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墨烯最新「表親」鉛烯問世有望成為實用的拓撲絕緣體

2020-12-05 東方財富網

據美國《每日科學》網站近日報導,由第14族元素構成的二維材料(石墨烯的「表親」)近年來引起極大關注,因為它們具有成為拓撲絕緣體的潛力。近日,日本科學家首次讓純理論性的鉛基二維蜂窩狀材料鉛烯(plumbene)成為現實。

鉛烯引人矚目的原因在於:鉛的電子軌道結構及因而產生的最大能帶隙,使它具有最大的自旋軌道相互作用,這有可能使它成為一種堅固耐用的二維拓撲絕緣體。在這種絕緣體中,量子自旋霍爾效應甚至有可能在高於室溫的環境下發生。因此,找到一種可靠且成本低廉的方法合成鉛烯一直是材料科學研究的重要目標。

在最新研究中,由名古屋大學牽頭的研究團隊,通過在鈀上對超薄鉛膜進行退火處理,製造出了鉛烯,由此形成的平面材料具有二維單層的標誌性蜂窩結構。

令他們驚訝的是,在鉛烯下面形成了一種具有氣泡結構的鈀鉛合金薄膜,類似於「威爾—費倫」結構(它把空間分割成體積相等的單元,讓它們之間接觸面的表面積之和達到最小)。2008年,北京奧運會比賽場館國家遊泳中心「水立方」的設計靈感就來源於「威爾—費倫」結構。

研究小組帶頭人柚原淳司表示,北京「水立方」和「威爾—費倫」結構並非建築師與材料科學家相互啟發的第一個例子。他說:「1967年,建築師巴克敏斯特·富勒為蒙特婁世界博覽會設計了測地線球體,後來碳60以他的名字被命名為『巴克敏斯特·富勒烯』。我們可以期待,2020年東京奧運會、2024年巴黎奧運會、2020年杜拜世博會、2023年布宜諾斯艾利斯世博會、2025年大阪世博會等活動的場館都有可能表現未來的新材料而引起世人矚目。」

總編輯圈點

石墨烯作為一個從石墨材料中剝離出的二維碳材料,已經向人們展示了其優異的熱力效應、電學性能以及低溫吸氫、常溫無散射、應變傳感等功能。而隨著材料科學界合成技術的快速迭代,石墨烯的「親友」們也開始走入人們視線,鉛烯就是這樣一個例子。由於獨特的結構,鉛烯可以說是給納米自然界增加了一道靚麗風景,而未來,鉛烯在觸控螢幕、超級電容等電子產品中的應用也會逐漸成為現實。

