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墨烯潛的量子潛力——同時具有超導、絕緣和磁性的神奇材料

2020-12-05 老胡說科學

本文參加百家號 #科學了不起# 系列徵文賽。

在二氧化矽/矽片上的石墨烯器件的光學圖像。發光的金屬絲連接到金電極上進行電測量。伯克利實驗室的科學家們發掘了石墨烯作為一種可電調諧超導體、絕緣體和磁性器件的潛在才能,以推動量子信息科學的發展。

自從石墨烯在2004年被發現以來,科學家們就一直在尋找將這種原子般薄的2D材料投入使用的方法。石墨烯比單鏈DNA還薄,但強度是鋼的200倍,是電和熱的優良導體,它可以符合任何形狀,從超薄的2D薄片到電子電路。

去年,由伯克利實驗室材料科學系的教授,加州大學伯克利分校的物理學教授王峰帶領的一組研究人員開發了一種多任務石墨烯器件,該器件可以從有效導電的超導體切換到可抵抗電流的絕緣體。

如今,正如《自然》雜誌今天所報導的,研究人員已經利用石墨烯系統的特性來同時兼顧超導、絕緣和一種稱為鐵磁性的磁性,而不僅僅是兩種性質。多任務處理設備可能會使新的物理實驗成為可能,比如對更快的新一代電子電路(如量子計算技術)的研究。

納米製造過程中夾在氮化硼層之間的三層石墨烯材料的光學圖像(左),以及帶有金電極的三層石墨烯/氮化硼裝置(右)。到目前為止,同時顯示超導、絕緣和磁性的材料非常罕見。大多數人認為石墨烯很難產生磁性,因為它通常沒有磁性。我們的石墨烯系統是第一個將這三種特性結合在一個樣品中的系統。

用電來打開石墨烯的潛在電勢

石墨烯在電子領域有很大的潛力。其原子薄的結構,加上其強大的電子和導熱性,可以在下一代電子和存儲設備的開發中提供獨特的優勢。

問題是,如今用於電子產品的磁性材料是由鐵磁性金屬製成的,如鐵或鈷合金。鐵磁性材料,像普通的條形磁鐵,有一個北極和一個南極。當鐵磁材料被用於在計算機硬碟上存儲數據時,這些磁極點向上或向下,代表0和1——稱為位。

然而,石墨烯不是由磁性金屬製成的——它是由碳製成的。因此,科學家們想出了一個創造性的解決方案。

三層石墨烯/氮化硼雲紋超晶格的電子和鐵磁性質說明。他們設計了一個超薄的裝置,只有1納米的厚度,有三層原子厚度的石墨烯。當夾在二維氮化硼層之間時,石墨烯層——在研究中稱為三層石墨烯——形成一種重複的模式,稱為莫爾超晶格。

通過在石墨烯器件的門上施加電壓,來自電的力量刺激器件內的電子沿同一方向旋轉,就像微型汽車在軌道上賽車一樣。這產生了強大的動力,將石墨烯裝置轉化為鐵磁系統。

更多的測量結果揭示了一組驚人的新特性:石墨烯系統內部不僅具有磁性,而且具有絕緣性;儘管有磁性,它的外邊緣卻變成了沒有阻力的電流通道。研究人員說,這種特性是一類罕見的絕緣子,稱為Chern絕緣子。

雙門控三層石墨烯/氮化硼裝置原理圖。插圖顯示了三層石墨烯與底層硼氮化層之間的雲紋超晶格圖案。更令人驚訝的是,來自麻省理工學院的合著者張亞輝通過計算發現,石墨烯器件不僅只有一條導電邊,而且還有兩條導電邊,這使其成為第一個被觀察到的「高階Chern絕緣體」,這是三層石墨烯中強電子-電子相互作用的結果。

科學家們一直在研究一種被稱為拓撲的領域,即研究物質的奇異狀態,以尋找Chern絕緣體。Chern絕緣體為在量子計算機中操作信息提供了潛在的新方法,在量子計算機中,數據存儲在量子位上。量子位可以表示1、0,也可以表示同時為1和0的狀態。

「我們的發現表明,石墨烯是研究不同物理的理想平臺,從單粒子物理到超導性,現在又從拓撲物理到研究二維材料中物質的量子相,」陳說。「令人興奮的是,我們現在可以在一個只有百萬分之一毫米厚的微型設備中探索新的物理學。」

