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魔力角度」:讓石墨烯超晶格既可成為絕緣體,也可成為超導體!

2020-12-06 環球創新智慧

導讀

近日,美國麻省理工學院和哈佛大學的物理學家們發現,石墨烯能夠具有更加奇妙的電子特性。他們通過調諧石墨烯,使之表現為超導體或者絕緣體。

背景

2004年,英國曼徹斯特大學的安德烈·海姆教授和康斯坦丁·諾沃肖洛夫教授從石墨薄片中剝離出了石墨烯。這種由單層碳原子組成六角形蜂巢結構的薄片,迅速受到了科學家們的高度重視。它不僅是世界上迄今為止發現的最薄的材料,而且重量也非常輕。此外,它的柔性也相當高,強度超過鋼鐵百倍,導電性能勝過銅。

石墨烯享有「黑金」、「新材料之王」等美譽,甚至有科學家預測石墨烯極可能掀起一場席捲全球的顛覆性的新技術新產業革命。目前,石墨烯的已經廣泛應用於許多科技領域,例如:柔性電子、高效電晶體、傳感器、新材料、電池、超級電容、半導體製造、新能源、通信、太赫茲技術、醫療等。作為一項融合到許多科技領域中、極具影響力的前沿創新技術,筆者在以往的多篇文章中都介紹過石墨烯的相關科研成果。

來源:Tatiana Shepeleva/Shutterstock

創新

近日,美國麻省理工學院和哈佛大學的物理學家們發現,神奇材料(石墨烯)展現出更奇妙的電子特性。在兩篇近日發表於《自然》雜誌的論文中,團隊報導了他們可以調諧石墨烯表現出兩種極端不同電氣特性:第一,作為絕緣體,電子在其中完全無法流動;第二,作為超導體,電子在其中可在零電阻的情況下流動。

(圖片來源:MIT)

這項研究受到了美國戈登和貝蒂摩爾基金會和國家科學基金的支持。

技術

之前的研究人員,當然也包括這個團隊,已經通過將材料與其他超導金屬接觸(這種組織結構使得石墨烯繼承了其他超導體的行為)合成石墨烯超導體。這一次,團隊發現了一種使得石墨烯在自身基礎上實現超導的方法,顯示出超導性是這種純淨的碳基材料的內在特性。

物理學家們創造了由兩層石墨烯薄片層疊在一起的「超晶格(superlattice)」,從而實現這種效果。兩層石墨烯薄片並不是剛剛好的層疊在一起,而是稍微旋轉了一下,之間存在一個1.1度的「魔力角度」。結果,在上方的六邊形蜂窩狀圖案發生輕度偏移,創造出「雲紋」般的效果。

(圖片來源:MIT)

這將引發石墨烯薄片中電子之間神奇的「強關聯相互作用」。在任何其他的層疊結構中,石墨烯與其臨近層之間都會保持獨立,無論是在電子學意義上還是在其他方面,都交互得非常少。

MIT 物理學副教授 Pablo Jarillo-Herrero 領導的團隊發現,當在「魔力角度」下旋轉時,兩層石墨烯是非導電的,類似於一種奇異的材料:莫特絕緣體。後來,研究人員施加了電壓,添加少量的電子到石墨烯超晶格中,他們發現,在達到一定量後,電子擺脫了起初的絕緣狀態,並以零電阻的狀態流動,就像通過超導體一樣。

說起材料的導電能力,我要首先介紹一項重要的物理理論:能帶理論(Energy band theory )。它是討論晶體(包括金屬、絕緣體和半導體的晶體)中電子的狀態及其運動的一種重要的近似理論。

簡單地說,能帶是指晶體中電子所能具有的能量範圍;形象地說,在物理學中,我們往往可以用一條條水平橫線表示電子所處的各個能級,一定能量範圍內的許多能級(彼此相隔很近)形成一條帶,稱為能帶。

各種晶體能帶數目及其寬度等都不同。相鄰兩能帶間的能量範圍稱為「能隙」或「禁帶」,晶體中電子不能處於這種能量範圍。完全被電子佔據的能帶稱「滿帶」,滿帶中的電子不會導電;完全末被佔據的稱「空帶」;部分被佔據的稱「導帶」。導帶中的電子能夠導電;價電子所佔據能帶稱「價帶」。能量比價帶低的各能帶一般都是滿帶,價帶可以是滿帶,也可以是導帶。

