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理所關聯拓撲絕緣體和關聯拓撲晶體絕緣體研究獲進展

2020-12-07 中國科學院

  拓撲絕緣體是當前凝聚態物理的研究熱點之一。這類材料不同於傳統的「金屬」和「絕緣體」,其體內為有能隙的絕緣態,而表面則是無能隙的金屬態。這種金屬表面態是由內在電子結構的拓撲性質決定的,受時間反演不變性的保護,因而受缺陷、雜質等外界影響較小。目前發現的和實驗研究的拓撲絕緣體大部分是半導體材料,電子間的關聯效應很小,理論分析較為簡單。而能否在強關聯材料體系中發現新的拓撲絕緣體材料,則是非常有意義的物理問題,因為強關聯拓撲絕緣體的發現將帶來許多全新的理論問題,如不同拓撲有序態之間的拓撲相變、電子-電子相互作用是否能改變電子結構的拓撲指數等。

  2013年,中國科學院物理研究所/北京凝聚態物理國家實驗室(籌)凝聚態理論與材料計算重點實驗室方忠研究組在強關聯拓撲絕緣體研究方面取得進展,他們利用Gutzwiller變分法結合第一性原理計算研究了典型的混合價態化合物SmB6,指出SmB6是拓撲Kondo絕緣體,並很快得到了許多實驗的證實。最近,在物理所的丁洪小組和方忠組參與的瑞士PSI實驗研究中,利用自旋分辨的角分辨光電子能譜,觀測到了SmB6表面態上自旋與晶格動量的鎖定關係,為證明理論預言提供了新的有力證據,該工作發表在Nature Communications上【Nat. Comms. 5, 4566(2014)】。

  關聯效應還會導致更多的拓撲非平庸量子態。今年翁紅明副研究員、方忠、戴希研究員指導博士後趙建洲和博士生王志俊通過LDA+G及LDA+DMFT計算,首次提出關聯拓撲晶體Kondo絕緣體,並預言YbB12是實現這類新型拓撲量子態的材料。不同於拓撲絕緣體,拓撲晶體絕緣體是由晶體對稱性保護的拓撲態。典型的拓撲晶體絕緣體有SnTe等,由鏡面對稱操作把屬於其本徵態的電子能帶分成兩類,這兩類佔據態的陳數之差即定義了新的拓撲不變量-鏡面陳數。他們的計算結果顯示,在YbB12裡,由於在時間反演不變動量點X處有偶數個能帶反轉,所以其拓撲鏡面陳數是2。因此在保持鏡面對稱的表面上,有偶數個(4個)不在時間反演不變動量點的Dirac錐形表面態。LDA+DMFT的計算表明,YbB12的能隙有非常明顯的溫度依賴關係,是典型的Kondo效應的體現,因此屬於由關聯效應導致的拓撲晶體Kondo絕緣體。他們還把YbB12與YbB6進行對比研究,發現YbB6與SmB6具有類似的電子結構,也是關聯拓撲Kondo絕緣體,但是其關聯效應比較弱,更傾向於能帶拓撲絕緣體,目前已經有實驗觀測證實了YbB6的拓撲特性,譬如Sci. Rep. 4, 5999 (2014),arXiv:1405.0165等。

  相關研究得到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委員會和科技部有關基金的支持。這一研究成果已發表在《物理評論快報》【Phys. Rev. Lett. 112, 016403 (2014)】上,並被選為封面文章。