相關焦點

  • 美媒:石墨烯新「表親」鉛烯問世
    參考消息網5月28日報導美媒稱,由第十四族元素構成的二維材料(又稱石墨烯的「表親」)近年來引起了極大關注,因為它們有著成為具有實用價值的拓撲絕緣體的獨特潛力。據美國每日科學網站5月23日報導,尤其值得一提的是,這種迄今為止純理論性的鉛基二維蜂窩狀材料(名為鉛烯)如此引人矚目的原因是,由於鉛的軌道電子結構及因而產生的最大能帶隙,它具有最大的自旋軌道相互作用。這有可能使它成為一種堅固耐用的二維拓撲絕緣體,在這種絕緣體中,量子自旋霍爾效應甚至有可能在高於室溫的環境下發生。
  • 彭海琳丨拓撲絕緣體:基礎及新興應用
    作為一種全新量子物態,拓撲絕緣體的發現被認為是繼石墨烯之後的「Next Big Thing」。拓撲絕緣體對基礎物理的理解和半導體器件的應用都有巨大的價值,因而逐漸成為凝聚態物理和電子學領域的研究熱點,受到全球科學家關注,以期解決摩爾定律即將失效的難題,突破能源、信息等領域面臨的瓶頸。
  • 最大能隙拓撲絕緣體
    拓撲絕緣體因存在奇異的導電的表面態,近年來在科學界引起了極大的關注。二維的拓撲絕緣體在邊緣態存在一維金屬態,可以表現出自旋量子霍爾效應,故又稱為量子自旋霍爾絕緣體[4]。二維的拓撲絕緣體在邊緣態是背散射禁止的[4],因此電阻比較小。在時間反演對稱性不被破壞的情況下,二維拓撲絕緣體在邊緣態承載無電流的自旋流(圖1(a)),有望作為自旋電子器件材料。
  • 拓撲絕緣體的一個新突破
    但有一種神奇的材料,它的內部是絕緣的,界面卻是可以導電的,這種材料被稱為拓撲絕緣體。自發現以來,拓撲絕緣體一直是凝聚態物理的研究熱點。 拓撲絕緣體的能帶示意圖。通常絕緣體的導帶(conduction band)與價帶(valence band)之間存在能隙,電子無法傳導,而在拓撲絕緣體的表面存在一些位於能隙間的量子態——拓撲表面態(topological surface state),允許電子傳導。
  • ...31歲浙大科學家全球首次突破光學拓撲絕緣體研究,太赫茲互聯...
    博士後研究期間,楊怡豪開始選擇拓撲光學作為自己的研究方向。  拓撲絕緣體:繼石墨烯之後的」Next Big Thing」  拓撲,是英文單詞 Topology 的中文音譯。Topology 原本是一個數學分支,其主要研究幾何圖形或空間、在連續變化下維持不變的性質,「莫比烏斯環」 就是一種很有意思的拓撲結構。
  • 浙大科學家首次突破光學拓撲絕緣體研究,太赫茲互聯技術劍指6G
    拓撲絕緣體:繼石墨烯之後的」Next Big Thing」拓撲,是英文單詞 Topology 的中文音譯。Topology 原本是一個數學分支,其主要研究幾何圖形或空間、在連續變化下維持不變的性質,「莫比烏斯環」 就是一種很有意思的拓撲結構。
  • 浙大科學家全球首次突破光學拓撲絕緣體研究,劍指6G
    「光」 與 「拓撲」 是楊怡豪研究的關鍵詞,從讀博開始,楊怡豪便開始從事與光學有關的研究。博士後研究期間,楊怡豪開始選擇拓撲光學作為自己的研究方向。  拓撲絕緣體:繼石墨烯之後的」Next Big Thing」   拓撲,是英文單詞 Topology 的中文音譯。
  • 物理所成功預言一類新拓撲絕緣體
    最近,中國科學院物理研究所/北京凝聚態物理國家實驗室(籌)姚裕貴研究組與美國橡樹嶺國家實驗室的肖笛、張振宇研究組等合作,成功預言了一類新的拓撲絕緣體。拓撲絕緣體作為一種新奇的量子物態,自問世以來就受到了廣泛的關注。與普通絕緣體相比,拓撲絕緣體同時具有絕緣體和導體雙重性,即在塊材內部是有帶隙的絕緣態,但在表面卻存在無帶隙的金屬表面態。
  • 科學家首次將石墨烯變成絕緣體
    」,這是科學家們首次將石墨烯變成絕緣體,這個「巨無霸漢堡」有望取代計算機內的矽晶片。 石墨烯是從石墨材料中剝離出來、由碳原子組成的二維晶體,只有一層碳原子的厚度,是迄今最薄也最堅硬的材料,其導電、導熱性能超強,遠遠超過矽和其他傳統的半導體材料。隨著對石墨烯的研究越來越深入,科學家們認為,石墨烯有望徹底變革材料科學領域,未來或能取代矽成為電子元件材料,廣泛應用於超級計算機、觸控螢幕和光子傳感器等多個領域。
  • 科學:「磁拓撲絕緣體」產生自己的磁場
