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稟磁性拓撲絕緣體的實驗實現

2020-12-07 騰訊網

  原文已發表在CPL Express Letters欄目

  Received 27 May 2019;

  online 4 June 2019

  Express Letter

  分子束外延生長的內稟磁性拓撲絕緣體MnBi2Te4的實驗測量結果。左上:高分辨電子顯微鏡圖顯示了MnBi2Te4特徵性的「七層」結構;右上:霍爾電阻隨磁場變化曲線呈階梯狀,顯示在外磁場作用下MnBi2Te4的「七層」間磁構型由反鐵磁到鐵磁的轉變;下:角分辨光電子能譜顯示出MnBi2Te4的狄拉克型表面態,表明其是一個三維拓撲絕緣體。

  文章亮點

  首次在實驗上發現了一種內稟磁性拓撲絕緣體MnBi2Te4。MnBi2Te4有序的磁性原子排列、巨大的磁能隙,以及所蘊含的豐富的拓撲相使其成為一種理想的磁性拓撲絕緣體系統,可以作為研究、調控多種拓撲物態和效應的平臺。

  內稟磁性拓撲絕緣體的實驗實現

  拓撲絕緣體是一類由時間反演對稱性保護的拓撲物態,因此是非磁性的。有意思的是,人們在拓撲絕緣體中期待的新奇量子效應之中的相當一部分需要引入磁有序破壞其時間反演對稱性才能出現。一個典型的例子就是量子反常霍爾效應 —— 一種無需外加磁場就可出現的量子霍爾效應,這種效應即是通過在拓撲絕緣體中摻雜磁性元素引入磁有序而首次實驗實現的。然而通過磁性摻雜在拓撲絕緣體中引入磁有序並非一個理想的方法。磁性摻雜會給材料帶來很強的無序及電、磁學性質的不均勻性,這導致了極低的量子反常霍爾效應實現溫度(遠低於鐵磁居裡溫度),還會嚴重幹擾如手徵馬約拉納模這樣需要精細控制的實驗研究。一個理想的磁性拓撲絕緣體應當是內稟的,即具有確定化學計量比,磁性元素有序排列,居裡溫度之上是拓撲絕緣體,居裡溫度之下具有長程鐵磁序。儘管之前有一些理論探索,磁性拓撲絕緣體一直未能在實驗上獲得。

  清華大學何珂、薛其坤、徐勇、段文暉等帶領的研究團隊首次在實驗上發現了一種內稟磁性拓撲絕緣體MnBi2Te4。這是一種層狀磁性材料,每一個 「七層」(septuple-layer, SL)單元包含一個Mn單原子層。他們通過交替生長Bi2Te3層和MnTe層的方法製備出了這種材料的單晶薄膜,其特徵性的「七層」結構被高分辨電子顯微鏡和X射線衍射清晰確認。通過原位角分辨光電子能譜測量,他們發現這種材料只要層厚不低於兩個「七層」就會具有狄拉克型表面態,表明這是一個三維拓撲絕緣體。結合磁性測量和第一原理計算,他們發現這種材料的體相是一種反鐵磁三維拓撲絕緣體:Mn原子的磁矩在每個「七層」內鐵磁耦合,在「七層」之間反鐵磁耦合。這種獨特的磁結構會使這種材料的薄膜在層厚為奇數「七層」時處於量子反常霍爾相,在層厚為偶數「七層」時處於軸子絕緣體相(axion insulator),並呈現拓撲磁電效應。計算結果表明,在此材料中拓撲表面態的磁能隙可達52 meV,這意味著其有可能在更高溫度下實現量子反常霍爾效應(詳細的計算結果可見該團隊的理論文章:arXiv:1808.08608,即將發表於Science Advances)。最近在這種材料的單晶解離薄片樣品中,量子反常霍爾效應已經被實驗觀測到(arXiv: 1904.11468; 1905.00715),所需溫度確實高於磁性摻雜拓撲絕緣體。

  MnBi2Te4有序的磁性原子排列、巨大的磁能隙,以及所蘊含的豐富的拓撲相使其成為一種理想的磁性拓撲絕緣體系統,可以作為研究、調控多種拓撲物態和效應的平臺。此項研究為量子反常霍爾效應實現溫度的提高和多種拓撲量子效應的探索指出了一條新的道路,必將引起拓撲物態、二維材料等多個領域研究者巨大的研究興趣。

