拓撲絕緣體的一個新突破

2020-12-06 博科園
博科園-科學科普

我們知道,材料通常被分為絕緣體導體。但有一種神奇的材料,它的內部是絕緣的,界面卻是可以導電的,這種材料被稱為拓撲絕緣體。自發現以來,拓撲絕緣體一直是凝聚態物理的研究熱點。

拓撲絕緣體的能帶示意圖。通常絕緣體的導帶(conduction band)與價帶(valence band)之間存在能隙,電子無法傳導,而在拓撲絕緣體的表面存在一些位於能隙間的量子態——拓撲表面態(topological surface state),允許電子傳導。圖片:Wikipedia

然而,人們一直不清楚的是,拓撲絕緣材料能否在室溫下應用於現實設備。在一項最新的研究中,來自東京理工大學電氣與電子工程系的科學家將拓撲絕緣體的研究提升到一個新的水平。

他們開發出了世界上性能最好的純自旋流(pure spin current,自旋角動量的流動形成純自旋流)源,它由(BiSb)合金製成,被認為是拓撲絕緣體第一次應用於工業領域的最佳候選對象。這一成果標誌著自旋-軌道轉矩磁阻式隨機存儲器(SOT-MRAM)的發展前進了一大步,並有望取代現有的存儲技術。

MRAM磁性存儲元件示意圖。與傳統的RAM晶片技術不同,MRAM中的數據不作為電荷或電流存儲,而是由磁性存儲元件存儲。這種元件由兩個鐵磁性的板組成,中間被絕緣層分開,因而可以保持各自的磁性。一個板被設定為具有特定極性的永磁體(fixed layer),另一個板可以隨著外磁場的變化來改變磁化強度(free layer)。這種結構被稱為磁性隧穿節( magnetic tunnel junction),是MRAM的基本結構單元。對於每個MRAM存儲元件,如果兩個板的磁性同向,對應的電阻較小,這種狀態記為「1」;如果兩個板的磁性反向,對應的電阻較大,這種狀態記為「0」。圖片:Wikipedia

Pham Nam Hai是這次研究的主要領導者,他們製備了具有拓撲絕緣性質的BiSb薄膜,這種材料同時具有顯著的自旋霍爾效應(spin Hall effect )與良好的導電性

經典的霍爾效應是指,在外部磁場中,當電流流過導體時,導體中的自由電子會在洛倫茲力的作用下偏轉,在導體的一個面上積聚產生電壓。自旋霍爾效應不是藉助外部磁場,而是電子自旋極化(spin-polarization)在外部電流(charge current)的作用下發生偏轉,不同極化方向的自旋在材料的相反邊緣積聚,形成自旋流(spin current)。利用自旋霍爾效應的自旋-軌道轉矩(Spin-Orbit Torque,SOT)MRAM被認為是傳統的單純利用電子自旋極化的自旋傳遞轉矩(Spin-Transfer Torque,STT)MRAM的接替者。圖片:Wikipedia

他們的研究成果發表在《自然·材料》上,可能會促進應用於物聯網(IoT)的高密度、超低能耗和超快速的非易失性存儲器(當電流關掉後,存儲數據不會消失的存儲器,包括ROM、MRAM、快閃記憶體等),以及在工業和家庭方面需求日漸增加的其他應用的發展。

BiSb薄膜的自旋霍爾角θ約為52,電導率為2.5x10^5,室溫下的自旋霍爾電導率為1.3×10^7。值得注意的是,它的自旋霍爾電導率比2014年《自然》雜誌上報導的鉍硒合金(Bi2Se3)高出兩個數量級。

重金屬材料鉭(Ta)、鎢(W)、鉑(Pt)與BiSe合金、BiSb合金的自旋霍爾角、電導率、自旋霍爾電導率。最後一行為此次實驗的數據,BiSb合金的自旋霍爾電導率顯著高於其他材料。

使SOT-MRAM成為可行的選擇

到目前為止,為下一代SOT-MRAM設備尋找合適的自旋霍爾材料一直面臨著一個兩難的問題:一方面,像鉑(Pt)、鉭(Ta)和鎢(W)這樣的重金屬材料具有很高的導電性,自旋霍爾效應卻比較弱;另一方面,迄今研究過的拓撲絕緣體雖然具有顯著的自旋霍爾效應,導電性卻比較低。

