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技術的革新!第一次成功地為拓撲絕緣體,構建出量子點接觸

2020-12-05 博科園

拓撲絕緣體是具有迷人特性的材料:電流僅沿其表面或邊緣流動,而材料的內部則表現為絕緣體。2007年德國巴伐利亞州Julius-Maximilians-Universitt(JMU)Würzburg的Laurens Molenkamp教授率先通過實驗證明了這種拓撲態的存在,他的團隊利用基於汞和碲的量子阱(HgTe)完成了這項開創性研究。從那時起,這些新穎的材料就成為了新一代元件的希望,例如,這些組件有望實現信息技術的創新。

JMU物理學家們現在已經第一次成功地為這些元件構建了一個基本元素-量子點接觸(QPC),並發表在在《自然物理》期刊上展示了這一成就。量子點接觸在其他二維結構中是準一維收縮,而二維結構只有幾個原子層薄。在拓撲量子阱中,導電態僅位於邊緣,這些邊緣態在量子點接觸處空間合併,這種接近使得研究邊緣狀態之間的潛在相互作用成為可能。這個實驗之所以能成功,是因為光刻方法取得了突破,它使科學家能夠在不損害拓撲材料的情況下,創造出令人難以置信的小結構。

這項技術將使科學家們在不久的將來,在拓撲納米結構中發現令人印象深刻的新穎效果。通過相互作用的反常電導行為,使用複雜的製造過程,JMU物理學家成功地精確而溫和地構造了瓶頸,這種技術進步使他們能夠使系統的拓撲屬性功能化。在此背景下,Laurens Molenkamp教授和Bjrn Trauzettel教授領導的團隊首次能夠使用反常電導信號演示系統不同拓撲態之間的相互作用效應。維爾茨堡的研究人員將所分析拓撲量子點接觸的這種特殊行為,歸因於一維電子系統的物理。

一維中的相互作用電子

如果在一個空間維度上分析電子相關性,電子就會以有序的方式移動(不像在二維或三維空間維度中那樣)因為不可能「超越」先前的電子。從圖畫上講,在這種情況下,電子的行為就像鏈條上的珍珠。一維系統的這種特殊性質導致產生了有趣的物理現象,強庫侖相互作用和自旋軌道耦合的相互作用在自然界中是罕見的。因此,預計這個系統將在未來幾年產生根本性的發現。

拓撲量子點接觸是近年來在理論上預測的許多應用的基本組成部分。這種類型的一個特別突出例子是約拉納費米子的可能實現,義大利物理學家埃託雷·馬約拉納早在1937年就預言了這一點,這些激發在拓撲量子計算機方面具有很好的應用潛力。為此,不僅檢測馬約拉納費米子,而且能夠隨意控制和操縱它們,這是非常重要的。拓撲量子點接觸首先在JMU Würzburg實施,在這方面提供了令人興奮的前景。

博科園|研究/來自:維爾茨堡大學參考期刊《自然物理》DOI: 10.1038/s41567-019-0692-4博科園|科學、科技、科研、科普關注【博科園】看更多大美宇宙科學