(圖片來源:參考資料【2】)

一般常見的金屬材料,其導帶與價帶之間的「能隙」非常小甚至重疊在一起,在室溫下電子很容易獲得能量而跳躍至傳導帶而導電。禁帶寬度的大小決定了材料是具有半導體性質,還是具有絕緣體性質。半導體的禁帶寬度較小,只要給予適當條件的能量激發(例如:升溫、光照、電磁場激發),電子就可以被激發傳到導帶,從而使材料具有導電性。然而,絕緣體的禁帶寬度很大,即使在較高的溫度下,仍是電的不良導體。

然而,莫特絕緣體卻是一種神奇的材料。從能帶結構來看,它是可以導電的;然而實際測量時,它卻是不導電的絕緣體。特別是,它們的能帶是半滿的,但是由於強烈的靜電相互作用(例如同性電荷相互排斥),這種材料不會導電。從根本上說,這種半滿的能帶分裂為兩個小型的、幾乎平面的能帶,電子完全佔據了其中一個,而另一個卻是空的,因此就像絕緣體一樣。

Jarillo-Herrero 解釋道:「這意味著所有電子都會被阻止,所以它是一種絕緣體,因為這種電子之間的強烈的排斥力,阻礙了電流的形成。為什麼莫特絕緣體如此重要?原因是,大多數高溫超導體的母體化合物就是莫特絕緣體。」

換句話說,科學家們已經找到了方法,在相對較高的溫度下(100開爾文)操控模特絕緣體的特性,將它們轉化為超導體。為了實現這個目標,他們通過化學方法在材料中「摻雜」了氧,這種原子吸引電子離開莫特絕緣體,留下更多的空位給剩餘的電子流動。當添加的氧足夠多時,絕緣體變成了超導體。Jarillo-Herrero 表示,這種轉化到底是如何發生的,30年來一直是個謎。

Jarillo-Herrero 表示:「這個問題已經存在了30年左右,一直都未解決。這些高溫超導體一直都在被研究,它們具有許多有趣的表現。但是,我們還不知道怎麼去解釋它們。」

Jarillo-Herrero 及其同事們尋找到了一種更簡單的平臺,用於研究這些非傳統的物理現象。在研究石墨烯電子特性的過程中,團隊開始利用石墨烯薄片進行簡單層疊,他們首先從石墨上剝離出單層石墨烯片,然後再從一個塗有粘性聚合物和絕緣材料氮化硼的載玻片上,小心翼翼地撿起半片,製造出兩片超晶格。

然後,他們非常輕微地旋轉載玻片,撿起另一半的石墨烯片,將它附著在前面一半的石墨烯片上。他們通過這種方法,創造出一種具有偏移圖案的超晶格,它不同於石墨烯原本的蜂窩狀晶體結構。

團隊重複了這一實驗,創造出幾個具有不同旋轉角度(0到3度之間)的「設備」即石墨烯超晶格。他們將電極連接到每個設備上,測量流過的電流,然後在流過設備的電流給定的情況下,測算出設備電阻。

Jarillo-Herrero 表示:「如果你的旋轉角度偏差0.2度,所有這些物理現象都會消失,超導性或者莫特絕緣體就不會出現。所以,你必須非常精準地對齊角度。」在1.1度(這種旋轉角度被認為是「魔力角度」)時,研究人員發現石墨烯超晶格在電子學上類似於平帶結構,與莫特絕緣體相似。在莫特絕緣體中,無論電子的動量如何,所有的電子都攜帶同樣的能量。

Jarillo-Herrero 表示:「例如,一量轎車的動量是其質量與速度的乘積。如果你每小時行駛30英裡,你將有一定的動能。如果你每小時行駛60英裡,你的汽車擁有的能量將更高,但是如果你撞車了,那麼會使得更大的物體發生形變。這就是說,無論你的行駛速度是30、60、100英裡每小時,它們都會都擁有同樣的能量。」

對於電子來說,這意味著,即使它們佔據半滿的能級,一個電子無法比其他的電子具有更多的能量,這種能量使得自己可以在能帶中移動。因此,雖然這種半滿的能帶結構應該像導體一樣導電,但是恰恰相反它們的表現卻像絕緣體,更精確一點說,是莫特絕緣體。

這為團隊帶來了一個想法:如果他們將電子添加到這些莫特絕緣體超晶格中,就像科學家在莫特絕緣體中摻雜氧使之變為超導體,又會怎樣呢?相應地,石墨烯也會具有超導特性?