BiSb薄膜在室溫下能夠滿足高導電性與顯著的自旋霍爾效應這兩種要求。這使得基於BiSb合金的SOT-MRAM有可能超越現有的自旋傳遞轉矩MRAM(STT-MRAM )技術。

Pham說:「由於SOT-MRAM的切換速度可以比STT-MRAM快一個數量級,其能耗至少可以降低兩個數量級。而且,寫入速度可以提高20倍,比特密度可以提高10倍。」最近,總部位於比利時魯汶的IMEC用實驗驗證了這種節能的SOT-MRAM的可行性,儘管使用的材料是重金屬。

如果研發順利,基於BiSb合金的SOT-MRAM將極大地超過相應的重金屬存儲器的性能,甚至可以媲美作為當下主流技術的DRAM(動態隨機存儲器)。

一種美妙而被忽視的材料

BiSb合金由於能隙很窄,且表面狀態複雜,因此一直被研究人員忽視。然而,Pham說:「從電氣工程的角度來看,BiSb是非常美妙的材料,載流子有著很高的移動性,這使得材料內部驅動電流更為容易。」「我們知道BiSb有許多拓撲表面態,這意味著我們可以期待存在著更強的自旋霍爾效應。這就是兩年前我們開始研究這種材料的原因。

BiSb薄膜是用高精度的分子束外延(MBE)法製備的。研究人員發現了一種具有特殊表面取向的BiSb合金——BiSb(012),它被認為是材料具有強的自旋霍爾效應的原因。Pham指出,BiSb(012)表面的狄拉克錐(Dirac cone)數目是另一個重要因素,他帶領的團隊正在對此進行研究。

二維材料如石墨烯,或者拓撲絕緣體中,在能量接近費米能級時,電子表現為具有線性色散的無能隙激發,價帶與導帶呈現為在頂點處匯聚的錐形,這就是所謂的狄拉克錐(Dirac cone)。

面臨的挑戰

Pham目前正在與工業界合作,測試並擴展基於BiSb合金的SOT-MRAM技術。「第一步是展示材料能夠投入工業化生產。我們的目標是表明,即使BiSb薄膜是通過工業友好的技術,例如濺射法(固體中的原子被高能量離子撞擊,離開固體進入真空系統中,進而沉積形成薄膜的過程)製備的,仍然可能獲得足夠強的自旋霍爾效應。」

「自從人們發現拓撲絕緣體,已經過去十多年了。然而,人們一直不清楚,拓撲絕緣材料能否在室溫下應用於現實設備。我們的研究將拓撲絕緣體提升到一個新的水平,使得超低能耗SOT-MRAM的實現充滿希望與前景。

