彭海琳丨拓撲絕緣體:基礎及新興應用

2021-01-20 北京石墨烯研究院

作為一種全新量子物態,拓撲絕緣體的發現被認為是繼石墨烯之後的「Next Big Thing」。拓撲絕緣體對基礎物理的理解和半導體器件的應用都有巨大的價值,因而逐漸成為凝聚態物理和電子學領域的研究熱點,受到全球科學家關注,以期解決摩爾定律即將失效的難題,突破能源、信息等領域面臨的瓶頸。經過數十年的深入研究,拓撲絕緣體在理論基礎、材料體系、製備方法、物理性質、新型應用拓展等方面取得了顯著進步。從紅外到太赫茲頻段的超寬頻響應使拓撲絕緣體在微電子、光電子及自旋電子學等方面具有令人矚目的應用前景。由此,系統總結拓撲絕緣體國內外最新的研究成果,對推動其實際應用至關重要。

電子學和微電子學在20世紀取得了重大成就。近幾十年來,以半導體場效應電晶體為基本結構單元的大規模集成電路技術突飛猛進、日新月異,使人類進入資訊時代。隨著計算機技術的發展,支配計算機領域的摩爾定律已經逐漸失效,其不得不迫使摩爾定律之後計算機領域發生轉變和變革。傳統半導體材料的微電子學的發展,僅僅利用了電子具有電荷這一特徵,並未涉及電子的另一特性——自旋。然而,基於拓撲量子材料的自旋電子學是利用電子的自旋特性進行信息的存儲、傳遞與處理的一門新興學科,其核心在於自旋相關導電,即電導或電阻隨導電電子自旋而異(圖1)。將電子自旋引入電子學增加了電子運動的維度,豐富了電子學的內容,使電子學和微電子學發生了很大的變化,可從根本上改變晶片的設計改變目前的計算框架。拓撲絕緣體就是拓撲量子材料的一種,其可替代傳統矽,在量子計算機中具有巨大的潛在應用價值。



拓撲絕緣體是一種具有強自旋軌道耦合作用的新興量子物質態,其內部為存在能隙的絕緣態,電子能帶結構具有與傳統絕緣體類似的體相帶隙;而在表面或邊界則是受材料本徵性質的拓撲保護且自旋劈裂的表面電子態(無能隙的金屬態),呈線性色散、受時間反演對稱性保護(圖2)。拓撲絕緣體奇特的邊界/表面態,導致電子輸運時自旋與動量鎖定,受到時間反演對稱性的保護,且不會被非磁性雜質背散射,因此是自旋輸運的理想「雙向車道」的高速公路,在自旋電子學、低功耗電子器件以及量子計算機等領域有著廣泛的應用前景。除此之外,拓撲絕緣體獨特電子能帶的拓撲性質使其表現出奇特的物理性質,與量子霍爾效應、量子自旋霍爾反應和量子反常霍爾效應等領域緊密相連,也將使得實驗上觀測到科學家們一直尋找的Axion、Majorana費米子成為可能。因此,拓撲絕緣體材料體系迅速成為了凝聚態物理及材料領域的研究熱點,引起了國際學術界的廣泛關注。


圖2 (a)拓撲絕緣體示意圖;(b)拓撲絕緣體能帶結構示意圖


通常而言,對一種新型材料持之以恆的關注和探索很大程度上源自其應用牽引。近些年,拓撲絕緣體從理論到基礎實驗對其新穎物理特性的研究取得了一系列突破性的進展,展現出巨大的應用潛力,為後續走向實際應用提供了諸多新的可能性。例如,基於拓撲絕緣體電子自旋與動量的鎖定、極低的耗散,以及量子自旋霍爾效應,可研製應用於未來信息存儲和量子計算的自旋電子器件、倍頻器、數字存儲、光電子器件,以及高速無損耗電信號傳輸與晶片互聯結構等。拓撲絕緣體有基礎研究到功能器件的快速發展,為實現其實際應用奠定了堅實的理論與技術基礎。


擁有「電子高速公路」的拓撲絕緣體將進入應用階段(圖3),其在量子計算機中具有巨大的潛在應用價值,有望解決摩爾定律即將失效的難題,實現半導體功能器件領域的變革性突破。故而,我們有必要對拓撲絕緣體材料體系和功能器件應用的研究進展和發展趨勢進行全面、系統的總結回顧,推動拓撲絕緣體未來功能化應用。


圖3 (a)自旋電子運動示意圖;(b)電子運動的「高速公路」


《拓撲絕緣體:基礎及新興應用》一書正是在此背景下撰寫而成,本書力求以最新內容,結合國內外最新的研究成果與技術,全面、系統闡述拓撲絕緣體的物理特性及其在信息能源等領域中的應用。內容涵蓋了拓撲絕緣體從理論基礎、材料體系、製備方法、物理性質、新型應用等各個領域;並對拓撲絕緣體自旋電子器件、納電子器件、光電器件、透明導電薄膜、熱電轉化等重要功能器件進行了詳細介紹。作為拓撲絕緣體領域的第一部中文論著,涵蓋面廣,由淺入深,能反映拓撲絕緣體領域最近的研究全貌。相信本書的出版對拓撲絕緣體在能源、電子、信息等諸多領域的研究具有重要推動意義和學術參考價值,其也可以作為從事相關領域研究的科研工作者的參考書目。