為了搞清楚,他們向「魔力角度」的石墨烯超晶格,施加了弱的觸發電壓,添加少量電子到結構中。結果,在石墨烯中,個體的電子與其他電子結合到了一起,讓它們可以流到之前它們無法流到的地方。自始至終,研究人員都在持續測量材料的電阻,並發現當他們添加一定量的少量電子時,電流的流動將不會耗散能量,如同超導體一樣。

價值

Jarillo-Herrero 表示:「你可以讓電流自由流動,沒有能量損耗,而且這也表示石墨烯可以成為超導體。」

他表示,也許更重要地是,研究人員能夠調諧石墨烯,使之可變為絕緣體,也可變為超導體,以及二者之間的任何相位,並在單個設備上展示出所有這些不同的特性。而在其他方法中,科學家們必須培養和操控幾百種不同的晶體,創造出的每種晶體只能表現出一種電子相。

Jarillo-Herrero 表示:「通常,你必須培養不同類的材料探索每一種相位。我們通過在原位、一次性、單個純淨的碳設備的條件下,完成了這一目標。我們能夠在單個設備中用電氣方法探索所有這些物理現象,而不是必須創造出幾百種設備。這個方法實在是太簡便了。」

Jarillo-Herrero 表示:「我們現在可以使用石墨烯作為一種新平臺,研究非傳統的超導性。我們也可以想像,通過石墨烯製造出一種超導電晶體,你可以通過在超導和絕緣狀態之間切換從而開關它。這為量子設備開啟了許多可能性。」

關鍵字

石墨烯、超導體、電子、量子、電晶體

參考資料

【1】http://news.mit.edu/2018/graphene-insulator-superconductor-0305

【2】Van Zeghbroeck, B. , 2011 (2011). "Section 2.3: Energy Bands". Principles of Semiconductor Devices. Electrical, Computer, Energy Engineering Dept., Univ. of Colorado at Boulder. Retrieved March 13, 2017.

【3】Yuan Cao, Valla Fatemi, Shiang Fang, Kenji Watanabe, Takashi Taniguchi, Efthimios Kaxiras & Pablo Jarillo-Herrero. Unconventional superconductivity in magic-angle graphene superlattices. Nature, 2018 DOI: 10.1038/nature26160

【4】Yuan Cao, P. Jarillo-Herrero et al. Correlated insulator behaviour at half-filling in magic-angle graphene superlattices. Nature 2018 DOI: 10.1038/nature26154