YbB6和YbB12的晶體結構。被選為Phys. Rev. Lett.112卷第一期的封面。

    YbB6(左)和YbB12(右)電子結構隨溫度的演變。前者能隙隨溫度變化不大,接近能帶絕緣體,後者能隙隨溫度升高關閉,是典型的Kondo絕緣體。

    YbB6的(001)和(111)表面態具有奇數個Dirac錐形表面態。YbB12的(001)表面態及其費米面。它有偶數個Dirac錐形表面態。

相關焦點

  • 拓撲絕緣體研究獲進展
    他們通過定義負能隙表徵反轉能帶結構以識別拓撲絕緣體,並通過分析自旋軌道耦合的物理本質,進而發現拓撲絕緣體在能帶反轉點(動量空間)的能隙差值(非自旋軌道耦合和自旋軌道耦合計算之間的差值,ΔEk)隨著晶格參數的略微變化近乎不變或者變化相對較小。
  • 拓撲晶體絕緣體的拓撲超導電性研究獲得進展
    近日,李耀義特別研究員、賈金鋒教授研究團隊在拓撲晶體絕緣體Sn1-xPbxTe與超導體Pb形成的異質結中發現了超導拓撲晶體絕緣體存在拓撲超導電性的證據。拓撲超導體在體內具有全開的超導能隙,在表面具有無能隙的拓撲表面態。理論預言,在拓撲超導體磁通渦旋中能夠形成Majorana零能模,其具有非阿貝爾統計特性,適合用於構建拓撲量子比特,有望實現可容錯的拓撲量子計算。所以,拓撲超導體是目前一個非常熱門的前沿研究領域。拓撲絕緣體的拓撲表面態受時間反演對稱性保護,而拓撲晶體絕緣體的拓撲表面態受晶體對稱性保護。
  • 物理所拓撲絕緣體材料生長調控和輸運性質研究獲系列進展
    最近三年來,三維拓撲絕緣體的研究在世界範圍內取得了飛速進展,並成為凝聚態物理研究中的一個爆發性熱點領域。拓撲絕緣體是一類具有非平庸的拓撲對稱性(Z2)的材料,其內部絕緣,但在表面上存在著一種無能隙的、線性色散並且自旋與動量鎖定的特殊電子態。這種新的量子物質態被預言可以產生出許多新奇的準粒子和物理效應,如磁單極、Majorana費米子和量子化的反常霍爾效應等。
  • 「拓撲絕緣體研究取得重要進展」入選2010年度中國科學十大進展
    1月18日上午,科技部召開新聞發布會,公布了「2010年度中國科學十大進展」。清華大學薛其坤、陳曦研究組和中科院物理研究所馬旭村研究組,方忠、戴希研究組,孫慶豐和謝心澄,在拓撲絕緣體領域實驗和理論兩個方面取得的系列研究成果在國際學術界引起廣泛影響,該成果以總選票排名第一入選「2010年度中國科學十大進展」。
  • 物理所提出拓撲晶體絕緣體中的d-2維邊界態
    近日,中國科學院物理研究所/北京凝聚態物理國家實驗室(籌)理論室副研究員方辰、研究員方忠和博士研究生宋志達,提出了一種全新的旋轉對稱性保護的三維拓撲態。這種拓撲態因具有一維拓撲表面態而區別於已知的三維拓撲絕緣體。相關成果發表在《物理評論快報》上,並且被選為編輯推薦。
  • 物理所成功預言一類新拓撲絕緣體
    最近,中國科學院物理研究所/北京凝聚態物理國家實驗室(籌)姚裕貴研究組與美國橡樹嶺國家實驗室的肖笛、張振宇研究組等合作,成功預言了一類新的拓撲絕緣體。拓撲絕緣體作為一種新奇的量子物態,自問世以來就受到了廣泛的關注。與普通絕緣體相比,拓撲絕緣體同時具有絕緣體和導體雙重性,即在塊材內部是有帶隙的絕緣態,但在表面卻存在無帶隙的金屬表面態。
  • 上海交大賈金鋒團隊在拓撲晶體絕緣體的拓撲超導電性研究再獲突破...
    近日,李耀義特別研究員、賈金鋒教授研究團隊在拓撲超導電性研究中再次獲得突破性進展。他們利用超導針尖觀測到拓撲晶體絕緣體Sn1-xPbxTe超導能隙內有多重的束縛態,這一發現為超導拓撲晶體絕緣體存在拓撲超導電性提供了非常有力的直接證據。
  • 拓撲絕緣體實驗研究取得新進展
    ,在拓撲絕緣體的實驗研究方面取得一系列突破性進展。他們與中國科學院物理研究所/北京凝聚態物理國家實驗室(籌)研究員馬旭村領導的研究組合作,利用分子束外延技術,在矽、碳化矽和藍寶石等單晶襯底上製備出了原子級平整的高質量三維拓撲絕緣體(Bi2Te3、Bi2Se3和Sb2Te3)薄膜(見圖一所示的掃描隧道顯微鏡照片。
  • 進展|本徵磁性拓撲絕緣體研究進展
    近十幾年來,拓撲絕緣體已經成為凝聚態物理領域的一個重要研究方向。對於Z2拓撲絕緣體,其拓撲性質受到時間反演對稱性的保護。如果將Z2拓撲絕緣體的時間反演對稱性破壞,會形成一類新的拓撲態,即磁性拓撲絕緣體。
  • 拓撲絕緣體研究取得重要進展