研究人員希望用他們的石墨烯裝置進行更多的實驗,以便更好地了解Chern絕緣體/磁鐵是如何形成的,以及其不同尋常的特性背後的力學原理。

相關焦點

  • 挖掘石墨烯的潛在潛力以促進量子信息科學的發展
    現在,正如今天在《自然》雜誌上所報導的那樣,研究人員已經利用他們的石墨烯系統的才能,不僅發揮了兩個特性,還發揮了三個特性:超導,絕緣和一種稱為鐵磁性的磁性。多任務設備可以使新的物理實驗成為可能,例如為更快的下一代電子設備(如量子計算技術)尋求電路方面的研究。
  • 證明存在常溫超導(室溫超導)材料
    超導體具有三個臨界參數:臨界轉變溫度Tc、臨界磁場強度Hc、臨界電流密度Jc。當超導體同時處於三個臨界條件內時,才顯示出超導性。在本文發表以前所發現的超導材料全部都是低於零度。2超導的機理BCS理論BCS理論是以近自由電子模型為基礎,以弱電子-聲子相互作用為前提建立的理論。
  • 超薄石墨烯/氮化硼設備,超導/絕緣隨心切換
    論文第一作者、Feng Wang實驗室博士後研究員Guorui Chen說:「通常情況下,如果科學家想研究電子在超導量子相和絕緣相中的相互作用,他們需要對不同的材料展開研究。採用我們的系統,科學家們就可以在一種材料中同時研究超導相和絕緣相了。」Wang是該項目的負責人,也是LBNL和加州大學伯克利分校教授。
  • 日本發現鐵系超導材料的超導狀態和反鐵磁性狀態可以同時存在
    據《日刊工業新聞》2014年3月28日報導,日本高能加速器研究機構與東京工業大學組成的研究小組共同研究發現,鐵系超導材料在超導狀態下,當電子濃度達到一定程度時,呈現反鐵磁性狀態。
  • 最新未來二十大最具有潛力新材料盤點
    據資料顯示,近年來我國批量生產的軍用飛機機體和發動機用鈦質量合計佔比達25%,而F-22鈦合金佔比更是高達41%。鈦金屬由於具有高強度、延展性好、耐腐蝕、無磁性等優越性能,被廣泛用於航空航天、化工、石油、電力等領域。 除鈦合金之外,輕型合金還主要包括鋁合金和鎂合金。鋁合金使用較早,如今普及程度也較高,在汽車、輪船等領域經常出現。
  • 科學家開發隱形和超導材料
    具有「不可能」特性的超材料在世界各地的許多實驗室,研究人員正在努力創造「超材料」,其特性超出了其組成成分的特性。從物理角度看,是人工合成和以特殊方式建造的結構,具有自然界無法獲得的電磁或光學特性。未來,新材料可以讓實現隱形、創建通用無線充電器和大數據存儲系統、以及控制超導體的性能成為可能。
  • 高壓誘發的量子自旋液體材料的Mott相變和超導
    高壓、低溫和強磁場等極端條件在探索新材料揭示新物理現象方面發揮著越來越重要的作用。研究材料在這些極端條件下的構效關係,能揭示許多奇異且具有潛在應用價值的物理現象。通常認為QSL是非常規超導體的母體,經過適當的電子或者空穴摻雜之後發生Mott相變就會變成超導(Science 235 (1987) 1196)。因此開展量子自旋液體從絕緣體到金屬的Mott相變研究,進而探索可能的超導電性,不僅能進一步深化人們對量子自旋液體本徵物性的理解,而且將會對揭示非常規超導體的機理具有非常重要的意義。早期研究都集中在有機量子自旋液體候選材料(Phys. Rev.
  • 《自然》雜誌:範德華磁性材料中發現的量子激子
    此外,許多外來物理相(例如超導)是激子產生的現象。儘管有豐富的理論預測和悠久的歷史(最早在1930年代報導),但有關激子的許多物理學主要是關於電子和空穴「簡單」結合的最初概念,很少從1930年代電子學的發現中得到更新。
  • 研究觀測到特殊超導材料的量子效應
    一個國際研究組利用「掃描隧道顯微鏡」技術直接觀測到一種特殊超導材料中令人意外的量子效應,並發現了特定雜質如何摧毀其超導性能。傳統超導材料都需要在很低的溫度下實現,約十年前科研人員發現一種含鐵材料在相對高一些的溫度下也可實現超導,吸引了大量研究人員的關注。
  • 科學家創造未來材料:隱形和超導
    能量在空中傳遞  國立研究大學(ITMO)的科學家開發出一種超材料,藉助該材料,能量可以同時以幾種頻率在空中傳遞,這使得創建通用無線充電器成為可能。新材料可以同時與不同類型的無線接收器或電力發送器一起使用。它是一組導體,以特殊圖案鋪設,並通過電容器彼此連接。
  • 進展 | 高壓誘發的量子自旋液體材料的Mott相變和超導