相關焦點

  • 石墨烯超晶格:既成為絕緣體,也可成為超導體!
    物理學家們創造了由兩層石墨烯薄片層疊在一起的「超晶格(superlattice)」,從而實現這種效果。兩層石墨烯薄片並不是剛剛好的層疊在一起,而是稍微旋轉了一下,之間存在一個1.1度的「魔力角度」。結果,在上方的六邊形蜂窩狀圖案發生輕度偏移,創造出「雲紋」般的效果。這將引發石墨烯薄片中電子之間神奇的「強關聯相互作用」。
  • 使石墨烯成為超導體的「魔法角度」可能比先前想像的要寬鬆
    俄亥俄州立大學的研究人員與德克薩斯大學、達拉斯科學家和日本國家材料科學研究所合作,發現石墨烯更有可能成為超導體。「石墨本身就能傳導能量,因為普通金屬是導電的,但直到最近,我們才知道它也可以是超導體,通過製造一個所謂的『魔法角』-在第一層之上扭曲第二層石墨烯,」俄亥俄州立大學(俄亥俄州立大學)的物理學教授、該論文的合著者珍妮·劉(Jeanie Liu)說。「這為更多的研究打開了可能性,看看我們是否能讓這種材料在現實世界中發揮作用。」
  • 《自然》:中外科學家對屈曲石墨烯超晶格材料研究的新進展
    這樣被屈曲的石墨烯超晶格,即稱為屈曲石墨烯超晶格,英文:buckled graphene superlattices,如下圖所示,由於石墨烯的屈曲所產生的如層層山脈和山谷景觀,亮的連接點是已減速並強烈相互作用的電子。超晶格(英語:superlattice)指兩種或多種材料構成的周期性交替層結構。通常每一層的厚度在幾個納米的數量級。
  • 超薄石墨烯/氮化硼設備,超導/絕緣隨心切換
    由原子級石墨烯層和氮化硼層堆疊而成的moiré超晶格。綠色圓圈指代超導性。eurekalert.org網站7月17日報導,美國能源部勞倫斯伯克利國家實驗室(LBNL)的研究人員開發了一種新型石墨烯裝置,雖然其厚度比人類頭髮直徑還小,但卻擁有非常奇特的性質:研究人員只需簡單地「翻轉開關」,石墨烯裝置就能實現從超導體到絕緣體再到超導體的切換。相關研究成果刊登於《自然》雜誌。
  • 「優等生」:小角度扭轉的雙層石墨烯
    與單層石墨烯相比,扭轉雙層石墨烯(TBG)的布裡淵區發生摺疊導致超晶格帶隙的形成,並導致態密度產生了本質變化。過去對雙層石墨烯的研究,更多關注其優異的的超導性和新型的拓撲性質,然而其物理特性很少被用來製備新的光電子器件。動圖 雙層石墨烯扭轉角圖源:UTD在這些扭轉雙層體系中,小扭轉角雙層石墨烯是一種獨特的的材料體系。
  • 石墨烯(帶有扭曲)正在幫助科學家理解超導體
    取兩層石墨烯。把它們扭成一個非常小的角度,精確地說是1.1度,然後把它們疊在一起。(這說起來容易做起來難,因為這個想法最初是在2007年提出的,但直到2018年才實現。)由此產生的雙層石墨烯是一種超導體:當溫度降到臨界閾值以下時,這種材料根本沒有電阻。單個原子厚度的層自然很輕,但也出奇地堅韌和靈活。
  • 新開發的石墨烯裝置,既是墨烯超導體,又能是石墨烯絕緣體!
    石墨烯器件由三層原子厚度(二維)石墨烯構成,當夾在二維氮化硼層之間時,會形成一個重複的圖案,稱為莫爾超晶格。這種材料可以幫助其他科學家理解高溫超導現象背後的複雜力學原理。高溫超導現象是指一種材料可以在高於預期的溫度下導電,儘管溫度仍然低於冰點數百度。在之前的一項研究中,科學家觀察了由三層石墨烯製成裝置中Mott絕緣體的特性。
  • mK極低溫納米精度位移臺在二維材料、石墨烯等...
    它生產的位移器設計緊湊,體積極小,種類包括線性XYZ線性位移器、大角度傾角位移器、360度旋轉位移器和納米精度掃描器。 nature:石墨烯摩爾超晶格可調超導特性研究這種超導性被認為會在以Hubbard模型描述的摻雜莫特絕緣體中出現。近期,美國和中國的國際科研團隊合作在nature上報導了在ABC-三層石墨烯(TLG)以及六方氮化硼(hBN)摩爾超晶格中發現可調超導性特徵。研究人員通過施加垂直位移場,發現ABC-TLG/hBN超晶格在20K的溫度下表現出莫特絕緣態。進一步通過冷卻操作發現,在溫度低於1K時,該異質結的超導獨特特性開始出現。
  • 石墨烯扭轉「角度」可變超導體
    英國《自然》雜誌日前連發兩篇物理學重磅論文,報告了麻省理工學院(MIT)科學家對非常規超導材料的行為的新見解,這一發現轟動業界,被稱為石墨烯超導的重大進展。此類材料已讓物理學家困惑達幾十年之久,而最新發現或有助於開發高溫超導材料,用來製作強大的磁體或開發低功耗電子技術。