    導語:美國和韓國物理學家團隊發現了第一個證據表明二維材料可以成為磁拓撲絕緣體,即使它沒有置於磁場中也是如此。「 在石墨烯中已知許多不同的移動電子的量子和相對論性質,人們一直對此感興趣,'我們能否在具有相似結構的磁性材料中看到這些?'」
  • 拓撲絕緣體的神奇世界(進階篇)
    石墨烯的出現貌似違背了這一定理。然而石墨烯中的熱漲落是長程相互作用。由於熱漲落的存在,石墨烯中存在緩慢且穩定增長的原子間距波動,這種空間褶皺使得系統熵增加,能量降低,並且有效抑制熱漲落。Peter Kiem指出」通常將Mermin-Wagner定理解釋為在二維系統中根本不存在任何晶體是錯誤的「。在幾百個原子尺度上的確能形成晶體,但是隨著尺度增大,石墨烯只是準二維晶體,既有褶皺的三維晶體。
  • 磁性二階拓撲絕緣體
    二階拓撲絕緣體(SOTI)是拓撲材料領域新的研究熱點,與傳統的拓撲絕緣體(即一階拓撲絕緣體)不同,二階拓撲絕緣體的無能隙邊界態出現在
  • 科學家研製量子自旋霍爾拓撲絕緣體
    為了研製「拓撲絕緣體 北京時間10月11日消息,美國萊斯大學科學家近日研製出一種微型的「電子高速公路」--「量子自旋霍爾拓撲絕緣體」。研究人員表示,這種微型設備將來可用於製造量子計算機所需的量子比特,這一研究成果將大大促進量子計算機的研究進展。
  • 黃銅礦中存大量拓撲絕緣體材料
    當ΔE < 0時,方形代表拓撲絕緣體,菱形代表拓撲金屬。陰影區域表示黃銅礦化合物的晶格常數在±2%範圍內與GaAs、InAs和InSb相匹配。 拓撲絕緣體已成為材料研究領域中的「明星」[Nature 466, 310 (2010)],吸引著眾多科學家的目光,理論和實驗兩方面的研究工作進展都極為迅速。
  • 首個光學拓撲絕緣體研製成功 有效減少光傳輸散射
    科技日報訊據物理學家組織網近日報導,以色列和德國科學家攜手合作,成功研製出首個光學拓撲絕緣體,這種新設備通過一種獨特的「波導」網格,為光的傳輸護航,可減少傳輸過程中的散射。科學家們表示,最新研究對光學工業的發展大有裨益。研究發表在最新一期的《自然》雜誌上。
  • 新拓撲絕緣體有可預測的最大能隙
    原標題:新拓撲絕緣體有可預測的最大能隙 美國猶他大學的研究人員創建出一種新的拓撲絕緣體,其可作為矽半導體頂部金屬層的特殊材料,將使超高速計算機在室溫下執行快速運算成為可能。該項研究成果刊登在近日美國《國家科學院學報》上。
  • 拓撲晶體絕緣體的拓撲超導電性研究獲得進展
    近日,李耀義特別研究員、賈金鋒教授研究團隊在拓撲晶體絕緣體Sn1-xPbxTe與超導體Pb形成的異質結中發現了超導拓撲晶體絕緣體存在拓撲超導電性的證據。拓撲超導體在體內具有全開的超導能隙,在表面具有無能隙的拓撲表面態。理論預言,在拓撲超導體磁通渦旋中能夠形成Majorana零能模,其具有非阿貝爾統計特性,適合用於構建拓撲量子比特,有望實現可容錯的拓撲量子計算。所以,拓撲超導體是目前一個非常熱門的前沿研究領域。拓撲絕緣體的拓撲表面態受時間反演對稱性保護,而拓撲晶體絕緣體的拓撲表面態受晶體對稱性保護。
  • 拓撲絕緣體究竟是什麼東西?為什麼這麼受科學家青睞?
    拓撲絕緣體自2007年被發現以來,逐漸成為了凝聚態物理領域的一個的新熱點,並被認為是繼石墨烯(2010年諾貝爾物理學獎)之後的」Next Big Thing」。它對於基礎物理的理解以及半導體器件的應用都有很大的價值, 2016年,大衛·索利斯(David J.
  • 首個三維光學拓撲絕緣體研製成功
    人民網北京1月10日電(李依環)日前,浙江大學信息與電子工程學院教授陳紅勝課題組成功研製出首個三維光學拓撲絕緣體,將三維拓撲絕緣體從費米子體系擴展到了玻色子體系,有望大幅度提高光子在波導中的傳輸效率。研究成果今日於《自然》雜誌正式發表。
  • 石墨烯與二維材料使電子器件超越「摩爾定律」!
    ,將成為新一代電子產品的基礎。石墨烯及其他二維材料中可控的自旋輸運,越來越有望應用到各種器件中。令人特別感興趣的是定製的異質結構,也稱為「範德華異質結構」,它由二維材料以精確控制的順序堆疊而成。這篇綜述描述了石墨烯電子學這一開發領域的概況,並概述了實驗和理論的最新進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