    本報訊 日前,在中國科學院、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國家重點基礎研究發展計劃和國際科技合作計劃的支持下,中國科學院物理研究所、北京凝聚態物理國家實驗室博士張海軍,研究員戴希、方忠所在的T03組在拓撲絕緣體的研究方向上取得重要突破。
  • 物理史上首份「拓撲圖鑑」,鋪平科學家尋找拓撲絕緣體之路
    這是因為,在對晶格的理解上「物理學派」和「化學學派」的觀念是分離的。高中的化學知識告訴我們,晶體的連結源於單個原子間的化學鍵,這對晶體的理解是局部的。而物理學家卻從能帶結構、費米面、k空間等概念上思考,這對晶體的理解是整體的。因此,才導致了現在的被動局面。其實,Bernevig的方法就是把兩種認知模式結合了起來,從而提出了這套「拓撲圖鑑」。
  • 最大能隙拓撲絕緣體
    近些年來,一種新的晶體被發現,它的體內是絕緣的而表面可以是金屬態,這種特性是由貝裡曲率在布裡淵區域的拓撲性質決定的,因此被稱為拓撲絕緣體。不同於普通絕緣體的能帶,拓撲絕緣體的表面態(或者邊緣態)存在錐狀能帶[1],這和光子的色散關係相似[2],這種能帶物質代表一種相對論準粒子,可以用狄拉克方程描述,因此被稱為狄拉克費米子[3]。
  • 物理所預言立方對稱性破缺下的新型拓撲絕緣體材料
    拓撲絕緣體已成為材料研究領域中的「明星」,吸引著眾多科學家的目光,理論和實驗兩方面的研究工作進展都極為迅速。拓撲絕緣體是一種新奇的量子物態,具有絕緣體和導體雙重特性,通過引入超導序和鐵磁序,拓撲絕緣體可能在量子計算機和自旋電子學等領域有著潛在的廣泛應用。然而,要實現這些應用,首先需要尋找性能優良的拓撲絕緣體材料。
  • 黃銅礦中存大量拓撲絕緣體材料
    空心標識代表該材料的晶體結構常數來自於已有的相關文獻,其它化合物的晶體結構常數來自於第一性原理結構優化。當ΔE < 0時,方形代表拓撲絕緣體,菱形代表拓撲金屬。陰影區域表示黃銅礦化合物的晶格常數在±2%範圍內與GaAs、InAs和InSb相匹配。
  • 一種新的量子材料--拓撲絕緣體
    2006年,美國史丹福大學的科學家提出,在碲化汞量子阱體系中可能存在無需磁場而由本徵材料能帶結構產生的拓撲絕緣態,而這種特殊的拓撲絕緣體態將引起非常有趣的「量子自旋霍爾效應」,該效應入選科學評出的2007年十大科學突破並列第二位。
  • 拓撲絕緣體簡介
    三位科學家戴維·索利斯、鄧肯·霍爾丹、麥可·科斯特利茨,因為「理論發現拓撲相變和拓撲相物質」獲獎。本刊在2012年發表了清華大學物理系呂衍鳳、陳曦、薛其坤的撰文《拓撲絕緣體簡介》,現整理出來以微信版(略去了參考文獻)再現讀者。
  • 磁性二階拓撲絕緣體
    2020年7月30日,《Physical Review Letters》以「Universal Approach toMagnetic Second-Order Topological Insulator」為題,報導了該領域的一項重要進展。這篇文章提出了一種實現二階拓撲絕緣體的普適方法,從而可以得到一大類具體材料,為實驗研究提供了候選材料。
  • 清華大學物理系研究團隊發現內稟磁性拓撲絕緣體
    清華大學物理系研究團隊發現內稟磁性拓撲絕緣體清華新聞網6月20日電 近日,清華大學物理系何珂、薛其坤等人的實驗研究團隊和徐勇、段文暉等人的理論研究團隊合作首次發現了一種內稟磁性拓撲絕緣體MnBi2Te4,為提升量子反常霍爾效應的溫度開闢了一條新的道路,並為多種新奇拓撲量子物態和效應的研究提供了一個理想平臺
  • 進展|Z2非平庸節線半金屬和高階拓撲絕緣體研究取得重要進展
    拓撲材料的發現對新的拓撲態和新奇物性的研究具有重要的意義。不久前,通過拓撲量子化學[1],對稱性指標[2,3]等手段對無機晶體材料做了地毯式的搜索和分類,可以通過開源程序(https://github.com/zjwang11/irvsp)判別任何非磁晶體材料的拓撲性質(www.cryst.ehu.es/cryst/checktopologicalmat)[4]。
  • 量子氣體中的神秘現象:邊緣導電的拓撲絕緣體!
    (圖片來源:Johan Jarnestad/瑞典皇家科學院)「拓撲相變和物質拓撲相」方面的開創性工作,為材料科學的研究帶來了革命性的影響以及新的機遇。拓撲絕緣體便是一個很好的例子。通常來說,根據導電性不同,材料可分為「導體」和「絕緣體」兩大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