  • 「魔角」石墨烯織造「高溫」超導
    從銅氧化物高溫超導材料的複雜電子態相圖可見一斑,它的母體是反鐵磁莫特絕緣體,通過載流子(空穴或電子)摻雜可以實現金屬電性,繼而在低溫下出現高溫超導(圖4)。所謂莫特絕緣體,可從相互作用角度來理解,母體中電子之間的同位庫侖排斥能要遠大於它們的動能,也就是說電子之間並不喜歡擠在同一個位置,它們動起來也很困難。
  • 超導效應是什麼,絕緣體如何轉變為超導體?一位帶你了解
    到80年代,超導材料的應用主要有:①利用材料的超導電性可製作磁體,應用於電機、高能粒子加速器、磁懸浮運輸、受控熱核反應、儲能等;可製作電力電纜,用於大容量輸電(功率可達10000MVA);可製作通信電纜和天線,其性能優於常規材料。②利用材料的完全抗磁性可製作無摩擦陀螺儀和軸承。③利用約瑟夫森效應可製作一系列精密測量儀表以及輻射探測器、微波發生器、邏輯元件等。
  • 21歲科學家連發兩篇《Nature》論文:石墨烯有望助力室溫超導實現...
    相反,他們是為了探究雙層石墨烯的偏轉角度會如何影響石墨烯的性能。   從理論上來講,他們只能猜測二維材料層之間的特定角度偏移可能會誘發電子穿過材料層,並以一種有趣的方式進行交互,但不知道究竟是以一種什麼樣的方式。   然而,曹原所在團隊很快就發現了雙層石墨烯一些意想不到的行為。
  • 研究人員在石墨烯中繪製了微小的扭曲
    2018年,由Pablo Jarillo-Herrero和Yuan Cao領導的麻省理工學院的科學家們發現,當兩片石墨烯以略微偏移的 "魔力 "角度堆疊在一起時,這種新的 "扭曲 "石墨烯結構既可以成為絕緣體,完全阻斷電流通過該材料,也可以矛盾地成為超導體,能夠讓電子無阻力地飛過。
  • 石墨烯最新「表親」鉛烯問世有望成為實用的拓撲絕緣體
    據美國《每日科學》網站近日報導,由第14族元素構成的二維材料(石墨烯的「表親」)近年來引起極大關注,因為它們具有成為拓撲絕緣體的潛力。近日,日本科學家首次讓純理論性的鉛基二維蜂窩狀材料鉛烯(plumbene)成為現實。
  • 物理學家發現石墨烯有助於發展超導體
    研究小組研究了扭曲的雙層石墨烯,這種雙層石墨烯是由兩層石墨烯疊加而成,並且稍微錯位。這將創建一個「扭曲角度」,從而產生一個當扭曲角度變化時快速變化的莫爾圖案。羅格斯大學物理學教授伊娃·Y·安德烈表明:「我們的研究結果提供了一個重要線索,將一種稱為扭曲雙層石墨烯的石墨烯與超導體聯繫起來,這種超導體可以在室溫下工作。」2010年,安德烈的團隊發現,除了美觀之外,由雙扭曲層石墨烯形成的莫爾圖案對材料的電子性能有著顯著的影響。
  • 石墨烯扭轉「角度」可變超導體 新發現將打開非常規超導體研究大門
    科技日報北京3月21日電 (記者張夢然)英國《自然》雜誌日前連發兩篇物理學重磅論文,報告了麻省理工學院(MIT)科學家對非常規超導材料的行為的新見解,這一發現轟動業界,被稱為石墨烯超導的重大進展
  • 石墨烯超導性越發誘人!最新發現:石墨烯中「魔角」範圍比預期大
    在材料科學和量子物理中稱為「魔角」扭曲雙層石墨烯(TBLG)中的莫爾條紋和平帶相關行為引起了科學家們的極大興趣,儘管許多性質面臨激烈的爭論。在《科學進展》上期刊發表的一項新研究中,埃米利奧·科萊多和在美國、日本物理學、材料科學系的科學家觀察到了扭曲雙層石墨烯中的超導性和類莫特(Mott)絕緣體狀態,扭轉角約為0.93度。
  • 石墨烯是什麼?石墨烯夾雜在超導體之間的奇異變化
    高性能光電探測器可用於高速通信、超靈敏相機、傳感和可穿戴電子器件。基於石墨烯的電晶體陣列可以實現高解析度成像和顯示。   密西根大學核工程與放射科學Igor Jovanovic教授說:「大部分相機需要很多像素點,然而,我們的方法使得超靈敏相機成為可能。雖然它的像素點相對較少,但是解析度很高。」
  • 魔角石墨烯三個月內第5篇《Nature》
    在2018年,麻省理工Pablo Jarillo-Herrero課題組將兩片石墨烯堆疊起來並旋轉~1.1°,於是發現了石墨烯新的電子態,可以簡單實現從絕緣體到超導體的轉變,開啟了非常規超導體研究的時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