相關焦點

  • 物理史上首份「拓撲圖鑑」,鋪平科學家尋找拓撲絕緣體之路
    想像一種電阻值不受長度、橫截面積影響的導體;想像一臺放在你桌面的量子計算機;想像一種甚至不靠電流傳遞電信號的元件——這些就是拓撲材料在我們生活中的潛在應用。但是,由於涉及到對能級計算、對性質的構想,尋找新的拓撲絕緣體通常是一個艱苦的過程。
  • 拓撲絕緣體簡介
    三位科學家戴維·索利斯、鄧肯·霍爾丹、麥可·科斯特利茨,因為「理論發現拓撲相變和拓撲相物質」獲獎。本刊在2012年發表了清華大學物理系呂衍鳳、陳曦、薛其坤的撰文《拓撲絕緣體簡介》,現整理出來以微信版(略去了參考文獻)再現讀者。
  • 得過諾獎的拓撲絕緣體又現突破
    這不同於之前所有已知的拓撲絕緣體,它不具有拓撲絕緣體的標誌性特性,也就是無間隙、低能量級的表面態——這可能就是這麼久以來一直沒人發現它的原因。」從上世紀末到本世紀初,幾位科學家在凝聚態物理領域內的革命性發現為磁矩的研究奠定了基礎。通過對幾何相位的應用,人們能在晶體中找到磁矩,而幾何相位則描述電子在晶體動量空間中的演化過程。
  • 一種新的量子材料--拓撲絕緣體
    這個計算方法適用於包括空間反演破缺的體系,將成為尋找拓撲絕緣體新材料的強有力工具。利用這個有力工具,以LaPtBi原型,成功預言了在half-Heusler三元化合物家族中存在著大量拓撲絕緣體材料。本工作發表在2010年的Physical Review Letter上。另外還預測黃銅礦體系中存在著大量拓撲絕緣體材料。
  • 拓撲絕緣體研究取得重要進展
    本報訊 日前,在中國科學院、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國家重點基礎研究發展計劃和國際科技合作計劃的支持下,中國科學院物理研究所、北京凝聚態物理國家實驗室博士張海軍,研究員戴希、方忠所在的T03組在拓撲絕緣體的研究方向上取得重要突破。
  • 中科院外籍院士:新材料拓撲絕緣體將進入應用階段
    圖說:新材料拓撲絕緣體將進入應用階段。網絡圖【新民晚報·新民網】主宰電子信息產業飛速發展幾十年的摩爾定律會失效嗎?昨天下午,市科協第十四屆學術年會暨第十一屆上海工程師論壇上,史丹福大學終身教授、美國科學院院士、中科院外籍院士張首晟在報告中預言,擁有「電子高速公路」的拓撲絕緣體將進入應用階段,為人類帶來新的半導體材料、能源材料,解決摩爾定律即將失效的難題。
  • 黃銅礦中存大量拓撲絕緣體材料
    當ΔE < 0時,方形代表拓撲絕緣體,菱形代表拓撲金屬。陰影區域表示黃銅礦化合物的晶格常數在±2%範圍內與GaAs、InAs和InSb相匹配。 拓撲絕緣體已成為材料研究領域中的「明星」[Nature 466, 310 (2010)],吸引著眾多科學家的目光,理論和實驗兩方面的研究工作進展都極為迅速。
  • 取出拓撲絕緣體表面態
    拓撲絕緣體輸運 毫無疑問,要說凝聚態物理過去十年最重要的物理發現是什麼,拓撲絕緣體(topological insulator, TI )一定排列前三位。我們總是能夠回憶起過去若干年張首晟老師在很多場合那激情洋溢的演講,告訴我們 TIs 在物理上是多麼有趣、應用上是多麼可期。
  • 浙大科學家全球首次突破光學拓撲絕緣體研究,劍指6G
    在拓撲物理學中,最火熱的研究概念莫過於拓撲絕緣體,自 2007 年被發現以來,逐漸成為了凝聚態物理領域的一個新熱點,並被認為是繼石墨烯(2010 年諾貝爾物理學獎)之後的」Next Big Thing」,它對基礎物理的理解以及半導體器件的應用都有很大的價值。
  • 祁曉亮: 我的拓撲絕緣體之路
    1999年,我考入清華大學基礎科學班。基礎科學班為我們提供了優秀的課程、充滿熱情的學術氛圍,以及從大三開始就加入研究組做科研的優越條件,這讓我受益頗多,並一直心存感激。從這篇論文開始,我開始在張首晟老師的指導下,一步步走入拓撲絕緣體這個全新的領域。在這個領域中,拓撲學和簡單的絕緣體物理的結合即將帶來許多奇妙的新發現。
  • 首個三維光學拓撲絕緣體研製成功—新聞—科學網
