進展|本徵磁性拓撲絕緣體研究進展

2020-12-05 中科院物理所

近十幾年來,拓撲絕緣體已經成為凝聚態物理領域的一個重要研究方向。對於Z2拓撲絕緣體,其拓撲性質受到時間反演對稱性的保護。如果將Z2拓撲絕緣體的時間反演對稱性破壞,會形成一類新的拓撲態,即磁性拓撲絕緣體。磁性拓撲絕緣體可以表現出一系列新奇的物理性質,例如量子反常霍爾效應、手性馬約拉納費米子、軸子絕緣體等等。

2010年,中國科學院物理研究所/北京凝聚態物理國家研究中心方忠、戴希等理論預言磁性離子摻雜的拓撲絕緣體Bi2Te3是磁性拓撲絕緣體,具有量子反常霍爾效應,並與物理所和清華大學實驗團隊合作在2013年在Cr摻雜的(Bi,Sb)2Te3薄膜中首次觀測到量子反常霍爾效應。然而,磁性離子的引入會導致樣品組分的不均勻,需要精確調控生長條件,才能在極低溫觀測到量子反常霍爾效應。

具有本徵磁性的拓撲絕緣體不需要摻雜就能形成磁有序,很大程度上減少了樣品的不均勻,有利於在相對較高的溫度表現出有趣的拓撲量子現象。近一年來,針對本徵磁性拓撲絕緣體的理論和實驗研究層出不窮,預言了多個本徵磁性拓撲絕緣體材料,並在剝離的MnBi2Te4薄片中在強磁場下觀測到量子化的霍爾平臺。但是,角分辨光電子能譜(ARPES)實驗並沒有清楚地觀測到拓撲表面態。

中科院物理所T03組博士生徐遠鋒和高嘉成、研究員翁紅明等通過理論計算預言EuSn2As2是本徵磁性拓撲絕緣體(圖1)。但實際生長的樣品中存在Sn空位,導致空穴摻雜,帶隙位於費米能級之上。常規的ARPES實驗無法確定帶隙中是否存在拓撲表面態(圖2)。物理所EX7組博士生李航和高順業、研究員錢天和丁洪等與上海交通大學物理系張文濤課題組合作,利用泵浦雷射技術,成功觀測到帶隙中的狄拉克型的拓撲表面態(圖3)。他們還用雷射ARPES在另一類預言的本徵磁性拓撲絕緣體MnBi2Te4和MnBi4Te7中觀測到了狄拉克型的拓撲表面態(圖4、圖5)。物理所EX10組博士生朱恪嘉、研究員石友國提供了EuSn2As2樣品,中國人民大學物理系雷和暢課題組提供了MnBi2Te4和MnBi4Te7樣品。

該研究首次在磁性拓撲絕緣體中觀測到清晰的拓撲表面態,但同時也發現磁有序對拓撲表面態幾乎沒有影響,可能是由於在這些材料中局域磁矩和巡遊的拓撲電子態之間的耦合太弱。這為後續的研究提供了思路,為了增強磁有序對拓撲表面態的影響,有利於相關的拓撲量子現象的實現,需要尋找具有更強磁矩-拓撲電子態耦合的磁性拓撲絕緣體材料。

相關成果於2019年11月21日發表在【Physical Review X 9, 041039 (2019)】上。PRX期刊同期還發表了南方科技大學劉暢課題組、清華大學楊樂仙/上海科技大學柳仲楷/牛津大學陳宇林團隊的兩個工作,他們在MnBi2Te4中也觀測到了狄拉克型的拓撲表面態。這三個工作被選為Feature in Physics系列文章,並被美國物理學會《Physics》雜誌專題報導。

該工作得到了科技部(2016YFA0300600、2018YFA0305700、2016YFA0300500、2017YFA0302901、2016YFA0401000),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委(11622435、U1832202、11674369、11674224、11774399、11574394、11774423、11822412、11227907、11888101),中國科學院(QYZDB-SSW-SLH043、XDB28000000)等項目的支持。

圖1. EuSn2As2的理論計算結果

圖2. EuSn2As2的常規ARPES實驗結果

圖3. EuSn2As2的泵浦雷射ARPES實驗結果

圖4. MnBi2Te4的ARPES實驗結果

圖5. MnBi4Te7的ARPES實驗結果

原文連結

編輯:赤色彗星

近期熱門文章Top10

↓ 點擊標題即可查看 ↓

1. 谷歌量子計算突破登Nature封面,據說200秒頂超算10000年

2. 昨天晚上被新聞刷屏了的區塊鏈,它到底是個啥

3. 禿了就是禿了,別想著會變強

4. 你用了這麼久的Type-C接口,其實是殘廢的?

5. 70年濃縮成24小時,最後一小時燃爆!

6. 「史上最強朋友圈」合影——量子力學史的縮影

7. 石英表 vs 機械錶,你選擇哪個?