  研究快訊推薦

相關焦點

  • 清華大學物理系研究團隊發現內稟磁性拓撲絕緣體
    清華大學物理系研究團隊發現內稟磁性拓撲絕緣體清華新聞網6月20日電 近日,清華大學物理系何珂、薛其坤等人的實驗研究團隊和徐勇、段文暉等人的理論研究團隊合作首次發現了一種內稟磁性拓撲絕緣體MnBi2Te4,為提升量子反常霍爾效應的溫度開闢了一條新的道路,並為多種新奇拓撲量子物態和效應的研究提供了一個理想平臺
  • 《Science》範德瓦爾斯層狀MnBi2Te4族材料中內稟磁性拓撲絕緣體
    在MnBi2Te4中,我們發現了極其豐富且特性突出的拓撲量子態,分別包括表面具有尋找已久的拓撲軸子態的反鐵磁性拓撲絕緣體,含有一對外爾點的II型磁性外爾半金屬及偶數層和奇數層薄膜中內稟軸子絕緣體和QAH絕緣體的集合。如若經實驗證實,這些著名的預測將會極大地改變未來拓撲量子物理學的研究和技術。
  • 磁性二階拓撲絕緣體
    近幾年關於二階拓撲絕緣體的理論研究很多,但是其實現材料卻非常稀少,尤其是二維的二階拓撲絕緣體。因此,尋找二階拓撲絕緣體材料是一個重要的科學問題。這篇文章提出了一種實現二階拓撲絕緣體的普適方法,從而可以得到一大類具體材料,為實驗研究提供了候選材料。作者包括北京航空航天大學的勝獻雷、陳子瑜和陳聰,普林斯頓大學宋志達,西南科技大學趙建洲,北京理工大學餘智明,新加坡科技設計大學楊聲遠。首先,勝獻雷等人討論了從一階拓撲絕緣體出發,構建二階拓撲絕緣體的理論框架,該理論對於二維和三維體系都是適用的。
  • 進展|本徵磁性拓撲絕緣體研究進展
    近十幾年來,拓撲絕緣體已經成為凝聚態物理領域的一個重要研究方向。對於Z2拓撲絕緣體,其拓撲性質受到時間反演對稱性的保護。如果將Z2拓撲絕緣體的時間反演對稱性破壞,會形成一類新的拓撲態,即磁性拓撲絕緣體。
  • 物理所發現磁性拓撲絕緣體中的雙分量反常霍爾效應
    反常霍爾效應是磁性材料的基本輸運性質之一。經過長達一百多年的研究,直至本世紀初物理學家們才認識到反常霍爾效應與電子能帶的貝裡曲率相關。近年來,磁性拓撲絕緣體中的自旋結構、貝裡曲率和反常霍爾效應之間的關係受到了廣泛的關注。
  • 拓撲絕緣體簡介
    這是因為受時間反演對稱性的要求,動量相反的電子其自旋取向也相反。非磁雜質散射不能翻轉自旋而破壞時間反演對稱性,因而不能引起背散射。2006年,張首晟的研究組獨立地提出了一種實現QSHE的一般理論,並預言了HgTe/CdTe超晶格結構可以實現QSHE。2007年,德國的Molenkamp研究組通過實驗證實了這一理論預言。
  • 復旦大學物理學系張遠波課題組在本徵磁性拓撲絕緣體中觀測到量子...
    近日,復旦大學物理學系張遠波、王靖和中國科學技術大學物理系陳仙輝合作團隊首次通過實驗在本徵磁性拓撲絕緣體錳鉍碲(MnBi2Te4)中觀測到量子反常霍爾效應。該研究將為未來本徵材料體系中拓撲物理的研究開闢新思路。
  • 進展|時間反演對稱破缺-磁性Weyl半金屬實驗實現
    在凝聚態固體中,前者對應著非中心對稱體系,而後者則對應著自旋極化的磁性體系。在磁性外爾體系中,時間反演對稱破缺由系統磁性保證,並可受外磁場控制,易於通過溫度或磁場實現對拓撲態的操控和調製。而拓撲相關的貝利曲率可以產生強烈的內稟反常霍爾效應(及反常能斯特效應),成為拓撲材料中除磁電量子振蕩、拓撲表面態費米弧、手性異常負磁電阻等基本拓撲行為之外的重要物性。
  • ...學系張遠波課題組在本徵磁性拓撲絕緣體中觀測到量子反常霍爾效應
    近日,復旦大學物理學系張遠波、王靖和中國科學技術大學物理系陳仙輝合作團隊首次通過實驗在本徵磁性拓撲絕緣體錳鉍碲(MnBi2Te4)中觀測到量子反常霍爾效應。該研究將為未來本徵材料體系中拓撲物理的研究開闢新思路。
  • 一種新的量子材料--拓撲絕緣體
    這個計算方法適用於包括空間反演破缺的體系,將成為尋找拓撲絕緣體新材料的強有力工具。利用這個有力工具,以LaPtBi原型,成功預言了在half-Heusler三元化合物家族中存在著大量拓撲絕緣體材料。本工作發表在2010年的Physical Review Letter上。另外還預測黃銅礦體系中存在著大量拓撲絕緣體材料。