博科園-科學科普|文:鱷魚/原理/principia1687/東京工業大學,參考期刊:nature

博科園-傳遞宇宙科學之美

相關焦點

  • 又一新突破,我國學者新方案為實現高階拓撲絕緣體提供理論依據
    集微網消息,近日,中國科大合肥微尺度物質科學國家研究中心喬振華教授課題組與美國德克薩斯大學奧斯汀分校牛謙教授合作,在理論預言低維體系高階拓撲絕緣體方面取得新突破。拓撲量子體系是當今凝聚態物理一個備受關注的研究領域,近年來的理論發展將拓撲相推廣到了高階。此次,科研人員提出一種新的方案來實現從一階到二階拓撲絕緣體的操控,即通過在二維一階拓撲絕緣體上誘導出面內磁矩來實現二維二階拓撲絕緣體。
  • 拓撲絕緣體材料突破登上《自然》
    拓撲絕緣體材料突破登上《自然》  黃琨 • 2019-12-06 11:48:29 來源:前瞻網 E2406他們發明了一種全新材料,既具有強相關性電子相互作用,同時還具有拓撲特性的材料。這意味著,科學家們探索物理世界有了新平臺,更重要的是,他們為更穩定的量子計算鋪平了道路。這項研究和拓撲絕緣體有關,發表在了《自然》的子刊《自然-物理學》上。簡單科普一下拓撲絕緣體的概念。首先,拓撲本身是個數學概念,它研究的是「不連續」的特徵。
  • 浙大科學家全球首次突破光學拓撲絕緣體研究,劍指6G
    2020 年末,其憑藉首次實驗實現三維光學拓撲絕緣體、實現基於太赫茲拓撲光學的片上通信以及在特製的三維聲子晶體中首次觀測到了自旋為 1 的外爾點等重大突破,浙江大學百人研究員楊怡豪成功入選《麻省理工科技評論》「35 歲以下科技創新 35 人」 2020 年中國區榜單。
  • 拓撲絕緣體實驗研究取得新進展
    原位角分辨光電子能譜測量顯示,這些薄膜具有本徵的絕緣體特徵。三維拓撲絕緣體的量子薄膜的實現為理論預言的量子反常霍爾效應、巨大熱電效應、激子凝聚等新奇量子現象的研究提供了基礎,是在拓撲絕緣體材料製備方面的一個重要進展。
  • 祁曉亮: 我的拓撲絕緣體之路
    從這篇論文開始,我開始在張首晟老師的指導下,一步步走入拓撲絕緣體這個全新的領域。在這個領域中,拓撲學和簡單的絕緣體物理的結合即將帶來許多奇妙的新發現。期間,我在張老師指導下系統地研究了拓撲絕緣體的物理性質,並進一步把拓撲絕緣體推廣到拓撲超導體等新的拓撲量子態。   當時,我們研究的一個主要目的是要找到拓撲絕緣體之所以區別於其他材料的獨特性質。經過半年多的努力,我和張老師以及張老師的學生休斯(Taylor L. Hughes)終於從拓撲絕緣體的微觀理論中得到了正確的拓撲量子場論描述。
  • 我國學者新方案為實現高階拓撲絕緣體提供理論依據
    科研人員提出一種新的方案來實現從一階到二階拓撲絕緣體的操控,即通過在二維一階拓撲絕緣體上誘導出面內磁矩來實現二維二階拓撲絕緣體。一階拓撲絕緣體受時間反演對稱性保護;然而, 記者從中國科大獲悉,該校合肥微尺度物質科學國家研究中心喬振華教授課題組與其合作者,在理論預言低維體系高階拓撲絕緣體方面取得新突破。相關成果日前發表在國際權威物理學期刊《物理評論快報》上。拓撲量子體系是當今凝聚態物理一個備受關注的研究領域。
  • 【中國科學報】何珂:探秘拓撲絕緣體
    在「拓撲絕緣體」這一研究方向的指引下,何珂從未停止過探索的腳步,如今他正在與合作者努力在拓撲絕緣體薄膜中實現量子化反常霍爾效應「我們的實驗證明,通過原子層間電子的相互作用,可以讓在一個本身自旋軌道耦合很弱的材料中實現引入自旋劈裂,這種新的機制為自旋電子學材料和器件的發展開闢了一條全新的思路。」何珂說。回國以後,他開始探索一種新的材料:拓撲絕緣體。「自旋軌道耦合所產生的等效磁場具有另外一個作用,這就是可能改變某些材料中電子的拓撲性質,將這些材料變成一種特殊的絕緣體。
  • ...31歲浙大科學家全球首次突破光學拓撲絕緣體研究,太赫茲互聯...
    2020 年末,其憑藉首次實驗實現三維光學拓撲絕緣體、實現基於太赫茲拓撲光學的片上通信以及在特製的三維聲子晶體中首次觀測到了自旋為 1 的外爾點等重大突破,浙江大學百人研究員楊怡豪成功入選《麻省理工科技評論》「35 歲以下科技創新 35 人」 2020 年中國區榜單。
  • 浙大科學家首次突破光學拓撲絕緣體研究,太赫茲互聯技術劍指6G
    2020 年末,其憑藉首次實驗實現三維光學拓撲絕緣體、實現基於太赫茲拓撲光學的片上通信以及在特製的三維聲子晶體中首次觀測到了自旋為 1 的外爾點等重大突破,浙江大學百人研究員楊怡豪成功入選《麻省理工科技評論》「35 歲以下科技創新 35 人」 2020 年中國區榜單。