    高壓、低溫和強磁場等極端條件在探索新材料揭示新物理現象方面發揮著越來越重要的作用。研究材料在這些極端條件下的構效關係,能揭示許多奇異且具有潛在應用價值的物理現象。通常認為QSL是非常規超導體的母體,經過適當的電子或者空穴摻雜之後發生Mott相變就會變成超導(Science 235(1987) 1196)。因此開展量子自旋液體從絕緣體到金屬的Mott相變研究,進而探索可能的超導電性,不僅能進一步深化人們對量子自旋液體本徵物性的理解,而且將會對揭示非常規超導體的機理具有非常重要的意義。
  • 物理系《科學》發文 揭示拓撲誘導的磁性量子相變
    在x = 0.67附近材料發生從鐵磁到順磁的量子相變,並伴隨著反常霍爾電阻符號的改變。       拓撲絕緣體是近年來凝聚態物理領域最重要的前沿研究方向之一。在拓撲絕緣體材料中,由於存在很強的自旋軌道耦合,其電子結構會呈現非平庸的拓撲特性。這使得拓撲絕緣體的表面存在著受拓撲保護的金屬態,具有非常美妙的物理性質,在自旋電子學和量子計算方面可能有重要的應用前景。
  • 超導量子晶片具有哪些優勢?
    但由於量子計算遵循量子力學的規律和屬性,傳統的經典集成電路晶片而言,量子晶片在材料、工藝、設計、製造、封測等方面的要求和實現路徑上都存在一定差異。兩種主流實現方式經典集成電路晶片通過一個個電晶體構建經典比特,二進位信息單元即經典比特,基於半導體製造工藝,採用矽、砷化鎵、鍺等半導體作為材料。
  • 「魔角」石墨烯織造「高溫」超導
    這種單層結構讓石墨烯具有強大的「抗壓」能力,手機上鍍上一層石墨烯,就相當於有了一層堅硬的護盾。石墨烯裡的電子非常獨特,它們跑的很快(載流子遷移率是矽材料的10倍),需要狄拉克方程來描述。石墨烯屬於零距離半導體,具有完美的狄拉克錐形能帶結構,在材料製備和器件構造上有得天獨厚的優勢,被譽為是未來最有可能替代矽半導體器件的之一。石墨烯還具有非常良好的熱傳導和光學性能,能夠得到多種相關的化合物。
  • 一種新的量子材料--拓撲絕緣體
    圖:金屬、絕緣體和拓撲絕緣體的關係最早發現的拓撲絕緣體狀態,可以追溯到20多年前發現的量子霍爾效應。量子霍爾效應分別獲得1985年和1998年兩度Nobel物理學獎,開創了凝聚態物理學的一個新紀元。但由於這種效應需要滿足強磁場和低溫這兩個條件,不利於推廣應用。
  • 超導之謎原來如此?科學家在超導體中,直接觀察到一種量子效應!
    傳統超導體只能在極低的溫度下工作,但大約十年前發現的某些鐵基材料可以在相對較高溫度下進行超導,並引起了科學家們的注意。鐵基材料中超導電性究竟是如何形成的是一個謎,特別是因為鐵的磁性似乎與超導電性的出現相衝突。
  • 科學家首度合成出室溫超導材料,在15℃展現超導特性
    超導材料雖然因零電阻、抗磁性而威名遠播,但將其技術化的困難點仍在於,這些材料只能在低溫高壓環境中發揮作用,也因此,尋找室溫下具有超導特性的材料,是科學家夢寐以求的目標。現在科學家似乎成功了,來自羅徹斯特大學的工程師和物理學家們,首次在高壓力下開發出室溫超導材料,於15℃出現超導特性。
  • 科學家首度合成出室溫超導材料,在15℃展現超導特性
    超導材料雖然因零電阻、抗磁性而威名遠播,但將其技術化的困難點仍在於,這些材料只能在低溫高壓環境中發揮作用,也因此,尋找室溫下具有超導特性的材料,是科學家夢寐以求的目標。現在科學家似乎成功了,來自羅徹斯特大學的工程師和物理學家們,首次在高壓力下開發出室溫超導材料,於15℃出現超導特性。
  • 量子反常霍爾效應的實驗觀測和體會(四)
    量子反常霍爾效應的實驗觀測和體會(四)薛其坤  延伸到FeSe高溫超導體系我們同樣利用分子束外延(MBE)的辦法長出原子級平整的FeSe超導薄膜(圖1),從而以「黑馬」的姿態進入凝聚態物理另一個非常重要的領域
  • 壓力山大更超導|超導「小時代」
    第三,利用這一神奇現象可以實現哪些重要或新奇的應用?對於這三個問題的探索構成了超導研究的主體,它們分別對應於超導機理研究,超導材料研究和超導應用研究。圖2: 超導體中的電子具有非局域地感受遠處磁通量的能力,就像一個宏觀尺度上的Aharonov-Bohm效應體系。二 超導研究的意義:應用與基礎物理一百多年過去了,為何我們仍然對於超導研究如此熱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