8. 「我不能忍受諾貝爾獎的存在,它傷害了我。」

9. 用完的捲紙不要扔,用筆畫兩下,隔壁的小孩都... | 正經玩

10. 二維碼。。還夠用嗎?

相關焦點

  • 復旦大學物理學系張遠波課題組在本徵磁性拓撲絕緣體中觀測到量子...
    近日,復旦大學物理學系張遠波、王靖和中國科學技術大學物理系陳仙輝合作團隊首次通過實驗在本徵磁性拓撲絕緣體錳鉍碲(MnBi2Te4)中觀測到量子反常霍爾效應。該研究將為未來本徵材料體系中拓撲物理的研究開闢新思路。
  • 拓撲絕緣體實驗研究取得新進展
    ,在拓撲絕緣體的實驗研究方面取得一系列突破性進展。原位角分辨光電子能譜測量顯示,這些薄膜具有本徵的絕緣體特徵。三維拓撲絕緣體的量子薄膜的實現為理論預言的量子反常霍爾效應、巨大熱電效應、激子凝聚等新奇量子現象的研究提供了基礎,是在拓撲絕緣體材料製備方面的一個重要進展。
  • ...學系張遠波課題組在本徵磁性拓撲絕緣體中觀測到量子反常霍爾效應
    近日,復旦大學物理學系張遠波、王靖和中國科學技術大學物理系陳仙輝合作團隊首次通過實驗在本徵磁性拓撲絕緣體錳鉍碲(MnBi2Te4)中觀測到量子反常霍爾效應。該研究將為未來本徵材料體系中拓撲物理的研究開闢新思路。
  • 清華大學物理系研究團隊發現內稟磁性拓撲絕緣體
    清華大學物理系研究團隊發現內稟磁性拓撲絕緣體清華新聞網6月20日電 近日,清華大學物理系何珂、薛其坤等人的實驗研究團隊和徐勇、段文暉等人的理論研究團隊合作首次發現了一種內稟磁性拓撲絕緣體MnBi2Te4,為提升量子反常霍爾效應的溫度開闢了一條新的道路,並為多種新奇拓撲量子物態和效應的研究提供了一個理想平臺
  • 量子材料科學中心在三維拓撲絕緣體表面態研究方面取得重要進展
    近日,北京大學量子材料科學中心劉海文、孫慶豐和謝心澄,與中心訪問學者蘇州大學江華,共同在三維拓撲絕緣體表面態研究方面取得重要進展,研究成果在線發表於7月24日的《物理評論快報》[Phys. Rev. Lett. 113, 046805 (2014).]
  • 磁性二階拓撲絕緣體
    二階拓撲絕緣體(SOTI)是拓撲材料領域新的研究熱點,與傳統的拓撲絕緣體(即一階拓撲絕緣體)不同,二階拓撲絕緣體的無能隙邊界態出現在
  • 「拓撲絕緣體研究取得重要進展」入選2010年度中國科學十大進展
    1月18日上午,科技部召開新聞發布會,公布了「2010年度中國科學十大進展」。清華大學薛其坤、陳曦研究組和中科院物理研究所馬旭村研究組,方忠、戴希研究組,孫慶豐和謝心澄,在拓撲絕緣體領域實驗和理論兩個方面取得的系列研究成果在國際學術界引起廣泛影響,該成果以總選票排名第一入選「2010年度中國科學十大進展」。
  • 物理所關聯拓撲絕緣體和關聯拓撲晶體絕緣體研究獲進展
    拓撲絕緣體是當前凝聚態物理的研究熱點之一。這類材料不同於傳統的「金屬」和「絕緣體」,其體內為有能隙的絕緣態,而表面則是無能隙的金屬態。這種金屬表面態是由內在電子結構的拓撲性質決定的,受時間反演不變性的保護,因而受缺陷、雜質等外界影響較小。目前發現的和實驗研究的拓撲絕緣體大部分是半導體材料,電子間的關聯效應很小,理論分析較為簡單。
  • 進展| 第一性原理計算篩選本徵二維磁性材料
    在二維層狀材料中實現磁性是研究人員的重要目標,因為二維磁性材料既是構造自旋電子學器件的基礎,又是研究新奇物理現象的平臺。通常,人們通過摻雜磁性原子或利用界面近鄰效應在非磁性材料中引入磁性,但是這些非本徵的磁性易受到載流子濃度、雜質類型、界面原子結構等因素的影響。
  • 內稟磁性拓撲絕緣體的實驗實現
    文章亮點   首次在實驗上發現了一種內稟磁性拓撲絕緣體MnBi2Te4。MnBi2Te4有序的磁性原子排列、巨大的磁能隙,以及所蘊含的豐富的拓撲相使其成為一種理想的磁性拓撲絕緣體系統,可以作為研究、調控多種拓撲物態和效應的平臺。
  • 物理所發現磁性拓撲絕緣體中的雙分量反常霍爾效應
    反常霍爾效應是磁性材料的基本輸運性質之一。經過長達一百多年的研究,直至本世紀初物理學家們才認識到反常霍爾效應與電子能帶的貝裡曲率相關。近年來,磁性拓撲絕緣體中的自旋結構、貝裡曲率和反常霍爾效應之間的關係受到了廣泛的關注。