  • 一種新的量子材料--拓撲絕緣體
    摩爾定律認為,由於技術的進步,每過18個月,集成電路上可容納的電晶體的數目會翻一番,性能也將提高一倍。隨著電晶體越小越密集,發熱問題也就會越突出,因此許多人預言摩爾定律將於2015年失效。而拓撲絕緣體的發現將可能解決這個問題,從而引發未來電子技術的新一輪革命。
  • 物理所成功預言一類新拓撲絕緣體
    最近,中國科學院物理研究所/北京凝聚態物理國家實驗室(籌)姚裕貴研究組與美國橡樹嶺國家實驗室的肖笛、張振宇研究組等合作,成功預言了一類新的拓撲絕緣體。拓撲絕緣體作為一種新奇的量子物態,自問世以來就受到了廣泛的關注。與普通絕緣體相比,拓撲絕緣體同時具有絕緣體和導體雙重性,即在塊材內部是有帶隙的絕緣態,但在表面卻存在無帶隙的金屬表面態。
  • 新拓撲絕緣體有可預測的最大能隙
    原標題:新拓撲絕緣體有可預測的最大能隙 美國猶他大學的研究人員創建出一種新的拓撲絕緣體,其可作為矽半導體頂部金屬層的特殊材料,將使超高速計算機在室溫下執行快速運算成為可能。該項研究成果刊登在近日美國《國家科學院學報》上。
  • 拓撲絕緣體研究取得重要進展
    本報訊 日前,在中國科學院、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國家重點基礎研究發展計劃和國際科技合作計劃的支持下,中國科學院物理研究所、北京凝聚態物理國家實驗室博士張海軍,研究員戴希、方忠所在的T03組在拓撲絕緣體的研究方向上取得重要突破。
  • 拓撲絕緣體簡介
    三位科學家戴維·索利斯、鄧肯·霍爾丹、麥可·科斯特利茨,因為「理論發現拓撲相變和拓撲相物質」獲獎。本刊在2012年發表了清華大學物理系呂衍鳳、陳曦、薛其坤的撰文《拓撲絕緣體簡介》,現整理出來以微信版(略去了參考文獻)再現讀者。
  • 中科院外籍院士:新材料拓撲絕緣體將進入應用階段
    圖說:新材料拓撲絕緣體將進入應用階段。網絡圖【新民晚報·新民網】主宰電子信息產業飛速發展幾十年的摩爾定律會失效嗎?昨天下午,市科協第十四屆學術年會暨第十一屆上海工程師論壇上,史丹福大學終身教授、美國科學院院士、中科院外籍院士張首晟在報告中預言,擁有「電子高速公路」的拓撲絕緣體將進入應用階段,為人類帶來新的半導體材料、能源材料,解決摩爾定律即將失效的難題。
  • 彭海琳丨拓撲絕緣體:基礎及新興應用
    作為一種全新量子物態,拓撲絕緣體的發現被認為是繼石墨烯之後的「Next Big Thing」。拓撲絕緣體對基礎物理的理解和半導體器件的應用都有巨大的價值,因而逐漸成為凝聚態物理和電子學領域的研究熱點,受到全球科學家關注,以期解決摩爾定律即將失效的難題,突破能源、信息等領域面臨的瓶頸。
  • 物理所關聯拓撲絕緣體和關聯拓撲晶體絕緣體研究獲進展
    拓撲絕緣體是當前凝聚態物理的研究熱點之一。這類材料不同於傳統的「金屬」和「絕緣體」,其體內為有能隙的絕緣態,而表面則是無能隙的金屬態。這種金屬表面態是由內在電子結構的拓撲性質決定的,受時間反演不變性的保護,因而受缺陷、雜質等外界影響較小。目前發現的和實驗研究的拓撲絕緣體大部分是半導體材料,電子間的關聯效應很小,理論分析較為簡單。
  • 得過諾獎的拓撲絕緣體又現突破
    眾所周知,在這一領域上的研究曾獲得2016年諾獎;而新發現的這種絕緣體可能產生四極矩和八極矩,也就是具有多個方向上有多個磁極。他們的成果極大地幫助人類認識了晶體中的拓撲絕緣現象,將屬於物理量的磁矩和拓撲上的幾何相位聯繫在了一起。根據Hughes和Bernevig的說法,現在的研究目標是把偶極矩理論推廣到到多極矩的高度上。引人注目的是,四極矩絕緣體表面結構縫隙事實上構成了一個低維拓撲絕緣相。
  • 磁性二階拓撲絕緣體
    二階拓撲絕緣體(SOTI)是拓撲材料領域新的研究熱點,與傳統的拓撲絕緣體(即一階拓撲絕緣體)不同,二階拓撲絕緣體的無能隙邊界態出現在
  • 取出拓撲絕緣體表面態
    當然,您可以說那就去尋找體態帶隙很大、又存在拓撲表面態的新體系。如此,這裡出現的問題就迎刃而解了。然而,按照目前理解的拓撲絕緣體物理,拓撲表面態的存在事實上要求體態帶隙不能太大。因為如果帶隙太大,在表面處能帶的空間反轉就變得困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