相關焦點

  • 一種新的量子材料--拓撲絕緣體
    拓撲絕緣體就是根據這樣的新標準而劃分的區別於其他普通絕緣體的一類絕緣體。因而,拓撲絕緣體的體內與人們通常認識的絕緣體一樣,是絕緣的,但是在它的邊界或表面總是存在導電的邊緣態,這是它有別於普通絕緣體的最獨特的性質。
  • 科學家利用拓撲絕緣體優化量子計算機關鍵組件!
    這項研究成為了拓撲絕緣體的首個實際應用。然而除了這些狀態之外,拓撲絕緣體卻具有一種特殊的物質狀態,該材料的大部分結構可以作為絕緣體,而表面可以作為導體。對於這些材料進行操控,為量子系統和經典系統之間交互提供了一條途徑,特別是有利於構建實用化的量子計算機。
  • 科學家研製量子自旋霍爾拓撲絕緣體
    北京時間10月11日消息,美國萊斯大學科學家近日研製出一種微型的「電子高速公路」--「量子自旋霍爾拓撲絕緣體」。研究人員表示,這種微型設備將來可用於製造量子計算機所需的量子比特,這一研究成果將大大促進量子計算機的研究進展。
  • 為量子計算鋪平道路!拓撲絕緣體材料突破登上《自然》
    為量子計算鋪平道路!他們發明了一種全新材料,既具有強相關性電子相互作用,同時還具有拓撲特性的材料。這意味著,科學家們探索物理世界有了新平臺,更重要的是,他們為更穩定的量子計算鋪平了道路。這項研究和拓撲絕緣體有關,發表在了《自然》的子刊《自然-物理學》上。簡單科普一下拓撲絕緣體的概念。首先,拓撲本身是個數學概念,它研究的是「不連續」的特徵。
  • 我首次模擬出尚未觀測到的三維手性拓撲絕緣體
    記者從中國科學技術大學獲悉,該校杜江峰、王亞等人與理論合作者北京大學劉雄軍等合作,利用量子淬火動力學在實驗上模擬了凝聚態體系中尚未觀測到的三維手性拓撲絕緣體,並第一次對體內和表面的拓撲物理進行了全面的實驗研究。該研究成果日前發表在近期的《物理評論快報》上。
  • 科研人員實現三維手性拓撲絕緣體的量子模擬
    最近,北京大學量子材料科學中心劉雄軍組和中國科學技術大學杜江峰及王亞組利用量子淬火動力學模擬了凝聚態體系中難以實現的三維手性拓撲絕緣體,並第一次對體內和表面的拓撲物理進行了全面的量子模擬研究。拓撲材料的基本特性是在體內具有非平凡拓撲,邊界則出現和體拓撲相對應的邊界態。在過去的十多年裡,人們在尋找新奇拓撲物質方面取得了大量突破,發現了諸多新的拓撲相。儘管如此,在理論預言的眾多拓撲物態中,目前仍只有很小的一部分在凝聚態實驗中被觀察到。量子模擬作為一種前沿的技術,可以超越真實體系所受的限制,為探索和研究各種奇異的量子物相提供了一種強有力的手段。
  • 量子氣體中的神秘現象:邊緣導電的拓撲絕緣體!
    這些量子態可以用類似拓撲學中的虧格的整數表徵。以實的閉曲面為例,虧格就是曲面上洞眼的個數。下圖為拓撲絕緣體的能帶示意圖。(圖片來源:維基百科)這種邊緣態在保證一定對稱性(比如時間反演對稱性)的前提下穩定存在的,且自旋方向不同的導電電子的運動方向是相反的,所以信息可以通過電子自旋傳輸,而且不像通過電荷傳輸那樣會發熱。
  • 新型拓撲超導體:未來有望用於製造量子計算機
    導讀近日,瑞典查爾姆斯理工大學的科研團隊成功地製造出一種拓撲超導體,它能夠很好地產生馬約拉納費米子,克服量子退相干,有望成為量子計算機穩定的構建模塊。馬約拉納費米子對於量子退相干不敏感,因此它有望成為量子計算機穩定的構建模塊。科學家們想要在量子計算機中,將在材料中一對分開的馬約拉納費米子用於編碼信息。然而,問題是馬約拉納費米子只在非常特殊的情況下才能產生。
  • 拓撲絕緣體簡介
    1982年,Thouless等人指出,σxy對系統自身變化的不敏感性來源於QHE體系的拓撲不變性,描述它的拓撲不變量稱為Chern 數 (用整數 n 表示),其能帶的拓撲性與一般絕緣體截然不同:QHE態中 n 為非零的整數,對應量子電導前的係數;普通絕緣體,n 為零。普通絕緣體和真空有相同的拓撲分類。
  • 首個三維光學拓撲絕緣體研製成功
    人民網北京1月10日電(李依環)日前,浙江大學信息與電子工程學院教授陳紅勝課題組成功研製出首個三維光學拓撲絕緣體,將三維拓撲絕緣體從費米子體系擴展到了玻色子體系,有望大幅度提高光子在波導中的傳輸效率。研究成果今日於《自然》雜誌正式發表。
