都在用的報告小程序
寫文章、做研究、查資料【必備】
近日,哈佛大學研究人員在材料學方面取得重大突破。他們發明了一種全新材料,既具有強相關性電子相互作用,同時還具有拓撲特性的材料。這意味著,科學家們探索物理世界有了新平臺,更重要的是,他們為更穩定的量子計算鋪平了道路。
這項研究和拓撲絕緣體有關,發表在了《自然》的子刊《自然-物理學》上。
簡單科普一下拓撲絕緣體的概念。首先,拓撲本身是個數學概念,它研究的是「不連續」的特徵。華裔物理學家張首晟在研究這些具備「不連續」特徵物質的時候,成功創造出了 「拓撲絕緣體」。
給一塊有很多電子的大塊低溫薄膜加上強磁場,它就會表現出一個奇妙的特點:只在薄膜的邊緣導電,但薄膜的中央不會導電。無論你怎麼切割這塊薄膜,產生的新邊緣也會導電,中央依然絕緣;就算你往邊緣裡添加了本來足以阻斷電流的雜質,結果依然是邊緣繼續導電。
對於這個現象,科學家稱其邊緣是被「拓撲保護」起來了,無論怎麼變化,薄膜邊緣的電學特徵也不會隨便改變。
張首晟預言,用電子自己的自旋軌道耦合效應,無需對材料施加大磁場,即可製造出拓撲絕緣體材料。隨後,他果真製作出了需外界作用自己就可實現拓撲保護效果的材料。這一成果被《科學》雜誌評為2007年的「全球十大重要科學突破」之一,張首晟也憑這一成果,拿下物理學界幾乎所有頂尖獎項。
隨後,他又因為發現「天使粒子」,被楊振寧稱作「獲得諾貝爾獎只是時間問題」。
遺憾的是,2018年12月1日,張首晟意外離世,其家人稱是抑鬱症所致。
自從拓撲絕緣體被提出以及發現以來,凝聚態物理學界的一大熱點就是尋找具有這種特性的新材料,六硼化釤(samarium hexaboride)是其中的焦點。核心問題是:它到底是不是是拓撲絕緣體?。
本論文第一作者、哈佛大學物理系研究生哈裡斯•皮裡(Harris Pirie)表示,問題的關鍵在於,大多數拓撲材料沒有強相互作用的電子,這意味著電子移動得太快,無法相互感應,但六硼化釤內部的電子速度卻慢到足以產生強烈的相互作用。那麼,是否有材料可以在具有強相互作用特性的同時,也具有拓撲性質呢?
為了搞清楚這一問題,研究人員找到了一個有序的六硼化釤表面來進行實驗。由於大部分材料的表面崎嶇不平、雜亂無章,他們專門動用了論文高級作者珍妮·霍夫曼(Jenny Hoffman)實驗室開發的超高精度測量工具,找到了一個合適的六硼化釤原子尺度的貼片。
研究小組發射電子波穿過材料,通過反饋回來的數據,研究人員得出結論,電子的動量與它們的能量成正比。皮裡表示:「這是拓撲絕緣體的確鑿證據。」
「我們發現電子的動量與它們的能量成正比,這是拓撲絕緣體的確鑿證據,」Pirie說。「能夠最終進入交互物理和拓撲物理的交叉領域,真的很令人興奮。我們不知道會在這裡找到什麼。」他還表示,這一研究使他們進入了「交互物理和拓撲物理的交叉領域」。
這一研究成果的最大現實意義和量子計算有關,具備強相互作用特性的拓撲材料,可能可以幫助量子位元記住它們的量子態。
霍夫曼表示:「如果我們能把量子信息編碼成一種拓撲保護狀態,就不太容易受到外部噪聲的影響,因為外部噪聲會意外地改變量子比特。微軟已經有一個大型團隊致力於複合材料和納米結構的拓撲量子計算。我們的工作首次證明了利用強電子相互作用的單拓撲材料最終可能用於拓撲量子計算。」
「下一步將是利用受拓撲保護的量子態和強相互作用的組合來設計物質的新量子態,比如拓撲超導體,」論文的資深理論家、伊利諾伊大學芝加哥分校物理學教授德克·莫爾(Dirk Morr)說,「它們非凡的特性為拓撲量子比特的實現提供了前所未有的可能性。」
本文來源前瞻網,轉載請註明來源。本文內容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本站只提供參考並不構成任何投資及應用建議。(若存在內容、版權或其它問題,請聯繫:service@qianzhan.com) 品牌合作與廣告投放請聯繫:0755-33015062 或 hezuo@qianzhan.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