  • 拓撲激子絕緣體相研究獲進展
    >   上世紀60年代,諾貝爾獎獲得者Mott提出激子絕緣相,Mott提出考慮庫侖屏蔽效應,在半金屬體系中電子-空穴配對而形成激子,可能會導致體系失穩,從而在半金屬費米面處打開能隙,形成激子絕緣體狀態
  • 彭海琳丨拓撲絕緣體:基礎及新興應用
    拓撲絕緣體是一種具有強自旋軌道耦合作用的新興量子物質態,其內部為存在能隙的絕緣態,電子能帶結構具有與傳統絕緣體類似的體相帶隙;而在表面或邊界則是受材料本徵性質的拓撲保護且自旋劈裂的表面電子態(無能隙的金屬態),呈線性色散、受時間反演對稱性保護(圖2)。
  • 一種新的量子材料--拓撲絕緣體
    摩爾定律認為,由於技術的進步,每過18個月,集成電路上可容納的電晶體的數目會翻一番,性能也將提高一倍。隨著電晶體越小越密集,發熱問題也就會越突出,因此許多人預言摩爾定律將於2015年失效。而拓撲絕緣體的發現將可能解決這個問題,從而引發未來電子技術的新一輪革命。
  • 拓撲絕緣體研究獲進展
    該論文第一作者,現為杜克大學博士後的楊可松解釋說,這項工作的原始思想是尋找一種簡易並有效的方法從海量電子結構資料庫中尋找拓撲絕緣體。他們通過定義負能隙表徵反轉能帶結構以識別拓撲絕緣體,並通過分析自旋軌道耦合的物理本質,進而發現拓撲絕緣體在能帶反轉點(動量空間)的能隙差值(非自旋軌道耦合和自旋軌道耦合計算之間的差值,ΔEk)隨著晶格參數的略微變化近乎不變或者變化相對較小。
  • 拓撲絕緣體研究取得重要進展
    本報訊 日前,在中國科學院、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國家重點基礎研究發展計劃和國際科技合作計劃的支持下,中國科學院物理研究所、北京凝聚態物理國家實驗室博士張海軍,研究員戴希、方忠所在的T03組在拓撲絕緣體的研究方向上取得重要突破。
  • 進展 | 磁性二維晶體中拓撲磁性斯格明子的發現
    中國科學院物理研究所/北京凝聚態物理國家研究中心磁學國家重點實驗室M05組長期從事新型磁性功能材料的探索及物性研究,先後開發出多種磁斯格明子材料新體系。例如,2016年,在六角結構MnNiGa合金中,獲得寬溫區跨室溫的雙渦旋磁性斯格明子【見科研進展:寬溫域室溫磁性斯格明子(Skyrmion)研究取得重要進展】;2017年,在Kagome晶格阻挫磁性合金Fe3Sn2中,觀察到具有最高居裡溫度的多拓撲態磁性斯格明子【見科研進展:Kagome晶格阻挫磁體中的多拓撲態寬溫區磁性斯格明子
  • 進展|磁性二維晶體中拓撲磁性斯格明子的發現
    開發更多優異性能的磁性斯格明子新材料是目前磁電子學領域的研究熱點,也是推進磁性斯格明子實用化的關鍵。中國科學院物理研究所/北京凝聚態物理國家研究中心磁學國家重點實驗室M05組長期從事新型磁性功能材料的探索及物性研究,先後開發出多種磁斯格明子材料新體系。
  • 拓撲半金屬WC表面沉積金屬薄膜誘導的界面超導研究獲進展
    長期以來,拓撲超導體因其在Majorana 費米子的研究和拓撲量子器件上的潛在應用受到了廣泛的關注。然而,本徵的拓撲超導材料非常罕見。近年來,理論和實驗研究表明:除本徵的拓撲超導材料之外,利用拓撲絕緣體和拓撲半金屬材料拓撲非平庸的能帶結構為實現拓撲超導電性提供了可能的途徑。
  • 拓撲晶體絕緣體的拓撲超導電性研究獲得進展
    近日,李耀義特別研究員、賈金鋒教授研究團隊在拓撲晶體絕緣體Sn1-xPbxTe與超導體Pb形成的異質結中發現了超導拓撲晶體絕緣體存在拓撲超導電性的證據。拓撲超導體在體內具有全開的超導能隙,在表面具有無能隙的拓撲表面態。理論預言,在拓撲超導體磁通渦旋中能夠形成Majorana零能模,其具有非阿貝爾統計特性,適合用於構建拓撲量子比特,有望實現可容錯的拓撲量子計算。所以,拓撲超導體是目前一個非常熱門的前沿研究領域。拓撲絕緣體的拓撲表面態受時間反演對稱性保護,而拓撲晶體絕緣體的拓撲表面態受晶體對稱性保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