他材料結合,例如電子,生物傳感器和飛機中的材料。
  • 「魔角」石墨烯織造「高溫」超導
    圖5.價帶半滿填充下的單體相互作用金屬態與多體相互作用絕緣體態石墨烯和高溫超導這兩個領域看似相關度不高,實際上卻存在千絲萬縷的聯繫。也正是如此,對於石墨烯乃至其他碳基材料中的超導電性的探索從未停止。因為石墨烯的載流子濃度相比高溫超導要低多個數量級,要實現超導最簡單的辦法就是對其進行載流子摻雜,即引入鹼金屬或鹼土金屬等元素,結果並不令人滿意,臨界溫度從0.15到11.5 K不等,距離室溫超導遙不可及[7]。而且,摻雜的可控性並不好,獲得的超導電性也比較微弱,這類摻雜石墨烯超導與高溫超導似乎並不像。
  • 石墨烯/六方氮化硼平面異質結研究獲進展—新聞—科學網
    中科院上海微系統所
  • 白石墨烯(單層少層六方氮化硼)樹脂改性 磨料磨塊 彈性磨塊
    6㈢白石墨烯與氮化硼(六方氮化硼)主要參數對比,白石墨烯各項性能大幅優於氮化硼(六方氮化硼):... 6五、廣東納路納米科技有限公司規模化製備的白石墨烯品質... 7六、白石墨烯改性耐磨樹脂的技術優勢與產品應用... 7㈠白石墨烯二維納米原材料領先性唯一性優勢... 7㈡白石墨烯複合改性劑性能可調節優勢... 7㈢納米複合材料的均勻分散技術應用效果優勢
  • 石墨烯超導性越發誘人!最新發現:石墨烯中「魔角」範圍比預期大
    本研究中,在扭曲雙層石墨烯(TBLG)中,實驗觀察到超晶格第一個微帶(結構特徵)在「魔角」處半填充時的絕緣相。研究小組確定這是一種莫特絕緣體(一種具有超導特性的絕緣體),在略高和低摻雜量下表現出超導電性。相圖顯示高溫超導體在超導轉變溫度(Tc)和費米溫度(Tf)之間。
  • 石墨烯/六方氮化硼平面異質結研究獲進展
    中國科學院上海微系統與信息技術研究所石墨烯/六方氮化硼平面異質結研究取得新進展,研究員謝曉明領導的研究團隊採用化學氣相沉積(CVD)方法成功製備出單原子層高質量石墨烯
  • 石墨烯+六方氮化硼=新的電晶體
    石墨烯(Graphene)自十幾年前誕生以來就一直讓科學家們著迷。這種僅僅一個原子厚度的碳元素材料擁有出色的電子特性、強度、超輕重量,用途也不斷拓寬,但是如何為其植入能隙(band gap/半導體或是絕緣體的價帶頂端至傳導帶底端的能量差距),從而製造電晶體和其它電子設備,卻始終讓科研人員束手無策。
  • 超薄納米材料膜或激發新一代可重寫存儲設備和低功耗電子產品
    超薄納米材料膜或激發新一代可重寫存儲設備和低功耗電子產品由伯克利實驗室材料科學系高級教授,加州大學伯克利分校物理學教授Alex Zettl領導的研究小組,開發了一種新技術,該技術可以用超薄材料製造下一代電子產品的超薄材料,例如可擦寫,低功耗等。存儲電路。他們的發現發表在《Nature Electronics》雜誌上。
  • 高溫氮化硼在金屬中的優異性能
    氮化硼納米材料具有良好的電絕緣性能、導熱性、耐化學腐蝕性和潤滑性能。不僅在化學能和電子方面被廣泛應用,在複合金屬催化的氫化或氫也有應用,氮化硼往往是在作為載體的進一步轉換陶瓷燒結時,石墨烯襯底使用的領域中,烴類,氧化還原反應等領域。
  • 石墨烯超晶格:既成為絕緣體,也可成為超導體!
    技術之前的研究人員,當然也包括這個團隊,已經通過將材料與其他超導金屬接觸(這種組織結構使得石墨烯繼承了其他超導體的行為)合成石墨烯超導體。這一次,團隊發現了一種使得石墨烯在自身基礎上實現超導的方法,顯示出超導性是這種純淨的碳基材料的內在特性。
  • 六方氮化硼石墨烯已具備實用價值
    原標題:六方氮化硼石墨烯已具備實用價值 隨著人們生活需求的日益增長,各類電子產品的性能及功能得到了極大提高。同時,傳統電子材料的物理限制也因此逐漸顯現,人們愈加迫切地需要具備更加強大性能的新一代電子原材料作為電子工業繼續騰飛的基石。
  • 又是魔角石墨烯!又一次顛覆傳統認知
    當具有相似晶格常數的兩個單層石墨烯垂直堆疊且略微未對準時,則會呈現出周期性莫爾圖案,從而改變材料的電子態和相變,產生新穎的物理性質。2018年3月,麻省理工學院PabloJarillo-Herrero課題組(曹原在MIT的博士生導師)在~1.1°魔角扭曲的雙層石墨烯中發現新的電子態,可以簡單實現絕緣體到超導體的轉變,打開了非常規超導體研究的大門。
  • 「魔力角度」:讓石墨烯超晶格既可成為絕緣體,也可成為超導體!
    在研究石墨烯電子特性的過程中,團隊開始利用石墨烯薄片進行簡單層疊,他們首先從石墨上剝離出單層石墨烯片,然後再從一個塗有粘性聚合物和絕緣材料氮化硼的載玻片上,小心翼翼地撿起半片,製造出兩片超晶格。團隊重複了這一實驗,創造出幾個具有不同旋轉角度(0到3度之間)的「設備」即石墨烯超晶格。他們將電極連接到每個設備上,測量流過的電流,然後在流過設備的電流給定的情況下,測算出設備電阻。
  • 魔角石墨烯三個月內第5篇《Nature》
    第二篇論文研究了扭轉角的分布信息,以六方氮化硼封裝的魔角石墨烯為研究對象,使用納米級針尖掃描超導量子幹涉裝置獲得處於量子霍爾態的朗道能級的斷層圖像,並繪製了局部扭轉角的變化圖。結果表明,扭轉角的無序程度與魔角石墨烯的傳輸特性密切相關,推動了相關物理現象的解釋以及應用的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