    > 1月10日,國際首個三維光學拓撲絕緣體研製成功,三維拓撲絕緣體從費米子體系擴展到了玻色子體系,有望大幅度提高光子在波導中的傳輸效率,相關成果發布在《自然》上。   這項研究由浙江大學教授陳紅勝課題組和新加坡南洋理工大學教授Baile Zhang、Yidong Chong課題組合作完成,浙江大學信息與電子工程學院博士楊怡豪為論文第一作者,陳紅勝、Baile Zhang、Zhen Gao為共同通訊作者。
  • 物理所成功預言一類新拓撲絕緣體
    最近,中國科學院物理研究所/北京凝聚態物理國家實驗室(籌)姚裕貴研究組與美國橡樹嶺國家實驗室的肖笛、張振宇研究組等合作,成功預言了一類新的拓撲絕緣體。拓撲絕緣體作為一種新奇的量子物態,自問世以來就受到了廣泛的關注。與普通絕緣體相比,拓撲絕緣體同時具有絕緣體和導體雙重性,即在塊材內部是有帶隙的絕緣態,但在表面卻存在無帶隙的金屬表面態。
  • ...31歲浙大科學家全球首次突破光學拓撲絕緣體研究,太赫茲互聯...
    (2010 年諾貝爾物理學獎)之後的」Next Big Thing」,它對基礎物理的理解以及半導體器件的應用都有很大的價值。科斯特利茨共同獲得了諾貝爾物理學獎,以表彰他們在理論上發現了物質的拓撲相變和拓撲相。該領域 最簡單的應用是電子拓撲絕緣體,簡單說就是一個有特殊結構的絕緣體,表層材料經特殊處理後可允許電子通過,而其內部是絕緣體還可防止漏電,製備出的器件功耗較低,因此在半導體器件上有著潛在應用價值。  而拓撲光學是一個新興的方向,它將拓撲自由度引入光學系統,從根本上改變人們對光的認識和利用。
  • 浙大科學家首次突破光學拓撲絕緣體研究,太赫茲互聯技術劍指6G
    圖 | 一種重要的拓撲學結構:莫比烏斯帶(來源:IC photo)在拓撲物理學中,最火熱的研究概念莫過於拓撲絕緣體,自 2007 年被發現以來,逐漸成為了凝聚態物理領域的一個新熱點,並被認為是繼石墨烯(2010 年諾貝爾物理學獎)之後的」Next Big Thing」,它對基礎物理的理解以及半導體器件的應用都有很大的價值。
  • 拓撲絕緣體的邊緣無損耗傳導
    半金屬二碲化鎢的原子薄層沿著晶體邊緣的狹窄的一維通道無損傳導電,因此,這種材料是一種二階拓撲絕緣體。通過獲得這種行為的實驗證明,巴塞爾大學的物理學家們擴大了拓撲超導候選材料庫。這一發現已經發表在《Nano Letters》雜誌上。拓撲絕緣體代表了一個關鍵的研究領域,因為它們有可能被用作未來電子學中的超導體。
  • 極端光學研究團隊發現非厄米光子拓撲絕緣體拓撲相變規律
    北京大學物理學院、納光電子前沿科學中心、人工微結構和介觀物理國家重點實驗室「極端光學團隊」胡小永教授和龔旗煌院士等在非厄米拓撲光子學研究中取得重要進展:發現在二維PT對稱構型的耦合諧振環陣列光子拓撲絕緣體中存在拓撲相變,並且揭示了產生拓撲相變的內在條件:由耦合強度與增益損耗量共同決定的解析關係。
  • 拓撲絕緣體究竟是什麼東西?為什麼這麼受科學家青睞?
    拓撲絕緣體自2007年被發現以來,逐漸成為了凝聚態物理領域的一個的新熱點,並被認為是繼石墨烯(2010年諾貝爾物理學獎)之後的」Next Big Thing」。它對於基礎物理的理解以及半導體器件的應用都有很大的價值, 2016年,大衛·索利斯(David J.
  • 新拓撲絕緣體有可預測的最大能隙
    原標題:新拓撲絕緣體有可預測的最大能隙 美國猶他大學的研究人員創建出一種新的拓撲絕緣體,其可作為矽半導體頂部金屬層的特殊材料,將使超高速計算機在室溫下執行快速運算成為可能。該項研究成果刊登在近日美國《國家科學院學報》上。
  • 拓撲絕緣體實驗研究取得新進展
    原位角分辨光電子能譜測量顯示,這些薄膜具有本徵的絕緣體特徵。三維拓撲絕緣體的量子薄膜的實現為理論預言的量子反常霍爾效應、巨大熱電效應、激子凝聚等新奇量子現象的研究提供了基礎,是在拓撲絕緣體材料製備方面的一個重要進展。
  • 首個三維光學拓撲絕緣體研製成功
    人民網北京1月10日電(李依環)日前,浙江大學信息與電子工程學院教授陳紅勝課題組成功研製出首個三維光學拓撲絕緣體,將三維拓撲絕緣體從費米子體系擴展到了玻色子體系,有望大幅度提高光子在波導中的傳輸效率。研究成果今日於《自然》雜誌正式發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