  • 首個三維光學拓撲絕緣體研製成功—新聞—科學網
    有望建成光子 「高速公路」
  • 【中國科學報】何珂:探秘拓撲絕緣體
    「當前在拓撲絕緣體材料研究中,理論預言了很多非常有趣的量子力學現象,但如何在實驗中得到實現和證實,還有很多工作要做。我們所做的就是瞄準這個領域最主要的問題,這有可能為未來的信息科學、能量傳輸等行業提供發展契機。」
  • 科學:「磁拓撲絕緣體」產生自己的磁場
    石墨烯和CrI3均含有狄拉克點,其僅存在於一些二維材料的電子能帶結構中。以20世紀20年代幫助調和量子力學和廣義相對論的保羅狄拉克命名,狄拉克點是電子以相對論速度運動並且表現得像零質量的特徵。狄拉克的研究工作在物理學家對二維拓撲絕緣體中電子自旋和電子行為的理解中發揮了關鍵作用,二維拓撲絕緣體是吸引2016年諾貝爾物理學獎的奇異材料。
  • 物理所成功預言一類新拓撲絕緣體
    最近,中國科學院物理研究所/北京凝聚態物理國家實驗室(籌)姚裕貴研究組與美國橡樹嶺國家實驗室的肖笛、張振宇研究組等合作,成功預言了一類新的拓撲絕緣體。拓撲絕緣體作為一種新奇的量子物態,自問世以來就受到了廣泛的關注。與普通絕緣體相比,拓撲絕緣體同時具有絕緣體和導體雙重性,即在塊材內部是有帶隙的絕緣態,但在表面卻存在無帶隙的金屬表面態。
  • 彭海琳丨拓撲絕緣體:基礎及新興應用
    作為一種全新量子物態,拓撲絕緣體的發現被認為是繼石墨烯之後的「Next Big Thing」。拓撲絕緣體對基礎物理的理解和半導體器件的應用都有巨大的價值,因而逐漸成為凝聚態物理和電子學領域的研究熱點,受到全球科學家關注,以期解決摩爾定律即將失效的難題,突破能源、信息等領域面臨的瓶頸。
  • 拓撲晶體絕緣體的拓撲超導電性研究獲得進展
    博士生楊浩為第一作者,李耀義特別研究員和賈金鋒教授為共同通訊作者。上海交通大學為第一單位。研究工作獲得了國家自然科學基金,科技部的支持。拓撲超導體在體內具有全開的超導能隙,在表面具有無能隙的拓撲表面態。理論預言,在拓撲超導體磁通渦旋中能夠形成Majorana零能模,其具有非阿貝爾統計特性,適合用於構建拓撲量子比特,有望實現可容錯的拓撲量子計算。所以,拓撲超導體是目前一個非常熱門的前沿研究領域。拓撲絕緣體的拓撲表面態受時間反演對稱性保護,而拓撲晶體絕緣體的拓撲表面態受晶體對稱性保護。
  • 拓撲絕緣體研究獲進展
    該論文第一作者,現為杜克大學博士後的楊可松解釋說,這項工作的原始思想是尋找一種簡易並有效的方法從海量電子結構資料庫中尋找拓撲絕緣體。他們通過定義負能隙表徵反轉能帶結構以識別拓撲絕緣體,並通過分析自旋軌道耦合的物理本質,進而發現拓撲絕緣體在能帶反轉點(動量空間)的能隙差值(非自旋軌道耦合和自旋軌道耦合計算之間的差值,ΔEk)隨著晶格參數的略微變化近乎不變或者變化相對較小。
  • 我國首次實現聲拓撲絕緣體的量子自旋霍爾效應
    拓撲絕緣體近年來引起社會極大關注,其電子能帶結構的拓撲性質使之具有獨特的輸運特徵,有望在自旋電子學、熱電以及量子信息領域獲得應用。同時,玻色子(光子和聲子)的拓撲態也引起了學術界的廣泛關注,對於光子,科學家相繼提出了光量子霍爾效應、光自旋量子霍爾效應和光拓撲絕緣體等理論。但由於聲子縱波偏振為零,空氣聲的拓撲態設計極為困難。
  • 物理學:量子模擬技術,在SSH模型中產生拓撲孤子態!
    拓撲絕緣體是一種令人興奮的,相對較新的材料,能夠沿著表面邊緣傳輸電力,而大部分材料充當電絕緣體。這些材料的實際應用仍然主要是理論問題,因為科學家探索其微觀特性以更好地理解控制其特殊行為的基本物理學。伊利諾伊大學厄巴納 - 香檳分校的一組研究人員使用原子量子模擬,一種涉及精細調諧的雷射和超冷原子的實驗技術,複製了拓撲絕緣體的特性,以複製拓撲絕緣體的特性。
  • 拓撲絕緣體實驗研究取得新進展
    他們與中國科學院物理研究所/北京凝聚態物理國家實驗室(籌)研究員馬旭村領導的研究組合作,利用分子束外延技術,在矽、碳化矽和藍寶石等單晶襯底上製備出了原子級平整的高質量三維拓撲絕緣體(Bi2Te3、Bi2Se3和Sb2Te3)薄膜(見圖一所示的掃描隧道顯微鏡照片。