  • 拓撲絕緣體的一個新突破
    但有一種神奇的材料,它的內部是絕緣的,界面卻是可以導電的,這種材料被稱為拓撲絕緣體。自發現以來,拓撲絕緣體一直是凝聚態物理的研究熱點。 拓撲絕緣體的能帶示意圖。通常絕緣體的導帶(conduction band)與價帶(valence band)之間存在能隙,電子無法傳導,而在拓撲絕緣體的表面存在一些位於能隙間的量子態——拓撲表面態(topological surface state),允許電子傳導。
  • 【中國科學報】何珂:探秘拓撲絕緣體
    「當前在拓撲絕緣體材料研究中,理論預言了很多非常有趣的量子力學現象,但如何在實驗中得到實現和證實,還有很多工作要做。我們所做的就是瞄準這個領域最主要的問題,這有可能為未來的信息科學、能量傳輸等行業提供發展契機。」
  • 首次在零磁場下實現了量子反常霍爾絕緣體的陳數調控
    2013年Cui-Zu Chang 等在鉻(Cr)摻雜的拓撲絕緣體薄膜中首次從實驗上觀測到了陳數為1的量子反常霍爾效應(Science 340,167-170 (2013) )。 截止目前,量子反常霍爾效應已在磁性摻雜的拓撲絕緣體(Cr 或V 摻雜的(Bi,Sb)2Te3)外延薄膜、機械剝離的本徵磁性拓撲絕緣體(MnBi2Te4)薄片和魔角石墨烯中實現。
  • 首次在零磁場下實現量子反常霍爾絕緣體中的陳數調控
    ,首次在零磁場下實現了量子反常霍爾絕緣體的陳數調控。同時,高濃度的Cr摻雜減弱了磁性拓撲絕緣體的自旋軌道耦合,使其變得拓撲平庸,從而分隔開了相鄰陳數為1的量子反常霍爾絕緣體。通過(a)改變磁性摻雜的濃度或(b)中間磁性摻雜絕緣體的厚度實現量子反常霍爾絕緣體的陳數調控。(c)五層結構中非平庸表面態數目的變化。一對非平庸表面態貢獻陳數為1.
  • Nature:首次在零磁場實現量子反常霍爾絕緣體中的陳數調控
    2013年Cui-Zu Chang 等在鉻(Cr)摻雜的拓撲絕緣體薄膜中首次從實驗上觀測到了陳數為1的量子反常霍爾效應(Science 340,167-170 (2013) )。截止目前,量子反常霍爾效應已在磁性摻雜的拓撲絕緣體(Cr 或V 摻雜的(Bi,Sb)2Te3)外延薄膜、機械剝離的本徵磁性拓撲絕緣體(MnBi2Te4)薄片和魔角石墨烯中實現。
  • 拓撲絕緣體實驗研究取得新進展
    原位角分辨光電子能譜測量顯示,這些薄膜具有本徵的絕緣體特徵。三維拓撲絕緣體的量子薄膜的實現為理論預言的量子反常霍爾效應、巨大熱電效應、激子凝聚等新奇量子現象的研究提供了基礎,是在拓撲絕緣體材料製備方面的一個重要進展。
  • 高通量研究使拓撲學更具「磁性」:上百種磁性拓撲材料被發現
    研究人員可以利用完整的帶拓撲理論對非磁性晶體的電子結構進行分類。然而,磁性材料的類似分類法則仍然是一個謎,因此,目前發現的磁性拓撲材料數量非常有限。《自然》雜誌當地時間10月28日發文稱,一個國際研究團隊首次對磁性拓撲材料進行了高通量研究,並由此發現了100多種新的磁性拓撲絕緣體和半金屬。
  • 科學網—科學家實現聲二階拓撲絕緣體
    本報訊(見習記者谷雙雙 記者陸琦)日前,南京大學教授盧明輝、陳延峰團隊與蘇州大學教授蔣建華團隊合作,在聲子晶體中發現二階拓撲相和多維拓撲相變
  • Nature重磅:首次在零磁場下實現量子反常霍爾絕緣體中的陳數調控
    2013年Cui-Zu Chang 等在鉻(Cr)摻雜的拓撲絕緣體薄膜中首次從實驗上觀測到了陳數為1的量子反常霍爾效應(Science340,167-170 (2013) )。截止目前,量子反常霍爾效應已在磁性摻雜的拓撲絕緣體(Cr 或V 摻雜的(Bi,Sb)2Te3)外延薄膜、機械剝離的本徵磁性拓撲絕緣體(MnBi2Te4)薄片和魔角石墨烯中實現。
  • 彭海琳丨拓撲絕緣體:基礎及新興應用
    拓撲絕緣體奇特的邊界/表面態,導致電子輸運時自旋與動量鎖定,受到時間反演對稱性的保護,且不會被非磁性雜質背散射,因此是自旋輸運的理想「雙向車道」的高速公路,在自旋電子學、低功耗電子器件以及量子計算機等領域有著廣泛的應用前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